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非)科學調查顯示,有了孩子之後,女性會發生一些明顯的變化:

她們練就了18般武藝變成了無所不能的鐵媽一不小心就「易燃易爆炸」

養娃這場戰役,把媽媽們變成了堅不可摧的女超人!倒不是因為「為母則強」而是——身邊的隊友太不給力了!!!

在我們的數百位用戶調研中,「如何讓老公多多參與照顧孩子」成為了媽媽們排名前三的需求,父職的缺席已經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社會性問題。

於是我們請媽媽們分享並總結了爸爸們容易缺席的五個場景。神奇的是,當我們帶著這些迷思去詢問爸爸們的想法時,他們均發出了(疑似)主題為「才不是我沒有別瞎說」的自辯,耐人尋味……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喪偶式育兒的比喻經常傳遞給家庭一個信息:「父親是不存在的」。

或許你已經從漫畫中看出來了,這份態度其實就是爸爸們不知不覺走開的根源——媽媽們總是擔心他們做不好,而他們自己也越來越沒有信心,甚至覺得家庭不那麼需要自己。這在心理學中就叫做:自我實現的預言。

所以媽媽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撕掉對爸爸的標籤,讓家庭重新「發現」父親的存在。

比如將照顧孩子的要點講清楚、儘量放下不信任、多用白描的語言表達擔心而非抱怨和指責、看到點滴進步進行正面的反饋、從整個家庭的系統(比如孩子奶奶)中去看到問題……

成為媽媽,女性面臨著自己的身份認同的問題和焦慮:關於自我的發展、關於年齡、關於有沒有跟社會脫節、有沒有被主流拋下、未來會面對什麼樣的財務、以及這段婚姻失敗的風險。這些焦慮,我們一直渴望能夠更好地表達出來,真正地被瞭解。

其實爸爸們也是一樣,孩子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身份衝擊,這種轉變將影響男性在每一天生活中的選擇、行為和事情的優先級。男性需要成長,才能逐漸扮演父親的角色。

撕掉「喪偶式育兒」的標籤,將情緒和怨懟變成理解和合作,就是告別爸爸角色缺席的開始。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