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功夫煉到一定程度,可出現精圓不思欲,氣圓不思飲,神圓不思寐!

三圓空靈功通過鍛鍊到一定程度,可使人達到精滿、氣足、神旺,出現精圓不思欲;氣圓不思飲;神圓不思寐。

三圓空靈功重在一個“空字”,運用動靜結合,以靜為主,內運外引,循運小周天、大周天等方法,使人體達到氣血旺盛,氣機流暢不帶徹底消除“不通之處”。重視松、靜,心定則氣合,氣合則血順,氣血調和,陰陽平衡,則疾病無由而生。

本功採用天、地、人三合一的練功運氣手法,使練功者在練功中面朝南北而形成的“小宇宙”磁場,與“大宇宙”中地球的南北大磁場方向一致運行,幫助練功者長功力。

1、預備:

呼氣沉體,以意領氣將氣血降到湧泉穴後,轉為吸氣。吸氣升體的同時將湧泉氣血升至丹田,然後轉為呼氣。

呼氣時,人體接前式姿持下沉,意念引氣自丹田下降至會陰穴並貫向後尾骨下1寸的長強穴,隨即轉為吸氣,過渡到起勢.(圖6-1)

功夫煉到一定程度,可出現精圓不思欲,氣圓不思飲,神圓不思寐!


2、起勢:

意念自百會將氣血下引至會陰,接練吸氣轉球拉柱託天法.

(一)吸氣轉球拉柱託天法:

意:隨吸氣升體和升體各動作配合的同時,以意領氣,將長強穴(尾骨尖端與肛門的中點)的氣血,沿督脈上引,經命門穴(第二腰椎棘突下)、脊中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至陽穴(第七胸椎棘突下)、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風府穴(後髮際正中線直上一寸)、百會穴(人體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點)、神庭穴(前髮際正中線直上0.5寸)、印堂穴(兩眉之間)、人中穴(鼻唇分為三等份,唇上正中線上三分之二處)、眼交穴(上唇繫帶與齒眼連接處),到達鵲橋穴(內齒眼交穴對應處)為止。意行方法是邊上引、邊歇念。

意行路線:長強穴一命門穴一脊中穴一至陽穴一大椎穴一風府穴一百會穴一神庭穴一印堂穴一人中穴一齦交穴一鵲橋穴。

氣:隨吸氣升體及升體規定動作的配合,以意領氣,意守丹田微微內收,氣流此時自動徐徐進入(自鼻孔進入),要求在輕鬆自然的前提下完成,且氣流掌握細、勻、深、長、緩。

形:隨吸氣和意念上引氣血的同時,做到收丹、提前陰、抓趾幾‘前傾、升背、升腰、收胯、收檔、搭橋(指)、收領,並且兩手徐徐自人體兩側向上提起(提手時手心勞宮穴朝下,手背勞宮穴朝上),隨吸氣升體,兩手邊提、邊轉腕關節,直至兩手提到丹田高度(離丹田30釐米)時,兩手掌、手指相對,指尖之問距離是10釐米,相當於一拳寬。兩手十指均應放鬆,彎曲成弧形,(圖6-2)。並且手指之間不能併攏。接著,沉肩垂肘.在丹田前如合抱一隻大,“氣球”,(圖6-3).繼續吸氣升體鬥同時以連續動作將一隻大“氣球”,分成兩隻小“氣球”,分別握在手中,兩手握球,隨吸氣升體,邊轉腕、邊分開、邊上提、邊繞帶脈向人體兩側後移(帶脈在腰間),直至2個小“氣球”在命門穴(第二腰推棘突下)匯成一隻大“氣球”,此時指尖相對,間距一拳,在命門穴外抱球,繼續吸氣升體,又將命門穴外的大“氣球”分成兩隻小“氣球”,握在手中,自命門穴弧形上升,到大椎穴時兩手握的小“氣球”又合攏,匯成大“氣球”繼續吸氣升體,兩手抱球上引,經大椎穴、風府穴,沿頭後弧形上升,到達百會穴後(此時,意引氣血也已到達百會穴,意守百會穴),兩手捧球,(圖6-4)(圖6-5)。邊吸氣、邊轉手腕關節(將內勞宮朝前,向上方)將大“氣球”向百會之上托起。托起後的姿勢,應指尖相對,間距一拳,肘關節不能挺直,而掌根應著力,形成託物姿勢,同時應完成下領內收動似在人體放鬆前提下,以內收下領姿勢進行拉松脊柱。此時大有百會頂天,兩腳掌人地,人體上下首尾猶如天地相拔之勢。(圖6-6).

功夫煉到一定程度,可出現精圓不思欲,氣圓不思飲,神圓不思寐!


(二)呼氣降球進氣聚元法:

意:待吸氣完畢,完成拉柱託天,上下人體相拔勢,意守百會後即轉為呼氣。

隨呼氣沉體及呼氣降球進氣聚元動作的配合,以意引氣.將百會之氣血,往人體前正中線下引,經神庭穴、印堂穴(兩眉之間)、人中穴、眼交穴、鵲橋穴入舌尖降到承漿穴(領唇溝中點人體正中線)到廉泉穴(舌骨體上緣的中點)、天突穴(胸骨上窩正中)、膻中穴(兩乳連線與人體前正中線交點)、中脫穴、丹田穴、會陰穴(前後陰之間人體正中線交’點),然後以貫性為命向後面尾骨尖端與肛門中點的長強穴.呼氣時應繼續做到含胸、拔背、松腰、落胯、屈膝圓檔、松腹、松肛、松前陰、松舌、開領等。

‘意行路線:(百會穴一神庭穴一印堂穴一)人中穴一眼交穴一鵲橋穴一舌尖一承漿穴一廉泉穴一天突穴一膻中穴一中院穴一丹田穴一會陰穴一以貫性力衝向後面長強穴。

氣:隨意念自百會領氣下循和人體下沉,並且進行呼氣動作要領配合,同時丹田微微外脹,要求在輕鬆自然的情況下掌握好呼氣細、勻、深、長、柔軟的要領。

功夫煉到一定程度,可出現精圓不思欲,氣圓不思飲,神圓不思寐!


形:吸氣拉柱託天后,轉為呼氣。兩手(掌心)隨呼氣翻轉朝下,兩手形成在百會穴抱球姿勢,(圖6-7)。此時,指尖相對,間距一拳。兩勞宮穴的兩點與百會穴一點共三點定圓,成為捧氣灌頂。此時屈肘屈腕,兩手臂呈環形。繼續呼氣沉體,隨氣血下降,將手捧的氣球沿人體正中線下降到神庭穴、印堂穴(圖6-8)、人中穴、承漿穴、廉泉穴、膻中穴(圖6-9)、中脘穴、丹田穴(圖6-10)。在丹田抱球后,即接著進行吸氣升體轉球拉柱託天的練功方式。

功夫煉到一定程度,可出現精圓不思欲,氣圓不思飲,神圓不思寐!


呼氣時應繼續做到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落胯、屈膝圓檔、松舌、松腹、松肛、松前陰、開領等要領。整個練功過程中,要注意做到意到、氣到、形到,這意、氣、形三者的相互協調,才能收效更佳。

3、收功:

待最後一次呼氣降球至丹田時,繼續呼氣,以意領氣,將氣下引。自丹田引入會陰,從會陰穴分成兩路到陰谷穴(胭窩內側兩筋間)、三陰交穴繞內踩關節一圈(左腳順時針,右腳逆時針)後,直入腳心湧泉穴(去趾、腳掌前向後三分之一,兩掌縱線中心交點為湧泉穴位置).然後,轉為吸氣。吸氣時,將湧泉穴氣血以意引氣,向上按原路線倒回,經會陰穴隨吸氣進入丹田。此時,姿勢動作要求邊吸氣、邊升體、邊將兩手往人體兩側分開。待分手,氣血進入丹田後轉為呼氣.呼氣時再將氣血按原路線引入腳心湧泉,兩手的大拇指與食指相扣,置於兩大腿外側褲縫邊。

呼氣完畢又轉為吸氣升體,再將湧泉氣血隨吸氣升體引入丹田。大拇指與中指圓扣。

如此一呼一吸,連續做三次,最後吸氣,將湧泉氣血引入丹田,同時提手抱球后轉為自然呼吸,“大球”逐漸變“小球”,氣灌丹田後搓手18次以上,洗臉18次以上,梳頭18次以上,最後開目,收功完畢。

收功意循路線:

(一)最後一次呼氣時自百會降入片印堂穴一人中穴一齦交穴一鵲橋穴一舌尖一承漿穴一廉泉穴一天突穴一膻中穴一中脘穴一丹田穴一會陰穴一陰谷穴一三陰交穴一繞內踝一圈入湧泉。

(二)吸氣時湧泉一繞內踝一圈倒轉上三陰交穴一陰谷穴一會陰穴一丹田穴。

(三)呼氣時又將丹田氣血下引一會陰穴一陰谷穴一三陰交穴一繞腳內棵一圈進入湧泉穴。(圖6-11)

4、要領:

(一)練功時間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工作時間和自己的功力而定,一般每天累計不少於一個小時。

(二)飯前可練功。但過飢不宜練功。如果飯後練功的話,至少要在飯後半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