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看深圳如何打造“中国第一创新之都”

看深圳如何打造“中国第一创新之都”

深圳湾创业广场。

1978年,中国南海的一个小渔村,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40年后,这个曾经的“科技荒漠”已成长为中国第一创新之都,甚至被人们誉为“超越硅谷的创客天堂”“蜚声国际的设计之城”。

这个地方的名字叫深圳。“企鹅帝国”“华为霸业”“大疆宏图”均肇始于此……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依赖于产业创新水平。如今,创新已经成为“深圳动力”的第一引擎,我们试图解构“创新之都”的基因编码,给冰城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让有创新能力的“万众”留下来

打造创新之都,首先要让有创新能力的群体尽可能多地留在这座城市。在国内各大城市人才“抢夺战”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与北京、上海相比,入户政策最宽松、门槛最低,且对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力度较大。

远赴深圳创业的哈尔滨人胡家祺有着深切的体验。2016年1月,大学毕业不久的胡家祺仅凭借本科毕业证,什么关系也没托,就轻松落户深圳。“除了户口,我拿到了6000元落户补贴。” 胡家祺告诉记者,他的创业项目还得到了政府无偿提供的10万元创业扶持金。

凭借一张毕业证就拿到一线国际大都市的户口、落户补贴和创业基金,深圳优厚的引才政策吸引了不计其数胡家祺这样的年轻创业者留在深圳。无数个这样微小的创新细胞,就这样构成了创新之都的骨骼与躯干,他们中的一些个体有一天可能长成又一个腾讯或者华为……

而对于更高层次创新人才,深圳更是从制度层面为其提供全面保障。深圳出台的《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出,杰出人才可选择600万元的奖励补贴,也可选择面积200平方米左右免租10年的住房;选择免租住房的,在深圳市全职工作满10年且贡献突出并取得本市户籍的,可无偿获赠所租住房或给予1000万元购房补贴……政府的制度保障打通了高房价给城市造成的人才壁垒,让顶尖创新人才留在深圳。这也成为构筑精英创新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

比硅谷还低廉的成本打造创客天堂

比硅谷还要低廉的创新成本让深圳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创客天堂。

如今,深圳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元件集散中心,不计其数的代工厂由此聚集珠三角。初创公司规模普遍较小,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对他们来说用工成本敌不过深圳的产业磁场——完整、廉价、高效的供应链是吸引全世界创客来此的最主要因素。

比如在深圳,华强北周边不超过1公里的范围内,就能找到创客想要的所有原材料;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时间,你就能完成“产品原型-产品-小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最终成本,可能只相当于硅谷的1%到5%。

一位在深圳造机器人的冰城创客,道出了这个创客天堂的创新优势。“我们的机器人要量产,一个重要工序是注塑开模,在其他地方,生产500个和50万个,开模费用都是十几万元,甚至20多万元。但我们这种初创企业为测试市场,每次生产量也就几百台,不可能砸20万元去开模。在深圳,我们可以轻松地找到很多接小订单的代工厂,最便宜的只要几万元就能开模让我们的产品实现小众化量产。”

“政府的前瞻性布局和产业规划,让深圳在创新产业链上集聚了全球领先的供给和成本优势。而这种供给和成本优势又反过来对全球创客形成了强大的磁吸作用,这种互动作用也是深圳成为创新之都的重要因素。”深圳社科院副院长王为理说。

除了产业链优势,深圳先后出台了《深圳市促进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深圳市关于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设立5亿元创客专项资金和3亿元创客基金。这一系列配套政策从创客空间、创客人才、创客服务等方面对创客们给予全方位支持,让深圳成为名副其实的“创客天堂”。

看深圳如何打造“中国第一创新之都”

深圳软件产业基地LOGO展示墙。

以市场为导向让企业“创”主角

如果说个人创客是推动深圳科技创新的单体细胞,那么大中型科技企业就是创新的重要组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模式,成为深圳创新之都的重要基因。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大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告诉记者,深圳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表现为6个90%,即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以腾讯为例,目前腾讯旗下众创空间的数量已达到31个,目前孵化的创业项目已达到100个,估值超600亿元。

在深圳,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角。既有知名创新巨头,又有正冉冉升起的创新新星,还有创客空间,以及各类创业型创客建立的企业,彼此之间形成了丰富的企业创新梯级层次。

这种“企创”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利益诱导机制整合链接创新资源,将研发、生产和市场进行了有效对接。颠覆了以往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导的科技创新的第一现场,彻底结束了科研机构实验室中科技成果闺中待字良久、无人问津的局面。

企业因为贴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具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优势,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的时间周期更短、效能更高的特点。而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后,还可能进一步打造成一个产业链条。得益于企创模式,深圳的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山寨”手机转型背后的政策体系

要探究创新之都的成长密码,下面的故事颇具启示意义。

根据国家规定,手机入网须先通过位于北京的工信部检测中心的检验,但送检过程可能长达三四个月,但对于几个月就会迭代升级的手机行业而言太过漫长。于是深圳市政府向工信部申请成立深圳检测中心,并以财政补贴等方式为中心提供运营支持。之后,迅速引发深圳“山寨”手机行业向自主品牌转型——制度上的一个小举措促进了整个手机行业的迭代与升级。

在王为理看来,政府通过前瞻性的战略性布局,完善制度体系以打造创新生态,是造就创新之都深圳的重要原因。

首先,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城市的主导战略,并先后出台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自主创新“33条”、创新驱动发展“1+10”文件等系列政策.构建了覆盖各领域的创新政策体系。

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深圳市根据科技创新活动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建立了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结合、稳定支持与竞争择优相结合的财政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全面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投向科技创新。

以银政企合作项目为例,截至2017年银政企累计入库项目1089个。累计对入库企业予以5600多万元贴息支持, 400多家入库企业获得合作银行贷款,合作银行发放贷款总额近60亿元,有效激发了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