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朱德毛泽东 谁最先使用“长征”一词?

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历史上,“长征”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专有名词。它是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第25军,于1934年秋至1936年10月间先后进行的大规模战略转移。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1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平均每天行军70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年,行程2万余里,转战8个省;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19个月,曲折转战4个省,行程万余里;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4个省,转战近万里。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四路红军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物资供给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就凭两只脚,跨江河,爬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打破了国民党上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纵横14个省,行程共达65 000余里,与强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600余次,其中师以上规模战斗达120余次,终于会师陕甘,挺进抗日前线,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中国工农红军用自己钢铁般的行动,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国革命史上的永恒丰碑。

世界军事史上的著名远征都不能和长征相比

世界军事史与中国军事史上也有过几次以战略退却为目的、脱离后方基地、没有后勤供给的“长征”,或叫“远征”。

公元前401年,一支古希腊军队在波斯的巴比伦以北地区被击败,主将战死。余部1万人,在一个叫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前430—约前355或前354年)的将军指挥下,面对强敌的追堵,经过约6 400里行军,安全回到希腊本土。这件事当时被称做奇迹,震动了希腊的每一个城市,并被誉为“万人平安大撤退”,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典型战例,但色诺芬与其军队从此几乎没有什么战绩了。色诺芬著有记述这次撤军行动的《远征记》,并流传下来。

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将领汉尼拔(Hannibal,公元前247—前183或前182年)从西班牙率军远征,连续行军5个月,用15天的时间,历尽艰苦,翻越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北部,重创罗马军队。即使如此,汉尼拔最终并没有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

1812年,拿破仑(Napoléon I,1769—1821年)率45万大军进攻俄罗斯。是年冬天在莫斯科溃败,逃回法国的尚有战斗力的部队只剩1万余人。此役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

然而,这些远征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远远不能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相比。无怪乎美国著名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说:“长征是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与长征比较起来,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长征,拉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剧目的精彩序幕。

谁最先使用“长征”一词

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并没有计划进行上万里的行军,起初只被称做“长途行军与战斗”,以后称之为“西征大军”或“远征” 等。所以,早期没有“长征”这个词。在经历了与险恶自然环境和强大敌人的殊死斗争后,广大指战员对战略转移意义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进入大凉山冕宁地区,行程统计超过1万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朱德名义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这是“长征”一词首次在正式文字中出现,并逐渐在各种正式场合与文件中被广泛引用。1935年10月,毛泽东创作了著名的诗歌《七律·长征》。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做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将主力红军的“阵地大转移”称为“长征”,并17次使用了“长征”这个词,对长征胜利的意义与原因进行了系统的科学总结与概括。随着毛泽东这篇脍炙人口、充满激情、充满哲理的文章正式发表,“长征”这个词便不胫而走,传遍中国,传遍世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象征。

 谁最先提出长征走了“二万五千里”

据时任陕甘支队第1纵队第4大队政委的杨成武回忆: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后,在一次中央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发表讲话,他说:“从瑞金算起,十二个月零二天,共三百六十七天,战斗不超过三十五天,休息不超过六十五天,行军约二百六十七天,如果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不只二百六十七天。”然后,他扳着手指说:“我们走过了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这是有记载的第一次正式提出长征为“二万五千里”。

谁最先使用“长征”一词

目前从文献中看见的“长征”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最先使用者,分别是朱德、毛泽东。

为什么红7军团北上与红6军团西征不属于长征

首先红7军团北上与红6军团西征都有着外线的局部的战役出击性质,不属于战略转移;其次,长征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必须从影响中国革命全局的行动来考虑,应以中国革命大本营与主力红军的移动时间为准。

为什么一般都说三大主力会师

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后,先期到达的红25军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所以,后来的历史著作中,一般称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但是,四支红军进行了长征与三大主力会师,都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红一方面军

全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1930年8月在湖南浏阳成立。期间,由于红一方面军所在的赣南、闽西根据地与中共中央同在一个根据地,被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总部也数次被撤销,受中央直接指挥,所以又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总部恢复。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11月,恢复红一方面军称号。1937年8月,与其他红军部队合编为八路军第115师。

红25军

全称“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参加长征的红25军于1932年11月在鄂豫皖根据地成立。1935年9月与陕北红26、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同年11月,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全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1936年7月在西康甘孜地区成立。它的前身为1930年7月在湘鄂西根据地成立的红2军团、1933年6月在湘赣地区成立的红6军团、1933年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的红9军团(后改为红32军)。1937年8月,与其他红军部队合编为八路军第120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