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企管小说】成本的世界VS.有效产出的世界(上)

【企管小说】成本的世界VS.有效产出的世界(上)

由于史黛西和唐纳凡必须处理一些出了问题的订单,我们的会议延迟了一会儿。我很好奇到底出了什么情况,难道我们又碰到麻烦了吗?难道史黛西关于“产能制约资源”(CCR)的警告真的应验了吗?她一直很担心销售量上升的问题,而当然,尽管销售量进展很慢,却一直稳定上升。我打消了这个想法,不会,这只不过是材料经理开始移交工作时,必然发生的冲突罢了。我决定不插手,假如真有什么严重的情况,他们自然会来向我报告。

我们目前做的事情并不容易。尽管唐纳凡斩钉截铁的告诉我,他已经被改造了,但我们都是行动派,找寻基本步骤几乎违反了我们的本性。

所以,当他们终于都在会议室坐定了以后,我提醒他们今天的议题是什么。假如我们想要把这里的改革运动推广到整个事业部,就必须先厘清我们的做法。重复讨论具体的措施没有什么用,不但每座工厂的情况都各不相同,而且你怎么可能挑战销售部门的局部效率,或是把产品设计的批量缩小呢?

今天只有史黛西有意见要发表。她的想法很简单,钟纳以前强迫我们从“公司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着手,那么我们现在也应该从“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出发,这里的“我们”不是指个人,而是泛指一群经理人。

我们不喜欢这个题目,觉得太理论化了。唐纳凡打了个呵欠,一副很无聊的样子。刘梧回应了我无声的要求,自愿接手玩游戏。

他微笑着说:“很简单。假如公司的目标是‘从现在到将来,都愈来愈赚钱’,那么,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努力让事业部达到目标。”

史黛西问:“你办得到吗?假如目标包括了‘愈来愈’这几个字,我们能达到目标吗?”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刘梧仍然微笑着回答,“不行,当然我们不能达到一个无限量的目标,而是必需努力让事业部迈向那个目标。你说得对,这个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赖我们不断的努力。我应该修改一下我刚才的答案。”于是他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着:“推动能使事业部持续改善的流程,才算是善尽职守。”

史黛西转过头来,对我说:“你想知道该从何处着手,我想我们应该就从这里开始。”

“怎么做呢?”唐纳凡提出了每个人心中的疑问。

“我不知道。”史黛西说。当她看到唐纳凡脸上的表情时,她防卫的说:“我没有说我有了重大突破,只不过想到个主意罢了。”

“谢谢你,史黛西。”我说。然后,我转过去面对大家,同时指着白板上还没擦掉的涂鸦说,“我们必须承认,这个观点和先前的观点很不一样。”

我们又卡住了。唐纳凡的问题当然正中要害,所以我把白板擦干净,用大字写上“持续改善的流程”,希望藉此推动讨论。

这样做没有太大的帮助,大家瞪着白板,沉默了一阵。

“有什么意见吗?”最后我问,结果正如我所料,唐纳凡说出了大家的感觉。

“我对这几个大字简直厌烦透了。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听到同样的事情。”他站起来,走到白板前面,然后装出小学一年级教师的腔调说:“持续……改善的……流程……”

回到座位上,他说:“即使我想把它忘掉,我都忘不掉。史麦斯的备忘录中到处都是这个句子。顺便告诉你,罗哥,他不停的发这类备忘录给我们,而且愈来愈多。即使只是为了省钱,为了节省一点纸张,你能不能想办法叫他停止这个做法?”

“等我找到适当的时机再说。但是,不要岔题了,假如我们的讨论没有成果的话,那么我当上事业部主管以后,唯一的好处,就只不过是停止发备忘录罢了。别这样,唐纳凡,老实说出你的不满吧!”

要鼓励唐纳凡说实话并不难。他说:“我们公司里每一座工厂都至少推行过四五个使人烦厌的改善计划了。如果你问我的话,结果只造成消化不良。不信你到生产线提出新的改善计划试试看,马上就会看到反应如何。工人已经开始对这几个字过敏了。”

“那么,你有什么建议呢?”我在火上继续加油。

“延续这里的做法。”他对着我大吼,“我们没有推动任何正式改善计划,但是你看看我们成就多大。不是说大话,但是假如你问我,我们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就。”

“你说得对。”我试图平息我撩拨起的这座火山,“但是唐纳凡,假如我们想要在事业部重复相同的经验,我们就必须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的做法和别人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我们没有推出这么多改善计划。”他说。

史黛西回答:“不对,我们采取了很多行动:无论是在生产线的制程上、在衡量基准上、在品质上、在局部流程上,更不用提我们在派发材料给生产线的流程上所进行的一切改革了。”她举起手来,制止唐纳凡插嘴,然后下了结论:“没错,我们没有称呼这些措施为改善计划,但是我不信只因为我们没有为这些计划取名字,就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那么,你觉得为什么那么多人失败了,而我们却成功了?”

我问她。

“很简单。”唐纳凡插进来说,“他们光说不做,我们却实际去做。”

“现在是谁在玩文字游戏啊?”我让他闭嘴。

“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对‘改善’这两个字有不同的诠释。”

史黛西若有所思。

“怎么说?”我问。

“她说得很对!完全是衡量指标的问题。”刘梧脸上发亮。

唐纳凡对大家说:“对会计师而言,什么都和衡量指标有关。”

刘梧站起来,开始踱方步。我很少看到他这么兴奋,大家都耐着性子等候。

最后,他转头过去,在白板上写下:

有效产出 存货 营运费用

然后,他转过头来,对我们说:“无论在什么地方,改善,几乎都被解释为节省成本。大家把力量都集中在降低营运费用上,仿佛这是最重要的指标。”

“还不止如此。”唐纳凡插嘴,“最重要的是,在我们工厂里,我们改成把有效产出看成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对我们而言,改善的意思不是节省成本,而是增加有效产出。”

“你说得对。”史黛西附议,“整个瓶颈的概念都不是为了降低营运费用,而是着眼于提高有效产出。”

“你想告诉我们的是,”我慢慢的说,一面消化他们的话,“我们已经改变了这几件事情的重要度。”

刘梧说:“正是如此。过去成本最重要,其次是有效产出,存货远远落在第三位。”他微笑着补充:“甚至严重到存货会被当作资产。在我们的新尺规上,就完全不同了。有效产出最重要,然后就是存货,因为存货会影响有效产出,最后才是营运费用。

而我们的数据显然也支持这个理论。”刘梧把证据拿出来,“有效产出和存货都改变了几十个百分点,而营运费用只下降了不到两个百分点。”

我说:“这是很重要的一课,你的意思是,我们已经从‘成本的世界’跨入了‘有效产出的世界’。”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