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再谈F-35,一款错误的战斗机

F-35计划的最困难阶段已经过去了。

研发中的技术困难逐渐得到克服,成本也得到控制。F-35的设计定位不是简单地与F-22高低搭配,而是空地搭配。F-35也有足够的空战能力以实现自卫,不需要F-22开道或者掩护。在次要方向上,F-35还能填空补缺,弥补F-22数量的不足。应该说,F-35的设计满足了这些要求。

不过,冷战后美国对世界大势错判,加上反恐战争的消耗,使得美国的军费开支捉襟见肘,F-22只得停产。F-35的空战任务从二线提升到一线,一度将替换包括F-15在内的所有战术飞机。这是由美国对未来威胁的判断和现有战斗机的选择共同决定的。

现在美国后悔了,但为时已晚。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在悄悄启动,除了在隐身、信息化等现有理念上有语焉不详的简单表述外,技术和空战理念上的突破的仍处于保密之中。

再谈F-35,一款错误的战斗机

由于F-22停产,F-35的空战任务被迫从二线提升为一线。


F-35好比在重男轻女、需要劳动力的时代生了个儿子,之后却发现时代已经阴盛阳衰了。这不是说F-35不能空战,只是不宜作为空优战斗机。后者不仅需要强大的信息感知能力和空战火力,还需要很高的速度、升限、机动性和航程等“硬核”性能。F-35的最大速度只有M1.6,显著低于F-15的M2.35。而且F-35在什么重量下能才达到M1.6,也只有洛克希德和用户知道。这就意味着F-35高速赶赴战场的能力有限。

F-35的推重比和翼载也决定了机动性不超过典型战斗轰炸机。不过这样简单化的结论容易引起争论,毕竟F-35已经展现了强悍的过失速机动能力。问题在于战斗机需要具有战术意义的机动性。

早年米格和苏霍伊战斗机展现强大过失速机动能力的时候,西方普遍认为这些特殊机动缺乏战术意义。当时这被认为是酸葡萄心态,但实际上也有其道理。从角度机动到能量机动的历史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简单地来说,真正有战术意义的机动性是速度与角度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再谈F-35,一款错误的战斗机

作为空优战斗机,F-35的弹药携带数量太少,这也是美国空军订购F-15X的重要理由。


这和足球一样。足球需要速度和敏捷,只善于灵巧的盘球是赢不了比赛的;只会傻跑肯定也是赢不了。足球健将需要将敏捷灵巧与速度耐力结合起来。难也就难在这里,因为归根结底足球是能量的运动。空战也是能量之争。

想用令人眼花缭乱的闪转腾挪摆脱对方的攻击,这是航炮时代的理念。在导弹时代,且不说空空导弹的机动性超过战斗机,近炸、定向战斗部都使得失之毫厘缺乏意义。空空导弹只要在近距离上与目标战斗机交汇就可以把目标敲下来,目标从尾追突然变成侧身甚至对头都没有差别。极端情况下,导弹在离目标战斗机最近的位置上,不惜进入失速也要强力扭转姿态,用定向战斗部“套住”目标,形成有效杀伤。反正导弹不需要考虑引爆战斗部后的飞行问题,丢失目标的空空导弹也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但战斗机就不一样了,不仅要考虑这一次交战的生存问题,还要考虑下一步。为了一次交战而丧失了能量,那即便这一次没有死,接下来也死定了。

再谈F-35,一款错误的战斗机


进攻性机动也一样,过失速机动不宜作为典型战术机动动作。在导弹具有大离轴发射能力的现在,用过失速机动抢占发射位置并不明智。减少离轴发射角度对保持导弹的能量有好处,但要是代价是过度丧失发射战斗机的能量,那就是一锤子买卖,得不偿失了。

另一方面,高推重比、低过载并不直接有助于过失速机动,而直接有助于持续机动性,优良的持续机动性有利于在机动中保持能量,并在极限机动后迅速恢复能量,转入下一次交战。从F-15到F-22,美国的主力空优战斗机高度强调推重比和翼载,就是这个道理。相比之下,F-16虽然推重比稍低,但翼载依然优秀, F-35则推重比和翼载都很欠缺。

说起来,速度和翼载与F-35一样不堪的“鹞”式战斗机在马岛战争中曾取得不错的战绩,但那是特殊的战场设定导致的。阿根廷战斗机远道而来,算是强弩之末,不仅缺乏空战机动所需要的燃油,甚至连能迎头发射的空空导弹都没有。而英国“鹞”式守株待兔,其空空导弹具有迎头发射能力。这使得需要尾追才能发射的阿根廷战斗机根本进入不了尾追位置,尾追无力的英国“鹞”式则根本不需要进入尾追位置,高下立分。

再谈F-35,一款错误的战斗机

最重要的是,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人把“鹞”式当做认真的空优战斗机,而F-35是要用作主力空优战斗机的。这是米格-19之后速度最慢的空优战斗机,也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唯一的最大速度低于M2.0的空优战斗机。此外,F-35在隐身出击状态只能挂载2枚中程空空导弹也是一个问题。

更要命的是,对F-35来说,速度和机动性是天生的缺陷,很难通过技术改进来弥补。普拉特-惠特尼把本来已经拓展战斗机发动机技术前沿的F119硬是再榨出30%的推力,这是很令人叹服的功力。普拉特-惠特尼还在继续增推,下一代三涵道发动机的设计要求就是要能与F135互换,目的显而易见。问题是F-35的气动外形短粗,机翼也不是为超声速而优化的,超声速加速和超声速巡航的阻力太大,这不是单纯增加推力就能解决的。所以更大的推力只能提高跨声速加速能力,增加起飞重量。增推后,推重比增加了,翼载在理论上有可能换用F-35C的增大面积机翼来降低,但机动过载还受到机体结构强度的限制。更大的机翼导致更大的翼根弯折力矩,在同样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反而要求降低过载,才能避免结构损坏。F-35A/B/C是共用的基本机体设计,但F-35A可以飞9g,F-35C只能飞7.5g,就是这个道理。

再谈F-35,一款错误的战斗机


也就是说,如果F-35A Mark II要换用三涵道发动机和大机翼,还需要大大加强甚至重新设计机体,才能充分发挥机动性潜力。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看不到这样的可能性。

F-35的信息感知能力还是优秀的,航程也不错。问题是信息感知属于软实力,这是力量倍增器,还是要有硬核战斗力才能发挥作用。另外,潜在对手的信息感知技术也在发展,说起来比发动机这样的硬核航空科技的差距还小,追赶也更快。不过美国空军对F-35的航程的不满来自于战略思维的改变,这不是F-35的错。

隐身和信息感知能力使得F-35适合用于伏击和掠袭,甚至可能取得不错的战绩。但这相当于特种部队。奇兵可以赢得战斗,战争还是要靠实力来赢得胜利的。除了伏击和掠袭,主力空优战斗机需要既能攻坚,又能守寨,而这正是F-35的不足之处。

但在可预见的将来,除了数量严重不足的F-22和胡子拉碴的F-15,美国空军只有依赖花拳绣腿的F-35作为空优主力。如果没有中国崛起和俄罗斯的重新敌对化,F-35担任主力空优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碾压美国指定的“流氓国家”还是没有问题的。光有俄罗斯的重新敌对化问题也不大,但中国崛起的速度和幅度太大,美国人完全没有想到。

总而言之,F-35是一款错误的战斗机。错误不在于没有达到给定的设计要求,而是由于时代和理念的局限,没有建立正确的设计要求。但美国必须接受误判的现实和代价——F-35未来将占到美国空军战术飞机的90%,这一趋势已经无法改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