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经验|如何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

经验|如何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

李教授72岁,地质学家,几天前到保险公司退保,得知退保会损失10000多元后,一下子情绪失控,大吵大闹,保险公司客服中心所有客户的目光都聚焦到他身上。

后来找到我,想让我帮他全额退掉保险,不想承受损失。沟通过程中我了解到,保单都是10几年前买的人情单(他的学生毕业去做保险,没业绩,第一个找到李教授支持自己的工作),谈不上销售误导,只是没有细问,学生说好,自己就买了。而且都是自己和家人亲笔签字,属于正常购买过程,退保只能按现金价值结算,全额退保的可能性不大。

为什么他要退掉交了10几年的保险?损失10000多元对于他来说并不多,为什么这会让一个有涵养的大学教授如此失控?

“老伴儿在ICU,上了呼吸机,我已经走投无路,普通病房可以向学校申请支票,但是住ICU申请不下来,都得自己想办法,如果再交不上钱,医院就要拔管子了。”说完这句话,他握着我的手哭的肝肠寸断,因为退保的这笔钱就是老伴儿的命。

看着保单我也很无奈,他10几年前

给自己和儿子买了一份每两年返还一次的年金保险,并没有给老伴儿购买保险,而且买的保险都是年金险,即使给老伴儿买了,发生健康风险也无法得到理赔

很多人都被迫买过不适合的保险:有的是碍于情面被迫买的,比如想买健康险,硬被推销了一份“储蓄类”保险;有的是因为不懂保险,看朋友们都买的XX保险,自己就跟风买了一份;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风险真的来临,手中的保单能解决问题吗?人身保险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以至于无从选择,笔者有一个“买保险三步法”分享给大家:

• 分析自身的风险:想想自己都会面临哪些风险?

• 确定担忧的风险:想想自己不愿意承担哪些风险?

• 选择对应的保险:

担心什么就保什么;什么风险带来的创伤大,就先保什么。

注:如果你的时间成本很高,没有时间研究产品条款的差异及各自的优势、劣势,可以只根据以下的风险类别确定自己的保障需求,把选择具体产品的工作不妨交给专业人士。

No risk 没有风险

No insurance 就没有保险

大学时第一节专业课,老师就给我们讲了这个概念,理解了保险的目的是转嫁风险。保险之所以存在,必定是因为有风险。我们面临着什么风险呢?

• 患病后的各种损失

医疗费: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走进医院就意味着支出开始了:挂号费、诊疗费、检查化验费、床位费、膳食费、重症监护病房费、护理费、药品费、材料费、手术费、理疗费……

以上提到的各种费用,有的社保能报销,有的社保不能报销。以药品报销为例:

在中国许可销售的药品共195130种 ,其中社保可以全额报销的药品(甲类药)有594种;社保可以部分报销的药品(乙类药)有1941种,剩余的就是全额自费的药品,占整体的98.7%。

ICU病房内一天的花费大多在8000-20000元。大多数工薪家庭是无法承受的,辛苦一个月的工资不够ICU病房一天的花费,社保又不报销,一病返贫是必然的。开篇我们提到的李教授,老伴儿的生命是2万元/天,一旦交不上这2万块钱,医院就会停止治疗,老伴儿就会离自己而去。总而言之,缺钱是患病后最大的风险。

如果有以上的担忧,就必须要配置含自费药报销的产品(严谨的讲,是合理且必须的医疗费用),而不是只购买报销范围和社保一样的医疗险(符合保单签发地政府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规定范围内合理且必要的住院医疗费用)

还有很多需要考虑,比如医院的选择:可以排队等候三甲医院,也可以自费去国际医疗部,还可以选择私立医院,如果经济允许甚至可以出国就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当然医疗费用和保险产品的选择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为不同的产品都有自己的针对性,有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如果买了普通医疗保险,去私立医院就无法报销。

收入损失:走出医院,损失依然持续,甚至远远高于在医院的就医费用,康复费用、大病后的巨额收入损失、家人陪护的各种支出及收入损失……

南非的Dr.Marius Barnard医生有一位病人,34岁的女士,有自己的事业,离过婚,还带着两个孩子。她患了肺癌,通过手术治疗,成功切除了肿瘤的两年后,她再次来到Barnard医生的诊所治疗。经了解,这位女士手术后继续工作,以便挣钱为了两个孩子未来的生活,而癌细胞向另一片肺叶转移,两个月后,她去世了。

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Barnard医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患者经过治疗活了下来,可是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在财务上却“死”了。医学只能拯救一个人的生理生命,而不能拯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因此才有了世界第一款重大疾病保险。

如果一个年薪20万的人,患病治疗后的5年内不工作,不考虑医疗费,不考虑护理费、不考虑康复疗养费,仅仅计算5年的收入损失就有100万之巨,这笔钱谁来补偿?


• 肩膀上沉甸甸的责任

想象这样一个家庭:一家7口,夫妻二人父母双全,可爱的孩子刚刚出生,房子是贷款买的,要还30年,一共200万。丈夫年收入30万,妻子年收入15万,房贷月供8900元,如果这个时候,先生得大病失业或者发生意外事故,30万的年收入立即终止,妻子每年全部的收入都要供房子,其他的支出谁来负担?这个时候卖房子是唯一选择,这样的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吗?

如果会,家人的生活怎么办?孩子的教育金怎么办?父母的赡养怎么办?这些都是风险因素,因此给家庭收入最高的那个人做足保障是极其重要的。


• 没有储蓄其实也是一种风险

2017年,美联储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近1/3受访的成年人认为,他们只能勉强生活。一旦有紧急事件,需要拿出400美元应急,有44%的受访者表示拿不出这笔钱,或者必须卖掉一些物品或向他人借钱来筹钱。中国的成年人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年轻时,入不敷出怎么办? 年老后,收入降低了怎么办?社保养老金不够怎么办?通货膨胀导致养老金购买力下降怎么办?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风险点。


• 资产保全与传承风险

保护自己的财产要考虑很多风险点:比如万一将来婚姻风险来临(无论自己还是孩子),财产要被平均分割,怎么办?万一陷入债务纠纷,家庭财产会不会被强制还债?能不能把家庭财产和企业财产隔离开来?……

传承一笔钱也会遇到很多风险点:比如担心孩子拿到一大笔钱后乱花,怎么办?继承人不止一人,担心发生争抢财产的纠纷,怎么办?继承时需要支付的税费很高,怎么办?继承时,这笔钱恰好陷入债权纠纷,被强制执行,怎么办?……

这些不知所措都是我们面临的风险点,关于财产的保全与传承,我们是不是有所考虑和提前筹备呢?

了解我们面临的风险后,想想哪些风险是我们不愿意承担的?担心什么,就购买能解决这一担忧的保险;如果担忧很多,预算却有限,必须做出选择,就保那些带来巨大创伤的风险,哪个风险带来的创伤大,就优先购买对应的保险。按照以上逻辑思考过后,你就会很清楚自己担忧什么,一定能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