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十來歲的孩子瘋狂打媽媽?學校老師需要怎麼教育?

那個王老師


這種現象已經很常見了,尤其在農村,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孩子從小就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溺愛孩子,錯過了最佳教育期,到爺爺奶奶不能說不能管的時候,孩子的父母也已經沒有辦法了,學校管教對大多數學生有效,但對這些孩子管理也顯得成為雞肋,正能正面引導,讓孩子和父母有感情,然後也鼓勵孩子家長多陪陪孩子,在農村工作多年,遇到孩子向父母動手的太多了,有時候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想和家長交流一下,結果大多數都說他沒有辦法,他們不敢說孩子,怕孩子打他或者就失蹤,所以,對於老師來說,只能引導,或者抓住一點點優點就表揚,讓孩子在學校有存在感,也慢慢對老師有了好感,敢於向老師說心裡話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有了一點話語權,可以和孩子推心置腹的說說,還是有點效果,原來遇到過一個孩子,竟然每週在週記上都會寫她的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爸爸快點死亡,我沒有告訴孩子的家長,就用我說的方法,過了一段時間,那個孩子才對我說,她的爸爸幾乎每天都去喝酒,回來就打全家人,事情過去多年了,現在她們的關係還是很好地,所以,我們耐心的去教育,至於結果,我們只希望向好的方面發展。


弢海數學教學


這個孩子應是最可憐的一個小孩。

不用教育,教育他已經聽太多了,他心裡缺了一樣東西。他缺“愛″。一種與生俱來,長在身體裡,融到血液裡。他不懂愛,沒有愛,他感受不到愛。他的心被冰包著,只是暫時凍住了,他的心要用愛化開。

十來歲的孩子瘋狂打著媽媽,那得問問媽媽怎麼愛地孩子。溺愛不是愛是害。孩子十幾歲時根本沒有什麼鬼叛逆期,這叛逆期也不知是哪來的,這個時期孩子忽然暴怒。一個是因溺愛引起的,一個是小時打駕引起的,小時太小無力反抗,大了激烈反抗,再大些管不了了。

孩子小,不算晚,加油!


春訊聞言佳樂1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沒有愛 就沒有教育”。做為一個班主任,應該把滿腔的愛傾注在學生身上,讓愛的陽光溫暖每一個學生。平時在教學中把“感恩”話題穿插其中。如果遇到一個瘋狂打媽媽的學生,這種學生一般性格比較怪癖,要麼家中缺少愛,要麼家長過度溺愛孩子,無條件滿足他的要求。一旦沒滿足他的要求,就會拳腳相加。對於這種學生,不能直接批評教訓。應該講方法,可以給全班同學佈置課後作業:回去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給媽媽洗一次腳,幫媽媽做一次家務等等,這些作業對孩子最有說服力。也是一種愛的教育。



雲淡風輕688


孩子這種行為大家都知道肯定不對,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了解背後原因:

1.孩子家庭生活中,父親是否有家暴傾向或脾氣暴躁等問題。

2.是否是原生態家庭,或隔代教育問題,母親在家是否沒有地位?或母親在家得不到尊重等。

3.母親是不是單親媽媽,是否是為了儘可能地想滿足孩子的一切,而形成的溺愛或放縱,十歲打母親,家庭教育肯定有問題。

學校老師如何教育前提先了解清楚背後行為動機,再和孩子媽媽約時間單獨談此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共同參與並一起行動才行。

設計作文題目,仔細分析孩子所寫內容。安排親子活動,共同和母親完成作品,或者主動分擔家務等;然後,從孩子特點上找出孩子的優點來表揚,並巧妙設計班幹部身份,38節組織班級親子活動,老師私下與孩子多互動溝通,引導。注意,千萬不要直接質問,以免引起更嚴重的瘋狂行動。用愛感化及影響。





芳姐聊親子


這就是父母的錯,這就是從小摜的。孩子想要什麼就立刻買什麼,孩子想怎麼著就怎麼著,不能不以著他,這都是逆愛造成的!孩子從小就不能太慣著他,他哭他閙也不能管他,等他哭夠了閙夠了也就行了。按中醫角度來講孩子哭還能長身體呢,因為他哭就會用肺,用嗓子,用肌肉。


木剛子


父母放任讓學校管?可笑!可悲!孩子的教育,父母是主管,學校只能協管。這兩管都不管好,就只有進公安局受法律的強管!


深山老狼20


這是推卸責任,家長教育不了,使勁慣著,讓老師教育,老師敢教育嗎?批評狠了,家長都去找老師鬧不知道嗎?


手機用戶25375033072


這個問題,主要在於家長無原則的溺愛造成的,從小沒有樹立規矩和正確的是非觀教育造成的,他的家庭環境決定了孩子的發展,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學校老師的教育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衡水新教育


我家的孩子就是這樣,八歲以前都是他爺爺奶奶帶的,後來,我生病回到家已經改不回來了,說一下就離家出走。打他吧他會還手


農新人


這個作為老師完全可以干預,並教育好的:1.先了解學生家庭背景,單親家庭還是父親也很暴燥,母親嘮叨等原因,方可做工作;2.基於此情況,學生在學校表現自閉還是暴燥;如自閉,則可能是爆發,家長教育有問題,重點改變家長教育理念,同時引導學生從自閉走出來;如學生在學校就挺暴燥,先要撫平孩子在學校時的心態,培養學生包容,承受,理解能力,同時明確家長教育方式並糾正。具體情況會有很多種,學生,家長,老師的品性又皆有不同,因此在實際操作中重在契機的把握,老師對問題本質瞭解的深度,巧妙的運用教育技巧,來引導家長,學生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教育過程中。教育是藝術,巧妙在其中,因人而施教,循規自美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