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今中外历史上谁才能称得上是第一猛将呢?

汉史趣闻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元帅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8年率领了平江起义,到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30多年都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的。彭德怀元帅从军阀混战到革命战争,从阶级斗争到民族战争,从国内战争到国外战场。在长达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彭德怀元帅参与指挥了上百次重大的战斗和战役,经常身先士卒和亲临前线。


红军时期,彭德怀率领的红5军纵横驰骋于湘鄂赣地区,很快发展成为红三军团,曾经还占领了长沙。抗战时期,彭德怀虽然为八路军副总指挥,但是实际上是八路军的实际指挥者。解放战争时,国民党军大举进攻陕北,彭德怀仅以2万余人的兵力与20多万的胡军周旋,取得了沙家店、盘龙、青化砭、羊马河等战斗的胜利。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经过两年半的时间解放了西北五省。

彭德怀支持毛主席出兵朝鲜,并说最多是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最终彭德怀披挂上阵,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敢于亮剑,他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劣势装备,打败了装备精良的美军,成为了一位世界级的名将,从这一点上来说,彭德怀元帅无愧于第一猛将。


历史军魂


第一猛将当属韩先楚上将。


1955年授衔时,根据每个人的资历和战功来评定军衔,韩先楚就被评为了中将,当毛主席得知后专门作出指示,让韩先楚晋升为上将,可见韩先楚在毛主席心里的地位如何,而大家对于韩先楚晋升为上将也都很信服。


韩先楚,1913年出生于中国有名的将军县湖北黄安,1932年成为红军战士后,先后经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一名普通战士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战将,可谓身经百战、战功赫赫。


而韩先楚的“成名之战”则是在参军后不久发生的。刚刚入伍的韩先楚分配到了红25军的交通队,专门负责为前线部队运送给养。在一次转移中,在大部队最后面的交通队被十几名地方民团尾随着,交通队大部分战士都没有枪,也没有战斗经验,底气不足,而对方至少有十几杆枪。距离越来越近,韩先楚急中生智,让他们听他的部署。把交通队队员分为了三部分,假装埋伏起来。然后韩先楚大声叫:冲啊,抓活的。突然这一声叫,使得身后的民团愣住了,看到有很多人冲过来,手里还拿的枪(其实是扁担),立马慌了。毕竟民团战斗力很差,为了保命,全部都举手投降了。


而韩先楚带领交通队用扁担俘虏敌军的事迹很快传开了,25军军长吴焕先当即决定:调这个年轻人到红七十五师二二五团二营五连当排长。从此也开始了韩先楚的“打怪晋级之路”。


国军整编第25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副美式武器,战斗力极强。这支部队在东北大地上作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急先锋,和东北民主联军爆发过多次战斗。尽管韩先楚指挥的4纵武器装备落后,但还是被韩先楚抓住机会,在老爷岭历时三天三夜全歼了这支顽敌,俘虏25师师长以下5000余人,开创了在东北战场上一次作战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


辽沈战役胜利后,韩先楚率军入关一路南下,从东北打到了海南岛。由于之前金门战役的失利,使得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一推再推。而韩先楚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以木帆船为主渡海作战完全没问题。尽管众人还在犹豫,可是在韩先楚的再三坚持下,才使全军下定决心渡海作战,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也在韩先楚的指挥下,历时三天,在1950年4月宣告解放,避免了海南岛成为台湾第二的命运。


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先楚又踏上了异国的征途。他率领的38军,因表现突出,作战勇猛,打得美军闻风丧胆,而被人们称之为“万岁军”,可是由于韩先楚多年戎马生涯留下的旧患,使得韩先楚不得不提前回国养病,含恨离开了朝鲜。其实韩先楚最大的心愿还是解放台湾,可是在韩司令临终前也没有看到那一天。不过作为后辈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台湾解放的那一天不远了。



历史局中人


历史上猛将奇多,白起,项羽,吕布,典卫许诸,张飞,李存孝,薛万彻,蓝玉,石达开,抗日名将王耀武,孙立人,张灵甫,余诚万,方先觉,胡链,薛岳将军,共产党的彭德怀元帅,韩先楚上将,邓华上将,梁兴初中将,王近山中将,许世友上将。





94310417小云


国军第一猛将,两次击败西野,叫嚣一战定陕北,却因得罪胡宗南下台

国军第一猛将是谁?有人说是张灵甫,有人说是胡琏,其实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说法。在我眼里,国军第一猛将称号应该给钟松,打起仗来悍不畏死,更是两次打败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疯狂叫嚣一战解决陕北问题,只可惜,这样的直肠子,在国军中根本生存不下去。

钟松是个传奇将军,在黄埔军校第一期,他病重被校医丢进了太平间,要不是同学细心检查,他可能直接就被火化了。也许是因为死了一次,钟松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等战争中相当勇猛,悍不畏死,可以说是国军将领中的佼佼者。

1933年,钟松参加长城抗战,担负守卫南天门的任务。战后,他因功成为旅长,指挥第二师独立旅。淞沪会战中,钟松担任61师师长,在唐家宅等地阻击日军,战斗相当惨烈,61师的361团团长李忠,365团团长季伟佩战死。此后,钟松又先后参加了兰封战役、武汉会战、滇西反攻等战役,直到抗战后期,钟松加入胡宗南部,成为胡宗南手下第36军8万多人的统帅。

解放战争中,钟松驻防陕北,主要针对的就是彭德怀元帅指挥的西北野战军。钟松曾两次打败西野,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次是榆林战役。

1947年8月的榆林战役中,我军集中了8个旅4.5万人围攻榆林国军1.5万人。胡宗南6万军队兵分两路救援榆林。钟松绕道横山以北穿越沙漠想要给榆林攻城部队突然袭击。钟松忽然到达榆林,导致我军付出极大伤亡后没有取得预定战果,只好撤退。

这场战役被国军渲染称为"榆林大捷",而钟松本人也公开在报纸上说,"一战就能解决陕北问题"。

事实却是,钟松带领的36军北上,陷入孤立地位,西北野战军乘机组织部队围歼该部。沙家店一战,36军损失了6000多人,元气大伤。陕北形势因此逆转。

第二次是宜瓦战役。

就在沙家店战役过后不久,钟松又带着4个旅病例冲破徐向前元帅组织的阻击,解了运城的围困。钟松一句烧掉了运城4万多块门板,真是太坏了。1948年3月的宜瓦战役中,西北野战军派出了两个纵队攻击洛川,22天没有攻克,只好撤围而走。钟松率领整编36师一路北上追击,日行百里,多次冲散解放军的撤退部队。这场战役让西野承受了巨大损失。

不过,1948年7月的冯原战役中,钟松要求第五兵团裴会昌支援,裴会昌不支援。结果钟松的据点迅速崩溃,整编36师几乎全军覆没,钟松带着123旅主力突围成功。

冯原战役的总结会议上,钟松直接批判西安绥靖公署的智慧错误,把胡宗南气得半死。胡宗南直接给他来了个"撤职留任"的处分。钟松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带兵打仗了,就干脆走了,去了香港。

钟松和胡宗南并没有彻底撕破脸,所以钟松也最终没有跟着香港的一众国军将领宣布脱离国民党。钟松在台湾继续做胡宗南部下,一直到1965年退役。

钟松曾在1988年回大陆探亲访友,晚年在荷兰去世,终年95岁。


历史知事


说到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第一猛将是谁,应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人的眼里,是有不同的人选的。

但是,对于我们新中国的人们来说,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第一猛将是彭德怀元帅。

中国的 猛将那么的多,为何是彭德怀元帅呢?

之所以是他,是因为他对阵的敌人,是外国入侵者。他打的是要侵略中国的外国人,要知道彭德怀元帅带领的中国人民,既打过日本侵略者,又打过美帝国主义。

更加重要的是,在面对如此强大敌人的时候,彭德怀元帅靠着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全部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不得不说这样的胜利,简直就是伟大的一个奇迹,因为在中国武器不如人家的情况下,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打败强敌真的是太难了。

不过正是因为这样的胜利来之不易,更加突出了彭德怀的军事指挥才能。

彭德怀打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一次大战的时候,他都能做到亲临前线指挥。正是因为他了解战场上的实际情况,所以,他能快速的做出判断,抓住时机给敌军以沉重的打击。

同样,这样打仗也是最为危险的。

毕竟作为指挥大战的将军,到了炮灰连天的前线,万一有个什么不测,是很容易会被敌人的子弹打到的。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有利就有弊吧。

在面临抉择的时候,彭德怀选择了他认为最为正确的一种,毕竟战争无论如何,都是要最终的结果,那就是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彭德怀的一生之中,他打的胜仗真的太多了。

百团大战,他带领中国八路军歼灭日伪军共计四万余人,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大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士气,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彭德怀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可以让中国人民,全身心的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去。

同时,抗美援朝的胜利也让世界人民知道中国军队的厉害,中国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任何敌人只要侵犯了中国的利益,我们都将不惜和他们一战。

所以说这样的彭德怀,才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战神,也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将军,人民心目中的第一猛将。


史学达人


项羽无疑

项羽力大,《史记》记载,项羽十岁便力能扛鼎,要知道,扛鼎可是个纯力气活,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武王赢荡,按史书记载,那也是身材魁梧,从小力大,23岁正值盛年之时,跟人比试扛鼎,结果活生生被鼎给砸死。由此可见项羽真的是天生神力。

项羽起兵之时就显露出自己的勇武,斩杀会稽郡守殷通,又亲手斩杀近百人。武力之高令人咋舌。

项羽打仗,就像一个侠客,仗剑突进,快意恩仇,给人潇洒写意的快感,胜的干脆,败也败的彻底。

项羽的封神之战是巨鹿之战。项羽的对手可不是籍籍无名之辈,秦军统帅是秦朝名将章邯。章邯曾经带着囚徒和奴隶组成的队伍,迎战陈胜几十万直逼咸阳的大军,结果大败陈胜军。此后率领秦军各处平叛,屡战屡胜。接着又在定陶一战,直接打败项羽的叔叔项梁。如果没有项羽,或许章邯会成功挽狂澜于即倒,拯救大秦的江山。章邯还有一个帮手,王翦之孙王离,麾下是秦国最后的精锐,与匈奴作战多年的长城军。

项羽5万楚军,对上秦军40万大军。

后面的事情千年后听来仍然令人心驰神往,热血沸腾,项羽破釜沉舟,九战九胜,把秦军最后的精锐打的渣都不剩,这一战,天下叹服。这一年,项羽25岁。

后来的彭城之战,三万人楚军,面对诸侯的五十六万大军,项羽才不管什么军力对比,他只管纵马冲杀,一往无前!奇袭彭城,三万人追着对面几十万大军!诸侯军被歼灭十多万,淹死十多万。

最后的垓下之围,项羽又是狂飙突进,最后四面包围。即便败,也能演绎出“二十八骑”这样浪漫快意的故事。最终独自斩杀数百人后在乌江边自刎。

历史上功败垂成的英雄无数,为什么只有项羽令人感慨千年?

因为项羽面对的是,即便放眼历史,也堪称最会用人的刘邦,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也是不世出的天纵奇才,即便面对这样一群人,项羽仍然用侠客的方式,带着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一往无前的与对方进行了最光彩的决斗。项羽的“千古第一”完全是靠自己打出来的。


史海拾遗


衡量一个人猛不猛,要看他的对手是谁。

章邯,秦朝最后一个名将。

当时陈胜已经称王,手下大将周文带着几十万军队紧逼咸阳。

章邯呢?带着一批刑徒和奴家子。也就是说一批苦力工人和奴隶,组织起来。

正面把周文和几十万人干挺了。

然后就是各种平叛,屡战屡胜,定陶一战,直接把项梁也干挺了。(项梁是项羽之前的楚军统帅,也是项羽的叔叔。而项梁死后,项羽一度被边缘化,但是很快通过兵变夺权重新掌握了军队。)

可以做一个假想,假如没有项羽的话,也许秦朝不会那么快灭亡,章邯完全有可能将各地平叛,然后让秦朝维持下去。这是很有可能的。

因为那个时候,章邯平叛将各路叛军揍得不要不要的,连最强的楚国项梁都给他弄死了。

然后……项羽开始登场!

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画外音:开始你牛逼闪闪的一生吧!

项羽一战封神,是在巨鹿!

巨鹿一战,项羽的对手是谁呢?就是章邯!

还有王离。

王离是谁呢?

他的爷爷是王翦,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那个王翦,就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带兵灭掉楚国的那个王翦。

王翦在灭掉楚国的时候,弄死了当时楚国的大将项燕。

而项燕,是项羽的爷爷。

而巨鹿之战,王翦的孙子王离,对上了项燕的孙子,项羽。

有的时候啊,历史真的很有意思……

王离的军队是秦朝当时最后的精锐!驻守长城和匈奴打了多年的长城军!距离蒙恬打败匈奴才过去没几年。

这样一支军队!可想而知绝不是软柿子,是精锐!

再加上章邯的大破各路叛军的刑徒军。

有多少呢?

一共四十万。

项羽呢?五万人。其中的主力就是我们俗称的八千江东子弟。

巨鹿之战,项羽做了一件名传千古的事情,也就是成语里的破釜沉舟。

他带兵过河后,下令把船都凿沉掉!意思是:老子既然来了,就没打算回去!只有向前干死敌人,没有掉头逃跑的打算!

项羽下令,把部队里士兵们吃饭用的锅都砸掉。

部下表示:那我们怎么吃啊?

项羽表示:干死秦军,用他们的锅吃!

没错,就是这么酷炫狂拽屌炸天

巨鹿之战,5万对40万。

项羽九战九胜,生生把对方干挺!

这一年,项羽25岁。

25岁。

打赢了之后,项羽骑马路过其他诸侯的军营,在辕门口,其他各国诸侯都是跪在营地大门口的地上行礼的!

就一个字:服!

诸侯对项羽的评价就四个字:天神下凡!

再说彭城之战。

刘邦带着五十六万人,把项羽的大本营给掀了。

当时项羽在做什么?项羽带着军队在北边,打齐国。

听到老家被掀了,项羽的决定是告诉部下:你们继续打齐国,我带点人回去把丫干死。

他带回去了3万人。

他的战略就是,快打旋风,暴风骤雨!

先是在外围,击破了樊哙和灌婴的偏师。

然后,在凌晨佛晓发动了向汉军的总攻。

3万 vs 56万

项羽用了多久呢?

半天。

拂晓发动攻击,中午的时候结束战斗。

真的就是半天!

刘邦溃败,在彭城战场上,死了十几万人。

而项羽一路猛烈追击,从彭城追到灵璧。

也就是从今天的江苏省徐州,一直追到安徽省宿州。

刘邦又死了十几万人。

几乎全军覆没。

刘邦最后就带着十几个人跑出去,老婆,父亲,全部被项羽俘虏。

最后刘邦跑到哪里才站住的呢?

荥阳。嗯,河南荥阳。

自己看吧,3万人,追着56万人打,从江苏徐州打到安徽宿州,最后到河南荥阳。

56万大军灰飞烟灭。

除了最后的垓下之战,楚霸王一生,从无败绩!

他自己都说过,起兵八年,打了七十多场仗,没输过一次!

他一辈子就输了一次。

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对手是谁呢?

韩信!英布!彭越!

打头阵的是韩信的军队,然后韩信败退了。

这是我所看到的所有的史料里,淮阴侯一生,唯一的一次失败!(也有说法,韩信上来是 佯攻诈败,这个一直在史书上存疑。)

如果不是诈败的话,那么……百战百胜的淮阴侯,正面刚项羽,没刚过人家。

集合了汉初所有的名将,宿将,所有的精锐精华。

弄出了五路大军层层堵截围困,最后才干倒了项羽。

而且人家是自杀的。

项羽是一个极度骄傲的人,如果他肯过乌江,回到江东,再拉起一支军队来,汉朝统一天下,不知道要推迟多少年。

因为那个时候,项羽才31岁。刘邦54岁。

历史上,刘邦在干死项羽之后,只多活了6年多。

如果项羽逃回江东的话,能不能撑到刘邦死呢?

谁也不知道。

项羽有很多弱点和黑点。

比如残暴,比如小心眼,比如不能容人,比如没有政治头脑,没有大局观等等。

大概是因为他某一方面能力太过于强大,韩信原本是项羽的部下,但是在项羽手下郁郁不得志才走的。

项羽打仗根本不喜欢用什么奇谋之类的,三个字:就是干!

而他正面硬刚的能力的确独步天下。凡是和他刚正面的人都死绝了。

所以,想来,他肯定是极度骄傲的:用什么计谋啊,老子直接推过去就赢了呗。

所以可想而知,用兵入神的韩信,在他麾下的时候肯定不得赏识了。

(你说的想的那么麻烦做什么,老子直接正面A过去就好了啊。)

他一辈子这么干了七十多次,的确每次都赢了。

但是,最后一次,遇到了另外一个千古名将韩信。

这种单纯刚正面的战法,被韩信克制了。

十面埋伏啊……唉,十面埋伏。

项羽真的太霸气了,所以这给他带来了太多太多的美感——如果是远距离观察的话。

但如果和他同处一个时代,你绝对不会爱上他。

因为他残暴,他乱杀人,他屠城,坑降卒等等。

但是他太霸气了,霸气到让人在他死后千年都忍不住会缅怀他的霸气。

最后项羽带着28骑,在汉军围困之中冲杀,还取得了辉煌的战损比。

他说:我告诉你们,老子不是不会打仗,实在是老天要亡我,我其实还是很强的,不信你们看。

然后他杀出去,把追兵揍得哭爹喊娘。

28骑表示:我擦老大你说的对!

他说:我再证明给你们看,看我去砍对方一个上将!

然后项羽冲出去,砍了汉军的一个将军。

部下表示:老大牛逼!

最后的28骑,没一个投降的。

项羽最后死的时候,是自杀死的。

围住他的汉军,不敢上前!

虽然刘邦出了巨大的赏格。

但是因为他太狠了,杀的没有人敢上去,那怕他已经遍体鳞伤,就是没有人敢上去。

直到项羽自杀死掉之后,汉军才一窝蜂上去争抢他的尸体。

记得小时候看一本书,书上说,项羽自杀前,喝了一口乌江水。

我不确定历史上的楚霸王有没有这么做。

但是在我的心里,他应该是这么做了吧……总觉得那个画面,是应该存在的。

嗯,小时候,有一段时间真的很崇拜项羽。

霸王这两个字,他真的是名副其实。


王仪的阴阳录


谢谢!我这边为大家带来古代7大猛将实力排名:吕布李元霸落榜,项羽仅第二,第一太强!这里笔者更多参考武力和单挑实力。

7、文鸯

文鸯是三国后期的第一猛将,虽然有关于文鸯的记载相对比较少,但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中,文鸯在对阵司马家族精锐部队的时候,几乎以一己之力吓退了敌军。文鸯在一场战斗中几乎杀死了上百人,所以其单挑实力和战斗力绝对是历史上少有的。甚至在很多关于三国名将单挑实力的排名中,文鸯都是超越赵云和吕布的。

6、夏鲁奇

夏鲁奇是后唐第一猛将,在追随大将周德威进攻幽州的战斗中,夏鲁奇在战斗中脱颖而出,几乎以一己之力抵抗了敌军数十人的战斗。在贞明元年的一次战斗中,史书记载中表示“鲁奇持枪携剑,独卫庄宗,手杀数百人,乌德儿等被擒,鲁奇伤痍遍体,自是庄宗尤怜之,历磁州刺史。”正史中,完成百人斩的猛将都少之又少,但是夏鲁奇确实有史料记载的四百斩的猛将,所以其武力值和单挑实力之强堪称历史级别的。

5、杨再兴

杨再兴是岳飞手下的第一猛将,最开始杨再兴并不是岳飞麾下之将,但是杨再兴杀死了岳飞手下的第五猛将,因此也被岳飞留在了身边。再一次战斗中,杨再兴单枪匹马杀入敌阵之中,本想活捉金兀术,但是在杀了百人之后也没找到金兀术,不过最终全身而退。杨再兴还曾带领三百余将杀敌2000多人,光是杨再兴一人就杀敌上百。所以杨再兴的勇猛之处可见一斑。

4、薛仁贵

岳仁贵是初唐的第一猛将,他的威猛之处是人尽皆知的,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薛仁贵堪称是单挑王级别的存在,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再一次战斗中,薛仁贵仅仅凭借一把方天画戟和两张弓就能杀入敌人25万大军的阵势里,不光打入敌人阵型中,导致敌军阵型混乱而无法战斗,还能全身而退。作为神射手,薛仁贵还曾连续射杀敌军十余名将士,所以其战斗力之强可见一斑。

3、李存孝

李存孝被称为是残唐五代时期的第一猛将,也堪称是当时的第一单挑王。有一个武将比拼的传闻是关于李存孝的,说没有一人可以在李存希的手下走过五招。在和葛从周的一次战斗中,李存孝一战斩杀葛从周战将50余员,震慑其精兵40万溃不成军。就连最后被抓获之后,无人可以斩杀李存孝,最后是李存孝自己给出办法,他才被车裂而死,因此李存孝也绝对是古代一大超级猛将。

2、项羽

关于古代的猛将,有一个说法叫“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李说的是十三太保李存孝,而霸说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古代数千年来最勇猛的武将之一,“霸王”一词,专指项羽。项羽在当时单挑无敌,而且就论行军作战能力的话,项羽也绝对是历史级别的猛将。甚至很多人都说项羽是古代第一猛将,其真实战斗力绝对可以排在古代猛将中的前列。

1、冉闵

冉闵堪称是古代第一猛将,五胡乱夏之时,汉族遭受迫害,几乎被杀光殆尽。而正是因为冉闵的存在,汉人才开始有了逐步的反抗。冉闵战斗力超强,在一次和鲜卑骑兵的战斗中,冉闵被十万鲜卑骑兵保卫,本来是很难逃命,但是冉闵骑朱龙马,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杀掉三百多人,还杀出重围。而冉闵也是一位四百斩的猛将,他整个职业生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记载的十次战斗全部胜利,堪称是古代最强猛将


爱历史的小阿瓜


如果以武力评价,那么定是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清朝女诗人李晚芳这样评价项羽。

项羽本名项籍,字羽,后世多称项羽。他小的时候看到当时“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豪华排场之后,小小年纪,竟然说得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也开启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童年时光过的总是很快,当时正值秦二世时期,在暴政的压迫下,天下动荡,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很快就响应了一大群人。这边会籍太守殷通,找到项羽的叔父项梁商议谋反,许下高官厚禄,但这项梁也非寻常人物,心想:“既然索性谋反,我何必听命与你?”于是与侄子项羽约下暗号,待项羽来到太守府后,也不废话,一刀砍下殷通首级,随后,把太守府卫兵杀了个肝胆俱裂,为何如此说,《史记》上曰: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这是项羽的第一战,即百人斩,可谓一战成名!取下吴中后,项梁据此发展,得精兵八千,无数豪杰来附,包括当时的刘邦,在这乱世中,站稳了脚跟。

此后,陈胜起义被杀,项梁拥楚国后人自立,开始跟秦国死磕。项梁在战乱中被杀,手下势力分为项羽和刘邦两部分,各自发展,继续攻打秦国。这期间,项羽勇猛无敌,大破秦军,可谓是威震天下,以至于当时召见各路诸侯,诸侯们都是跪着拜见项羽,连仰视都不敢,可见项羽的威猛。

项羽与刘邦打仗,也是赢多输少,即使最后输给了刘邦,也只是输在了诡计与气量上,项羽本可乘船逃回江东,却无颜见江东父老,最后一战,也没人能杀得了他,这位千古第一猛将还是以自刎离世。

所以,在我心中,项羽是名副其实的千古第一猛将。


新话社


这一票,我投给皮定均将军。

中原突围,解放战争的启点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调集了20多个师,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企图消灭中原军区共产党的数万部队,打通国民党军向华东、华北和东北进军的通道。

经中央批准,在李先念等中原局领导和策划下,1946年6月29日,我军主力向西,冲破国民党重兵封锁的平汉线,胜利实行战略转移,史称“中原突围”。

以中原突围为起点,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皮旅:打不死、走不死、拖不死、锁不死

一纵队第一旅,受命迷惑敌人,掩护主力突围。纵观当时的时局,为了主力部队的安全,第一旅必然成为诱饵。

到现在都可以想象,那是怎样一幅羊入狼群的场景,恐怕从中央到中原局,包括李先念等领导同志,都已经了做好了弃车保帅的思想准备。

皮定钧率部向东转移,迷惑、牵制国民党军对主力部队的追击。

六月二十四日,一纵队第一旅接受任务后,皮定均旅长立即布置一、二两团向东、东南、东北方向移动,摆出与敌决战姿态,吸引敌人的兵力。

二十六日,敌军向我猛烈进攻,一旅在西余集、泼阪河、自雀园等地顽强阻击。激战十小时后,留少数部队坚持前沿阵地,大部分转移至白雀园以南集结。

二十八日,第一旅插到敌人背后,摆出向南突围态势,然后突然向东进到小界岭以东,顺利通过国民党经营半年之久的潢川、麻城公路封锁线。

国民党急令进攻我主力的七十二军调头东来,衔尾追击,将四十八军布防于岳西、舒城、潜山,并从阜阳、安庆抽调两个师,到商城、金寨一线堵击,形成一个口袋形,妄图将一旅歼灭在大别山东麓。

一旅不顾艰险,不怕疲劳,英勇机智地与前堵后追之敌周旋。

七月一日,一旅攻占豫鄂皖三省的交通咽喉松子关。

七月十日,进抵霍山大化坪,激战后抢夺了陡峭险峻的青风岭。

之后到达磨子潭,又击退四十八军一个团,强渡澳河天险,跳出了合围圈。

七月十三日,一旅分三路纵队前进。

七月十五日,一旅攻占六安至合肥公路线上的官亭镇,进抵离淮南路不远的吴山庙,得到淮南地下党的援助。

七月十八日,一旅安全通过定远地区,到达国民党重兵据守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津浦铁路附近的池河镇。

七月十九日,一旅击溃从明光、管店、滁县出动的五路敌军,杀开一条血路,全旅五千人由石门山胜利越过津浦路,在盱眙西面三界东北与赶来迎接的淮南大队会师。

至此,一旅历时二十四天,行程两千里,大小战斗数十次,胜利进入苏皖解放区。

最终,这个诱饵,不但没有被群狼撕裂,孤军作战的第一旅,在足智多谋的皮定均指挥下,抢关夺隘,穿插于敌军重兵集团之间,经20余天连续奋战,打不死、走不死、拖不死、锁不死的第一旅,冲破10倍于己的敌军的堵截、封锁,胜利抵达苏皖解放区。


这张图叫作第一旅突围线路,这个说法在战略上没错,在战术上绝对不正确。这本来是一条赴死之路,硬生生被皮定均打成了胜利的道路,想起来,实在是惊心动魄。

《亮剑》开篇,李云龙的正面突围,就有一点点皮旅的味道,但是李云龙是主动正面突围,而皮旅完全是被动接受任务,真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图中那一根孤独、坚定、强壮、飘逸的东向红线,就是了不起的第一旅,了不起的皮定均。

从此,这支部队被称为"皮旅",成为名震华夏的英雄部队。

皮有功,少晋中

解放后,1955年,我军对将领授衔。

以皮定均的地位及资历,本应授予少将军衔。但是毛泽东主席专门指示,这就是著名的“皮有功,少晋中”,至今传为美谈。

林总彭总都为帅,粟裕基本上也相当于元帅。

在解放军中,能征惯战的将领无数,但是皮定均这股胆气与智慧,生生把鱼饵变成了猛虎者,史上实在并不多见。


关注行学组,给你不一样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