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农村常见的“轮流养老”,专家认为合理公平,为啥老人不愿接受?

余建陶


如果真的按“轮流养老”来说,轮流的是子女,老人应当是坐而被养。也就是说老人应该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尊严,儿女们轮流到老人的家里来照顾他。而目前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不是子女轮流来养老,而是老人轮流上门去“讨养”。去了一家又一家,家家都不是自己的“家”。免不了看别人的眉高眼低。用老人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跟要饭一样,这家要几天那家要几天…”

老人是人不是物,也不是小孩。小孩随便寄放在哪个家里,孩子心里没有远近,看哪个叔叔阿姨都和爸爸妈妈一般亲。老人的内心世界远比孩子和一般人复杂的多,感情世界尤其丰富而脆弱。在他的个人内心,他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功臣,虽然人老了,但是他的功劳在那里放着。那个娃不是他养大的?哪个媳妇不是他给娃娶的?没有他和老伴,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所以,他要接受供奉,他要众星捧月,他要被所有人仰视。而不是去溜别人家的门角。

轮流养老,客观上也是非常不现实的。几个子女都有养老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法律层面的理论,但是几个子女的实际情况未必就一样的好,养老的客观条件和能力就未必是一样的,有的连自己的孩子和老婆都养不过来,你让他咋养老人?有的际遇不好,妻儿不全,或者疾病缠身,你怎么让他去养老人?还有,老人和几个子女的心理距离或者感情深度有差异,这也是不宜“轮流养老”的一个重要原因。老人不是一天两天老了的,在几十年的居家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老人和自己的儿子或者儿媳矛盾很深,结怨结仇互不搭言的也有的是!你让老人怎么去这样的儿子家去“养老”?

提倡养老责任共担是对的,但是轮流养老确实是不现实的。既伤老人的心,也伤弟兄姊妹们的感情。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家庭的养老,实际上是弟兄姊妹中人品好能力强日子过得好的哪一个人在苦苦支撑。个人认为最理想的做法是经济尽量共担,具体生活照料由一人承担,别的经常看望陪伴。确保老人既不愁吃穿,也心情舒畅,活的有自己的尊严!这样才能使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一家之言,欢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