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指間的藝術——玉扳指

說到玉扳指,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可能很多玉友都想收一個,但說到扳指的來歷您清楚嗎?今天就來聊聊玉扳指的前世今生。

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商周時期就發現有扳指的存在了,最初可能有皮質等一些較軟材料製成的扳指。普通的兵卒和獵戶的扳指,是用動物角或酸棗木製成的,而貴族多以象、骨、玉著右巨指扣弦。

指間的藝術——玉扳指

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人的先祖就發現並開始使用玉石了。一般認為上古時的人們在製作、使用石制工具時發現了玉這種礦物。它比一般石頭更為堅硬,於是人們就用它來加工其他的石製品。

指間的藝術——玉扳指

它又有與眾不同的色澤和光彩,晶瑩通透,惹人喜愛,於是人們慢慢就用它來做裝飾品,所以說最初是以“美石為玉”。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了這種“美石”的具有特殊的性質,就把它們從“石”中獨立出來,稱為“玉”。這是古代玉器地位奠定的第一個階段。 ​

指間的藝術——玉扳指

在雕琢工藝上,在金屬精工發明之前,玉是用間接的磨製方法來雕琢的,即使用器物帶動解玉砂來磨玉。

由於玉的數量稀少且加工困難,因此就只有族群裡少數頭面人物如族長、祭師才有資格佩帶並使用這種耗費人工的物品,這又使它漸漸演變成禮器、祭器或圖騰。正是在這種長期緩慢的進化過程中,玉由原來僅僅是一種特別性質的石頭轉化為代表權力、地位、財富、神權的象徵。

指間的藝術——玉扳指

眾所周知,從60年代在杭州老和山,湖州楊家埠和江蘇漣水三里墩等漢墓發現的史前古玉,到蘇州嚴村“窖藏”,無錫鴻山越國墓中,發掘到良渚文化的玉器。

雖然在當時,很可能對於古玉的價值認知僅限於在珍貴玉料的再利用,並未關注他們的歷史文化價值,但從另一個方面恰恰說明在當時已經出現古玉的收藏和欣賞。這是古代玉器地位奠定的第二個階段。

指間的藝術——玉扳指

商代的玉扳指作用是拉弓護指,不僅較後來的扳指更長,而且其上有槽痕。隨著年代的變更以及逐漸演化,玉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到了戰國就開始變短;漢代的扳指出現玉片形狀,類似於玉佩,帶有用來拉弦的小鉤,但這個時候的扳指已經不能承受拉弓那麼大的力量了。​

指間的藝術——玉扳指

宋代出現了一些仿漢代的扳指,其樣式更是多種多樣,有片狀的,也有矮筒狀的。 滿族人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頭做的,戴在右手拇指上,作用亦是拉弓射箭的時候可以防止快速的箭擦傷手指,滿語叫“憨得憨”。

指間的藝術——玉扳指

清乾隆以後扳指的實用性逐漸喪失,以裝飾性為主,做工越來越精益求精,質料非常講究。本是輔助習武的扳指,由於滿漢兩族廣大男士的欣羨與效顰,竟使之成為一種極為時髦的佩飾,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漢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

指間的藝術——玉扳指

男子喜以扳指為飾,用各種美玉材料製作,有的雕飾龍馬紋、花草紋、山水、人物、詩詞等紋飾和圖案,鏤刻細膩。

有作為前朝武官之物,上有自然受力之紋理,如遇玉料精良者,以寶視之,由帝王賜予戰功卓絕的武將,代表無上的榮耀。

指間的藝術——玉扳指

中國有著悠久的玉文化,不僅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玉文化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潔氣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