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周延禮:保險是我國經濟金融領域有待開發的金礦|教授觀點

周延禮:保險是我國經濟金融領域有待開發的金礦|教授觀點

周延禮:保險是我國經濟金融領域有待開發的金礦|教授觀點

11月初即將到來的首屆中國進口博覽會,是今年我國在上海舉辦的重要外交活動,是展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有利契機,也是向全球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具體行動。

今年適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伴隨著我國經濟40年的發展歷程,中國保險業也乘勢而上取得了長足進步,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據瑞再研究院近日發佈的2018年世界保險業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保費總收入48920億美元,其中中國保險業保費收入5414.46億美元,佔全球市場份額11.07%,已成為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第一大市場美國保費收入13499.81億美元,佔全球市場份額28.15%。

周延禮:保險是我國經濟金融領域有待開發的金礦|教授觀點

(圖為周延禮)

中國太保集團也創造了歷史最佳業績,連續多年名列世界500強企業榜單,排名逐年攀升。2018年世界500強入圍保險企業共58家,其中美國21家,中國9家,日本8家,英國、德國和瑞士各3家。太保集團服務品牌價值已享譽全球。這些成就得益於國家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舉措,得益於對外開放政策,也得益於我國保險業堅持不懈地改革創新、擴大開放。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全球的發展需要中國。如今,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經濟增長結構已開始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向了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向了投資和消費一起拉動,從出口大國轉向了出口和進口並重。

在這樣的需求結構變化的背景下,我國保險業要因勢利導,隨機應變,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堅持改革、不斷創新,適應我國經濟結構的變革,應對金融市場各類不確定性,繼續彰顯保險業的功能和作用。據統計,2017年,中國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了風險保障4154萬億元,保險資金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投資規模達8568億元,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2018年要借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契機,實現保險業服務能力更高水平的跨越。

在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國保險業存在的巨大差距,特別是保險密度(人均保費支出)、保險深度(保費佔GDP的比重)與美國等發達保險市場相差很遠。2017年美國保險密度為4216美元,其中壽險1674美元、非壽險2542美元。保險深度為7.1%,其中壽險2.82%、非壽險4.28%。而我國作為第二大保險市場,保險密度為384美元,其中壽險225美元、非壽險159美元。保險深度為4.57%,其中壽險2.68%、非壽險1.89%。

有差距,我們還要繼續努力;有差距,也意味著保險市場的巨大空間。我國保險需求潛力巨大,保險可謂是我國經濟金融業有待開發的金礦。

為此,保險業要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中央對經濟金融形勢的“六穩”判斷上來,要始終堅持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把做好“服務進博會、服務進口貿易”主題服務活動作為踐行體驗。希望太平洋產險成為首屆進博會財產保險示範單位、樣板工程、標準方案。

保險作為市場化的風險管理和資金融通機制,服務和支持進博會可以有以下四個方面示範作用:一是為展會籌備和組織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風險保障和服務,助力打造經貿外交平臺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公共產品;二是通過保險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助推貿易便利化程度,改善國內營商環境,促進貿易和投資;三是協助企業構建進口貿易全供應鏈風險防範和保險保障,增強風險抵抗能力,提升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四是加快產融結合,通過保險創新,支持企業技術引進和產業升級,增強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對保險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保險要在迴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更好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服務擴大開放戰略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新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