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反駁老媽說我“大學本科畢業月工資沒有1萬你讀什麼大學?”

高考考上的大學,是不是985、211,長輩們要閒言碎語一番;考研考上的大學,畢業後能不能月薪過萬,長輩們要七嘴八舌一番。起初,可能很多同學還會反駁,但是時間久了,慢慢習慣了,大多數人也就選擇沉默了。但沉默過後發現,這世界不會因為你的沉默而變得寧靜,而是依然合不攏嘴,甚至愈演愈烈。

如何反駁老媽說我“大學本科畢業月工資沒有1萬你讀什麼大學?”

今天的題目,是在網上看到的一個問題。網友們想出了千奇百怪,千變萬化的招數,來反駁老媽的這個問題,但是有這樣一個答案,看完之後,讓我沉默了好久。很多家長可能真的不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更不知道他們心裡的在意與不在意。話不多說,來聽聽一個日漸沉默的孩子小七,內心的獨白。

如何反駁老媽說我“大學本科畢業月工資沒有1萬你讀什麼大學?”

1

“你看看你表哥,年級前十”,“你學學你表哥,數學滿分”,“你聽聽你表哥的說話聊天,你再看看你?”。從小到大,小七和他的表哥走的最近,也玩兒得最好,兩個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簡單,一個小霸王遊戲機,就是他們整個童年快樂的源泉。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耳邊的聲音中,總是充滿著“你看看那誰”,“你就不能好好學學”,除了對比,就是質疑。也許你也曾努力過,但當你差一分滿分的時候,你得到的不是讚揚,而是不滿足,“這麼粗心,再細心點不就滿分了嗎。”

這又讓我想起我的一個小學同學的故事,拿著期末考試成績單回家,原本家裡給他買了一個大西瓜,等著他回來一起吃,結果聽說他考的沒有鄰居家的小孩好,當天就沒給他吃。也許時間能讓一個人變老,但是攀比可能會讓一個人面目全非。

如何反駁老媽說我“大學本科畢業月工資沒有1萬你讀什麼大學?”

2

小七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看到他的表哥在和舅舅下棋,於是主人公也對下棋感興趣了起來,沒過多久就學會了下棋,但是卻始終下不過他的表哥。本來就是個玩兒,但在家長眼裡,卻變成了,“你哪有你表哥厲害,多學學”。

小七沒有把他媽媽說的話當回事兒,也沒有回應,只是繼續好好下棋,雖然不知道輸了多少把,雖然只有表哥讓他一個車他才能贏,但他很享受下棋的快樂,無關輸贏。反而是每次他表哥贏的時候,耳邊總會響起一句話,“你看看你表哥多厲害”,說話人正是小七的媽媽。

如何反駁老媽說我“大學本科畢業月工資沒有1萬你讀什麼大學?”

3

如果只是和表哥作比較,也能忍了,畢竟表哥人挺好的,而且兩個孩子在一起也一直玩兒得很開心。可慢慢的,比較的對象換了人,而且換成了更多的人,有鄰居的女兒,有老闆的兒子,還有門口商店家老大爺的孫子。

於是小七在他媽媽的口中,好像是一個一無是處,不長記性,沒有出息的孩子,更好像是所有孩子中一個反面典型的存在。唯一永遠不變的,就是從未聽到過一句鼓勵,支持,甚至是表揚的話。而慢慢的,這些閒言碎語又出現在了和三姑六婆的交往中。

當這些親戚的兒女不在身邊的時候,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在了小七身上,好像一群買家在打量著一個商品的優劣,想把這件商品從裡到外,從上到下打量個遍,只為挑些毛病,給自己內心以慰藉,而這種高壓的環境讓小七越來越不願意說話了。

如何反駁老媽說我“大學本科畢業月工資沒有1萬你讀什麼大學?”

4

慢慢的,小七想不懂為什麼要成為一個話多的人,因為只要在家中一段時間不說話,換來的就是,“在家連句話也不願意說”,“看你都來氣”。因為沒有力氣去爭論是與非,所以就找點其他事兒做,分散注意力,三觀不合的人,沒法交流。

高三那一年,小七受到了嚴重打擊,多次模擬考成績下滑,各種冷眼此起彼伏。除了身邊的好朋友依然能嘻嘻哈哈,回到家裡就要面對緊張的氣氛,最常見的表情是就眉關緊鎖,最後即使高考發揮正常,考出了真實水平,也依然沒有換來期待的笑顏。

5

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當你還沒有想明白這一切的時候,你會遇到各種奇奇怪怪的人,可能是你最親近的人,也可能是你最意想不到的人,但是無論遇見什麼樣的人,你會因為他們奇奇怪怪而你也變得奇奇怪怪嗎?

又或者,你還是當初的你,還是自我意識的你嗎?也許你不優秀,但你應該依然是你。所以面對從小到大的歷練,小七有了自動屏蔽的功能,只要沒有人身攻擊,都能寵辱不驚。所以眼中的一切,既是寧靜,又是喧囂。

所以當小七的媽媽跟他說,“你本科畢業都沒有一萬啊,你還……”,他只會鎮靜地,坦然地,看著她,微微一笑,再搖搖頭,以示敬意。

如何反駁老媽說我“大學本科畢業月工資沒有1萬你讀什麼大學?”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評論~

我是董師兄,考研領域專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