01.31 烏魯木齊疾控人,二十四小時在行動

烏魯木齊疾控人,二十四小時在行動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李曉青/文 蔣曉/圖

從接到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命令至今,烏魯木齊市疾控中心大樓燈火夜夜未熄。在這裡,作為疫情防控的中堅力量,應急指揮、應急處置、疫情監測與報告、信息報送與健康教育、微生物檢驗技術保障、後勤保障等防控小組分班輪崗,24小時在線。1月30日,記者走進烏市疾控中心,瞭解首府疾控人疫情防控第一線的故事。

調查小組與疫情賽跑

一次性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流調錶格1月30日6時許,在該中心一樓物資儲備中心,第一流行病學調查小組組長盧耀勤和組員們正在清點出發前的物資,每天每一次物資清點都意味著一場和疫情賽跑的開始。

流行病學調查是傳染病防控的重要手段。疫情期間,盧耀勤和該中心其他35名工作人員組成12個流行病學調查小組,24小時輪班,穿梭在醫院隔離區,近距離面對病人,對其就診信息、暴露信息、出行信息、接觸人員等進行逐一問詢調查。

“進入隔離病房雖然風險,但該上的時候還得上,前提是做好個人防護。”盧耀勤說,每次調查時長至少一小時以上,我們要儘可能的找到精準信息,不能放過任何可疑的環節,面面俱到。信息採集回來後,要對信息做綜合分析,從一堆信息中選取有價值的信息,對信息進行甄別,辨別真假,辨別是否對流行病學調查有用。

烏魯木齊疾控人,二十四小時在行動

今年38歲的盧耀勤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有時一天他會接觸五、六個疑似病人,為了不給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風險,他乾脆直接睡在單位。

盧耀勤說,有了大家才有小家,苦點累點都不怕,這是一份保障市民安全的使命。

疫情戰線上的“生日會”

“祝我們抗擊疫情的戰士高楓、盧耀勤生日快樂!”1月30日12時許,在烏市疾控中心抗擊疫情分析會後,一場簡短而溫馨的生日會上演:兩位“壽星”手捧生日蛋糕,接受同事們的掌聲祝福。

僅僅一分鐘後,蛋糕上的生日燭火還未全熄,烏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主任高楓就接到任務,趕往區縣培訓防疫人員。

近十天來,高楓作為單位應急指揮組人員,除了回家換洗衣物,一直忙碌的協調各方事宜,累了困了在辦公桌上趴一會,有時一天甚至只能睡兩個小時。

疫情期間,在訪惠聚工作隊的妻子在社區一線防控疫情,12歲的女兒被託付給父母,一家三口基本只能通過電話簡短聯絡。

“只有疫情早點結束,我們才能安安心心回家。”高楓說。

該中心辦公室主任李新鳳說,其實,兩人的生日分別是28日、29日,因為當天大家都忙碌在防疫一線,我們後勤保障組特意為兩人補過的生日,也是希望大家能放鬆片刻,繼續投入到接下來的防疫戰鬥中。

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尋找“鐵證”

1月30日18時,該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副主任樊旭成全副武裝,在病毒實驗室裡忙碌著。

這裡是離新型冠狀病毒最近的地方,全市疑似患者、確診患者的標本都要送到這裡檢測是否為陽性。從打開標本,到提取核酸,再到熒光PCR檢測,一次完整的檢測過程下來,通常至少需要4個小時。出實驗室的時候,樊旭成都會悶熱出一身汗,臉上勒出一道道印子。

烏魯木齊疾控人,二十四小時在行動

樊旭成說,早一分鐘確診,就能讓疑似病人快一步接受治療和隔離,就能盡最大可能減少疫情的進一步傳播。疫情期間,樣品的到來不分白天黑夜,他們9名檢測人員就必須第一時間開展檢測,通宵達旦為每一位病人的病因尋找“鐵證”。

這個春節,樊旭成原本準備回內地和父母團聚,疫情發生後,他第一時間退票與同事們一起投入防控工作。

正如他與同事們誓師時的錚錚諾言:“全力以赴、科學防控,堅決遏制疫情在烏魯木齊擴散,為奪取防控鬥爭的勝利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