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阉党和东林党哪个更可恶?

我有我的领域


阉党是皇帝扶植的,用来制衡那帮文官,崇祯杀了魏忠贤又没能及时培养起自己的亲信力量,相当于自断臂膀,文官集团彻底放飞自我,危害越来越大,以至于崇祯临死前说“诸臣误朕,文臣皆可杀”。


帆舟


在大明王朝的迅速崩塌中,东林党的危害远远比阉党的危害大,原因如下。

一.以阉党为首的魏忠贤,虽十恶不赦却从没有阻碍过明王朝的重大决策,反而极力维护,而东林党则不然,说是祸国殃民也不为过。


了解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魏忠贤虽然十恶不赦且贪权,但他从未伸手贪污过国家拨给地方赈灾的银两。举个很明显的真实事例,在明朝末期,北方天灾频繁,地方百姓苦不堪言,崇祯皇帝为了安抚百姓,曾经从国库拨给地方巨额赈灾银两。

当时的魏忠贤尚已经被崇祯迅速除掉,没有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打压,东林党迅速恢复元气。崇祯拨给地方的赈灾款项还没到达百姓手里,在经由东林党人手里下达地方后,款项已经所剩无几,要知道当时的崇祯皇帝为了这些赈灾银两可以说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反而被他所认为忠诚的东林党文人贪污一空。

而他所认为奸臣的魏忠贤呢?在魏忠贤还在时,崇祯拿不出赈灾银两,交由魏忠贤办理,在魏忠贤的胁迫威逼下,东林党人被迫纷纷拿出自己的银两赈灾,往下拨款时也没有任何人敢从赈灾款里拿一分钱。因为一旦拿了,就会被魏忠贤抄家灭族,可以说当时的东林党人怕极了魏忠贤。正是因为由于魏忠贤的存在,东林党的文人才敢有所收敛,也只有魏忠贤的雷霆手段能震得住东林党。


在有关于明王朝的几乎所有重大决策中,如平叛、赈灾等都是魏忠贤等人极力维护和出谋划策,从来没有妨碍过。也正是因为魏忠贤的一力震压和调和下,辽东袁崇焕还能跟当时的努尔哈赤的叛军分庭抗礼。反而魏忠贤死后,边关大军纷纷兵败如山倒,袁崇焕也被灭杀,大明王朝自断臂膀,而内又起义不断,这一切跟东林党人都脱不开关系。

二.魏忠贤虽然罪大恶极,但自始至终从未想过要背叛明朝统治者,反而是那些虚伪的东林党人,在明朝灭亡时投降叛国。

不否认魏忠贤实在可恶,但他作为臣子只是贪权而已,就跟后面的鳌拜一样,虽然争权夺利功高震主,但本质上并没有想过要反。反而是朝堂之上的东林党人,在后期明朝准备灭亡时,连一分钱都不愿意拿出来给前线军队筹军粮,哪怕崇祯拉下脸面哀求,他们十万两也拿不出。

然而讽刺的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在当时随便的一家大臣家里都搜出了上百万两白银。当搜刮一遍京城的所有大臣府邸之后,搜到了高达七千万两白银,这可是当初在朝堂之上崇祯皇帝苦苦哀求连十万两白银都都拿不出来的东林党人啊。连最后崇祯皇帝都不得不承认东林党的祸害:“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总结:事实无论是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还是东林党,本质上都是一类人,只不过魏忠贤是贪权不叛国,而东林党则是贪权贪钱叛国,东林党人作为臣子的自私程度和危害比魏忠贤远远大的多,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经典名言:“书生误国”。


温史


我是闲翻古书笑谈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阉党和东林党在主要的人员构成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士大夫,文官。阉党主要是政治斗争失败的一群士大夫,逐渐汇聚于内廷太监的身边而形成的势力。

明朝自朱瞻基天才的开始教太监读书之后,逐渐形成了以士大夫集团为主的外廷和以皇帝直接掌控的太监带队的内廷两股势力,达成了朝堂的平衡。

这种平衡维持的很好的时候,朝廷运转就很正常。

例如嘉靖,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一个修仙一个数钱,但国势并未危险。

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则国家就会危险。

例如明英宗时代,内廷大于外廷了,就有土木堡,崇祯时代,外廷彻底压制了内廷,就有歪脖树。

万历年间,东林党逐渐成为了朝廷内势力最大的政治团体,开始党同伐异,挑起了党争,外廷势力逐渐强大了起来。

为恢复这种平衡,天启任用魏忠贤,团结了一批政治上被东林党所政治追杀的其他党派的失意政客,形成了阉党,对东林党进行反击,逐渐恢复了平衡。

天启就可以继续天天在皇宫里做木匠活儿了。

东林党和阉党说不上谁更可恶,都是一伙子人,只不过因为利益而分成了两派而已。

从历史危害性来说,由于阉党在崇祯时代随着朱由检这个中二少年被东林党忽悠得脑残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显然东林党在明朝灭亡的问题上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可怕之处在于,东林党是满腔热诚的以救国的名义祸国,以忠诚的名义亡国。

个人利益永远高于家族利益,家族利益永远高于党派利益,党派利益永远高于国家利益,这就是东林党人!

或者说适用于封建社会的所有士大夫所结的党。

因此如果一定要说,东林党和阉党谁更可恶,那无疑是东林党了。

因为阉党依附于内廷,天然的失去了身份上的正义性,成了板上钉钉的奸佞和真小人,所作所为就会受到抵触和制约。

而东林党这群伪君子,道貌岸然之下藏着的是龌龊之心,却打着救国救民的正义之旗,口号震天响,不但忽悠了皇帝和天下军民,连自己也给忽悠了。

所以说真小人不可怕,伪君子才是最可怕而危害性最大的啊!


闲翻古书笑谈历史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十年前,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阉党都是坏人,东林党都是正人君子。可是放到现在,我觉得事实未必如此,东林党未必就代表着正义的一方,阉党就未必一无是处。甚至我觉得,东林党对于大明朝的灭亡,所承担的责任,比阉党更大。

阉党是投靠太监头子魏忠贤的政治势力,可不都是由太监组成的。在魏忠贤当权的时期,魏忠贤可谓是想着方子帮皇帝捞钱,当然这其中他自己也能捞到不少好处。但是利用这些矿监,税使,通过向有钱人征收商税,海外贸易税,使得明朝的财政在天启年间出现了好转。

我们不管魏忠贤的初衷是什么,但是从结果来看,他的这些政策,确实起到了效果,而且并没有加重农民的负担,这是极为关键的一点。

有钱之后,大明朝的军队也就有了战斗力。在对付满清的战争中,由于军饷得到了保障,再加上任用了一批有能力的将领,大明军队开始变的能打仗了。在和满清的战斗中,明军的胜率开始提高。

而当东林党上台之后,他们一句与民争利,就把这些政策全部抛弃。缺少了这么一大块收入之后,明朝政府再次变成了入不敷出的状态。大地主大商人身上的压力骤轻,成为了东林党人执政的最大赢家。

其实这很好理解,就像特朗普总统上台军工类股票暴涨一样,特朗普的背后就是这些军工企业。而东林党人的背后,就是这些江南富绅,东林党上台之后,自然投桃报李。

只可惜他们这样做,苦了老百姓,因为国家没有钱,但是国家还得打仗,只能向老百姓伸手,加派税收。这样一来,原本还能活下去的升斗小民,再也没办法糊弄下去,只能铤而走险,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员。

可以说,东林党人是李自成,张献忠这些起义军大佬的铁杆盟友,没有他们的帮助,这些起义军,早就被明朝政府军消灭了25次了。

之所以每一次大败之后,他们都能够迅速的崛起,正是因为东林党人的好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不得不加入起义军的队伍。所以,李自成应该颁发给东林党人一枚大大的奖章,所谓功勋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应该这么说,东林党是很好的在野党,有他们的存在,执政的阉党不敢过于放肆,能够使得国家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不至于出现逆行等情况。

有人说魏忠贤如果不死,明朝不至于灭亡,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你品,你细品,发现好像还真是那么一回事。阉党这些人就是货真价实的真小人,东林党这些君子们一脸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可是他们做过什么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嘛?

他们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地图开疆,舆论救国,对于当时的明朝,没有任何的好处!甚至在民族气节上,阉党分子似乎也比东林党做得更好。阉党马士英一直被作为奸臣骂了几百年,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当福王覆灭之后,这位马大奸臣碾转各地,组织抗清,最后壮烈殉国。

而东林领袖钱谦益,竟然因为水太凉而不敢以身殉国,竟然不如一个江南名妓柳如是,这位刘大美女到死都没有想到自己千挑万选的大英雄竟然是这么一个怂货。由此我们也能看出东林党人的成色,一个个都是嘴强王者,除了一张嘴,什么都没有。

之所以东林党人能有这么好的口碑主要在于他们都是一些名士,控制了当时的舆论,为自己脸上贴金的事,他们没有少干。其实说起实在的,他们对于大明帝国的贡献,远远不如被他们看不起的那些阉党。


历史评说


受明朝那些事的影响,我一度以为东林党是好人,但是长大后我发现:阉党虽然贪污把持朝政,但他们办事,而且办实事,东林党也贪污把持朝政,但他们只会祸乱朝纲,一天到晚搞党争,正事啥也不干。

明朝灭亡可以说和东林党有直接关系也有间接关系。明朝会啥灭亡?因为没钱,为什么满清那么有钱,而明朝穷的叮当响呢?原因就出在税收上,明朝规定只要是读书人就可以不交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主们很聪明的把自己的财产挂靠到读书人名下,读书人成为了财富的理论拥有者,那政府自然没法收税了,但穷人没这条件,而且古代地是地主的不是国家的,一旦天灾农民生活跟地狱也差不多。明朝官员不是傻子,他们自然知道下面搞什么名堂,这些官员以张居正为代表,他推行了一条鞭法,就是为了这个,张居正执政的那些日子明朝还是有钱的,万历三大征就是代表。但是,就好像赫鲁晓夫改革动了既得利益者奶酪以至于被赶下台一样,张居正的改革同样得罪了地主们,这些地主们的代表就是祸乱朝纲的官员(东林党前身),所以张居正死后他的改革很快就凉了。

阉党的出现给明朝蓄了口血,因为阉党头领是太监魏忠贤,他可不会给那些伪君子们面子,虽然他贪污,但他办事,他能收到钱,所以那段日子明朝还算太平,但是他的权力太大,威胁到了崇祯帝,崇祯帝就设计干掉了他。阉党没了,只剩下了东林党,这些伪君子除了贪污受贿祸乱朝纲啥也干不了,再加上江浙财阀不交税,导致政府连军饷都发不出去,再加上小冰河世纪(真的倒霉)的影响,明朝很快就凉了。满清政府都是些野蛮人,哪里会给那些江浙的扣逼面子,不交税你就得死,就这样他们稳定了下来。

差不多就这样。


海军本部大将黄猿312


不论是所谓的“阉党”也好,是东林党也罢,放到晚明之时,他们无一不是明朝的破坏者和掘墓者。

可是倘若一定要让他们分出一个高下的话,那么显然,东林党比阉党要更可恶,或者说东林党对明朝具有更强的破坏力,他们掘墓也更绝、更彻底。

既然说到了阉党,那便不得不说魏忠贤。

被称为“木匠皇帝”的朱由校虽说能力一般,但是用人之术倒还勉勉强强过得去,所以特地扶植魏忠贤来制衡文官集团。

魏忠贤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他也很清楚朱由校扶他上位是为了什么,所以也是尽心尽力地打压文官集团,东林党更是被压得抬不起头来,这也是东林党为何那么恨魏忠贤的原因所在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魏忠贤不仅断了东林党的财路,更是挡住了他们的权路,岂不如同诛人九族?

魏忠贤贪则贪矣,但他自己心里也有分寸,不能只顾着给自己敛财,也得分皇帝朱由校一份,让朱由校能够拿得出钱来维系明朝政府的运行。

更何况,当时后金正在明朝北方肆虐,正是用兵之时,用兵须用钱,倘若朱由校因为没钱用兵,让后金打了进来,朱由校当不成皇帝了,他魏忠贤到时候别说继续掌权和敛财了,活路都没有。

魏忠贤贪则贪矣,但是他贪的更多的是地主、官绅这些既得利益阶级的钱,反倒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农民的赋税。

虽说羊毛终究出在羊身上,但是至少魏忠贤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他能力终究有限,有些事让他防不胜防而已。

他薅了官绅地主的羊毛,官绅地主又去薅百姓的羊毛,他对此确实颇为无力,他也想过去招揽有才之士为自己出力,但是买他账的人却不多,譬如孙承宗,魏忠贤便一直想要拉拢孙承宗,但是孙督师不买账。

当然不论如何,以魏忠贤的能力,加上他的贪婪,绝不可能让明朝走出困境,只会加速明朝的灭亡。

魏忠贤掌权时期的明朝和崇祯时期的明朝相比,更像是天黑之前的最后一抹余晖,他薅官绅地主的羊毛越狠,官绅地主薅百姓的羊毛也会越恨,这是一个不可解的死循环,至少对于魏忠贤而言是这样。

东林党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更贪婪,他们是有能力,但是他们却将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放在如何争权夺利上。

也正因为东林党比阉党更有文化,更有能力,所以他们对明朝的破坏力才会更强。

魏忠贤想不到的办法,他们想得到。

魏忠贤不敢用的办法,他们敢用,因为他们掌握了笔杆子,他们能让黑的变成白的,也能让白的变成黑的。

他们多数时候有底线,但是没底线起来绝对让人胆战心惊。

东林党领袖钱谦益本和柳如是约定好了一起投水殉国,谁料事到临头,他却用一句“水太凉”尽弃风骨。

后来,他又用一句“头皮痒”去剃了头发,在后脑勺拖上了一条“猪尾巴”。

当时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则恰恰将钱谦益这样的人视为股肱之臣,将挽救明朝的重任托付给钱谦益这样的人。

让钱谦益这样的人掌权,焉能不亡?

朱由检被东林党人忽悠得铲除了魏忠贤之后,因为不懂用人之术,更不通制衡之道,以至于让东林党一家独大。

东林党掌权之后,可没魏忠贤那么客气,他们以前被魏忠贤刮走了那么多钱,这时轮到他们掌权了,他们哪能不捞回来?

不仅要捞,还要比以前捞得更狠。

东林党将很多不利于他们的政策一一废除,然后开始了他们的疯狂敛财之路,这造成了明末的时候,国库没有钱,可是官绅地主们却个个富得流油。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朱由检没钱了,想让他眼中的股肱之臣拿一点钱出来救济国难,可是那群贪权好利的东林党诸公们却一个个使劲地摇头说没钱,说什么也不肯借钱给朱由检,朱由检却也只能摇头叹气。

如果说魏忠贤时期的明朝是一地鸡毛的话,那么崇祯时期的明朝那就是一地鸡毛加满天飞的鸭毛。

至少魏忠贤还知道维护朱由校和明朝,但是东林党诸公却只顾着维护自己的蝇头小利,浑然不顾明朝。

所以说呀,虽然魏忠贤和东林党都不少什么好货色,但是东林党却要更可恶得多。


宁糊涂


其实吧 我觉得东林党更可恶 明末的官僚政治已经烂透了 而东林党这些官僚很多人都只会清谈和党争 除了极个别 其余人根本没有行政能力 但是往往是这些人掌握了舆论和后世史书的编写 天启皇帝前两年都是信任他们的 但是他们他们当政的时候 辽东局势糜烂 虽然这个锅不能完全他们背 但是作为一个公司的ceo 公司运行不好 你不是应该负主要责任吗 而他们只会推卸责任 而且 天启皇帝刚登基的时候16岁 他们欺负皇帝年纪小 联合大太监王安 发动了明末著名的 移宫案 打击了后宫的郑贵妃和李选侍 让皇帝成为孤家寡人 妄想架空皇权 这是天启皇帝不能忍的 所以天启皇帝从自己的奶妈身边找到信任的魏忠贤干掉王安掌握内庭 其实皇帝是希望内庭和外朝互斗 他稳坐皇位 但是东林党咄咄逼人 要打击魏忠贤 而魏忠贤就是皇帝的一条狗 打击魏忠贤就是打皇帝 架空皇帝 和皇帝争权 这是皇帝不能忍的 所以天启四年开始 魏忠贤被弹劾后反打东林党 天启皇帝早逝 崇祯皇帝上台后干掉魏忠贤是因为 前有冯保和张居正架空万历 后有王安和东林党架空天启 所以 他也怕魏忠贤联合外朝架空自己 但是魏忠贤就是天启皇帝的狗 天启一死 崇祯一上台 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他 魏忠贤当权 辽东局势稳定向好 是做了好事的 因为朝中有皇帝认为可靠的人 崇祯皇帝上台头三年也重用东林党 打击阉党 但是辽东局势瞬间糜烂 没办法 逼得皇帝重新扶持内庭太监 你说 东林党这种只会争权 清谈的人能好吗 他们就是明末官场的一丘之貉 而且更坏 因为 阉党虽然也是官僚 但是他们至少还干实事 但是东林党只会给人泼脏水 党政 夺权 清谈 只是他们掌握了舆论 所以 后世天启皇帝和阉党名声不好


祸水往哪跑


用事实说话,东林党祸国殃民,危害甚于阉党。



来看看东林党当政期间发生的几件大事: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共损失兵力约45800余人,战死将领300余人,丧失骡马28000余匹,损失枪炮火铳20000余支,丢失抚顺、清河两城。



天启元年(1621年)沈阳之战,明军再败,损失两万余人,最重要的是浑河一战明军精锐白杆军、浙军全军覆没,丢失沈阳、辽阳两城。

天启二年(1622年)广宁之战,明军十四万兵力溃败,丢失广宁,辽东巡抚王化贞、经略熊廷弼放弃山海关以外所有领土,后金军攻陷包括义州、锦州在内的40余座城堡,明朝在辽东二百年基业尽失。

天启二年(1622年),同样是东林党人的孙承宗自请督师辽东,把金兵放弃的锦州以西四百里疆土重新筑起堡垒防线,奉行以“辽人守辽土”的方略,这算是东林党人的一次自救,也是他们向皇帝证明自己能力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他们做的好的话,那估计就没魏忠贤什么事了。



可是,只是如果。

天启五年(1625年)柳河之战,山海关总兵马世龙率8000关宁军进攻所谓后金防御空虚的的耀州城(大辽河入海口东侧),结果遭到后金突袭,副总兵鲁之甲、参将李承先战死,明军损兵千人以上。这还不是最关键的,事后兵部派人核查关宁军人数,发现原本号称十万八千的关宁军,竟然只有五万七千人,一半的空饷,再加上柳河之战一触即溃,熹宗对东林党人彻底失去了信任。

再来看看魏忠贤的阉党是如何一步步上位的。



起初,魏忠贤也就干干修建神宗和光宗陵墓这种活,由于东林党人的无能,选将用人导致辽东局面不可收拾,熹宗被迫让魏忠贤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任东厂太监,派出太监赴辽抓情报工作,顺便恢复了嘉靖夏言时期废除的太监监军制度,这项工作其实是比较成功的。



天启六年(1621年)魏忠贤的亲信高第接任蓟辽经略,他准确预估了努尔哈赤将对辽西走廊发动的新一轮攻势,便把尚未建好城墙的锦州兵力撤回关内,还紧急撤走右屯的三十万石粮食。结果亲东林党的袁崇焕自以为是,坚守宁远,后金攻城几日不破,损兵七八百人,转头进攻了附近的觉华岛,当时冬天岛与陆地连成一片,岛上七千多明军连同七千多商人全部被后金兵屠戮,两千多只船只被毁,八万多石粮食被抢,孰胜孰败,自己权衡。



此外,魏忠贤还在熹宗的授意下重启了万历时期的太监征税制度,这为缓解辽东战事带来的财政压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看到的就是,崇祯即位以后,魏忠贤及其党羽被打倒,一时间众正盈朝,可是国势好转了吗?魏忠贤死后第二年,金兵就打到了北京城下,袁崇焕的情报工作,做到哪里去了?


春秋正义


直接一点,伪君子和真小人那个让人讨厌。

想要回答楼主的问题,不能光看表面,还要看内在。

第一,考虑明朝末年的问题,不能说东林党没有好人,只是很是稀少,东林党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圣天子垂拱而治,天下大事皆交于东林之手,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东林党对内残暴,对外软弱也就能理解了,毕竟什么东北野猪皮,蒙古人等等,只不过是抢钱抢女人,反正又没抢他们的钱和女人,管他呢。

第二,明朝中叶,富人大规模支持文人,这些人当了官自然要照应那些商人,所以明朝后期有这么一个笑话,天子但凡想着从富商身上收税,立刻就是朝野一声,都劝天子不要与民争利,说的难听点,这些人是民吗?

第三,看了上面两点你就应该能理解,为什么明天子要放出宦官了,奶奶的,老子贵为九五至尊,让你们做着你们不做,做哪你们还是不做,真当老子是傻子啊,放魏忠贤,咬死你们。

第四,宦官虽然贪财,残暴,但是这些人没了小弟弟,钱和色,色是无能为力了,也就只能在钱上哇抓下,平民百姓有钱吗?还不都是穷鬼,因此,倒霉的不是富商就是官员,这些家伙有冤枉的吗?有,但是绝对不多。

最后说一点,之所以宦官的名声比文人差,只需看看笔杆子握在谁手上就明白了。


最爱王星星


当然是东林党,抢功,抢钱,党争,臭名昭著。

抢功,熊廷弼是楚党,两次去辽东,迅速扭转局面,明朝对后金获得优势。然后东林党为了抢功,反复派人夺权,局势急转直下一发不可收拾,把熊廷弼活活坑死。辽东局势的崩溃,东林党出了大力。

抢钱,作为东南资本势力的代表,反对朝庭的一切加税,除了加农民田稅,他们自己又是免税的。大规模的进出口走私,开矿开工场,不交一文钱。

著名的东林党党魁李三才,现在的高考知识点上都赞扬他反对朝庭矿稅商稅的事,似乎一身正气。但没提到的是他在做漕运总督的时候,把税单交给商人,让他们想填多少随便写。自己过着富贵奢华无度的生活,远远超过王侯, 当时的明朝文人多有记载。

李三才的钱哪来的,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灰色收入。损国家肥自己的典型,即捞足了钱又捞足了名声,无耻至极。明朝财政的崩溃,东林党功不可没。

党争,是最厉害的,东林党的口号是非我即敌,明末四大案全部都有东林党的身影。

妖书案是东林党和郑贵妃党争,高层斗了十五年,最后赢家是东林党。

梃击案是东林党怼上神宗和郑贵妃,遍及整个朝野官员,最终东林党赢了,保住太子之位。为日后东林党发际铺路。

红丸案是东林党对浙党,牵扯面极广,东林党大获全胜。

移宫案是东林党对阉党,说阉党借熹宗年幼挟持皇帝乘机把持朝政,但是熹宗从头到尾都是信任魏忠贤,临终也是魏忠贤随侍在侧。

东林党创造性的利用了京察,作为打击其他党派的武器,引爆了整个官场,可以说这是导致明朝末期政局混乱不堪的主要原因。

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管理,明朝规定每六年要对南北两京的官员进行考察,谓之“京察”。京察时,四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亲自考察,四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察,如果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则会被直接罢黜,削职为民。

万历三十三年乙巳京察,主持者是吏部左侍郎署尚书杨时乔,左都御史史温纯,起重要作用的官员有吏部考功郎中刘一琨和都察院河南道掌道御史吴达可。这些或是东林党的骨干,或是与东林党人来往密切。由这些人主持的京察往往只给东林党人带来好处,结果是钱梦皋等一批浙党骨干遭到处分。但由于首辅沈一贯(浙党)的内中活动,京察奏请处分的公文拖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批复下来。吏部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最终是由皇帝出面,敷衍了一下,不了了之。

万历三十九年辛亥京察,斗争异常激烈。这次的京察主持者是吏部尚书孙丕扬,署理左都御史徐宏纲,以及吏部考功郎中王宗贤,吏科都给事中曹于汴,河南道掌道汤兆京,都是东林干将,同时在内阁担任首辅的叶向高也是东林党人。由于势力太有利,东林党诸君有些膨胀,他们把一切与自己势不两立的,关系不密切的,立场不一致的小宗派都称为邪党。

处分了一批对立派人物,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是宣党党魁汤宾尹。汤宾尹原任南京大学校长,颇为自负,只因为与东林党对立,就遭到查处。有人愤愤不平为他申诉,吏部尚书孙丕扬就给驳回,而且还说:老夫为今日去一严嵩,快哉。其实汤宾尹的职位,就像现在的中央大学南京分校的校长一样,位才四品。明朝校长这个职位照惯例又很难升迁。与严嵩相比,相差实在是太远了。更不讲道理的是,一些官声颇佳的人,只因为是汤宾尹的门生,竟然也遭到株连的处分。就连后来成为阉党重要骨干的王绍徽(宣党)也是在这次京察中被驱逐的。

东林党人在辛亥京察中干得痛快淋漓,却也遭到非常激烈的反抗。齐党,楚党,昆党,宣党不甘于失败,于是联手向东林党反攻。在京察后的两三年中,他们运用各种手段,不但赶走了科道部属中的一大批东林党人,连叶向高,孙丕扬这样的阁部大臣也被一一驱逐出朝堂。可以说,由于东林党人在辛亥京察中行动过于激烈,反而导致了一场惨败。

万历四十五年丁巳京察的时候,已经是邪党们在最后巩固战果了。东林党人真正处于极端劣势中,正是在万历朝的最后这几年。直到万历帝驾崩,光宗和天启帝相继即位,东林党人才有了真正的转机。

仰仗光宗的知遇和他们自己的党争,东林党人逐渐在朝廷中扎稳了根基。

天启三年癸亥京察,这次轮到东林党人算总账了。此次京察的主持者是吏部尚书张问达,左都御史赵南星都是东林党的健将,赵南星尤为著名。这赵南星是河北人,万历三年考中进士,他与顾宪成等人来往密切。京察的结果公布,南北两京官员被弹劾处理的四品以上的官员有23人,五品以下的庶官有315人,邪党大败。

天启后期,齐党,楚党(张居正就是楚党),浙党等其他党派日子过不下去了,被迫抱成一团,最后投奔了魏忠贤(魏曾经讨好东林党,送礼送钱公开赞扬结果被羞辱),成了阉党主力。阉党把东林党再次打压下去,不久崇祯上台东林党又杀了回来,再次清算阉党,最后一党独大。

在这种党争异常剧烈的情况下,明朝朝政不可避免的走向混乱毁灭,东林党罪无可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