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樣對待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


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多有以下表現:公共場合發脾氣、痴迷電子產品、作息時間混亂、生活秩序感差等等!之所以出現上述表現的根源在於父母從小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提到立規矩,想起了這兩天媒體上報道的河北石家莊一學生因為上網課跟家長髮生爭執,一氣之下跳樓輕生,讓人唏噓不已!

1、從小立規矩能讓孩子做事有邊界感,從而能夠很好的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你給他規矩,他不聽,至多是躺地上打滾,但是如果等到孩子十三歲了,你才想起來立規矩,孩子一定是會做出極端的事情給你看的,換句話說你已經無法做到有效規範孩子的行為了,那孩子就根本無法做到有效的自我控制,比如他做任何事情都是站在自我的角度去考慮,自己樂意的就做,自己不喜歡的就不做,父母這個時候多半也奈何不了!


2、給到孩子立規矩,父母需要先做出榜樣示範!

往往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做出錯誤的示範,比如單純的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而自己卻天天玩的不亦樂乎,尤其是毫不避諱孩子在的場合;再比如強調讓孩子要做到自理,但是自己的襪子天天扔的到處都是,等等這些想象都是對孩子規矩的養成極為不利的!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清楚,尤其5歲以前的孩子,都是在模仿中學習,一定是靠模仿成人的舉動來進行學習,所以我們想讓孩子朝著什麼方向發展,自己就得首先表現出那個樣子來!


3、想讓規矩立的牢,立的穩,父母必須要學會堅持,關鍵時候毫不妥協!

比如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帶孩子去超市,在去超市以前已經跟他講好了,到了超市只能至多買一樣自己的喜歡的東西,結果孩子買完一樣還要買,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堅決拒絕,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哭鬧,正確的做法不是妥協,而是快速把孩子轉移到一個安靜的地方,比如商場的一個角落或者商場外面的公園裡,然後告訴他,他的委屈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已經制定的規則不能打破,然後就看著他哭,直到孩子冷靜下來,有了這一次經歷,孩子以後再碰到類似情況,他自己就能有效收斂!


孩子自控能力差絕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一定跟我們平時的教育態度和教養方式息息相關,作為父母,一定要找出其中的根源所在,從根本上上抓起、從源頭上抓起,讓自控力像早起早睡一樣,內化為孩子的優秀品質!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1.“自控力差”是事實還是隻是家長拿孩子和成年人去比較後的結論?偶爾刷視頻、玩遊戲,這不能算自控力差,是適當的放鬆,但是有完美執念的父母,看不得孩子有一刻的懈怠。

2.如果綜合評估,自家的孩子自制力確實是比同齡人要差,首先要糾正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態度。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做到無條件信任、接納麼?還是把孩子按各種“科學”方法教養,擔心孩子做不好,給出標準示範及要求,導致孩子慢慢和自己的身體脫離了聯繫,自己不再信任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明明知道應該怎麼做更好,就是做不到。如果是這種,希望家長們引起注意,孩子的任何一項能力都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練習的,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有些烏龍事件,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父母們不要因為自己的焦慮而對孩子各種要求,父母做好引導足夠了。

3.自控力的習得需要慢慢養成,在小的時候,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導、陪伴。靜待花開,急不得。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進步了,那就是成長。自控力如此,其他能力也一樣。

最後,想說一下,在接到父母諮詢類似“自控力差”這樣問題的時候,深挖之後,往往發現,父母的認知結構偏消極,問題導向,總是盯著孩子的不足去看。其實我們多關注孩子的長版,多誇獎、讚美、感謝,孩子會對自己要求越來越高,他回去審視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正的。


育兒的自在世界


解決的方法:第一、就是父母要學會放手,雖然他現在自控能力差,但早晚是要他自己體驗,自己學會控制的,當你放手以後他才有機會學會管理自己,體驗生活的能力,然後自己做出調整。

第二、自控能力差,就是在兩歲半到三歲半之間,大小便的自我控制上沒有做好,小時候如果大小便總是在大人的督促下、提醒下完成,大人把尿,而不是孩子自我控制括約肌,自我訓練自己的對大小便的掌控力,長大以後自控能力就差,所以,和家長對孩子的控制太多,包括他的生理、心理的控制、衣食住行都是有控制的,那麼孩子就成為在自控力方面無能的孩子。

第三、當孩子自控能力差的時候。家長要扶上馬送一程,在放手的同時加以引領,加以引導,讓孩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過程中,加以肯定和獎賞。比如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自控能力太差,總是貪玩、走神、看手機。我們不能在不讓看手機不讓他玩上下功夫,我們要在如何讓他提高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思維上下功夫,我們要深入孩子學習的內容,讓他能夠嚐到甜頭,如何嘗到甜頭呢?就是讓他會一個他目前的年紀都不會,而他會的這樣的題,然後他就會獲得學習自信、學習的能力是提高學習興趣的最重要的基礎,那麼有了學習的興趣以後他的所謂的自控能力就提升了。


家庭教育心法


通過榜樣的力量,引導孩子的行為

不論是幼兒還是小學生,他們都能從父母對待他人的方式中學會怎樣對待他人。父母要恰當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導孩子在不壓抑自己的情緒同時,也不能通過發脾氣來表達感受。例如父母跟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在這其中,父母就教給孩子很多東西,孩子可以看到父母是如何表達沮喪、興奮、悲傷和愉悅的。潛移默化中,孩子漸漸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家長與孩子間有效的交流

通過有效的交流,幫助孩子成長父母友好而尊重地與孩子交流時,不僅能讓孩子心悅誠服地聽話,還可幫助他們處理周圍事物,幫助孩子解決衝突,讓他學習自控與合作。交流時,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優點,及時鼓勵,這樣的鼓勵會讓孩子更加積極,也會讓他感覺到家長的關注;也要及時糾正他們的缺點。

通過訓練,培養孩子的做事意志力

家長可讓孩子學下棋、畫畫等,讓孩子經過努力學會這些技能,在這其中鍛鍊他們注意的集中性和耐心。另外,家長要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別人的交談、門外的聲響,都會使孩子中斷正在進行的事情。家長應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和障礙,督促他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某項活動,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對待自控力較差的孩子,需要家長和老師極大的耐心,自控力差有多種原因。多動症的需要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加強孩子管理,家長不要諱疾忌醫,早發現,早治療。如果是太貪玩兒,可以跟孩子指定約法三章,在規定時間要求完成規定任務,當孩子認真完成,給予及時獎勵,激發熱情。可以指定表格貼在牆上,完成後劃鉤,讓小孩子有成就感,逐步養成自我管理的好習慣,家長可以多看看教育心理方面的書,也可以多看看很多教育專家的講座,家庭教育比如李玫瑾教授講得非常好。


易澤英語


需要家長在教育方面重頭再來,這個過程的教育,需要家長的超級能耐。

一些不好的習慣已經養成,要糾正過來,得花孩子小時候教育的百倍心血,用正確了能夠挽回。這主要看做父母的責任心與耐心。

養育孩子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沒有做好細緻的規劃,就可能建成一個豆腐渣工程。

準備當父母開始,就要準備好教育的章程。對自己,對孩子,對社會負責,做父母的都應該上心。

根本教育,協助解決孩子成長中的疑難問題,可私信交流。



根本幸福


自控能力差的孩子,老師和家長配合,老師不喜歡這樣的孩子,所以老師對待這樣的孩子就苛刻,訓練他們在短時間內學會照顧自己,不用老師和 其他人幫忙,有的家長可能就接受不了,這時候家長要心硬一點,配合老師,孩子過不了多久,他們就習慣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