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國演義》中,最能活的武將都有哪一些?為什麼?

騎蝸牛走高速


在《三國演義》,除了有野心勃勃的梟雄,智略深長的謀士,英勇善戰的猛將之外,還有許多另類奇葩。活的長也是一種本事,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浪花滔盡英雄”,你神通再大,再激昂壯烈也沒有用,被淘汰掉了,而人家能活下來,就是勝利,不服不行。

咱們列舉一下三國時代特別能活的一些武將,看看他們都有哪些特別之處。

一、廖化

廖化可以說是漢末三分時代的活化石,親身見證了漢末三分到分裂統一的幾乎全部過程。

廖化是參加過黃巾起義的。大家知道,黃巾起義是公元184年爆發的,就算當時廖化只有15歲就揭杆而起了,那他的出生日期也肯定早於公元170年。

關羽千里走單騎時在許都郊區三十里外遇到廖化。這個廖化膽子挺大,竟然在曹操的地盤上許都附近佔山為王,四處劫掠。關羽因慮其是“黃巾餘黨”就不願意收留他,廖化怏怏而去。廖化再次露面已經是劉備率兵入川的時候了。

關羽北征襄樊,廖化做了先鋒,隨軍出征,參加了攻取襄陽、水淹七軍,四冢戰徐晃等戰役。直到關羽失荊州,父親走麥城敗亡。廖化卻因為自告奮勇突圍去上庸求救兵而逃出生天。

諸葛亮數次北伐中原,廖化都隨軍出戰,在諸葛亮四出祁山的時候(公元230年),59歲的廖化擔任先鋒大將,陣斬魏軍猛將秦良。

公元234年,諸葛亮六出祁山,當時廖化已經63歲了,在戰鬥中差點幹掉魏軍主帥司馬懿,繳獲帥盔一頂,錄為首功。

諸葛亮死後。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姜維率兵於再次北伐,82歲高齡的廖化擔任先鋒,在戰場上被敵軍猛將徐質擊敗。

景耀元年(公元258年),87歲的老將廖化隨大將軍姜維再次北伐,廖化仍為先鋒,在戰鬥中奮勇斬殺魏軍先鋒大將鄭倫。

魏帝曹髦被司馬昭弒殺是在公元260年,姜維再度北伐,89歲的廖化繼續擔任先鋒。

景耀六年,也就是公元263年,鍾會、鄧艾、衛瓘三路大軍伐蜀。92歲的廖化強撐著老邁的身軀,率兵去劍閣支援大將軍姜維。

公元264年,投降的劉禪被魏軍押送洛陽,時年廖化已經至少93歲了,他沒有隨行,不久後去世。

二、丁奉

蜀漢最能活的是廖化,東吳最能活的是丁奉。這也是個奇葩。

公元200年,孫策遇刺後不治身死死, 孫權繼承了東吳的基業。孫權搞了招賢館,延攬天下英雄才俊,丁奉和呂蒙一幫人就在這個時期被招納到孫權麾下。

丁奉投到孫權帳下時他是多大年齡呢?咱們分析一下。當時他是以“勇將”的身份被招攬過來的,年齡不可能小。如果丁奉是十五六歲的少年,和馬超、孫策一樣少年英武,那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戰鬥經驗的增加,他的武藝肯定會繼續提高,以後必然成為至少不輸於太史慈、甘寧的猛將。但實際上丁奉武藝一直沒多大進步,所以他的武力值應該是已經成型了,至少20歲了吧。這樣算來,赤壁之戰時(公元208),丁奉就應該有28歲了。

公元252年,孫權去世那年冬天,曹魏入侵,丁奉率兵迎戰,“

雪中奮短兵”,斬殺曹將韓綜和桓嘉,此時的丁奉已經有72歲了。

太平二年,也就是公元257,丁奉定計斬殺權臣孫綝,時年77歲。

公元271年,四朝元老丁奉去世,他為東吳奮鬥和工作了足足有71年的時間,至少應該活了有90歲。

三、鍾繇

做為養尊處優的文官來講,活得長些還可以理解,而武將能活個大歲數就比較厲害了。曹魏方面有個文武雙全的人物活得比較久,他就是鍾繇。

喜歡書法的朋友都知道,鍾繇是中國楷書的先行者,是個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就受到鍾繇很大的影響。

在《三國演義》中,鍾繇曾經奉命鎮守潼關。馬超反西涼,率兵圍攻潼關,鍾繇出城迎戰,馬超的堂弟馬岱與鍾繇在陣前廝殺,馬岱“持寶刀一口”,一個回合就擊退了鍾繇,敗回城中。雖然鍾繇武藝很菜,但也算是個戰將。

鍾繇有個兒子鼎鼎大名,他就是鍾會,後來伐蜀的魏軍主帥。鍾會是在七十四歲的時候才生下了鍾會,真是太牛掰了。這老人家功夫不錯啊,真是令我輩年輕人們敬服得五體投地。

據考證,鍾繇出生於公元151年。公元211年馬超反西涼,鍾繇以60歲的高齡迎戰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馬岱,輸了也屬正常。

公元230年,鍾繇去世,虛歲80,當時他兒子鍾會才只有4歲。

四、黃忠

黃忠也是一員老將,他出場時就已經“年近六旬”,尚能開二石力之弓,有“萬夫不當之勇”,在長沙城下,與關羽大戰百餘合不分勝負,令關羽讚佩。

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當陣斬殺魏軍主帥夏侯淵,為蜀漢的建立奠定了不朽的戰績。

劉備徵吳,黃忠堅請隨軍出戰。後來在猇亭之戰中,中了敵人的暗箭,臨死曾說過:“臣今年七十有五,壽亦足矣。”說完以後就死了。這說明黃忠的壽數是75歲。

五、趙雲

大家都知道,在三國時代,趙雲是個超級猛將。不但武藝高強,所向披靡,他還特別能活。可以說在最能打的人裡面,趙雲活得最長;在最能活的人裡面,趙雲最能打。在公孫瓚與袁紹對陣的磐河之戰中,趙雲首次登場亮相,沒有說他有多大年齡,只是說他是個“少年將軍”。

諸葛亮北伐中原,趙雲以耄耋之年自告奮勇隨軍出征,率一支偏出萁谷吸引魏軍主力。在鳳鳴山一戰,趙雲奮起神勇,滅了韓氏滿門,鄧芝讚佩慶賀道:“

將軍壽已七旬,英雄如昨”。所以說,這時候的趙雲應該是七十歲了。

諸葛亮失街亭,趙雲斷後,力保全軍不失,回成都後,也隨丞相例自貶一級。

;蜀漢建興六年,也就是公元229年,一代猛將趙雲善終離世,宣告“五虎將時代”落下了帷幕,後三國時代開始,武將們整體戰鬥力下降了一個檔次。趙雲終年72歲。

在漢末三分這個群雄並起的紛紜亂世,做為衝鋒陷陣的武將,不要說活個大歲數了,就是能從刀叢箭雨中找條活路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有多少英雄好漢都殞命於沙場,終結了自己的戎馬生涯,活到七十歲還能上陣廝殺,實在是不簡單的事情。

通過對以上幾位老將的分析,我們發現,最能活的並不是最能打的。要想活得久,除了本身具備一定的戰鬥素養之外,還需要認清戰場形勢,善於保存自己,運氣也是不可或缺的。

最重要的就是:你必須要明白自己能吃幾碗乾飯,量力而行,千萬不能衝動。


饞嘴肥貓鏟史官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在亂世當中,作為一員武將,能夠在戰場上存活下來已屬不易,再加上流血受傷、行軍勞累、飢餓生病等因素,三國時期的武將壽命普遍不長。凡事總有例外,看看這些長壽的武將,一個比一個長壽。

趙雲:字 子龍,初從袁紹、公孫瓚,後來輾轉投奔了先主劉備。是蜀國五虎上將之一。公元229年,趙雲病逝,年約七十一歲。

黃忠:字 漢升,初從劉表,不被重視。劉備趁曹操赤壁戰敗、趁機奪取荊南四郡,黃忠此時隨太守韓玄投降劉備。黃忠寶刀不老且精於箭術,繼而隨劉備征戰四川,戰功卓著黃忠去世時年約七十三至七十五歲。黃老將軍去世時年七十五歲。

鄧芝:字 伯苗,東漢開國名將鄧禹之後。最早是劉璋手下,後來跟隨劉備。公元251年,鄧芝去世,歿年八十歲。

田豫:字 國讓,是劉備的發小,一直跟隨劉備。田豫參與過對東吳的作戰,誅殺東吳大將周賀,打敗孫權,戰功赫赫。公元252年,田豫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廖化:字元儉。作戰以果斷勇敢著稱,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蜀漢滅亡後,廖化憂鬱而死,年齡大約八十三歲之間。

丁奉:字 承淵,吳國將領。丁奉“雪中奮短刀”,重創魏軍,名震天下。後期,丁奉又與吳帝孫休配合,誅殺了權臣孫綝,取而代之成為吳國重臣。公元271年,吳國滅亡前夕,丁奉逝世,年約九十歲。

呂岱:字 定公,吳國將領。呂岱一生戮力奉公,南征北戰,極大地擴大了東吳版圖公元256年去世,已是九十六歲高齡。公元256年,呂岱去世,時年九十六歲。









西瓜真探


三國演義中作為一員武將,能夠在戰場上存活下來已屬不易,三國時期的武將壽命普遍不長。可凡事總有例外的,儘管生存條件惡劣,也仍有一些武將堅強地活過了古稀之年,成為一代名將。

7、趙雲

趙雲,字子龍,五虎將之一,初從袁紹、公孫瓚,後來輾轉投奔了先主劉備。在劉備當陽戰敗時,趙雲懷抱阿斗,護著劉備老婆甘夫人,最終衝出了曹軍的包圍圈。這只是曹操珍惜良才,不然的話我想趙雲是衝不出曹軍包圍圈的,公元229年,趙雲病逝,年約七十一歲。

6、黃忠

黃忠,字漢升,初從劉表,不被重視。黃忠寶刀不老且精於箭術,公元219年,漢中之戰中,黃忠親手斬殺魏國大將夏侯淵,一戰成名。次年,黃忠病逝。黃忠去世時年約七十三至七十五歲。

5、鄧芝

鄧芝,字伯苗,東漢開國名將鄧禹之後。最早是劉璋手下,後來跟隨劉備。劉備死後,鄧芝作為使節出使吳國,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修復了吳蜀聯盟。後來又隨諸葛亮北伐,立有戰功。鄧芝為將二十年,賞罰分明,愛護士卒,清正廉潔,家無餘財。十年後,即公元251年,鄧芝去世,約八十歲。

4、田豫

田豫,字國讓,是劉備的發小,一直跟隨劉備。後來,田豫因為母親年老,不得不回到漁陽老家。劉備非常難過,痛哭流涕,“只恨不能和你一起完成大事!”之後,田豫先投公孫瓚,後隨曹操,常年替曹魏駐守北方邊境,多次擊敗少數民族的入侵,成為威震邊陲的大將。公元252年,已經八十二歲的田豫去世。

3、廖化

廖化,字元儉。與《三國演義》中不同,正史上的廖化並非出身於黃巾起義軍,而是一個正宗的荊州大戶。關羽守荊州時,廖化是他的主簿。關羽敗亡後,廖化用詐死的方法騙過吳國人,帶著老母親逃回了蜀漢。因為這件事,廖化受到了劉備的賞識,被任命為宜都太守。劉備死後,廖化多次參與蜀漢北伐,作戰以果斷勇敢著稱,是蜀漢後期重要將領。蜀漢滅亡後,廖化憂鬱而死,年齡大約在七十四至八十三歲之間。

2.呂岱

呂岱,字定公,出生於公元161年。呂岱本來是縣城的一個小官吏,後來機緣巧合受到了孫權賞識,被召至其手下效力。呂岱一生戮力奉公,南征北戰,極大地擴大了東吳版圖。呂岱最終官至大司馬,歷仕桓帝、靈帝、獻帝、孫權四朝,於公元256年去世,已是九十六歲高齡。

1、丁奉

丁奉,字承淵,是從一個小兵做起,一步一步走上來的將軍。公元252年,魏國丁奉“雪中奮短刀”,重創魏軍,名震天下。元271年,吳國滅亡前夕,丁奉逝世,年約九十歲。丁奉的一生,幾乎是親眼見證了三國的開始至結束,可以說是波瀾壯闊的一生。

縱觀三國武將,在亂世中個個勇猛善戰,不愧為一代名將。


知足Content46


大家好,這裡是南嶺說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導語:

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這段時間產生了很多令後世敬仰崇拜的英雄,羅貫中先生以此著有《三國演義》,把他們的故事傳播的更是家喻戶曉。

那麼,有哪些武將是這段歷史中的長壽星呢?

一起來看看吧。

1、先說一個不是武將的人物,《三國演義》中也沒有的三國人物,他叫張臶。

張臶,字子明,是個音樂家和隱士。他從漢順帝永和元年,公元136年出生開始,一直活到了曹魏時代的齊王曹芳正始元年,也就是公元240年,活了105歲,三國時代的壽星之一。當然還有個左慈,據說活了133歲。

2、蜀漢來敏。生於公元165年,漢桓帝延熹八年,死於公元261年,96歲。

3、蜀國廖化。《三國演義》中廖化出場在官渡之戰之前,而官渡之戰時公元200年,此時的廖化已經是一小股黃巾軍的首領,應當有20歲左右,而廖化死於蜀漢滅亡後的公元264年,按此推算,廖化應當不低於80歲。

4、蜀國趙雲。《三國演義》中,在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時,曾有描述說趙雲“壽已七旬”,趙雲死在公元229年,應當有71歲。

5、魏國司馬孚,司馬懿的弟弟。從公元180年出生開始活到公元272年,92歲。

6、魏國司馬懿,出生於公元179年,死於公元251年,72歲。

7、吳國呂岱。生於公元161年,漢桓帝延熹四年,死於公元256年,95歲。

8、吳國丁奉。丁奉大概在赤壁之戰前後已經投靠孫權,赤壁之戰的時間是公元208年,丁奉能大戰的話,應該不低於15歲左右。而丁奉在公元271年才病逝,丁奉保守估計80歲左右。

9、吳國孫權。生於公元182年,漢靈帝光和五年,死於公元252年,70歲。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


南嶺說史


國演義中高壽的人:張臶 ,廖化 呂岱

1.張臶(136年-240年), 張臶,字子明,鉅鹿人。東漢末至三國時期的隱士、音樂家,精通讖緯之學。張臶生活的年代從東漢一直到曹魏齊王時期,受到朝廷多次徵召,一直迴避,不願做官。他活了一百零五歲

2.廖化(?-264年)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市)人。三國時蜀漢將領。 廖化曾為前將軍關羽帳下主簿

3.呂岱(161年-256年) 呂岱,字定公,廣陵海陵(今江蘇)


傢侑娘仔


《三國演義》中最能活的武將有如下

如蜀漢的廖化、東吳的丁奉就是典型的代表。

尤其是廖化,簡直就是傳說中程咬金的前身,本領並不是很高,但貫穿整個三國,尤其是貫穿蜀漢的興衰和滅亡,在蜀漢未成立前就跟隨劉備,直到蜀漢滅亡依然還活著,經歷了劉備關羽時期,後又成為諸葛亮手下的得力大將,最後又和姜維一起撐起蜀漢大旗,雖然身經百戰,而且多次死裡逃生,但就是不死,最後在蜀漢滅亡之後竟然還能安全逃脫,真可謂是打不死的“程咬金”。

對,這個廖化就是傳說中“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那個廖化,但就是這個廖化,他確實是一個傳奇,真是打不死,到底有多少次死裡逃生,請聽我一一道來。

第一劫,關羽襄樊戰役失敗,廖化裝死逃過一劫。

廖化生於何年,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他到底活了多少歲,永遠都是一個謎,但他是劉備最早期的跟隨者之一這一點不能懷疑,根據《三國演義》的情節,在關羽千里越單騎時就開始跟隨關羽,在《三國志》的記載中,他是關羽賬前的主薄,其實就是關羽手下的核心人物之一,深得關羽信任。

其實,能夠深得心高氣傲的關羽信任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見,廖化的能力是很不錯的,並非傳說中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那種泛泛之輩。

後來,在公元219年,關羽為了配合主公的漢中戰役,發動襄樊戰役,雖然前期是威震華夏,馬上就要和主公劉備在中原會師的情況下,但孫權竟然背後捅刀,最終導致襄樊戰役失敗,關羽最終只帶著十多騎逃跑而被俘,廖化就是其中被俘的一個。

但廖化一心想回到劉備身邊,於是裝死,當時東吳看守他的人以為他真死了,就把他丟在一邊。廖化在深夜趁機帶著母親向西逃跑,一路上受了多少苦,我們或許可以想象。但廖化最終回到了蜀漢。

第二劫,隨劉備東征,廖化又成為幸運者。

公元222年,劉備剛稱帝不久,為了給關羽報仇,收回荊州,劉備親自率大軍東征,發動夷陵戰役,這一戰役也是三國時期的三大著名戰役之一,對於劉備來說是慘敗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當時劉備在東征前見到了逃回來的廖化,當然是高興加感動,任命他為宜都郡太守,隨劉備東征,並且打到了夷陵,也就是戰爭的最前沿,也是最危險的地方。

這時,東吳大都督陸遜發動反攻,劉備一敗塗地,歷史的記載是隻身逃回白帝城,當然是誇張,應該是劉備只帶著少數幾人逃回了白帝城,廖化竟然又是少數幾人中的一個,又是九死一生。

第三劫,隨諸葛亮五次北伐,最終都是平安歸來。

劉備去世之後,蜀漢進入諸葛亮時代,諸葛亮聯合東吳對抗曹魏,先後發動了五次北伐,廖化每次都被諸葛亮親自點將跟隨北伐,而且多次作先鋒。

歷史上的諸葛亮北伐,我們都知道,雖然《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的北伐吹得很神,但事實上是鮮有勝績,幾乎是完敗,但是,廖化不但自己安全,而且還屢立戰功。

在公元238年的第一交北伐中,在馬謖失守街亭的危機關頭,廖化抓住機會,打敗了敵軍將領遊奕的進攻,而且殺死了魏國重要將領王贇,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四劫,隨姜維抗敵而最終保全。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蜀漢的軍事進入姜維時代,姜維也如同諸葛亮一樣多次北伐,此時的廖化已是老將,但他依然是姜維手下重要的前鋒,多次北伐,雖然也是敗多勝少,但總能安全歸來,確實是一大傳奇。

尤其是公元248 年和公元249年,廖化是屢次死裡逃生,而且最終牽制了敵人,甚至還取了失敗中難得的勝利,打敗郭淮,迎回胡王治無戴等部落,並且牽制了鄧艾。

第五劫,與諸葛瞻綿竹抗敵竟然不死。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唯一的兒子諸葛瞻在蜀漢陷入危亡之際,決心以死報國,在綿竹帶領兒子諸葛尚共赴死難,最終戰死沙場,而這支隊伍中竟然就有廖化,廖化竟然在幾乎是全軍覆沒之際逃了出來,投奔姜維,再度和姜維一起共同抗敵。

直到劉禪下令投降,才和姜維一起向鍾會投降。但投降之後的廖化,並不願意在晉為官,而是和宗預一起遷移。最終在遷移過程中病逝。

廖化是三國時期少有見證三國興亡的人,至少在《三國志》記載的歷史上,他是唯一的一個,他的壽命到底有多長,沒有人知道,但他早年就跟隨劉備南征北戰,在蜀漢沒有成立之前就已成名,直到蜀漢滅亡之後,他依然還在,而且一直為蜀漢奔波戰爭最前線,並且是多次面臨絕境而最終總是化險為夷,可謂是九死一生,他一生忠於蜀漢而矢志不渝。

雖然在三國的英雄中,廖化並不是特別突出的一個,但他九死一生,成為打不死的“程咬金”的傳奇,或許在三國沒有人敢和他相比,即使是東吳的丁奉,那也只能仰視,在這方面,他事實上比後來的程咬金更傳奇。







一夜粥影視


  • 應該是廖化獲得最久了,其他還有呂岱、丁奉、孫權、來敏、黃忠、趙顏。

  •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市)人。三國時蜀漢將領。
  • 廖化曾為前將軍關羽帳下主簿。關羽敗亡後,歸屬孫吳,用詐死之計迴歸蜀漢,被劉備授為宜都太守。劉備去世後,轉拜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遷陰平太守,多次參與蜀漢的北伐。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蜀漢滅亡後,被遷往洛陽,於中途病逝。
  • 廖化以果敢剛直著稱,是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廖化參加過黃巾軍起義,後來跟關羽混,關羽死了和劉備混,劉備死了和諸葛亮混,諸葛亮死了和姜維混,姜維死了他還沒死。早在周倉之前出現,後來還做了蜀國的將軍,他一生雖沒有什麼經典戰例.但是也算看到了劉氏集團的興亡過程。

  • 生年不詳,卒於264年。估計活了100歲左右了,古代活到一百歲已經是奇蹟了。


湯姆數據排行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應該是非廖化莫屬了!

首先,廖化在這裡和184年的黃巾未必有什麼關係(按他說的看,一點也沒有,只是個青年的強盜。)。關羽過關斬將那個大背景是公元201年,這時廖化還是個少年(首先俺們要肯定這時候確實有他。因為廖化劫掠的地方離都城許昌不過三五十里,屬於天子腳下,老虎鼻子底下的地方,曹操一個噴嚏就可能隨時把他這股勢力滅掉。所以出現廖化這樣的強盜的可能性根本就很小。但演義既然這麼說,我們只好這麼算)。

說黃巾餘部,裴元紹和周倉才是黃巾餘部。還要注意這個“餘”字,黃巾殘存勢力散落成草寇,以後打著他們的旗號招搖撞騙或繼續革命的孩子們可能會延續相當一段時間。,也就是說,184年廖化也許剛剛出生,這樣算來263年他七十多歲。蜀中是個產長壽人物的地方。蜀書中記載的文士中孟光九十餘,來敏九十七。

在演義中,廖化是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出現不假,但是卻是在劉備得荊州之後才投奔劉備“並被任命擔任關羽的副將守青泥隘口,然後一直活躍到蜀漢滅亡,確實是“活”的最長的武將;在歷史中,廖化出場是在關羽失荊州的時候,身份是關羽軍的主簿,被東吳俘虜後詐死,與他的母親一起逃亡歸蜀漢,路遇劉備伐吳大軍,並參戰,然後一直活躍到蜀漢滅亡,不一定是活的最長的武將!黃忠死在220年,就是劉備稱漢中王的那一年,封完後將軍沒多久就死了,有記載說他活了75歲,這年紀在武將中絕對是最長的!


娛樂新期天


大家肯定都發現了,三國演義中蜀國雖然是實力最弱的,但是蜀國裡的人物絕對是最出名的,從蜀國出來的武將知名度和實力都是最高的,當然這是羅貫中個人的意願。但是我們客觀分析一下就能發現有些人的確是被高估了,可能真實實力並沒有那麼的強,從戰績來看的話很多不知名的將領可能才是最大的boss。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漢末三國時期,中原大地上,到處瀰漫著硝煙,入目處滿是瘡痍。然而,那段歷史上,並沒有因此而失色,反而因為其本身的魅力,令無數人著迷。相信喜歡三國的朋友,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排行榜,即“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眾所周知,呂布、趙雲、關羽、張飛、馬超都是當時的名將,只有典韋一人,是曹操的保鏢,顯得非常突兀。而且,如果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知,他的武藝排名,根本不可能這麼靠前。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趙雲也是一個保鏢,還排在典韋之前呢?為什麼偏偏要置疑典韋的能力?其實不然,先不說趙雲是劉備手下的將領,曾多次單獨領兵作戰,最終官至中護軍,負責蜀漢的中低級武將選拔,並非保鏢,單說他僅率幾十騎,幾度衝散魏軍的陣型,先救黃忠,後救張著的威風,除了曹仁、張遼等少數幾人,又有誰能比肩呢?而典韋,除了在濮陽之戰的時候,扔出個幾支手戟,另一次發威,則是宛城之戰。雖然那一戰,他不能突圍而走,只能死戰,但是他最終的戰績,僅是手殺數人。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而縱觀整個漢末三國,關羽能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並從容迴歸本陣;張飛“威武雄壯,亞於關羽”;馬超年少時,便在西涼有健勇之稱,能單挑韓遂手下已經成名的大將閻行;張遼能以八百破十萬;甘寧百騎劫魏營,毫髮無傷;韓當僅與一個普通騎兵,護孫策在大軍之中突圍;淩統、周泰同樣為護主而死戰,雖遭重創,卻未折性命,等等。這些人或略勝典韋一籌,或能與其平分秋色,不該遠遠的排在典韋之後。由此可見,典韋在三國名將中的排行,可謂虛高。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這個排名主要是參照演義得出的結論,不符合正史,情有可原,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演義。在小說,典韋單挑過的名將並不多,不過他既然曾與許褚大戰一天,不分勝負,也就是說他與許褚的能力差不多,我們便以許褚為參照,進行分析。眾所周知,關羽守下邳的時候,許褚與徐晃雙戰關羽,雖然有誘敵出城之嫌,但是從他不敢單挑關羽,我們便不難看出,他的實力,大約是不及關羽的。再者說,他五十合戰平徐晃,關羽年邁,且胳膊重傷的情況下,依舊能與徐晃大戰八十餘合,不分勝負,也可判出二人之高下。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再說張飛,對上醉酒的許褚,不出數合便將其挑於馬下了。而張飛自己醉酒的時候,呂布都不敢相逼,如此看來,張飛也要勝過許褚。再說馬超,許褚裸衣鬥馬超,創下“赤膊上陣”這一成語,是大家都熟愁的典故,孰強孰弱,一目瞭然。也就是說,演義中,許褚是落後於關羽、張飛、馬超三人的,那麼與他不分勝負的典韋,也差不多。由此可見,不管從正史來看,還是從演義來看,典韋的武藝,都被嚴重高估了。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一個疑惑,那就是在民間,人們大多愛戴劉備,討厭曹操,典韋作為曹操的保鏢,為什麼會被嚴得高估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為了押韻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這個排名,主要流行於民間,而且是口口相傳的,因此朗朗上口,也就是押韻,非常重要,而典韋正是沾了自己名字的光。也就是說,因為將他安置在第三名,比較順口,所以他便成了第三名,與實力沒有必然的關係。

二、為了三國的精彩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雖然民間大多擁劉反曹,但是三國之所以精彩,還是因為三足鼎立,以及孫曹劉之間的角逐。而受《三國演義》影響,大多數人覺得,江東在三國時期,僅是打醬油的存在,主要還是劉備與曹操在爭霸,所以為了平衡,人們會下意識的選擇一個屬於曹魏陣營的人,放在比較靠前的位置。這種拔高曹魏大將的作法,也是小說之中常見的。

三、典韋死的悲壯

三國演義中蜀國的武將為什麼都很出名?這些人可能被嚴重高估了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不管是正史上,還是演義中,典韋都死得非常悲壯,在宛城喋血,是早期非常遺憾去世的猛將,而且非常無辜。因此,很容易得到人們的同情或敬仰,這也與他排名靠前,有一定的關係。








雲飛影視


要說三國活的最久的武將非趙雲莫屬。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演義中趙雲是位敵萬人的猛將。曾斬殺投降於曹操的張郃和高覽。提及趙子龍,想到更多的則是曹操南征追擊劉備至當陽長坂時,劉備丟下妻子南奔。趙雲則一面抱著幼子劉禪,一面保護劉備之妻甘夫人。後來孫東吳孫權趁劉備入川時派遣船隊迎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帶走了劉禪。

  獲知孫夫人攜帶劉禪逃走後,趙雲及時追趕,與張飛一同在江面上將劉禪截回。而這兩次差點落入敵手的劉禪成為了後來蜀漢的皇帝。其忠義之心令人佩服!在歲增至七旬時仍馳騁於戰場。在與曹軍對戰時,面對兵少敵強,箕谷失利的狀況,仍能夠召集部從,固守陣地,不至於大敗。

  還有那個令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街亭之戰,在不得已的撤退過程中,趙雲不僅殺退萬敵,全身而退。還“不折一兵一騎,輜重等物,亦無遺物”。而他也逝於成都。縱觀其一生,一世英名得以善始善終,從未受挫,以“常勝將軍”的形象廣泛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