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總經費1.2億,承擔138項國家及省部級項目!湖北這個中心成功通過教育部評估!

2月26日,教育部正式公佈了2019年度工程研究中心評估結果,74個參評的工程中心中,12個評估結果為優秀,54個評估結果為良好,8個評估結果為限期整改或未通過。

三峽大學"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功通過評估,評估結果為"良好"。

總經費1.2億,承擔138項國家及省部級項目!湖北這個中心成功通過教育部評估!

五年定期評估是教育部為加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引導激勵高質量發展,依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評估細則》的相關要求,由教育部科技司組織實施,評估分為初評、現場考察和綜合評議三個階段。此次評估於2019年10月中旬啟動,11月1日提交評估總結報告,11月15日赴北京參加評估初評會議,12月10日接受了評估專家組的現場考察。

總經費1.2億,承擔138項國家及省部級項目!湖北這個中心成功通過教育部評估!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於2009年批准建設,2013年通過驗收。中心面向長江大保護重大戰略需求,立足三峽庫區,緊扣水利水電工程影響的生態環境問題,重點圍繞水汙染控制與水華應急、庫岸防護與生態恢復、工程影響魚類保護與過壩等問題開展科學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及社會服務,形成了實驗室原創——校內中試——現場試驗——示範推廣全鏈條的科技創新格局。評估期內,中心共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38項,到賬總經費2327.3萬元。專利轉讓及技術轉化項目近200項,經費總計1.2億元;主編技術標準1部(中英文版);出版學術專著4部;中心"潮汐式"生態調度技術、邊坡防護與生態恢復技術、"集運魚系統"技術均實現產業化或工程化應用,合計產值逾25億元;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9項;培養博士後3人,博士生27人,碩士生316人;設立開放課題42項,總經費227萬元。中心在"長江大保護"等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力支撐了行業技術創新,有力支撐了三峽大學"雙一流"建設。

下一步,學校將繼續支持中心聚焦"長江大保護"

"一帶一路"黨和國家戰略需求,圍繞長江自然生態系統與人工治理工程和諧共生關鍵問題,重點組織開展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持續加大對中心人、財、物投入力度;圍繞中心定位與發展目標,進一步完善成果轉化與創新管理機制,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助力長江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及區域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總經費1.2億,承擔138項國家及省部級項目!湖北這個中心成功通過教育部評估!

延伸閱讀:

三峽大學現建有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三峽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湖北長江三峽滑坡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新型石墨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三峽庫區生態與環境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三峽地區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新能源微電網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此外,還有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原國家電力公司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2省級校企研發中心、有生物技術中心、宜昌區域非金屬功能材料研發及綜合服務中心等160多個校級科研機構。

近5年來,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7000餘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一般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和一般項目、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等重點科研項目75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超過2.2億元;有120餘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及以上獎勵。

本文素材來自:三峽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