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网不是白蹭的,共享WIFI已违法,小心你的数据

没WIFI就跟有了手机没有电一样,有了WIFI个人信息还容易“裸奔”。本文从共享WIFI的泄密风险,以及共享WIFI窃密的原理和个人隐私安全意识三个角度,告诉大家免费的网不是白蹭的,共享WIFI的形式极有可能是从窃密光明正大化的一种手段。

本文约字数2063字,约7分钟阅完

网不是白蹭的,共享WIFI已违法,小心你的数据

现在,很多人喜欢蹭网,出门没有公共WiFi简直要命。蹭网达人肯定听说过或者使用过“WiF i万能钥匙”吧。那你要小心了,当你在享受免费“WIFI钥匙”的时候,可能也“出卖”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一直受到关注,我们经常听说回复信息之后被骗钱,点了链接账号被盗等等这些。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共享WIFI”。

1

共享WiFi的背后,可能是信息“裸奔”

WiFi共享软件巧用共享经济模式,给用户提供免费的上网服务,看似促进互联网的普及、节约成本、提升网络利用率等方面来说都有益处。

拿WiFi万能钥匙来说,现已有注册用户9亿,每月活跃用户数5.2亿,已成为中国目前为止除了微信和QQ以外活跃用户量最大的产品。这么庞大的体量说明它正契合了人们便捷、免费、高速上网的刚性需求。

然而,相比于免费上网的吸引力,很多人对于分享WiFi信息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并无概念。

继央视《经济半小时》曝光“偷密码”的安全钥匙引发一番事关隐私安全的热议后,工信部网站4月2日发布网络安全管理局关于“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的通报。

通报称,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移动应用程序“WiFi万能钥匙”和“WiFi钥匙”具有免费向用户提供使用他人WiFi网络的功能,涉嫌入侵他人WiFi网络和窃取用户个人信息。

2

共享WIFI窃密从“地下”转“地上”

这些所谓的“WiFi钥匙”并不是什么密码破译软件,而是密码共享软件。“共享”的意思大家都懂,聪明人一下就明白这些软件为什么会存在安全隐患了。

据安全专家介绍,现在应用商店中大多数类似的“蹭网”软件,都是用户安装在手机上以后,再把手机上曾经连接的记录上传到服务器上,从而与其他用户分享WiFi密码。

无论用户曾在哪里连接过的无线热点,配置文件都会保留在手机上,而只要用户手机安装了这类软件,网络连接的配置文件也就被上传了。

这也意味着,这个用户连接过的单位网络,或者公共WiFi,都可以被软件“拿走”共享。通过这样的方式,软件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把不同用户上传过的资源都积累到自己手里,再“分享”给其他人使用。

曾经需要黑客“撞库”才能完成的窃密工作,现在能够被“WiFi钥匙”轻而易举公开泄露,类似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必须被严格拷问。

3

对信息安全抱有“侥幸”心理,最终受损的是自己

就在央视炮轰了WiFi万能钥匙等蹭网程序后,随即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口水战。不少消费者认为,共享WiFi密码是一种公益行为,应该得到支持,并对央视质疑WiFi万能钥匙等应用的做法表示反对。

在工信部的初步调查中 ,对WiFi共享的做法给了准确的定性。工信部组织了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对上述两款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技术分析,WiFi万能钥匙和WiFi钥匙这两款移动应用程序具有共享用户所登录WiFi网络密码等信息的功能。依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也就是说,WiFi共享的做法并不合法。

所以,就为了免费上网,无视安全风险,这就太恐怖了。

对此,一些网民称,银行卡空空,隐私不值钱。在个人隐私已经成为一个高度敏感话题的今天,网民居然认为个人隐私不重要。长此以往,互联网行业将没有任何底线可言。

上升到产业的高度来说,网民对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轻视态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安全,因为网民的手机有可能成为一个病毒或木马的传播点。

庆幸的是,段时间百度李彦宏的“隐私门”、Facebook的“泄密门”遭炮轰。说明,大部分人还是对个人隐私极为重视的。

4

共享WiFi的囚徒困境

WiFi万能钥匙创始人兼CEO陈大年最早在中国引入“共享软件”概念。并且WiFi万能钥匙2017年还在独角兽榜单中。

在《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报告中,WiFi万能钥匙还与滴滴出行、Uber、Airbnb等一同列为“共享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榜单显示,WiFi万能钥匙企业估值达70亿元。

但是面对市场的质疑,WiFi万能钥匙公开声明称,WiFi万能钥匙的运行原理是热点共享,不是破解,是通过WiFi热点资源共享的方式。WiFi万能钥匙一直重视对密码的保护。公司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继续优化现有产品的流程。

饱受市场争议的情况下,共享WiFi变现途径也成难题。随着严格的监管,共享WiFi一些打擦边球的行为将会受到怎样的管制,变现途径大概率会因此雪上加霜。

不过,据业内人士称,共享WiFi目前存在庞大的用户和流量入口,一旦找到好的变现模式,或许有一定的前景可言。

除非WiFi产品能够通过监管,说服用户确保数据是安全的。否则大家还是小心为上,毕竟女教授被骗80几万,银行卡账号被盗,积蓄被掏空等这样的新闻也是频频出现。

如果非要使用公共WIFI,那晓芳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公共WiFi时,注意WiFi的提供者,因为往往商家或官方机构提供的那个才是最安全的。

2、连接好WiFi后,可以通过手机管家软件来查看当前网络是否安全,目前大部分手机管家都具备检测安全WiFi的功能。

3、如果是临时借用他人网络,建议直接关闭手机中的网络分享功能。

4、在使用公共WiFi时,尽量少分享敏感信息,如:不要在公用WiFi下使用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