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今中外歷史上誰才能稱得上是第一猛將呢?

漢史趣聞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彭德懷元帥1916年入湘軍當兵,1928年率領了平江起義,到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30多年都是在戰火硝煙中度過的。彭德懷元帥從軍閥混戰到革命戰爭,從階級鬥爭到民族戰爭,從國內戰爭到國外戰場。在長達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中,彭德懷元帥參與指揮了上百次重大的戰鬥和戰役,經常身先士卒和親臨前線。


紅軍時期,彭德懷率領的紅5軍縱橫馳騁於湘鄂贛地區,很快發展成為紅三軍團,曾經還佔領了長沙。抗戰時期,彭德懷雖然為八路軍副總指揮,但是實際上是八路軍的實際指揮者。解放戰爭時,國民黨軍大舉進攻陝北,彭德懷僅以2萬餘人的兵力與20多萬的胡軍周旋,取得了沙家店、盤龍、青化砭、羊馬河等戰鬥的勝利。經過一年多的時間,西北野戰軍轉入外線作戰,經過兩年半的時間解放了西北五省。

彭德懷支持毛主席出兵朝鮮,並說最多是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最終彭德懷披掛上陣,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敢於亮劍,他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劣勢裝備,打敗了裝備精良的美軍,成為了一位世界級的名將,從這一點上來說,彭德懷元帥無愧於第一猛將。


歷史軍魂


第一猛將當屬韓先楚上將。


1955年授銜時,根據每個人的資歷和戰功來評定軍銜,韓先楚就被評為了中將,當毛主席得知後專門作出指示,讓韓先楚晉升為上將,可見韓先楚在毛主席心裡的地位如何,而大家對於韓先楚晉升為上將也都很信服。


韓先楚,1913年出生於中國有名的將軍縣湖北黃安,1932年成為紅軍戰士後,先後經歷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從一名普通戰士一步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戰將,可謂身經百戰、戰功赫赫。


而韓先楚的“成名之戰”則是在參軍後不久發生的。剛剛入伍的韓先楚分配到了紅25軍的交通隊,專門負責為前線部隊運送給養。在一次轉移中,在大部隊最後面的交通隊被十幾名地方民團尾隨著,交通隊大部分戰士都沒有槍,也沒有戰鬥經驗,底氣不足,而對方至少有十幾杆槍。距離越來越近,韓先楚急中生智,讓他們聽他的部署。把交通隊隊員分為了三部分,假裝埋伏起來。然後韓先楚大聲叫:衝啊,抓活的。突然這一聲叫,使得身後的民團愣住了,看到有很多人衝過來,手裡還拿的槍(其實是扁擔),立馬慌了。畢竟民團戰鬥力很差,為了保命,全部都舉手投降了。


而韓先楚帶領交通隊用扁擔俘虜敵軍的事蹟很快傳開了,25軍軍長吳煥先當即決定:調這個年輕人到紅七十五師二二五團二營五連當排長。從此也開始了韓先楚的“打怪晉級之路”。


國軍整編第25師,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全副美式武器,戰鬥力極強。這支部隊在東北大地上作為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急先鋒,和東北民主聯軍爆發過多次戰鬥。儘管韓先楚指揮的4縱武器裝備落後,但還是被韓先楚抓住機會,在老爺嶺歷時三天三夜全殲了這支頑敵,俘虜25師師長以下5000餘人,開創了在東北戰場上一次作戰殲敵一個整師的先例。


遼瀋戰役勝利後,韓先楚率軍入關一路南下,從東北打到了海南島。由於之前金門戰役的失利,使得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一推再推。而韓先楚根據自己的判斷,認為以木帆船為主渡海作戰完全沒問題。儘管眾人還在猶豫,可是在韓先楚的再三堅持下,才使全軍下定決心渡海作戰,我國第二大島海南島也在韓先楚的指揮下,歷時三天,在1950年4月宣告解放,避免了海南島成為臺灣第二的命運。


朝鮮戰爭爆發後,韓先楚又踏上了異國的征途。他率領的38軍,因表現突出,作戰勇猛,打得美軍聞風喪膽,而被人們稱之為“萬歲軍”,可是由於韓先楚多年戎馬生涯留下的舊患,使得韓先楚不得不提前回國養病,含恨離開了朝鮮。其實韓先楚最大的心願還是解放臺灣,可是在韓司令臨終前也沒有看到那一天。不過作為後輩的我們,是幸運的,因為臺灣解放的那一天不遠了。



歷史局中人


歷史上猛將奇多,白起,項羽,呂布,典衛許諸,張飛,李存孝,薛萬徹,藍玉,石達開,抗日名將王耀武,孫立人,張靈甫,餘誠萬,方先覺,胡鏈,薛嶽將軍,共產黨的彭德懷元帥,韓先楚上將,鄧華上將,梁興初中將,王近山中將,許世友上將。





94310417小云


國軍第一猛將,兩次擊敗西野,叫囂一戰定陝北,卻因得罪胡宗南下臺

國軍第一猛將是誰?有人說是張靈甫,有人說是胡璉,其實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說法。在我眼裡,國軍第一猛將稱號應該給鍾松,打起仗來悍不畏死,更是兩次打敗彭德懷指揮的西北野戰軍,瘋狂叫囂一戰解決陝北問題,只可惜,這樣的直腸子,在國軍中根本生存不下去。

鍾松是個傳奇將軍,在黃埔軍校第一期,他病重被校醫丟進了太平間,要不是同學細心檢查,他可能直接就被火化了。也許是因為死了一次,鍾松在後來的北伐戰爭、中原大戰、抗日戰爭等戰爭中相當勇猛,悍不畏死,可以說是國軍將領中的佼佼者。

1933年,鍾松參加長城抗戰,擔負守衛南天門的任務。戰後,他因功成為旅長,指揮第二師獨立旅。淞滬會戰中,鍾松擔任61師師長,在唐家宅等地阻擊日軍,戰鬥相當慘烈,61師的361團團長李忠,365團團長季偉佩戰死。此後,鍾松又先後參加了蘭封戰役、武漢會戰、滇西反攻等戰役,直到抗戰後期,鍾松加入胡宗南部,成為胡宗南手下第36軍8萬多人的統帥。

解放戰爭中,鍾松駐防陝北,主要針對的就是彭德懷元帥指揮的西北野戰軍。鍾松曾兩次打敗西野,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次是榆林戰役。

1947年8月的榆林戰役中,我軍集中了8個旅4.5萬人圍攻榆林國軍1.5萬人。胡宗南6萬軍隊兵分兩路救援榆林。鍾松繞道橫山以北穿越沙漠想要給榆林攻城部隊突然襲擊。鍾松忽然到達榆林,導致我軍付出極大傷亡後沒有取得預定戰果,只好撤退。

這場戰役被國軍渲染稱為"榆林大捷",而鍾松本人也公開在報紙上說,"一戰就能解決陝北問題"。

事實卻是,鍾松帶領的36軍北上,陷入孤立地位,西北野戰軍乘機組織部隊圍殲該部。沙家店一戰,36軍損失了6000多人,元氣大傷。陝北形勢因此逆轉。

第二次是宜瓦戰役。

就在沙家店戰役過後不久,鍾松又帶著4個旅病例衝破徐向前元帥組織的阻擊,解了運城的圍困。鍾松一句燒掉了運城4萬多塊門板,真是太壞了。1948年3月的宜瓦戰役中,西北野戰軍派出了兩個縱隊攻擊洛川,22天沒有攻克,只好撤圍而走。鍾松率領整編36師一路北上追擊,日行百里,多次衝散解放軍的撤退部隊。這場戰役讓西野承受了巨大損失。

不過,1948年7月的馮原戰役中,鍾松要求第五兵團裴會昌支援,裴會昌不支援。結果鍾松的據點迅速崩潰,整編36師幾乎全軍覆沒,鍾松帶著123旅主力突圍成功。

馮原戰役的總結會議上,鍾松直接批判西安綏靖公署的智慧錯誤,把胡宗南氣得半死。胡宗南直接給他來了個"撤職留任"的處分。鍾松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帶兵打仗了,就乾脆走了,去了香港。

鍾松和胡宗南並沒有徹底撕破臉,所以鍾松也最終沒有跟著香港的一眾國軍將領宣佈脫離國民黨。鍾松在臺灣繼續做胡宗南部下,一直到1965年退役。

鍾松曾在1988年回大陸探親訪友,晚年在荷蘭去世,終年95歲。


歷史知事


說到古今中外歷史上的第一猛將是誰,應該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人的眼裡,是有不同的人選的。

但是,對於我們新中國的人們來說,古今中外歷史上的第一猛將是彭德懷元帥。

中國的 猛將那麼的多,為何是彭德懷元帥呢?

之所以是他,是因為他對陣的敵人,是外國入侵者。他打的是要侵略中國的外國人,要知道彭德懷元帥帶領的中國人民,既打過日本侵略者,又打過美帝國主義。

更加重要的是,在面對如此強大敵人的時候,彭德懷元帥靠著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敏銳的觀察能力,以及臨場應變能力,全部都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不得不說這樣的勝利,簡直就是偉大的一個奇蹟,因為在中國武器不如人家的情況下,想要取得戰爭的勝利,打敗強敵真的是太難了。

不過正是因為這樣的勝利來之不易,更加突出了彭德懷的軍事指揮才能。

彭德懷打仗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一次大戰的時候,他都能做到親臨前線指揮。正是因為他了解戰場上的實際情況,所以,他能快速的做出判斷,抓住時機給敵軍以沉重的打擊。

同樣,這樣打仗也是最為危險的。

畢竟作為指揮大戰的將軍,到了炮灰連天的前線,萬一有個什麼不測,是很容易會被敵人的子彈打到的。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有利就有弊吧。

在面臨抉擇的時候,彭德懷選擇了他認為最為正確的一種,畢竟戰爭無論如何,都是要最終的結果,那就是取得最終的勝利。

在彭德懷的一生之中,他打的勝仗真的太多了。

百團大戰,他帶領中國八路軍殲滅日偽軍共計四萬餘人,給日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大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日的士氣,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最終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彭德懷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可以讓中國人民,全身心的投入到祖國的建設當中去。

同時,抗美援朝的勝利也讓世界人民知道中國軍隊的厲害,中國領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任何敵人只要侵犯了中國的利益,我們都將不惜和他們一戰。

所以說這樣的彭德懷,才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戰神,也是中國人民心目中最偉大的將軍,人民心目中的第一猛將。


史學達人


項羽無疑

項羽力大,《史記》記載,項羽十歲便力能扛鼎,要知道,扛鼎可是個純力氣活,戰國時期秦國國君秦武王贏蕩,按史書記載,那也是身材魁梧,從小力大,23歲正值盛年之時,跟人比試扛鼎,結果活生生被鼎給砸死。由此可見項羽真的是天生神力。

項羽起兵之時就顯露出自己的勇武,斬殺會稽郡守殷通,又親手斬殺近百人。武力之高令人咋舌。

項羽打仗,就像一個俠客,仗劍突進,快意恩仇,給人瀟灑寫意的快感,勝的乾脆,敗也敗的徹底。

項羽的封神之戰是鉅鹿之戰。項羽的對手可不是籍籍無名之輩,秦軍統帥是秦朝名將章邯。章邯曾經帶著囚徒和奴隸組成的隊伍,迎戰陳勝幾十萬直逼咸陽的大軍,結果大敗陳勝軍。此後率領秦軍各處平叛,屢戰屢勝。接著又在定陶一戰,直接打敗項羽的叔叔項梁。如果沒有項羽,或許章邯會成功挽狂瀾於即倒,拯救大秦的江山。章邯還有一個幫手,王翦之孫王離,麾下是秦國最後的精銳,與匈奴作戰多年的長城軍。

項羽5萬楚軍,對上秦軍40萬大軍。

後面的事情千年後聽來仍然令人心馳神往,熱血沸騰,項羽破釜沉舟,九戰九勝,把秦軍最後的精銳打的渣都不剩,這一戰,天下歎服。這一年,項羽25歲。

後來的彭城之戰,三萬人楚軍,面對諸侯的五十六萬大軍,項羽才不管什麼軍力對比,他只管縱馬衝殺,一往無前!奇襲彭城,三萬人追著對面幾十萬大軍!諸侯軍被殲滅十多萬,淹死十多萬。

最後的垓下之圍,項羽又是狂飆突進,最後四面包圍。即便敗,也能演繹出“二十八騎”這樣浪漫快意的故事。最終獨自斬殺數百人後在烏江邊自刎。

歷史上功敗垂成的英雄無數,為什麼只有項羽令人感慨千年?

因為項羽面對的是,即便放眼歷史,也堪稱最會用人的劉邦,漢初三傑韓信、蕭何、張良也是不世出的天縱奇才,即便面對這樣一群人,項羽仍然用俠客的方式,帶著理想主義的浪漫色彩,一往無前的與對方進行了最光彩的決鬥。項羽的“千古第一”完全是靠自己打出來的。


史海拾遺


衡量一個人猛不猛,要看他的對手是誰。

章邯,秦朝最後一個名將。

當時陳勝已經稱王,手下大將周文帶著幾十萬軍隊緊逼咸陽。

章邯呢?帶著一批刑徒和奴家子。也就是說一批苦力工人和奴隸,組織起來。

正面把周文和幾十萬人幹挺了。

然後就是各種平叛,屢戰屢勝,定陶一戰,直接把項梁也幹挺了。(項梁是項羽之前的楚軍統帥,也是項羽的叔叔。而項梁死後,項羽一度被邊緣化,但是很快通過兵變奪權重新掌握了軍隊。)

可以做一個假想,假如沒有項羽的話,也許秦朝不會那麼快滅亡,章邯完全有可能將各地平叛,然後讓秦朝維持下去。這是很有可能的。

因為那個時候,章邯平叛將各路叛軍揍得不要不要的,連最強的楚國項梁都給他弄死了。

然後……項羽開始登場!

我彷彿聽見了歷史的畫外音:開始你牛逼閃閃的一生吧!

項羽一戰封神,是在鉅鹿!

鉅鹿一戰,項羽的對手是誰呢?就是章邯!

還有王離。

王離是誰呢?

他的爺爺是王翦,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那個王翦,就是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帶兵滅掉楚國的那個王翦。

王翦在滅掉楚國的時候,弄死了當時楚國的大將項燕。

而項燕,是項羽的爺爺。

而鉅鹿之戰,王翦的孫子王離,對上了項燕的孫子,項羽。

有的時候啊,歷史真的很有意思……

王離的軍隊是秦朝當時最後的精銳!駐守長城和匈奴打了多年的長城軍!距離蒙恬打敗匈奴才過去沒幾年。

這樣一支軍隊!可想而知絕不是軟柿子,是精銳!

再加上章邯的大破各路叛軍的刑徒軍。

有多少呢?

一共四十萬。

項羽呢?五萬人。其中的主力就是我們俗稱的八千江東子弟。

鉅鹿之戰,項羽做了一件名傳千古的事情,也就是成語裡的破釜沉舟。

他帶兵過河後,下令把船都鑿沉掉!意思是:老子既然來了,就沒打算回去!只有向前乾死敵人,沒有掉頭逃跑的打算!

項羽下令,把部隊裡士兵們吃飯用的鍋都砸掉。

部下表示:那我們怎麼吃啊?

項羽表示:乾死秦軍,用他們的鍋吃!

沒錯,就是這麼酷炫狂拽屌炸天

鉅鹿之戰,5萬對40萬。

項羽九戰九勝,生生把對方幹挺!

這一年,項羽25歲。

25歲。

打贏了之後,項羽騎馬路過其他諸侯的軍營,在轅門口,其他各國諸侯都是跪在營地大門口的地上行禮的!

就一個字:服!

諸侯對項羽的評價就四個字:天神下凡!

再說彭城之戰。

劉邦帶著五十六萬人,把項羽的大本營給掀了。

當時項羽在做什麼?項羽帶著軍隊在北邊,打齊國。

聽到老家被掀了,項羽的決定是告訴部下:你們繼續打齊國,我帶點人回去把丫乾死。

他帶回去了3萬人。

他的戰略就是,快打旋風,暴風驟雨!

先是在外圍,擊破了樊噲和灌嬰的偏師。

然後,在凌晨佛曉發動了向漢軍的總攻。

3萬 vs 56萬

項羽用了多久呢?

半天。

拂曉發動攻擊,中午的時候結束戰鬥。

真的就是半天!

劉邦潰敗,在彭城戰場上,死了十幾萬人。

而項羽一路猛烈追擊,從彭城追到靈璧。

也就是從今天的江蘇省徐州,一直追到安徽省宿州。

劉邦又死了十幾萬人。

幾乎全軍覆沒。

劉邦最後就帶著十幾個人跑出去,老婆,父親,全部被項羽俘虜。

最後劉邦跑到哪裡才站住的呢?

滎陽。嗯,河南滎陽。

自己看吧,3萬人,追著56萬人打,從江蘇徐州打到安徽宿州,最後到河南滎陽。

56萬大軍灰飛煙滅。

除了最後的垓下之戰,楚霸王一生,從無敗績!

他自己都說過,起兵八年,打了七十多場仗,沒輸過一次!

他一輩子就輸了一次。

而垓下之戰,項羽的對手是誰呢?

韓信!英布!彭越!

打頭陣的是韓信的軍隊,然後韓信敗退了。

這是我所看到的所有的史料裡,淮陰侯一生,唯一的一次失敗!(也有說法,韓信上來是 佯攻詐敗,這個一直在史書上存疑。)

如果不是詐敗的話,那麼……百戰百勝的淮陰侯,正面剛項羽,沒剛過人家。

集合了漢初所有的名將,宿將,所有的精銳精華。

弄出了五路大軍層層堵截圍困,最後才幹倒了項羽。

而且人家是自殺的。

項羽是一個極度驕傲的人,如果他肯過烏江,回到江東,再拉起一支軍隊來,漢朝統一天下,不知道要推遲多少年。

因為那個時候,項羽才31歲。劉邦54歲。

歷史上,劉邦在乾死項羽之後,只多活了6年多。

如果項羽逃回江東的話,能不能撐到劉邦死呢?

誰也不知道。

項羽有很多弱點和黑點。

比如殘暴,比如小心眼,比如不能容人,比如沒有政治頭腦,沒有大局觀等等。

大概是因為他某一方面能力太過於強大,韓信原本是項羽的部下,但是在項羽手下鬱郁不得志才走的。

項羽打仗根本不喜歡用什麼奇謀之類的,三個字:就是幹!

而他正面硬剛的能力的確獨步天下。凡是和他剛正面的人都死絕了。

所以,想來,他肯定是極度驕傲的:用什麼計謀啊,老子直接推過去就贏了唄。

所以可想而知,用兵入神的韓信,在他麾下的時候肯定不得賞識了。

(你說的想的那麼麻煩做什麼,老子直接正面A過去就好了啊。)

他一輩子這麼幹了七十多次,的確每次都贏了。

但是,最後一次,遇到了另外一個千古名將韓信。

這種單純剛正面的戰法,被韓信剋制了。

十面埋伏啊……唉,十面埋伏。

項羽真的太霸氣了,所以這給他帶來了太多太多的美感——如果是遠距離觀察的話。

但如果和他同處一個時代,你絕對不會愛上他。

因為他殘暴,他亂殺人,他屠城,坑降卒等等。

但是他太霸氣了,霸氣到讓人在他死後千年都忍不住會緬懷他的霸氣。

最後項羽帶著28騎,在漢軍圍困之中衝殺,還取得了輝煌的戰損比。

他說:我告訴你們,老子不是不會打仗,實在是老天要亡我,我其實還是很強的,不信你們看。

然後他殺出去,把追兵揍得哭爹喊娘。

28騎表示:我擦老大你說的對!

他說:我再證明給你們看,看我去砍對方一個上將!

然後項羽衝出去,砍了漢軍的一個將軍。

部下表示:老大牛逼!

最後的28騎,沒一個投降的。

項羽最後死的時候,是自殺死的。

圍住他的漢軍,不敢上前!

雖然劉邦出了巨大的賞格。

但是因為他太狠了,殺的沒有人敢上去,那怕他已經遍體鱗傷,就是沒有人敢上去。

直到項羽自殺死掉之後,漢軍才一窩蜂上去爭搶他的屍體。

記得小時候看一本書,書上說,項羽自殺前,喝了一口烏江水。

我不確定歷史上的楚霸王有沒有這麼做。

但是在我的心裡,他應該是這麼做了吧……總覺得那個畫面,是應該存在的。

嗯,小時候,有一段時間真的很崇拜項羽。

霸王這兩個字,他真的是名副其實。


王儀的陰陽錄


謝謝!我這邊為大家帶來古代7大猛將實力排名:呂布李元霸落榜,項羽僅第二,第一太強!這裡筆者更多參考武力和單挑實力。

7、文鴦

文鴦是三國後期的第一猛將,雖然有關於文鴦的記載相對比較少,但是《資治通鑑》中的一段記載中,文鴦在對陣司馬家族精銳部隊的時候,幾乎以一己之力嚇退了敵軍。文鴦在一場戰鬥中幾乎殺死了上百人,所以其單挑實力和戰鬥力絕對是歷史上少有的。甚至在很多關於三國名將單挑實力的排名中,文鴦都是超越趙雲和呂布的。

6、夏魯奇

夏魯奇是後唐第一猛將,在追隨大將周德威進攻幽州的戰鬥中,夏魯奇在戰鬥中脫穎而出,幾乎以一己之力抵抗了敵軍數十人的戰鬥。在貞明元年的一次戰鬥中,史書記載中表示“魯奇持槍攜劍,獨衛莊宗,手殺數百人,烏德兒等被擒,魯奇傷痍遍體,自是莊宗尤憐之,歷磁州刺史。”正史中,完成百人斬的猛將都少之又少,但是夏魯奇確實有史料記載的四百斬的猛將,所以其武力值和單挑實力之強堪稱歷史級別的。

5、楊再興

楊再興是岳飛手下的第一猛將,最開始楊再興並不是岳飛麾下之將,但是楊再興殺死了岳飛手下的第五猛將,因此也被岳飛留在了身邊。再一次戰鬥中,楊再興單槍匹馬殺入敵陣之中,本想活捉金兀朮,但是在殺了百人之後也沒找到金兀朮,不過最終全身而退。楊再興還曾帶領三百餘將殺敵2000多人,光是楊再興一人就殺敵上百。所以楊再興的勇猛之處可見一斑。

4、薛仁貴

嶽仁貴是初唐的第一猛將,他的威猛之處是人盡皆知的,在當時的那個年代,薛仁貴堪稱是單挑王級別的存在,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再一次戰鬥中,薛仁貴僅僅憑藉一把方天畫戟和兩張弓就能殺入敵人25萬大軍的陣勢裡,不光打入敵人陣型中,導致敵軍陣型混亂而無法戰鬥,還能全身而退。作為神射手,薛仁貴還曾連續射殺敵軍十餘名將士,所以其戰鬥力之強可見一斑。

3、李存孝

李存孝被稱為是殘唐五代時期的第一猛將,也堪稱是當時的第一單挑王。有一個武將比拼的傳聞是關於李存孝的,說沒有一人可以在李存希的手下走過五招。在和葛從周的一次戰鬥中,李存孝一戰斬殺葛從周戰將50餘員,震懾其精兵40萬潰不成軍。就連最後被抓獲之後,無人可以斬殺李存孝,最後是李存孝自己給出辦法,他才被車裂而死,因此李存孝也絕對是古代一大超級猛將。

2、項羽

關於古代的猛將,有一個說法叫“王不過霸,將不過李”。李說的是十三太保李存孝,而霸說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項羽古代數千年來最勇猛的武將之一,“霸王”一詞,專指項羽。項羽在當時單挑無敵,而且就論行軍作戰能力的話,項羽也絕對是歷史級別的猛將。甚至很多人都說項羽是古代第一猛將,其真實戰鬥力絕對可以排在古代猛將中的前列。

1、冉閔

冉閔堪稱是古代第一猛將,五胡亂夏之時,漢族遭受迫害,幾乎被殺光殆盡。而正是因為冉閔的存在,漢人才開始有了逐步的反抗。冉閔戰鬥力超強,在一次和鮮卑騎兵的戰鬥中,冉閔被十萬鮮卑騎兵保衛,本來是很難逃命,但是冉閔騎朱龍馬,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殺掉三百多人,還殺出重圍。而冉閔也是一位四百斬的猛將,他整個職業生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有記載的十次戰鬥全部勝利,堪稱是古代最強猛將


愛歷史的小阿瓜


如果以武力評價,那麼定是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清朝女詩人李晚芳這樣評價項羽。

項羽本名項籍,字羽,後世多稱項羽。他小的時候看到當時“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豪華排場之後,小小年紀,竟然說得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也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童年時光過的總是很快,當時正值秦二世時期,在暴政的壓迫下,天下動盪,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很快就響應了一大群人。這邊會籍太守殷通,找到項羽的叔父項梁商議謀反,許下高官厚祿,但這項梁也非尋常人物,心想:“既然索性謀反,我何必聽命與你?”於是與侄子項羽約下暗號,待項羽來到太守府後,也不廢話,一刀砍下殷通首級,隨後,把太守府衛兵殺了個肝膽俱裂,為何如此說,《史記》上曰:

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

這是項羽的第一戰,即百人斬,可謂一戰成名!取下吳中後,項梁據此發展,得精兵八千,無數豪傑來附,包括當時的劉邦,在這亂世中,站穩了腳跟。

此後,陳勝起義被殺,項梁擁楚國後人自立,開始跟秦國死磕。項梁在戰亂中被殺,手下勢力分為項羽和劉邦兩部分,各自發展,繼續攻打秦國。這期間,項羽勇猛無敵,大破秦軍,可謂是威震天下,以至於當時召見各路諸侯,諸侯們都是跪著拜見項羽,連仰視都不敢,可見項羽的威猛。

項羽與劉邦打仗,也是贏多輸少,即使最後輸給了劉邦,也只是輸在了詭計與氣量上,項羽本可乘船逃回江東,卻無顏見江東父老,最後一戰,也沒人能殺得了他,這位千古第一猛將還是以自刎離世。

所以,在我心中,項羽是名副其實的千古第一猛將。


新話社


這一票,我投給皮定均將軍。

中原突圍,解放戰爭的啟點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調集了20多個師,包圍和蠶食中原解放區,企圖消滅中原軍區共產黨的數萬部隊,打通國民黨軍向華東、華北和東北進軍的通道。

經中央批准,在李先念等中原局領導和策劃下,1946年6月29日,我軍主力向西,衝破國民黨重兵封鎖的平漢線,勝利實行戰略轉移,史稱“中原突圍”。

以中原突圍為起點,解放戰爭全面爆發。

皮旅:打不死、走不死、拖不死、鎖不死

一縱隊第一旅,受命迷惑敵人,掩護主力突圍。縱觀當時的時局,為了主力部隊的安全,第一旅必然成為誘餌。

到現在都可以想象,那是怎樣一幅羊入狼群的場景,恐怕從中央到中原局,包括李先念等領導同志,都已經了做好了棄車保帥的思想準備。

皮定鈞率部向東轉移,迷惑、牽制國民黨軍對主力部隊的追擊。

六月二十四日,一縱隊第一旅接受任務後,皮定均旅長立即佈置一、二兩團向東、東南、東北方向移動,擺出與敵決戰姿態,吸引敵人的兵力。

二十六日,敵軍向我猛烈進攻,一旅在西餘集、潑阪河、自雀園等地頑強阻擊。激戰十小時後,留少數部隊堅持前沿陣地,大部分轉移至白雀園以南集結。

二十八日,第一旅插到敵人背後,擺出向南突圍態勢,然後突然向東進到小界嶺以東,順利通過國民黨經營半年之久的潢川、麻城公路封鎖線。

國民黨急令進攻我主力的七十二軍調頭東來,銜尾追擊,將四十八軍佈防於嶽西、舒城、潛山,並從阜陽、安慶抽調兩個師,到商城、金寨一線堵擊,形成一個口袋形,妄圖將一旅殲滅在大別山東麓。

一旅不顧艱險,不怕疲勞,英勇機智地與前堵後追之敵周旋。

七月一日,一旅攻佔豫鄂皖三省的交通咽喉松子關。

七月十日,進抵霍山大化坪,激戰後搶奪了陡峭險峻的青風嶺。

之後到達磨子潭,又擊退四十八軍一個團,強渡澳河天險,跳出了合圍圈。

七月十三日,一旅分三路縱隊前進。

七月十五日,一旅攻佔六安至合肥公路線上的官亭鎮,進抵離淮南路不遠的吳山廟,得到淮南地下黨的援助。

七月十八日,一旅安全通過定遠地區,到達國民黨重兵據守的最後一道封鎖線--津浦鐵路附近的池河鎮。

七月十九日,一旅擊潰從明光、管店、滁縣出動的五路敵軍,殺開一條血路,全旅五千人由石門山勝利越過津浦路,在盱眙西面三界東北與趕來迎接的淮南大隊會師。

至此,一旅歷時二十四天,行程兩千裡,大小戰鬥數十次,勝利進入蘇皖解放區。

最終,這個誘餌,不但沒有被群狼撕裂,孤軍作戰的第一旅,在足智多謀的皮定均指揮下,搶關奪隘,穿插於敵軍重兵集團之間,經20余天連續奮戰,打不死、走不死、拖不死、鎖不死的第一旅,衝破10倍於己的敵軍的堵截、封鎖,勝利抵達蘇皖解放區。


這張圖叫作第一旅突圍線路,這個說法在戰略上沒錯,在戰術上絕對不正確。這本來是一條赴死之路,硬生生被皮定均打成了勝利的道路,想起來,實在是驚心動魄。

《亮劍》開篇,李雲龍的正面突圍,就有一點點皮旅的味道,但是李雲龍是主動正面突圍,而皮旅完全是被動接受任務,真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圖中那一根孤獨、堅定、強壯、飄逸的東向紅線,就是了不起的第一旅,了不起的皮定均。

從此,這支部隊被稱為"皮旅",成為名震華夏的英雄部隊。

皮有功,少晉中

解放後,1955年,我軍對將領授銜。

以皮定均的地位及資歷,本應授予少將軍銜。但是毛澤東主席專門指示,這就是著名的“皮有功,少晉中”,至今傳為美談。

林總彭總都為帥,粟裕基本上也相當於元帥。

在解放軍中,能征慣戰的將領無數,但是皮定均這股膽氣與智慧,生生把魚餌變成了猛虎者,史上實在並不多見。


關注行學組,給你不一樣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