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暴跌1300億!貴州茅臺,慌了

暴跌1300億!貴州茅臺,慌了

A股股王,正在“搖搖欲墜”。


2020年A股的開門紅,與A股股王:貴州茅臺(600519)無關。2020年1月2日、3日,貴州茅臺股價罕見遭遇連續暴跌,2個交易日暴跌超8.8%,股價跌破1100元大關,總市值更是蒸發超1311.76億元。


暴跌1300億!貴州茅臺,慌了


相比股價暴跌,更令投資者擔憂的是,伴隨暴跌的同時,成交量猛增,2個交易日累計成交額超310億元,創下單日成交金額新高,意味著鉅額資金正在“拋棄”茅臺。


一直唱多、做多茅臺的私募大佬但斌直言,龍頭白酒所謂“業績”不達預期,開門黑,成交量巨大,估計國內基金、投資者跑路的多。


同時,據Wind數據顯示,1月2日、3日,外資持續淨賣出茅臺近2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白酒行業絕對的龍頭,茅臺的暴跌,並沒有帶崩白酒板塊。期間,五糧液跌幅1.8%,瀘州老窖微跌1%,洋河股份小幅上漲1.1%。


可見,茅臺的罕見暴跌,並非是白酒行業飛出“黑天鵝”,其暴跌的導火索可能來自於茅臺本身。


茅臺突然“失速”


其實,茅臺罕見暴跌的“導火索”來自於一則公告。


2020年第一交易日開盤前夕,茅臺披露了2019年生產經營情況,全年營收金額為885億元,同比增長1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5億元,同比增長15%。


暴跌1300億!貴州茅臺,慌了


“增長15%”,無異於一顆驚雷,令市場瞬間炸鍋。投資者直接“用腳投票”,茅臺直接跳空低開,盤中一度暴跌逾6%


眾所周知,2016-2018年,茅臺的淨利潤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2019年15%的增速,顯然有點不夠看了。


而更難看的或許是,2019年第四季度的業績。據茅臺的財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的歸母淨利潤為304.55億元,以此計算,2019年第四季度的歸母淨利潤僅100.45億元,相比2018年同期竟罕見下滑了-4%。


暴跌1300億!貴州茅臺,慌了


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來,貴州茅臺在第4季度出現淨利潤下滑,這是第2次。上一次是在2015年第四季度,當時白酒行業正受到塑化劑、中央八項規定的影響。


資本市場最看重的永遠是預期、未來。而,茅臺交出的2019年“成績單”,顯然低於市場對茅臺的預期。


早在2019年三季報披露後,國內券商機構一致性地看好,貴州茅臺2019年的業績增長。其中,華泰證券的預測最樂觀,預計2019年茅臺的營收、歸母淨利潤分別為927.8億、449.2億元。


而,茅臺披露的2019年營收、歸母淨利潤數據,就連最悲觀的預期:894億元、416億元,都未能達到,遭到投資者拋售,亦是情理之中。


對此,川財證券直言:


在銷量、收入符合預期、出廠價沒有變化、直營比例提升拉動綜合售價的情況下,第四季度的淨利潤卻出現減少,這並不正常


不及預期的同時,茅臺的“未來”或許也讓投資者大失所望。其披露的公告顯示,2020年度,茅臺計劃安排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僅10%。


意味著,2020年茅臺的增速將在15%的基礎上,繼續放緩。而在股價大跌之前,市場給予茅臺的估值高達36.3倍,二者權衡之下,茅臺的股價有沒有泡沫,便一目瞭然了。


最終,2020年開局的2個交易日,貴州茅臺上演了“戴維斯雙殺”


失速的茅臺,有沒有泡沫?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茅臺的短期業績不如人意,估值上已經沒有太大優勢,目前市場環境下,資金追逐茅臺的積極性不高。


業績增速下滑後,估值超33倍的茅臺,到底貴不貴?


首先,將茅臺與A股的白酒行業對比:


暴跌1300億!貴州茅臺,慌了


市值超100億的13家白酒企業中,市盈率(TTM)超30倍僅6家,歸母淨利潤增速最低的便是,貴州茅臺,且其PEG高達2.2倍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PEG(PE/業績增速)超1倍往往適用於業績成長性較高的成長股,一旦超過2倍,意味著市場投資者願意給予超高估值,以鎖定其未來高速增長的業績。


然而,當前的茅臺,顯然已經不具備上述條件。


同時,將茅臺與國際食品飲料龍頭進行對比:


可口可樂,2019前三季度的歸母淨利潤增速23.6%,市盈率(TTM)為30倍;


百威的市盈率(TTM)17.7倍;帝亞吉歐(原來全球最大的烈性酒公司現在被茅臺超過了),23.6倍的PE;


……


無論是與A股同行、亦或是與國際龍頭企業對比,貴州茅臺15%的淨利潤增速、33倍的PE,吸引力顯然不高,這或許是外資持續拋售的原因。


茅臺"封神",業績為王


縱觀茅臺“封神”A股股王歷史,業績增長無疑是最堅實的基礎。


2001年貴州茅臺登陸A股市場,上市以來的累計漲幅超過220倍。與此同時,過去的18年間,茅臺的營收、淨利潤均持續上漲。


更是過去5年間內,唯一 一家業績沒有下滑的白酒上市公司,最差的時候,因反腐原因,其業績也僅僅是增速放緩。


暴跌1300億!貴州茅臺,慌了


期間,貴州茅臺的淨利潤累計增幅高達225倍。可見,長期持有貴州茅臺的投資者賺的是茅臺成長的錢。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曾指出,這就是茅臺股價不斷創新高的奧秘,估值與業績增速相匹配

,大家長期賺上市公司業績的錢。


另外,讓其他企業望塵莫及的是,茅臺一直保持著近90%的毛利率,銷售淨利率也一直維持在45%以上。


貴州茅臺營業收入中茅臺酒一直佔據絕對優勢地位,近兩年隨著系列酒的放量,茅臺酒佔比有所有所下降,但2017年依然達到90%。這正是高毛利率的大殺器。

這是多少企業家夢寐以求的事情:躺著賺錢


另一個衡量業績質量的重要指標:現金流,茅臺也非常出色。近幾年,茅臺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是遠超同期的淨利潤,2018年創出新高414億元,更是遠超378億元的淨利潤。


暴跌1300億!貴州茅臺,慌了


上市17年來,貴州茅臺共給股東分紅500多億元。2017年每10股派發現金109.99元,達到了歷史分紅額度的最高點。


“茅臺酒是拿來喝的,不是拿來炒的”


但,2019年茅臺的增長神話,正在褪色。


對此,茅臺集團董事長李保芳回應稱,作為一家“千億級”企業,寄望於長期保持30%左右的增速,既不理性、不現實,也是不負責任的,2020年於茅臺,夯實基礎更為重要。


不可否認,茅臺未來的業績是相當確定的,只是增長快與慢的問題。


而從茅臺董事長的言論中,或多或少的可以看出,茅臺降速或許是有意為之。


眾所周知,貴州茅臺的銷售體系,長期依賴於錯綜複雜的經銷商網絡:


暴跌1300億!貴州茅臺,慌了


但,經常出現“一瓶難求”的局面,茅臺酒更是在經銷體系網中被層層倒賣,市場價格越推越高。同時,滋生了大量的關係戶、黃牛黨,炒賣茅臺酒。李保芳曾暗訪六盤水的一家茅臺專賣店,不禁感嘆:


“茅臺酒,是拿來喝的,不是拿來炒的”。


有分析人士指出,茅臺要想真正控制價格體系,就必須打破經銷商壟斷,增加直接供給渠道的多樣性。


2017年4月24日,貴州茅臺率先對全國82名違紀經銷商開出罰單;


2018年,貴州茅臺取締茅臺酒經銷商共計437家;


2019年上半年,茅臺酒經銷商繼續減少99家。


一系列“嚴打”動作之後,有6000噸來自違規經銷商茅臺酒配額被回收,貴州茅臺也將戰略目標轉向加速直銷渠道佈局。


2019年下半年,隨著5家線下平臺(華潤萬家、大潤發、物美、貴州華聯、貴州合力超市)2家線上平臺(天貓、蘇寧)被納入茅臺的直營體系。


當茅臺酒被熱炒時,貴州茅臺便會加大直銷體系的投放。以2019年中秋節為例,當單瓶普茅價格衝上3000元時,正是直銷體系的加大投放,集中投放了7400噸茅臺酒,最終讓終端價格最終實現回落。


“這一輪茅臺的控價措施,已經上升到了政治高度。”招商證券曾在研報中感慨道,對茅臺酒的價格體系控制,或許是貴州茅臺未來業績的增長潛力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