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科:“新三板+H”能否救活三板市場?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

(俗稱“新三板”)與港交所421日在北京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歡迎對方符合條件的掛牌、上市公司到對方市場掛牌和上市,全國股轉公司對掛牌公司申請到香港聯交所發行股票和上市不設前置審查程序及特別條件,而且赴港上市可以不用在新三板摘牌,直接採用“新三板+H”的模式,這對於目前的新三板市場無疑是一個利好,至少那些質地相對好一點的公司不用再摘牌,又多了一種選擇權,這對維持新三板市場的公司質量有一定好處,但如果“新三板+H”較獨立IPO沒有便捷性,新三板市場再沒有任何吸引力和不能為掛牌企業提供成長的土壤,即使採取“新三板
+H”也無濟於事,而且不會有企業願意為一個雞肋市場多付維持成本,因此新三板市場一定要營造有利於掛牌企業存在的價值,否則這種多項選擇並不能改變新三板市場的現狀。

但“新三板+H”對於港交所而言無疑是一個精明的選擇,是香港市場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優勢互補的又一戰略舉措,香港市場雖然具有自由港的市場環境,但缺乏潛在的上市資源,香港本土的實體經濟環境不足以支撐香港股票市場的壯大,鏈接內地市場和接通內地上市資源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上萬家中小企業的新三板市場會成為港交所的苗圃基地,從這個意義上講“新三板+H”會讓港交所收穫的更多,因此港交所應該給“新三板+H”開設更多的便利條件,讓新三板企業覺得通過“新三板

+H”比直接申請香港上市簡單和快捷,或許才有實際操作性,而非簡單的象徵性合作。畢竟此舉對未來香港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一個市場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IPO資源,那這個市場自然也就枯竭了,但如果有源源不斷的上市資源,這個市場自然就有活力。

有人統計,根據現行的港交所上市規則和香港主板三條財務指標統計,結合股東戶數的要求進行測算,新三板公司有108家企業符合香港主板要求,另有281家企業符合香港創業板的上市標準。僅此一舉就給港交所爭取到了近400IPO

資源,這對香港市場的發展無疑是一項利好,而這僅僅只是開始,隨著新三板企業的成長,會有大量企業符合香港市場的IPO標準,當然這些企業是否全都會選擇香港市場則另當別論,如果香港市場繼續低估值和對中小企業估值忽視,則吸引力也是有限的。

表面上看,似乎香港投資者不喜歡炒小盤股,原因除了香港創業板市場不盡如人意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千股橫行讓投資者對細價股產生了恐懼和厭惡情緒。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香港的各類實業都被幾家大集團寡頭壟斷,小企業很難有出頭之日,中小企業缺乏想象力,而且香港的房屋租金高企,很難讓小企業生存和創業,於是就自然形成了香港的市場生態,另外香港市場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投資群體,投資重點主要配置在藍籌股。如果在香港市場中小企業繼續不被重視,相信對於真正好的中小企業吸引力有限,畢竟市場的活力與估值要匹配,如果香港的二級市場估值繼續與內地

A股一級市場估值差不多的話,相信一些好企業不會選擇去香港上市,只有那些有對賭條件和質地一般的企業才願意赴港上市。香港二級市場的低估值也是導致前兩年很多H股退市私有化迴歸A股的主要原因。

因此,“新三板+H”要想真正落地生根,港交所和新三板市場必須要加快改革的步伐,提高互聯互通的融合度,結合兩個市場的彼此優勢,改革兩個市場目前存在的問題,讓“新三板+H”成為真正創新的合作新機制,讓在這兩個市場同時掛牌上市的公司和兩個市場的投資者都能受益,“新三板

+H”才會有生命力。


蘇培科簡介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CCTV財經評論員。境內外多家主流財經媒體的專欄作者和特約財經評論員。



歡迎與作者蘇培科交流:[email protected]

蘇培科財經文集:http://blog.sina.com.cn/spk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pk

騰訊微博:http://t.qq.com/supeik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