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梁兴国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大 门

南家宅院坐落在忻府区东张村中一个小巷内,占地一亩有余,二进院格局。门楼坐南朝北,悬山顶,搏风板完好,铁制悬鱼为牡丹花瓣,门后设一土地龛。门柱通梁上设单踩普通斗拱四攒,两侧仿木构砖雕外八字墙,中心以方砖嵌铺菱形图案,顶部灰瓦铺顶,脊端残留鸱吻一只。门簪三只,大门中檩上字迹依稀可辩,建造于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木制门匾右读阴刻“耕读门第”,指耕读人家、书香门第。是中国古代一些读书人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也提醒后人,要一边读书,一边种田。读书可以做官改变命运,种田可以养家糊口。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仪门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入门是平坦的空地,原建结构皆无。仪门坐西向东,北连东房两间半隔扇花窗,硬山顶套半间悬山顶,南侧建筑无存。仪门前檩下设普通斗拱三攒,额枋下三组花板透雕有如意花卉图案。门头设金瓜门簪两个,中心有凸起方孔图案。门拔为铁制狮首衔环,环为竹节纹,门辅为蝙蝠状。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上部门匾阴刻“戩穀罄宜”,“戩穀”一词,出自诗经之《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戩穀即戬谷(jiǎn gǔ) ,意为福禄,戬:幸福;谷:粮食,俸禄;罄宜(qìng yí),意为一切都好,罄:所有;宜:适合。意思是说,只有你做到了尽善、尽宜,上天才会使你享有绵长无尽的福禄。释义为“与人为善,顺应自然”。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午署亭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精美的木雕

最为少见的是与仪门后一体相向而建的午署亭,出亭方能进入二院。午署亭为悬山卷棚顶,垂脊上砖雕鸱吻。明柱通梁,檐下四攒斗拱,龙形耍头、角飞,补间透雕有三足圆鼎和插瓶,寓意沉雄厚实、平平安安。隐见“琴棋书画”和佛珠。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门匾高悬“谨节亭”谨节指谨慎,守法度,也有节俭之意。亭,即指此处的凉亭建筑。背面门匾为“诗礼绍闻”诗礼:《诗经》和《周礼》,指礼教; 绍,继也;闻,指往时的典籍和传闻。有传统礼教延续传承之意。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进入二院,存有单檐悬山顶正房五间,西侧正面连有一狭小耳院,院内卷棚顶西房一间。耳院砖雕匾额漫漶不清,依稀可辨为“言忠信”,按照中国古建的对称特点,原建在南对面应有同制耳院,匾额“行笃敬”,出自孔子的一篇讲诚信的古文。形容言行举止很忠义,值得别人相信,自己做的事也受到别人的尊敬。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言忠信据南家后人南震所述,此院是十四世南泽栋为其二子南国琦所建。一院曾有四合院建筑,现已不存。二院的5间南房当年被日本人强拆盖了炮楼,西端原建有三间木楼,1971年拆卖,只留下廊内一堵内影壁墙孤零零地杵立在院内。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南家世祖明代洪武年间从朔州马邑县随移民分遣到东张村,十三世文恭生子有五,族谱上号称“老五门”。长子十四世南泽栋乾隆年间被保举到京城国子监读书,取得太学生功名,本可入官为宦,但其“不为五斗米折腰”舍弃仕途而从商。从走新疆大西路行商做起,集腋成裘在西宁开设“旺益公”商号,逐步在新疆迪化、甘肃兰州及宁夏等地设14个分号。以驼队将内地的丝绸、茶叶与边疆牧民的牧区产品进行贸易,南家儒商成为忻商中的一支劲旅。期间在东张南家街大兴土木、起楼盖院,置地生息。直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后,西路爆发回民反清战乱,西路买卖衰落倒闭。当年的南家建筑群在南家街规模庞大,每处院落均为二、三进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布局各异,建筑中彰显着各不相同的儒商文化元素。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后人分割遗产后为满足生活的需求,绝大部分建筑早已拆建为现代建筑。唯一只留下这处残缺的二进院。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大门搏风板和悬鱼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家19世南天玉报有一颗赤子之心,积极投身抗日救国,与八路军正组织开展敌后根据地的政委徐世杰相遇,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共忻县(东)工委基干自卫队,成为了早期忻县抗日骨干成员,在当时缺枪少弹的情况下,自力更生,没有就从敌人手里夺,不断壮大了队伍力量。在一次行动中,鬼子在一个破庙里烤火,机枪放在了一旁,他孤身夺枪,一口气跑了二十余里才甩脱了敌人,给自卫队夺下了第一挺机关枪,立下了头功。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忻县(东)县委肖家山办公遗址1939年初忻县(东)工委成立公安局,基干自卫队改为公安警卫队南天玉任队长。公安警卫队是公安局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武装队伍,约40余人,主要负责镇压通敌分子并看守犯人,配合区委开展武装工作。1940年春从公安警卫队中抽调成立了基干游击队(简称基游队)依托青纱帐拆铁轨、割电线、袭炮台不断地骚扰和打击敌人,开展抗日游击活动,为忻县(东)县委开辟根据地起了很大作用。在忻县(东)以同蒲线为界,曾有“北有赵正午,南有南天玉”的传说。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者对中共抗日根据地不断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消灭抗日政府和地方武装。6月上旬的一天,忻县(东)县政府,包括公安局警卫队共80余人在东西张村开展工作,被汉奸李春牛带领500余名日伪军包围。警卫队拼死阻击,掩护县政府突围,在激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晋察冀边区颁发抗战牺牲将士光荣证,被授予革命烈士。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烈士光荣证

在这座宅院里一代代南家人生活、居住,老宅历经一百五十多年风风雨雨,见证了由盛而衰的家族变迁,演绎了一个个生动的传奇故事。经寻访南家后人21世南震了解到:院主的后人们早年就移居到省城,荒落了十几年的院落2015年开始漏雨,地基下沉,为了南家最后的历史遗迹得以存续,他们每年投入资金进行修缮,就是为了纪念和传承下去。因为这里是先人依然鲜活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统的载体,这里有抗日英雄的足迹,这里有故园之思,这里更是本土文化和地方革命史的佐证。

「忻州古建」忻府区东张村抗战英烈南天玉世居宅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