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魔术》,战胜了生于“得”的贪欲,却败给了生于“失”的占有欲

深读《魔术》这篇短篇小说,我们能够相对直接地获得作者“芥川龙之介”想要讽刺的主题,即贪婪。《魔术》这篇短篇小说,情节有一丝奇幻意味,小说的主人公“我”在梦境中接受擅长魔术的“马蒂拉穆.米斯拉”的考核。而我的“贪婪”,最终在与朋友赌局的输赢中被唤醒,继而让“我”在学习魔术一事上“失格”。毕竟“没有贪欲”,是“马蒂拉穆.米斯拉”教授魔术的唯一条件。

但是,《魔术》这篇文章,引发人思考的,更多不在于“我”身上被激发的贪欲,而在于“我”由“抵制贪欲”到“沉溺贪欲”的一个转变过程。从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作者“芥川龙之介”想要告诉我们的思想内核,即让一个人由道德自律之“抵制贪欲”转变为“沉溺于贪婪”的,往往是得失威胁下产生的占有欲,而这个占有欲,许多时候并非来自于人对“得”的贪求,更多源于人对“失”的排斥。

《魔术》,战胜了生于“得”的贪欲,却败给了生于“失”的占有欲


1、在“得失威胁”下,“我”由“抵制贪欲”到“沉溺于贪婪”,失去了学习魔术的资格

《魔术》这篇小说的情节比较巧妙,将梦境和现实的交织,以奇幻且引人入胜的情节,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如《魔术》出其不意的情节一般,作者芥川龙之介想要表达的,远不止讽刺人的“贪欲”这么简单,他更多是在牵引我们思考,文中“我”从“抵制贪欲”到“沉溺于贪婪”并失去学习魔术资格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文中“我”拜访“马蒂拉穆.米斯拉”后,叹服于其变魔术的高超手法,便表示想要学习魔术,“马蒂拉穆.米斯拉”告诉“我”,学习魔术并不难,但不能有贪欲。在“我”的保证下,“马蒂拉穆.米斯拉”答应了“我”。学习一个多月后,“我”在友人面前用炉中炭火变出了许多金币,但是这些金币,却是让“我”从“抵制贪欲”向“沉溺于贪婪”转变的导火索。

《魔术》,战胜了生于“得”的贪欲,却败给了生于“失”的占有欲


为了决定这些金币的去留,“我”在不情愿的情况和朋友玩起了纸牌,以玩牌的输赢来决定金币到底是给朋友拿去花,还是由“我”将它们变回炭火。

这场赌局以“我”利用魔术,不仅赢回金币,还赢得了朋友的地产、房产、马车等“大获全胜”的结果而告终。但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这“大获全胜”中,“我”却失去了学习魔术的资格。原来,变金币也好,和朋友玩牌也罢,都是“马蒂拉穆.米斯拉”考验“我”的一场梦。梦中,“我”内心的贪婪,在赌局的得失威胁中被激化。贪婪在“我”不自知的情况下,占据了“我”的大脑,让“我”忘记了参与赌局的“初心”,即将金币还原为“炭火”。

《魔术》,战胜了生于“得”的贪欲,却败给了生于“失”的占有欲


毫无疑问,小说中,“我”由“抵制贪欲”转变为“沉溺于贪婪”的原因,是芥川龙之介最想告诉我们的东西。是什么激发“我”的贪婪,让“我”遗忘赌局初衷的呢?是赌局中的“得失威胁”。

为什么这么说?从文中一些描述,我们能找到蛛丝马迹。文中,面对朋友压上全部身家的“豪赌”要求,“我”有这样一段心理活动:

刹那间,心中的欲望抬头了。这次要是不走运,不但桌上堆积如山的金币,甚至连我好不容易赢到手的钱,最后都会让这几个对家悉数掠走。但是,这一把若能赢,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统统归我所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如不将幻术借来一用,那苦学又有何意义!

也就是说,让“我”不惜借用学来的魔术获得赌局胜利的,不仅仅是朋友的家财诱惑,更有失去已经“赢来”的财物之威胁。深究“我”不惜用幻术也一定要赢的原因,是在于“得到”朋友的那赔上地产、房产、马车的赌注吗?

朋友家财对“我”的诱惑,肯定是有的,但是这不是“我”用魔术取得赌局胜利的主要原因,由这段心理描述来看,“我”更多是在害怕失去“我”已经赢来的东西。

也就是说,贪婪,可不仅仅体现在对“得”的贪求上,更多体现在无法承受“失去”一事上。文中“我”在和朋友玩牌时,不仅赢回了所有的金币,而且还赢来了许多朋友的个人财物。但是在“赢”,或者说在“得”这件事上,“我”虽确实变得越来越享受赌局,“我”的欲望在增加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即便“我”因在赌局上一直赢而情绪高昂,但这持续的“得”,还不至于让“我”因为贪求于“得”,去使用“幻术”作弊。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一场牌局的输赢,倒不至于让“我”一下失去所有。所以,“大得小失”的状态,还不足以让“我”沉溺于“贪欲”。

《魔术》,战胜了生于“得”的贪欲,却败给了生于“失”的占有欲


真正将“我”推入贪欲深渊的,反而是建立在“得”之基础上,来自“大失”的威胁。而这“大失”威胁的背后,实则是“占有欲”的体现。在这“得失之间”产生的“占有欲”,也是“我”的心境由“抵制贪欲”转变为“沉溺于贪婪”的主要原因。

2、“我”在得失威胁下被激发的占有欲:与“获得”比起来,人更害怕“失去”

我们许多人可能觉得,贪婪的姿态往往是一种不知满足的“索求”,或者说,我们可能更多认为,对于“得”的执着,许多时候才是人贪婪的体现。但是,大多数人可能忽略了,在“失去”中被激发的“占有欲”,反而是“贪婪”的“完成时”,“得”不过是为“贪婪”打基础的前奏。因此,与“获得”比起来,人可能更加害怕“失去”。

毕竟“得”地越多,站地就越高,站地越高,就越不愿意向下看,因为害怕“跌落”。为了让自己不会重新从“高峰”回到“平地”,人便可能渐渐忘记“登高望远”的初衷,继而成为了“为了登高而登高”的可悲存在,再无心眺望“远处”的风景,且时刻为害怕重回平地而心惊肉跳。“得”尚未让人如此患得患失,人反而在“害怕失去”中沦为“欲望”的奴隶,也是可悲。

《魔术》,战胜了生于“得”的贪欲,却败给了生于“失”的占有欲


文中的“我”在魔术一事上学有所成,用炭火在朋友面前变出了一堆金币,“我”知道这堆金币不属于“我”,“我”也深知学习“魔术”的前提是不能有贪欲,所以在朋友的极力保留金币的要求下,我依旧坚持要将金币重新变回“炭火”。这个时候,“我”面对的是“得”的诱惑,但是很显然,“得”的诱惑不足以击溃“我”的“初心”,“我”成功抵御住了心中“贪婪”发动的攻击。

但是,芥川龙之介眼中的“贪婪”显然比较“狡猾”,它很会“伪装”。在《魔术》一文中,“贪婪”伪装成了“占有欲”,在“我”面临“损失风险”的时候,悄然占据“我”的大脑,让欲望在“我”的心里“抬了头”。

《魔术》,战胜了生于“得”的贪欲,却败给了生于“失”的占有欲

芥川龙之介


听过一句话,倒是能对《魔术》一文中“我”在贪婪上的堕落,做一个比较生动的总结,即“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而这“奢”与“俭”的相互转变,何尝不是“得”与“失”的相互转变呢。因为尝过“得”的甜头,便难以接受“失”的苦楚。世人皆以为无止境的索求,才是贪婪的直接形态,殊不知,“得而将失”下的“得失威胁”,反而更容易激发一个人内心的“贪欲”。

一开始,“我”能十分清醒地决定将金币变回“炭火”,是因为那个时候“金币”不属于“我”。而一场以玩牌为形式的赌局,成功将“金币”转化为“我”从牌桌上赢回来的属于自己的“所有物”。这个时候,“金币”于“我”的意义就不一样了,通过赌局的转化,这本谁也不属于之由炭火变幻过来的金币,成了“我”的所有物。这种隔在“我”与“金币”之间“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无疑唤醒并强化了“我”对“金币”的占有欲。

《魔术》,战胜了生于“得”的贪欲,却败给了生于“失”的占有欲


人对于自己的“所有物”,总是有一种颇具排他性的占有欲,这并不奇怪。但是,在巨大的“得失”威胁面前,让人臣服于贪婪的,有时候还真不在于那来自“金光闪闪”之“得”的诱惑,而在于“失去所有”之来自于“失”的巨大威胁。而人之所以如此害怕“失去”,深究原因,其实是人的“占有欲”在作怪。

也就是说,与“获得”比起来,人们更害怕“失去”。有的人可能会在执着“得”上向欲望低头,但更多人,则是在害怕“失”的占有欲下,让心中的“欲望”抬起了头。

3、来自芥川龙之介的警告:不要战胜了生于“得”的贪欲,却败给了生于“失”的占有欲

分析《魔术》这篇小说“我”在得失威胁下被激发的占有欲,以至于“欲望”在心中“抬了头”一事来看,作者芥川龙之介是在告诉我们,比起“得”,人许多时候可能更加害怕得到以后的“失去”。而在“失去”的威胁下,人便更加容易在不自知的状态下臣服于“贪婪”,并且在“得失”沉浮中,拘泥于“得失”,而失去初心。

《魔术》,战胜了生于“得”的贪欲,却败给了生于“失”的占有欲

芥川龙之介


所以,《魔术》这篇小说,除了作者芥川龙之介在批判人内心之贪欲以外,更多是芥川龙之介在借着文中“我”由“抵制贪欲”到“沉溺贪欲”转变,来告诫世人,不要战胜了生于“得”的贪欲,却败给了生于“失”的占有欲。毕竟那执着于“得”的贪婪容易辨识,而生于“失”之占有欲下的贪婪,却出现地无声无息,教人防不胜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