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战打得那么惨烈,各国军队的士气是怎么保证的?

雲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队为了提升军队士兵的士气想尽了办法。由皇家工兵部队管理的军邮服务效率非常高,虽然面对逆境,但是他们每天都将士兵家属寄来的信件和包裹送往前线。英国政府认为这项服务有利于提升士气。
在前线作战的士兵条件艰苦,他们对家人的书信、包裹中的御寒衣物和家中自制的食物望眼欲穿。不管收到包裹的士兵是生是死,包裹里的好东西都会和几个亲密的战友一起分享。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总共处理了20亿封信件一亿一千四百万个邮包。
与此同时,军方鼓励整个工厂、市镇和村庄一起入伍,认为士兵如果相互认识,作战时会更加勇猛。忠诚度和责任感也会更强。尽管这样经过惨烈的战役,整个村庄的男青年全部阵亡的惨剧也是常有的事情。
一战前负责战争事务的国务大臣、陆军元帅基奇纳伯爵认为打败德国军队需要三年时间。他让人画了“你的国家需要你”这张标志性的宣传画,大规模招募志愿军。除了把英国全部军队调动起来外,仍有将近119万新兵入伍。征兵活动大大提升英军的军力和士气。
与此同时,海军上将查尔斯·菲茨杰拉德为了向不主动入伍的人施加压力,在1914年成立了白羽毛社。社团中的女性成员会将象征懦弱的白羽毛送给没穿卡其布军装的男人。这对没有参军的男人造成很大压力,因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不能参军是因为身有残疾或者体检不合格,以及从事后方运转不可或缺的工作。
留在后方的男人承担了战前两三倍的工作量,比如一些在银行工作的男人,但他们却要蒙受不能身穿军装的耻辱。一些上了年纪而不能上前线的男人也处在这种水深火热中。一些女人参加“现役联盟”,承诺不和拒绝响应祖国召唤的男性走在一起,想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周围男性为国效力。
随着一战伤亡人数增加,战争结束又遥遥无期。英国不得不实行义务兵役制,凡是英国18到41岁之间(这个数字后来又拓宽)的男人,除了体检不合格、在战时重要岗位工作、牧师外都必须应征入伍,拒服兵役的人会被关进监狱。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简单的概括一下。一战是开始于1914年8月,结束于1918年11月。主要战场在欧洲。是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与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意大利)之间因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引发的世界性大战。开战后,又有一些国家相续加入“协约国”,包括亚洲的中华民国和日本。到战争结束,被卷入一战的国家达到33个!


有点搞笑的是,意大利开始是“同盟国”成员,而战后不到一年,看到形势对“同盟国”不利又加入“协约国”集团。中国虽然加入“协约国”组织,没有出兵直接参战。但向欧洲战场输送了大量的劳工,而这些劳工大部分没有回国,尸骨永远的留在了欧洲战场。

一战起因比较复杂,主要是老牌强国(英、法、俄),跟新兴的一些强国(德、美、日)之间,为瓜分世界,产生的利益纠纷积怨引起的。其导火索就是著名奥匈帝国皇储,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的萨拉热窝事件。一战是二战前最大规模的一次波及世界的战争。有一千多万人丧生,两千万人伤残。


一战不同于二战,没有明显世人皆知的厉害冲突。就如日军侵华,偷袭珍珠港那样。盟国青年义愤填膺,主动踊跃报名参军。而一战那些各国士兵们,对战争根本不怎么了解,只是迫于职责,拿起枪走向战场。而新武器的应用,使的战场成了名副其实的“绞肉机”。成千上万的士兵在冲锋中被机枪打死。而他们临死时也不太清楚自己为何而战,死的有没有意义,还是炮灰。


英德交战中的一个小插曲就很耐人寻味!1941年圣诞节当日,英德双方停止了进攻。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节日。德军军官还向阵地运去圣诞树。德军一个战士走出战壕向英军阵地高唱歌曲。而英军军官阻止了一名瞄准的狙击手。随后英军给德国士兵鼓掌……再后来他们走到一起喝酒,军官相互敬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