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链星访谈|余伟坚:音乐生态是时候用区块链来改变了

编者按:《链星访谈》是由“链星计划”推出的大型专题报道栏目。链星计划由互链脉搏联合100+媒体机构、研究机构和自媒体共同发起,旨在借助媒体的千万级流量为区块链3.0实际应用赋能。“链星计划”将走进200+区块链项目,本期《链星访谈》是专题报道的第一期。

近日,美国流媒体巨头Spotify和艺人经纪人或独立音乐人达成协议,获得分发他们音乐的授权,从而跳过第三方发行商进行直接交易。

在中国,一个团队正希望通过区块链来解决同样的事情——绕开音乐发行商。

6月20日,“迅雷国际区块链应用大赛”五十强名单公布,作为晋级的并主要针对音乐版权的参赛项目,GeekGit.com团队负责人余伟坚向互链脉搏透露他的计划:用区块链去掉发行中介,重塑音乐生态。

链星访谈|余伟坚:音乐生态是时候用区块链来改变了

GeekGit.com团队负责人余伟坚

“Sony、滚石、EMI”这些耳熟能详的唱片发行商以及新崛起的音乐平台、词曲版权代理公司是音乐生态的“中介商”。因为上下游都是分散的个体,议价权有限,中间商往往获取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余伟坚介绍,收益占比高达80%。

与此同时,盗版的存在也一直侵害音乐创作者的权益。音乐创作者的权益受到双重伤害。

“我们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音乐消费者跟音乐创作者的直接交易,并运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等特性实现对音乐版权的保护。” 余伟坚说。

余伟坚讲了一个故事来描述团队正在打造的区块链项目:

“小M是一个刚出道的独立唱作人, 一天,他灵感来了,编了一首很有新意的歌曲《被需要》。他打开手机My Music App,这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音乐版权客户端。他输入密码,将《被需要》上传,并返回版权正登记的信息。他设定听歌付费的金额以及分红比例,奖励帮助推广的粉丝。接着,他就将新歌链接在朋友圈分享。

粉丝对这首歌反应热烈,不但付费收听,还发表评论,推荐给好友。粉丝小F认为,这首歌表达了亲密关系中被需要的心态,很感人。她有一些音乐素养,是一个业余音乐评论员。她乐于推广好的作品,一方面是有报酬激励,另一方面获得社区认同感。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粉丝使用My Music App,乐坛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余伟坚说,这个模式也可以用到其他版权发行相关的领域。

迅雷区块链大赛给实践的动力

余伟坚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物理专业,很早时便接触到了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并聚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于2016年组建了区块链智能合约开发社区(Q群),成员间相互学习交流。

出于对区块链技术、数字音乐市场不断深入的了解及对音乐的热爱,余伟坚产生了将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并与音乐版权领域相结合的想法。

但这个想法一直没有落地。

直到5月份,当社区的人在群里发布2018迅雷全球区块链大赛的消息后,余伟坚觉得有必要做点什么了。

“迅雷区块链应用大赛是个契机,使我们可以通过实践验证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可行性。迅雷公司所提供的资源与平台更是对项目有很大裨益”,余伟坚介绍了迅雷区块链大赛,并谈到了对迅雷区块链技术的认识,“迅雷公司具备拥有多项专利的分布式技术,它来做高性能的区块链,可以有效的利用自身资源,并与主营业务相结合,发挥其自身优势。迅雷公司搭建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开放平台,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可以轻松将业务上链,像玩客云共享带宽的形式,利于打造一种良好的技术生态环境,使区块链技术能够更好的赋能实体经济。” 余伟坚觉得迅雷区块链是靠谱的,迅雷举办的区块链大赛也应该是靠谱的。

链星访谈|余伟坚:音乐生态是时候用区块链来改变了

于是他通过社区,找到负责设计的罗丹、负责前端开发的杨正威组成三人组,携Geek Git报名参赛。余伟坚说,在最初,项目组队、项目决策、成员变动等方面都遇到了些许问题,还是成员间相互鼓励支持,最后坚持并完成了项目的初步规划和展示。

至于项目的优势,余伟坚介绍,随着自己社区成员的不断的增加,社区规模的不断壮大,项目的实际应用也将有一定的用户基础。独立创作人和自媒体都可以应用这一平台,在展示创作成果、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转换音乐生态;而粉丝在获取音乐资源的同时,可以进行相应的宣传与推广,参与者在这一平台上能够实现真正的共建共享,这一点也恰是迅雷此次大赛所提倡的。

2018年,“链星计划”将组织多家媒体共同走进200+区块链项目,通过联合采访报道、实地调研、项目评级、白皮书发布、榜单评选等系列活动,挖掘优质项目,共同推进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与真正应用落地。区块链企业加入“链星计划”,寻求新闻报道,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互链脉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