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假如此次疫情于四月末结束,请问你的经济损失有多大?

张文钧


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于九省通衢武汉发源,又正值新春佳节,大批人口流动之时,大有席卷全国之势。目前,疫情带来的恐慌情绪仍在蔓延,经济领域尤甚。我们看到,不乏有大V发出“中小企业生死一线”“远超非典疫情和中美贸易战影响” “2020年GDP增速将低至5%以下”之类论点。近日,欧美股市的大幅下跌,世界卫生组织将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国际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进一步加重了这种悲观情绪。

造成悲观情绪的原因,我们认为,源于此次疫情影响的经济领域,多为与大众息息相关的消费领域。这种影响打破了许多人习惯了的生活场景,譬如人声鼎沸的商场变得空无一人,出境游被取消,国内景点纷纷关闭。在这些容易被我们感知的领域,人们的神经往往格外敏感,也容易迅速做出判断,此次疫情带来的影响非比寻常。

生产领域的波动是隐性的,社会对其感知是滞后的,当经上下游传导至全产业链时,往往已经是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其影响也往往大于我们的预估。与此相对,消费领域的波动更加显性,大众可以迅速感知,虽然也有影响,但往往低于前期预估。

举例来说,贸易战期间制造业企业利润压缩,纷纷调减生产计划,大批主打美国市场的中小型企业遇困倒闭,但在线上消费持续高增长,线下游购娱人潮涌动的掩盖下,让许多人产生贸易战不过如此的错觉。与此相对,近日一篇“西贝需贷款为员工发放工资”的文章,让无数人发出经济大局已然崩坏至此的感慨。

因此,尽管目前我国整体经济处于较大的下行压力,此次疫情又刚巧爆发于春节这一特殊消费时点,但我国的经济体量和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较2003年有了长足的增长,需要正视疫情影响,但大可不必过分悲观。

一、新冠疫情中需要正视的影响

新冠疫情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大大超过非典时期。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更强,而且疫情爆发期恰逢春节,人口流动性远胜爆发于2-5月的“非典”时期,导致新冠疫情的传播可能性和公众的恐慌程度大大加强,截至2020年1月31日24时,全国共发现确诊病例11791例。并且,此次政府响应也大大快于、强于非典时期,在疫情传播的初级阶段,各省便纷纷及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阻断疑似病例人群传播途径,当然这些应对措施违背了春节团圆、举家旅游等传统消费习惯,对“春节经济”涉及的产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但在此特殊时点,也只能“要短痛不要长痛”。非典疫情主要影响2003年二季度的经济,较一季度大

新冠疫情将侧面促进医药产业的发展。目前,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已刊登多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的论文,其中包括美国首例确诊病例的诊疗过程以及临床表现,患者在接受一种尚未获批的药物——由吉利德(Gilead)公司研发的抗病毒药remdesivir之后,身体情况明显改善。此类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药品和疫苗将成为未来医药界争相攻克的焦点,其何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及获批将是未来决定疫情影响走势的重要变量;而且,国外药品和疫苗是否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中国国内药品的审核机制,带动国内的医药市场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医药健康产业的合作融合,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一个重点。

新冠疫情从侧面促进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释放了潜在的消费需求。正如“非典”造就了中国网络销售的兴起,新冠疫情的爆发,间接带动了“宅家经济”的全面兴起。线上游戏领域,春节期间《王者荣耀》的峰值DAU在1.2-1.5亿之间,单日流水达到20亿元,较2019年出现大幅增长;线上视频领域,抖音、快手、BILIBILI等娱乐APP日活用户数量均出现大幅增长,甚至出现了6000万人抖音在线观看武汉火神山工地施工的“另类娱乐盛举”;电影消费方面,《囧妈》由于疫情原因退出院线后在视频网站上线,直接引发了电影行业的一轮骂战,这可以被认为是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对传统电影行业的一次重大冲击;在线教育方面,20多个省份启动“在家上课”计划,超过1万所大中小学、500万学生将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上课,“停课不停学”,这也是对教育行业的一次颠覆。可以说,此次新冠疫情大大加速了人们参与数字经济消费的过程,在打击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会促进线上和线下消费经济的融合,成为推动部分传统产业转型的一次机遇。

新冠疫情对于中国进出口的影响或被夸大。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系2000年以来第6次。国内有观点认为此举将中国列为疫区国,将不利于中国的出口贸易,认为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将远超中美贸易战,我们认为此系对该项举措的误读。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定不存在对进出口的强制措施,并会在三个月后重新认定,参考2016年巴西寨卡疫情,当年巴西受感染人数为150万人,出口降幅为15.1%,完全是由于疫情无法控制导致的出口下降,同时处于经济衰退期。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此次新冠疫情控制得当,对出口影响将仅限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初期,一是假期延长、生产减少带来的损失,一季度约影响4-6个百分点,二是由疫情导致的外国减少中国的进口带来的损失,预计全年中国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不会大幅下滑。

新冠疫情将侧面促进医药产业的发展。目前,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已刊登多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的论文,其中包括美国首例确诊病例的诊疗过程以及临床表现,患者在接受一种尚未获批的药物——由吉利德(Gilead)公司研发的抗病毒药remdesivir之后,身体情况明显改善。此类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药品和疫苗将成为未来医药界争相攻克的焦点,其何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及获批将是未来决定疫情影响走势的重要变量;而且,国外药品和疫苗是否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中国国内药品的审核机制,带动国内的医药市场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医药健康产业的合作融合,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一个重点。

新冠疫情从侧面促进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释放了潜在的消费需求。正如“非典”造就了中国网络销售的兴起,新冠疫情的爆发,间接带动了“宅家经济”的全面兴起。线上游戏领域,春节期间《王者荣耀》的峰值DAU在1.2-1.5亿之间,单日流水达到20亿元,较2019年出现大幅增长;线上视频领域,抖音、快手、BILIBILI等娱乐APP日活用户数量均出现大幅增长,甚至出现了6000万人抖音在线观看武汉火神山工地施工的“另类娱乐盛举”;电影消费方面,《囧妈》由于疫情原因退出院线后在视频网站上线,直接引发了电影行业的一轮骂战,这可以被认为是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对传统电影行业的一次重大冲击;在线教育方面,20多个省份启动“在家上课”计划,超过1万所大中小学、500万学生将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上课,“停课不停学”,这也是对教育行业的一次颠覆。可以说,此次新冠疫情大大加速了人们参与数字经济消费的过程,在打击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会促进线上和线下消费经济的融合,成为推动部分传统产业转型的一次机遇。

新冠疫情对于中国进出口的影响或被夸大。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系2000年以来第6次。国内有观点认为此举将中国列为疫区国,将不利于中国的出口贸易,认为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将远超中美贸易战,我们认为此系对该项举措的误读。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定不存在对进出口的强制措施,并会在三个月后重新认定,参考2016年巴西寨卡疫情,当年巴西受感染人数为150万人,出口降幅为15.1%,完全是由于疫情无法控制导致的出口下降,同时处于经济衰退期。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此次新冠疫情控制得当,对出口影响将仅限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初期,一是假期延长、生产减少带来的损失,一季度约影响4-6个百分点,二是由疫情导致的外国减少中国的进口带来的损失,预计全年中国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不会大幅下滑。

二、冠疫情对经济影响:短期巨大,长期主导权在自己手中

考虑到距离1月23日武汉封城以及24日最后的春运返乡高峰结束已经超过7天,虽未到14天的最长潜伏期的时限,但疫情已初步得到控制,无序扩散的可能性较小。从对于冠状病毒的特征研究来看,其传染性有可能随着气温的回暖而迅速降低,从“非典”案例来看,其爆发期为2-5月,并于7月逐步消退。如果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特征与非典病毒相似,结合疫情控制及针对性药物和疫苗研发过程中,预计最早在2020年4月份,最晚到2020年7月份,新冠疫情将逐步缓解。

乐观来看,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将集中于第一季度,部分行业将绵延至第二季度。在疫情不出现爆发性增长、并逐步可控的情况下,一季度,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6500亿元,对一季度GDP的负面作用在2-3个百分点,一季度可能会出现4-5%的低增速,对全年GDP增速的影响幅度约为0.4-0.6个百分点,2020年GDP增速将有可能破6,预计在5.4-5.6%左右,其中对于疫区重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也将于第一季度集中爆发,对汽车等本身具有行业下行压力的企业将更添重负,而对于第三产业增长而言,随着公众情绪的缓和,将在第二季度回暖,而在三四季度发生增速反弹;悲观来看,如果新冠疫情控制不当,在第一季度未能有效控制,则全年GDP增速的影响幅度约为0.6-0.8个百分点,预计在5.2-5.4%左右,对于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影响也将向三四季度延伸。

综上所述,此次新冠疫情对经济在短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且难以挽回的,但是其对于2020年乃至更长周期的影响,主导权仍然在我们自己手中,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度过经济难关,同时打好疫情阻击战和全面小康年建设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给出的政策建议如下:

1、加大疫情相关财政支出,提高对疫情相关研发、治疗、防疫物资、医护人员补助的财政补助范围和补助力度。

2、适当减免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第三产业企业,例如交运、旅游、餐饮、住宿、文娱等行业的一季度税收。

3、对于受疫区供应链影响正常生产的制造业企业,适当减免一季度税收,地方重点扶持行业给予特殊财政补贴。

4、适当降低社保缴费率,养老、医疗缴费率,降低企业负担。

5、货币政策适度降准降息,给予特殊时期还本付息延期支持,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提供额外的信贷支持。

6、强化公共管理中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加强舆论监督,疫情过后强化官员问责,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7、补齐医疗短板,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财政支出中医疗等民生支出占比。





定州江延


爸妈在苏州开了一家社区超市,规模不大,大概一百多个平方,主要经营生活日常用品。疫情期间,小区实行了管制,关闭了靠近地铁站那边的一扇小门,往常大部分小区住户是从这边进出,毕竟上下班坐地铁方便。而我们家的超市靠近正大门,右手边第一家门店。正大门可以通车,对面就是商业街,闲暇时候逛街,我们这边是必经之路。

因为今年爸妈没有回家,所以超市是正常营业的,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没有被要求关店,毕竟超市经营日常生活物资,关系民众生计。受疫情影响,又恰逢农历新年,街上很多商铺歇业了,物流也不通,所以小区住户图方便都来我们家购买生活物资。方便面、大米、水、消毒液等都遭哄抢,很多物资供不应求。还好爸妈年前有准备,仓库进了一批货,但还是有很多商品缺货。供货商是指望不上了,我们只好自己去附近的批发市场找货源,能拿多少就拿多少,这里价格会贵一些,但总比店里没有东西卖好。

总体来讲,疫情期间,店里每天的营业额比往常翻了2倍,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春节期间营业额本来就会比平常高,再就是受疫情的影响。

所以很惭愧,我们家是属于从疫情中收益的群体,但也确实蛮辛苦,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店里每天进进出出那么多人,不仅有小区内的住户,街上的人也会进来买东西,我们不清楚每个人的情况,所以只能尽力保护好自己。

显然,我们家的情况不属于题主问题范畴,但我还想补充一下我姑姑家的情况,他们损失蛮大的。姑姑在南昌开了一家餐饮店,面积多大不太清楚,只知道每月租金八千,雇了一个炒菜的大厨,每月工资五千,两个配菜员,每人每月工资三千。姑姑一家三口既做服务员,又管配送,还要每天去菜市场买菜。疫情期间姑姑家的餐饮店被强制关店了。如果从一月底算起,到四月底疫情结束,整整三个月,她们家的租金成本是两万四千元,如果加上人工成本,就是五万七千元。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过年期间本来是餐饮店赚钱的好时候,如果每月本来能净赚两万块,三个月净赚六万块,现在却净亏损近六万,所以姑姑家在疫情期间总损失应该在十二万左右。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两个小案例,也是真实发生的。谢谢。



财报达人


我这还可以,我有8套房,其中自己家住就2套,父母和我一套,剩下的全部出租,其中一套门面房,我自己做五金个体的,因为是自己的房子所以,没什么开支,手上存款200多万吧,因为我的五金店是好几层,所以吃住都在一顿楼,属于半开状态,有人要就卖东西,没人要就休息,对面就是菜店,也方便,什么都不缺,只希望疫情快点过去


普通人zxc


暂时我个人没收入,孩子开学我才能复工。老公上班,好在平常我俩都存钱,理财利息就有最少四千五。平常不乱花钱,除了日常开销也没什么消费,即使我没收人还是能存下几千,周围已经因为还不上贷款压的喘不过气来。别再过假精致的生活了,别再被商家洗脑,普通人就老实挣钱攒钱。


姣姣juice


对我来说具体损失不可估量,我有十六间门面房,九套出租房,虽然不用什么房贷,可租户们都关门了或者回不来,都在跟我商量租金问题,让我减免,你说我头大不大,别问我怎么搞的这些房子,我月薪两千多,因为借了网贷支付宝,天天借酒浇愁,以上那些东西都是吹出来的,[捂脸]


一天到晚飞来飞去的鱼


损失22万!不过问题不大大不了从头再来!没有饥荒就是没有存款了呗!有人在就有钱况且生意一直稳定只不过疫情期间特殊时期!做生意十一年大起大落经历的太多了!所以面对这些问题看淡了平常心吧!有什么大不了的!



小马123503953


我是农村人!因经常外出务工,所以也是农民工!从年前元月14号在外省返回家里到今天,已经足足48天了!2月份就不说了!从3月份算起,如果疫情4月底结束的话,就按5月份开始复工上班,那三月和四月这两个月时间,最保守估算,应该损失一万元人民币!这是最低标准!但具体到啥时间才能外出务工赚钱,目前还是未知数……[捂脸][捂脸][捂脸]


一帆风顺220115145


我是个企业上班族,到现在企业还没有全面复工,让在家里等通知。我每月还有将近4000元的房贷要还,虽然待在家里也要吃喝还有水电费、物业费等一些费用的支出,算算也得需要一万多元才能度过难关。希望疫情快点过去,我们都能走在大街上,公园里看春暖花开,人流涌动,一切都恢复正常。


忆雪7788


我是做职业教育的,截止今天三月二号我能看到损失4万左右(不包含基本工资)。更恐怖的我跟媳妇是同行,工资都不发,我们发1500。我俩基本工资一起12000。现在简直没法整。也商量好了,其中一个人辞职,直接转行。


奇趣搜罗宋老豆


我们是开培训学校的。这一次疫情,今年寒假班大半已经全军覆没了,还要波及2020年上学期及暑假,今年可谓损失惨重呀!首先房租:商铺一年20万,如果到4月底才开学的话,最少损失3万。教师的工资:目前8位全职老师,每位 底薪4000,损失十万(只算三个月)。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费损失可就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