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中國“新三板”加速市場出清 專家稱進入理性發展階段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 陳康亮)今年以來,已有超過1000家“新三板”公司摘牌,規模遠超去年。此間分析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新三板”成立5年以來,經過前期的“野蠻生長”,目前已逐步進入理性發展的階段。

中国“新三板”加速市场出清 专家称进入理性发展阶段

資料圖:海口某證券公司營業部內的股民關注股市動態。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根據國內金融數據服務商東方財富的統計顯示,截至9月18日,今年以來已有1121家新三板公司摘牌,平均每月超過100家,數量創歷史新高。相比之下,2017年、2016年摘牌公司總數分別僅為709家、506家。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19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以來,“新三板”所謂的千股摘牌,除了一部分因為信息披露違規被強制摘牌以外,大部分是主動摘牌。後者主動摘牌的原因在於,部分公司因籌劃赴A股或港股IPO等原因選擇主動摘牌,部分公司則是因為融資運作未達預期、為降低掛牌相關財務費用選擇離場。

比如,華龍證券就是出於IPO的考慮,華龍證券今年1月發佈公告稱,根據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需要,公司擬申請股票終止掛牌,8月15日公司正式摘牌;新高股份則是因為融資問題,新高股份此前發佈公告稱,在“新三板”掛牌期間,公司融資情況並未得到有效改善,為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公司及股東利益最大化,公司決定終止公司股票掛牌,9月14日新高股份摘牌。

在董登新看來,“新三板”的所謂千股摘牌看上去規模較大、來勢洶洶,其實從“新三板”的發展歷程來開,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並不會影響“新三板”的長遠健康發展。

“‘新三板’自2013年成立以來,吸引眾多目光,大量企業紛紛申請掛牌,在短短3年的時間裡掛牌企業就突破10000家。這些企業爭相掛牌的原因,主要在於一方面想通過轉板機制曲線IPO,另一方面則是希望獲取再融資。”董登新說,但能曲線IPO的畢竟是少數,且隨著整體市場資金面的趨緊以及“新三板”熱度的減退,融資難度也有所增加。

“因此,部分公司從自身實際出發,重新考慮公司是否有掛牌的必要,並做出去留的選擇,這也是新三板從野蠻生長走向理性、規範發展的表現,從長遠來看,不會衝擊‘新三板’的發展。”董登新強調。

廣證恆生新三板分析師陸彬彬亦持類似觀點。陸彬彬指出,今年多數摘牌企業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在0至1000萬元人民幣區間,優質掛牌企業摘牌佔比較去年有所下降,對於“新三板”企業未來總體發展質量持樂觀態度。從目前情況看,“新三板”從增量市場轉化為存量市場再到總數緩慢下降,市場進入優勝劣汰階段。

全國股轉系統新聞發言人亦表示,部分未充分評估發展階段、發展需求,對掛牌預期過高但自身規範程度不足的公司摘牌退出,是正常的市場出清,有利於實現優勝劣汰,提升市場運行質量。(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