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趙雲與馬超對決,兩杆長槍,到底誰更厲害?

趙雲與馬超對決,兩杆長槍,到底誰更厲害?

作為《三國演義》(以下簡稱《演義》)中深受大家喜愛的兩個角色,趙雲和馬超可謂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例如,兩人都曾加入過別的陣營,卻最終不約而同地終老於蜀漢集團;兩人都屬於《演義》中戰力爆表的超一流猛將,也都在後世被刻畫成白馬銀槍的形象;兩人都相貌不凡,一個是“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一個是“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堪稱《演義》裡武將們的顏值擔當。那麼,如此相似的二位,究竟誰的武力在《演義》中更勝一籌呢?

趙雲與馬超對決,兩杆長槍,到底誰更厲害?

《演義》中武將的武力如何,我認為大體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表現出來:1、一挑一;2、一挑多;3、衝陣;4、其它。其中,其它部分可分為箭法、戰場反應和他人評價。那麼,我們不妨就從這幾方面,來分析一下兩位猛將孰優孰劣。(文中所依據的資料均出自《演義》)

趙雲與馬超對決,兩杆長槍,到底誰更厲害?

一挑一

一挑一,俗稱單挑,這是《演義》中最被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也是兩人武力差距最直接的體現。雖然趙雲和馬超在《演義》中並未直接交手,但我們不妨通過他們與其他武將的單挑戰績來進行側面比較。

曹劉穰山之戰,趙雲三十餘合擊敗張郃(郃與雲戰三十餘合,拔馬敗走);而馬超僅二十合便殺退張郃(張郃出迎,二十合亦敗走)。如果張郃的武力值在兩次單挑中起伏不大的話,馬超無疑要強於趙雲。有人會說,馬超在戰張郃前,只用八九合殺敗於禁,體力消耗不大,所以能速勝張郃。而趙雲在戰張郃之前,先是遭到許褚、李典、于禁夾攻,打了大半夜後突圍而走,接著衝陣擊殺高覽,這才對陣張郃,體力消耗較大。戰張郃前趙雲比馬超體力消耗更大,這確是不爭的事實。不過趙雲戰張郃事關劉備安危,趙雲為了救主,勢必要超水平發揮。而且我們同樣應該考慮到,張郃通過馬超與于禁的先期交手,對其招式有了一定了解,這是對馬超不利的地方。況且張郃敢於主動迎戰馬超,本身也說明他對和馬超過招是有一定把握的。

趙雲與馬超對決,兩杆長槍,到底誰更厲害?

前文所述,馬超八九合擊敗於禁,而趙雲在對陣李典時,只不過是“約戰十數合,李典料敵不過,撥馬回陣”。于禁和李典的武力值應該是差不多的,《演義》裡哥倆經常一起搭夥出征(有點兒像徐盛、丁奉)。而在這兩場單挑前,趙馬二將都沒有大的體力消耗。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馬超在單挑中的攻擊力要更強,招式也更具侵略性。這一點,在馬超對陣許褚和張飛的兩場硬仗時也表現得很突出。張、許都是力量型的選手,但馬超在場面上絲毫不落下風,逼得許褚只能打赤膊應對。

要知道在如此高水平的單挑中,武將卸下鎧甲無異於自殺。但許褚如此作為,正是因為馬超快如閃電的槍法有些讓他吃不消,使他不得不減去鎧甲的重量來提升靈活性。文中寫道:“超閃過,一槍望許褚心窩刺來,褚忙棄刀將槍挾住”。一個忙,一個棄,形象地點出了許褚的狼狽,如果再打下去,許褚凶多吉少。而馬超戰張飛時,年齡比張飛要小,體力上會佔些優勢。張飛蠻力不小,但卻打得一旁觀戰的劉備生怕張飛有失,急令鳴金收兵。如果真要戰到最後,可能馬超會略勝。反觀趙雲,除去和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外,並沒有與其餘超一流武將交過手(曾和許褚戰三十合不分勝負,但回合太少,不能說明什麼),說他單挑比馬超更強,到底有些底氣不足。

綜上所述,在單挑能力上,馬超要略勝於趙雲。

趙雲與馬超對決,兩杆長槍,到底誰更厲害?

一挑多

趙雲一挑多一共三場:一是穰山之戰,掩護劉備突圍時遭到許褚、李典、于禁的夾攻,在打了大半夜後全身而退;二是長坂坡一戰面對馬延、張顗、焦觸、張南四將圍攻,“雲力戰四將,全無懼色”,後賴青釭劍之力擊退四人,殺出重圍;三是孔明第一次北伐時,作為蜀軍先鋒對陣韓家父子五人,在刺死韓瑛後遭韓瑤、韓瓊、韓琪三人圍攻,以年近七旬之高齡殺死一人、重傷一人、生擒一人,大獲全勝。趙雲在面對多位敵將時總能全身而退,但惜乎擊殺敵將數卻不甚理想。

趙雲與馬超對決,兩杆長槍,到底誰更厲害?

馬超一挑多一共兩次:與韓遂決裂,他一人獨鬥韓遂麾下五將,砍翻馬玩、剁倒梁興,驚得其餘三將四散逃命;和楊阜血戰時,楊阜及宗弟七人一齊來攻,結果楊阜身中五槍,險些喪命,其宗弟七人皆被馬超刺死。

可以看出,趙雲一挑多時都是先力求自保,待試探出對手虛實深淺後再決定如何出招求勝,所以在遭夾攻時總能全身而退。而馬超在兩次一挑多時均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可謂是正在恨頭上,臨敵心態十分衝動,因此極有可能採取冒險的速勝戰法,即不管對方招式如何,先以強有力的殺招幹掉他幾個,屬於比較搏命的打法。這也映襯了前文分析二人單挑時所說的,即馬超的招式更具侵略性。

綜合評定,兩人的一挑多能力不分上下。馬超曾以一戰八,能做到這點確實太難了;而趙雲年近七旬還能在一打三時斬將立功,也屬不易。

趙雲與馬超對決,兩杆長槍,到底誰更厲害?

衝陣

如果說在單挑和一挑多時二人的表現差別不大的話,那麼在衝陣這一項上,趙馬二將可謂有天壤之別。 趙雲在《演義》中曾多次單騎衝陣,或力挽狂瀾,使己方反敗為勝,或令敵軍膽寒,一舉扭轉頹勢。再看馬超,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衝陣戰績。

趙雲與馬超對決,兩杆長槍,到底誰更厲害?

趙雲在《演義》中的衝陣表現主要有:

(1)袁紹磐河戰公孫時,在己方前部潰敗之際飛馬突入袁軍陣中,殺死麴義,迫使袁紹不得不將頭盔仍在地上,指揮眾軍士死戰,方阻擋住趙雲。後袁軍大部隊來援時,仍保護公孫瓚殺出重圍,毫髮未損。

(2)穰山之戰時飛馬突擊高覽所部,刺高覽於馬下,殺散高覽麾下官兵。隨即又獨戰張郃所部,戰敗張郃,後再關羽、關平等人的幫助下殺退曹軍,使劉備轉危為安。

(3) 長坂坡單騎救主,這個大家都耳熟能詳,不用多說。

(4)漢水之戰時為救黃忠,“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這段在《演義》中描寫的十分生動,小編認為子龍將軍在這裡的表現絕對不比長坂坡時遜色。最後救出黃忠,還捎帶手救出副將張著。

趙雲與馬超對決,兩杆長槍,到底誰更厲害?

可見,趙雲的每次衝陣表現都堪稱精彩。而馬超攻擊力強悍,嗜血好殺,為何卻在單騎衝陣上毫無建樹呢?因為單騎衝陣,除了要有強大的攻擊力,能在千軍萬馬中殺開一條血路外,更重要的是必須還得同時具備逆天的防禦力,將自己連人帶馬、上下左右護得滴水不漏才行。否則,縱然能夠突入敵陣,也無法全身而退。趙雲歷經多場衝陣惡戰,竟沒有一次負傷的記錄,這種防禦水平堪稱頂級(相比於周泰救孫權時的遍體鱗傷,就可以看出兩人的差距)。由此來看,趙雲的防禦能力要優於馬超。

趙雲與馬超對決,兩杆長槍,到底誰更厲害?

其它

再來看看純武力之外兩人的對比:

(1)箭法。《演義》中對二人箭法各有一次較為生動的描寫。趙雲是“箭到處,射斷徐盛船上篷索,其船便橫”;馬超則是“箭不虛發,船上駕舟之人應弦落水”。考慮到馬超是在岸上箭射船中之人,屬於靜對動射擊;趙雲則是在兩船之間射箭,屬於動對動射擊,難度更大,另外,篷索和人相比,目標特徵比較小,所以趙雲的箭法應略優一些。

(2)戰場反應,這一點可以通過兩人躲避射來的箭矢來比較。趙雲能躲過韓瓊連射三箭和手接陳應的飛叉,這種反應能力的確不得了。而馬超更牛,他光憑于禁射箭時的弦響,便知道背後有人放箭,而後急速閃過。能在兩軍混戰中聽清弦響就已不易,更何況于禁是在馬超背後放箭,而韓瓊則是面對趙雲放箭,毫無疑問馬超的反應更快一些。

(3)他人評價。《演義》中對二人的評價實在是太多太多。但對二人都有評價且能體現出兩者之間差距的,無疑是曹操的評價。曹操對馬超的評價是“馬超不減呂布之勇”,又說“馬兒不死,吾無葬地矣!”可見曹操對馬超評價之高,也反映出割須棄袍給曹操留下的心理陰影有多大。而曹操對趙雲的評價是“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長坂坡時),又說“舊日當陽長坂豪傑尚在!”急傳令曰:“所到之處,不準輕敵。”(漢水之戰)從曹操的話中可知,曹操對趙雲的評價很高,但比起馬超來還是差了一點。

趙雲與馬超對決,兩杆長槍,到底誰更厲害?

通盤分析下來,《演義》裡趙雲、馬超二將的武力應該是差不多的。攻擊能力馬超略強,在單挑中更具殺傷力;而防守上趙雲佔有優勢,故而在單騎衝陣時獨領風騷。如果二人完全公平公正地交鋒,且排除各種意外的可能(比如某一方突然出現重大失誤)的話,打到兩百回合以上應不成問題。前一百合中,馬超在場面上會略有優勢,取勝的幾率也略大一些。而趙雲如果能夠憑藉其超強的防禦功底應付下來,待一百合過後,隨著其一步步吃透對手的招式,便會逐漸佔據上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