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咱们苏州古城河多,桥也多,“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这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对苏州桥梁的真实写照。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几千年匆匆而过,人事变迁,一弯弯石板桥上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底蕴,慢慢的沉淀下来,述说着它不为人知的故事。

宝带桥

吴中区东方大道与吴东路交界处

在城东南,吴县境内,傍京杭大运河,跨澹台湖,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相传,由唐刺史王仲舒捐玉带助资创建,故名。宋绍定五年(1232)重建,明正统年间重修。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当时记载称;“洞其下,凡五十有三,而高其中之三, 以通巨舰。”桥形一直保持至今。清康熙九年大水冲圮,十二年重修。同治二年,镇压太平军的洋枪队统领英人戈登下令拆去第九孔,结果北端26个孔连锁反应崩塌。十一年,重建复通。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民国26年(1937)八一三日军飞机又炸毁桥南端6孔,1956年修复,1982年再度维修。桥身宽3.7米,长317米(内两端砌驳引道67米)。桥堍呈喇叭形,宽6.1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门桥

苏州市姑苏区盘门外,跨外城河

宋元丰七年(1084)石氏出资所建,名新桥。桥系由北段两座相连的木构大桥与南段一座石构小桥组合成,故又称三条桥。南宋绍定年间改建成三孔石级拱桥,定名吴门桥。盘门是当时苏州的南门正门,此桥为“步入吴门第一桥”,故名。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明正统年间知府况钟重建。弘治十一年水利郎中傅潮再修。清顺治三年(1646)、雍正十二年(1734)两次重修。现存吴门桥系“同治中兴”时期1872年所造,为金山花岗石结构;桥底宽5.8米,顶宽4.8米,长66.3米,单孔,跨度16米;两坡石级各49级。拱顶离正常水位9米,是苏州最高的单孔石拱古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觅渡桥

市姑苏区东南葑门外运河上

原名灭渡桥,相传,当年由城东南赤门湾去葑门必经之地,仅有渡船可供过往,渡工则借此欺凌行人,或趁风雨晨昏之机颠越取货。时有昆山僧人敬修几遭其厄,遂发起募捐建桥,桥成故名灭渡桥。元大德二年建,明况钟又重建,清同治年间修,为单孔石级桥。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1985年大修,恢复花岗石云纹望柱,空腹栏板;桥宽底部4.8米,顶部3.2米,长81.3米,跨度19.3米,拱圈厚仅0.3米,拱顶距正常水位8.1米,两坡石级各53级。因翻修垫高路面,东剩50级,西剩52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蟠龙桥

姑苏区跨盘门外城河

蟠龙桥,南连盘门路小游园,北接东大街。蟠龙桥由原枣市桥移此。枣市桥原在枣市街西段,跨胥江,南通安全村,北接枣市街。2003年,市政府拟在盘门外城河建人行石拱桥,将1981年拆除的清道光年间建造的胥江枣市桥全部石料,仍按枣市桥原设计、结构移建于此。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平门桥

姑苏区人民路北端,跨外城河

原名梅村桥,民国18年建,建桥费用主要捐助人为颜料商贝润荪之父贝梅村,因以名桥。1985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宽24.64米,长83.58米,三孔,中孔跨度30米,两侧孔跨度各24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吴王桥

姑苏区定慧寺巷东侧

吴王桥建于南朝五代,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据宋《平江城坊考》载,“南朝王僧虔以书法名,五代吴仁壁以星历名。吴王两族尚矣;然未详所居何人”。因吴王两族居此,故名吴王桥,与吴王无关。五代后周广顺五年(952)重建,1980年改建为钢筋水泥板梁单孔平桥。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人民桥

姑苏区人民路南端,跨外城河

是解放后所建的第一座重要桥梁。1951年建。1977年重建,拓宽为钢筋混凝土悬臂T梁桥,宽22.62米,长62米;两侧人行道各3米,二墩三孔,中孔跨度23.4米。跨南门路为立交桥,长19.96米,净跨18米。铁道部大桥局施工。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普济桥

姑苏区阊门外山塘街,跨山塘河

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桥侧有普济堂,因以名桥。为三孔石拱桥,花岗岩砌筑,南北走向,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全长38.69米,中孔净跨9.16米,矢高4.37米。为山塘佳景之一。游人拾级登桥,西眺虎丘拥翠,东望碧水蜿蜒,两岸民居粉墙素瓦临水而筑,水城风光,荡漾眼底。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思婆桥

姑苏区大郎桥巷东端,寿安桥南

《平江图》中名寺东桥,清初名师婆桥,后讹为今名。清嘉庆十年重建,为砖石拱桥,宽3米,长11.2米,过桥为大郎桥巷(建新巷)。这座桥竟然己有近千年历史了,因为桥上有宋代遗物:用武康石倣成的桥台排柱和两头雕有灵芝宝莲的长系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寿安桥

姑苏区钮家巷东端,跨平江河

在宋《平江图》中,位于资寿寺北面,称为寺后桥。在清同治时改名为寿安桥。在1960年和1985年重修。桥长4.4米,跨3.8米,宽4米,高2.3米。六条石梁并列而成桥面,南侧边梁和北侧第二根梁是武康石。东西桥台排柱各由五条武康石组成,镌有“癸亥”“拾两”等捐银题字。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青石桥

姑苏区南石子街东端

宋《平江图》为苏军桥。清代名众善桥,又名苏锦桥。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因青石桥于民国十年(1921)拆除,条石用于苏军桥,故又俗称苏军桥为青石桥。原为石拱桥,1960、1980、1991年三次重修为石平桥。1999年平江区区域图仍载名苏军桥。2003年平江路改造工程,重建为石拱桥,桥名复称“青石桥”。现在的青石桥,名符其实全用青石(石灰岩)构筑,桥体外缘和桥栏的色较淡,而石级、桥面的青石色泽较深,呈黝黑色。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众安桥

姑苏区悬桥巷东端

《平江图》著录,清代重建,又名大新桥。原为单孔石拱桥,清代重修。悬桥巷是临顿路以东各条小巷中最热闹的一条小巷,从悬桥巷到平江路去的行人和车辆(自行车、电瓶车和汽车)特别多,为了方便车辆通行,1983年改建拓宽为石板平桥,宽5.2米,长7.6米,现在的众安桥上还留有一些古桥的石构件。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新桥

姑苏区悬桥巷顾家花园附近

小新桥又名新桥,宋《平江图》上称北张家桥,清同治《苏州府志》则称新桥。1918 年、1984年重修。桥长4.4米,跨2.8米,宽2.9米,高2.2米。六条石梁并列组成桥面,条石叠砌桥台,条石栏板。此桥虽经1960年、1984 年重修,但保留老桥石构件不少,故虽名之曰“新”,却依然古意盎然。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朱马交桥

姑苏区大柳枝巷西端,跨平江河

又名朱马茭桥,“茭”为干草的意思,桥名由来与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的马队将领有关,当时这里是马队的运草通道和干草场,后为纪念这位朱姓将军,取名朱马茭桥,清代更名朱马高桥。传说春秋时初建,南宋淳厚十年(1250)重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再修,更名朱马高桥。1982年、2003年又修。现为花岗石梁桥,桥面以六条石梁并列而成。宽4.1米,长6.2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通利桥

姑苏区菉葭巷东端

单跨石梁的通利桥西接菉葭巷,宋《平江图》上就有,曾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和1984年重修。长6.4米,跨 2.8米,宽3.5米,高2.4米。桥身主要以花岗石构筑。通利桥两边的桥台并不相等,西桥台有长长的缓坡引桥,远远望去有一种不对称的美,主要是因为此处既是两条河道的汇流处(原为两河十字交叉,自1958年菉葭巷河填没后,便成为两河丁字交会),也是二桥直角相联处,所以将通利桥的西引桥延长,就在桥畔形成河湾,以便船只停泊、转弯和掉头。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唐家桥

姑苏区平江路北段,胡厢使巷西端

《平江图》著录,清乾隆九年重建。1982年整修,宽3.4米,长4.4米,为条石平桥。桥面为六条石梁并列,内有西面一条是武康石。桥台两边立武康石条柱,中间横叠花岗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保吉利桥

姑苏区平江路白塔东路,庆林桥南

《平江图》中名打急路桥,清代更名。原系石拱桥,清嘉庆九年修。1954年重建,加花岗石雕花栏杆。1983年加固为钢筋混凝土单孔平桥,宽14.4米,长9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苑桥

姑苏区干将路东端,跨越平江河

相传为吴王阖闾苑囿游憩之地,故名。原为拱桥,清康熙四十一年重修,1964年改建。1981年修建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梁桥,宽9.69米,长5.35米,单孔,跨度3.77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胜利桥

姑苏区大儒巷东端,架于平江河

《平江图》中名积庆桥,清代讹为吉庆桥。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吴县城厢图》仍载为吉庆桥。原系石拱桥。抗战胜利后,改名为胜利桥。1970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水泥平桥。桥宽7.1米,长6.9米,单孔,跨度5.28米。近年,平江路整体改造时,又改为石条微拱平桥。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胡厢使桥

姑苏区曹胡徐巷东端,架于平江河

《平江图》著录。清乾隆九年重修。1983年再重修,宽14.6米,长3.7米。是平江街区内唯一的一座拱式单孔古石桥,也是苏州古城仅存的七座古石拱桥之一。因东边巷子里曾住着宋代的一名“胡姓厢使官”而得名。虽经整修,但桥构件原封未动,是一座原汁原味的古桥。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庆林桥

姑苏区狮林寺巷东端

宋《平江图》中名庆历桥,清代更名。始建于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清同治三年(1864年)丰备义仓重建,1985年修。东西走向,跨城内第四直河。长6.2米,跨5米,宽2.8米,高约1.9米。花岗石构筑。桥面为四条石梁并列。桥台内侧两边立条石柱,中间平砌小条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奚家桥

平江路北段,东麒麟巷西端

南北走向,跨平江河支流麒麟巷河。原古桥在宋《平江图》上就有图录。据《平江区志》载:“奚家桥位于平江路华阳桥南,东麒麟巷西口,跨麒麟巷河。宋《平江图》著录。《吴门表隐》载:‘奚公、奚婆二桥在瑞光寺东,宋善士奚仁三夫妇所建。平江路奚家桥,仁三世居。曾孙壳明初登榜。故名奚家桥。原为条石平桥。1983年12月重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宽3.9米,长4.25米。石栏杆高0.5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马津桥

姑苏区位于甫桥西、鹅颈湾北端

马津桥始建于唐,唐《吴地记》宋《吴郡志》宋《平江图》标注“马津桥”,今俗称马宋桥,横跨干将河,石板平桥,石料为文康石,砖砌实腹粉水泥桥栏上再加钢管栏,桥宽2.9米,长2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仓桥

姑苏区张思良巷中段

明清各方志载录,有义役仓桥、乐输仓桥、绿水仓桥等名,仓桥乃其简称。旧有义仓置其旁,故名。建于明代,清同治六年(1867)重修,1984年大修,为单孔石拱桥,桥小工细,花岗石块镶铺桥面,花岗石实腹桥栏。桥宽3.5米,长31米,跨度3.6米。梁侧阴刻楷书桥名,外各套圆圈,两旁阴刻小字“同治六年”“长洲县正堂蒯重修”。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水关桥

姑苏区盘门水关外,吴门桥西

清同治十一年重建,1954、1955年拓修。为条石板梁(五块)平桥,东西步阶各14级,细凿石条桥栏,梁侧正中阴刻正楷大字“水关桥”。桥宽2.7米,长18米,单孔,跨度2.7米。为盘门风景区内别具特色之桥。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太平桥

姑苏区养育巷中段

宋皇祐五年建,为石拱桥,1953年改建。1962年结合拓宽养育巷路面重建,保留原石拱,两侧加钢筋混凝土板梁,为单孔平桥,水泥空腹桥栏。桥宽11.4米,长6米,跨度4.65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乌鹊桥

姑苏区五卅路南端

苏州城中zui古老的桥,春秋时始建,因此处有吴王乌鹊馆而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乌鹊桥红带夕阳”、“乌鹊桥高秋夜凉”、“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桥头冰未消”等句。民国23年桥危,蒋吟秋、施仁夫等倡议重修,桥面水泥墩柱下,分嵌四块’汉白玉碑,两块隶书桥名及修建年分,东侧一块楷书修桥收支款项,西侧一块隶书《修桥记》,皆蒋吟秋书。1949年重建为石拱桥,桥宽5.8米,长7.2米,单孔,跨度5.5米。西向桥联“利涉同资,会看千秋援渚北;嘉名永锡,每逢七夕意淮南”。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乐桥

姑苏区人民路中段

春秋时始建,为苏州著名古桥之一。相传此处古时为闹市,亦为戮人刑场,故名戮桥。桥上建汉萧王庙,以萧何制律,特于刑场祀之,后民讳其名,写作乐桥。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元至正六年(1346)等历代都有修建。解放初为单孔石拱桥,50年代加固改造,原石拱保留,两侧加钢筋混凝土板梁。1971年,桥洞改成防空洞。1980年,随路拓宽至34.2米,跨度6米,桥栏不存。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芮桥

姑苏区干将西路

始建于宋前期。宋《吴郡志》、清康熙《志》、乾隆《志》录,名“芮桥”。清咸丰九年(1859)重建,十年毁,同治六年(1867)再建,改名“自新桥”,长5米,宽2米。1972年修防空洞拆除,1993年拓建干将路时重建,为单孔钢筋混凝土拱桥,长8米,宽12米,跨径6米。花岗石桥栏,桥栏上有4根望柱,望柱顶端各雕一只石狮,桥梁重建后恢复原桥名。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吉利桥

姑苏区司前街北端,跨道前街河

本名织里桥,因春秋时吴王织里所在,故名。宋代用谐音称为吉利桥,又附会下邳张良、黄石公故事,讹名为失履桥。花岗石空腹漏花桥栏,桥头柱阴刻填红行书桥名。明嘉靖四年(1525)、民国19年两次重建,1953年拓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梁桥,桥宽11米,长9米,跨度7.5米。1984年因道前街拓宽改建,桥宽18.6米,长7.9米,单孔,跨度5.4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饮马桥

姑苏区人民路十梓街与道前街分界口

志书称,晋高僧支遁饮马于桥下,故名。宋淳祐六年知府魏庠重建。解放初为仅宽3米的木梁板桥,50~70年代重建拓宽,1984年又结合道前街拓宽工程改建。现宽32.5米,长6.5米,跨度5米,单孔,花岗石漏花桥栏。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言桥

姑苏区五卅路北端,跨干将河

《平江图》中名阎桥,清代更名。相传,周武王封泰伯曾孙仲奕于阎乡,仲奕便以阎作姓氏。又传,康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阎,康王封于阎城。近干将路有言子(名偃,孔子弟子)庙,桥由此得名。春秋时建,宋开禧元年(1205)重建,元延祐二年(1315)重建,1954年改建。钢筋混凝土平桥,桥宽13.04米,长4.6米,跨度4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寿星桥

姑苏区望星桥北叶家弄,跨平江河

《平江图》中名营桥,清代更名。宋淳熙五年(1178)建,明清两代都曾重修。武康石拱桥,宽2.9米,长18.4米,单孔跨度4.7米,原桥栏残缺。1965年市文物保护单位百狮子桥被拆,其上桥栏(亦是武康石)3块移来本桥北侧,两面各有浮雕舞狮16头;本桥原残剩桥栏3块集中置于南侧,两面各有花鹿16头。所雕年久,剥蚀,已模糊不清,仅略具物形。两坡步阶各15级,拱顶之侧刻有“重建寿星桥”字样。198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顾家桥

姑苏区临顿路南端,架于临顿河

又名过驾桥,据《吴地记》载:“顾悌仕吴,为虎头将军,父亡五日,绝浆而死,郡人为之造桥。”又传,清帝乾隆在此过驾,故更为过驾桥。宋庆元二年重建,明嘉靖年间张冲再建。原系拱桥,1983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板桥,宽13.10米,长8.4米,单孔,跨度6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醋坊桥

姑苏区观前街东端,跨临顿河

相传,该地为宋官办醋坊,故名。北宋治平二年(1065)建,元至正二十四年重建,明天启四年(1624)修,清乾隆元年、道光五年两次重建。1982年再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两旁花岗石雕刻栏杆;宽15米,长8.4米,单孔,跨度6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泰伯庙桥-至德桥

姑苏区阊门内下塘街西端,架于中市河

《平江图》中名庙桥,《吴郡图经续记》作至德桥,在泰伯庙前,以庙名桥。宋乾道初知府沈度建,明嘉靖四十二年巡按御史陈瑞重建,清嘉庆十五年修,民国13年重修。为钢筋混凝土平桥,宽5米,长24.8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桃花桥

姑苏区阊门西街北端

唐宋时期,桃花坞河西北遍植桃花,桥因桃花坞而得名。原系石板桥,清嘉庆十七年重建,民国34年重修。桥东侧有过河房,内供佛像,为当时“轿盘头”聚集场所,1958年拆除,又重建为钢筋混凝土加固石拱桥,宽7.5米,长5.25米,单孔,跨度4.6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悬桥

姑苏区旧学前东端,跨临顿河

《平江图》中名县东桥。相传,梁天监元年(502)始建,清同治四年重建。原为木桥,1952年改建,加固改为青石板桥。1955年重修为石板平桥,宽5米,长8.5米。1985年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绿水桥

姑苏区山塘街,青山桥稍西,跨山塘河支流

又名普福桥。明万历二年重建,清嘉庆三年、同治五年重修。1985年又重修。桥宽2.8米,长4.1米,单孔,跨度2.7米。诗人任兆麟《过绿水桥》诗云:“花事晴暄绿水桥,画楼红袖倚吹箫。春风不管离水恨,依旧青青到柳条。”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福民桥

姑苏区十全街河,正对苏州职业大学校门

明洪武元年(1368)于此设长洲县署时建,有“造福黎民”之意。原为条石板梁单孔平桥。1983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宽2.9米,单孔,跨度5米,花岗石实腹桥栏。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帝赐莲桥

姑苏区十全街北侧西起第一桥

《宋平江城坊考》载:“帝师桥,《姑苏志》:‘长洲县西,宋咸淳间建。’案:今名帝师里桥,俗讹‘帝思莲桥’。 民国《吴县志》载:”帝师桥,俗名帝师连桥,在义役仓桥东,宋咸淳间建。” 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图》、清乾隆《姑苏城图》名“帝师桥”,清嘉庆《苏州郡城三横四直图》称“帝赐莲桥”。《沧浪区志》载:帝赐莲桥,跨第三横河东段的南侧平行分支(俗称十全河),在仓桥东南。北接长洲路,南出十全街西端。1984年改建,步阶南15级,北18级,宽3.2米,全长14米,跨度4.8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市鹤桥

姑苏区南近人民路,北近庆元坊

古名市曹桥。桥原宽2米,长4米,1972年构筑防空工事时拆除。1994年拓建干将路时复建,花岗岩桥栏,桥上雕有石狮子,桥下贯穿干将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百花桥

姑苏区东出西大街,西去百花洲公园

1999年街坊改造时重建。原有南、北百花桥,系民国22年铸造局局长及方姓律师等12家在此建别墅,并集资建两桥。因位于百花洲畔,故名。南百花桥改建后更名百花桥,钢筋水泥单孔平桥,花岗石桥栏。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探桥

姑苏区阊门西侧

据《苏州市志》记载,探桥因古代守城军队在此侦探敌情而得名,是明朝初年修建月城时建造的,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原为石拱桥,1966年改建为水泥平桥,跨度只有4.8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菉葭桥

姑苏区东连临顿路,西接温家岸

始建于清后期,《宋平江城坊考》:“陆家巷,卢熊《苏州府志》著录。今名菉葭巷。”《吴门坊巷待輶(yóu)吟》菉葭桥卷四载:“陆家巷:门户临流巷陌斜,伊人秋水渺无涯。陆家旧姓疑无据,尔雅庭溶改菉葭。”后注:“按清邱庭溶,字鸿章,号静堂,长洲人。乾隆时官安徽粮道。工书善画,居陆家巷,乃改陆家为菉葭,至今沿用也。”2000年《苏州市古城区水道分布示意图》标注“菉葭桥”。现为钢筋混凝土平桥,长6.5米,宽5米,跨径6米,石雕桥栏,中间书写桥名。菉葭巷31号,为佛教居士林,供居士举行念佛等活动。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忠善桥

姑苏区史家巷东口

《平江图》中名南新桥,南宋嘉定十四年重修。明代名曹胡徐桥。原曹胡徐巷旁河有众善桥,清初河桥均废。清乾隆元年重修,名忠善桥。1980年加固重修,为钢筋混凝土平桥,宽3米,长4.5米。1980年加固重修,成为钢筋混凝土平桥,宽3.2米,长6.7米。1999年9月重建,水泥桥面,花岗石栏杆。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白塔子桥

姑苏区东连白塔东路,西接白塔西路

始建于宋朝,明《姑苏志》,清康熙《苏州府志》、乾隆《苏州府志》著录。康熙《苏州府志》载:“白塔子桥,旧名东章家桥。”宋《平江图》、明《水道图》均标注“东章家桥”。清乾隆《姑苏城图》标注“白塔子桥”。其地原有白塔,为苏州城内“七塔”之一,故路名白塔西路,桥名白塔子桥。宋咸淳五年(1269)二月重建。清嘉庆二十年(1815)曾重修,光绪十七年(1891)再修,为石拱桥。1958年、1959年加固维修,1962年、1999年两次改建,为单孔钢筋混凝土平桥,长12.6米,宽17.05米,跨径7.8米。花岗石雕桥栏,有纹饰,望柱上书写桥名。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万年桥

姑苏区学士街与西大街交叉口

在胥门外,跨外城河,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乾隆初,苏州经济繁荣,在此“往来问津者日以万数,待船以济,则苦杂众有风涛之虞”,于是有集资建桥之议。在知府汪德馨倡劝和巡抚徐士林支持下,费时2年建成。三拱,长三十二丈五尺有余,广二丈四尺,高三丈四尺四寸,取名万年桥,以喻永久。并在西堍建石牌坊,题额“三吴第一桥”。嘉庆二十五年(1820)、咸丰元年(1851)、同治元年(1862)曾三次大修。民国25年为利于车辆上下,改建西坡石级为斜坡,石牌坊同时拆除。28、29年又有两次修理。1952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现浇连续梁桥,宽6.8米,长43米,三孔,中孔跨度14.5米,两侧桥孔跨度各10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山塘桥

姑苏区山塘街南端,北濠弄口

清嘉庆二十三年重建,光绪六年(1880年)再修。解放后多次维修。1963年重建,为铁栏杆钢筋混凝土梁板桥,宽53米,长102米,单孔,跨度8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星桥

姑苏区山塘街,跨山塘河

又名新桥,明成化二十年修。清同治五年重建。为拱形环洞石级桥,宽1.8米,长26米,跨度8米。星桥是苏州地区典型的清代花岗岩单孔拱形石桥,至今保存完好。它始建于宋代,明成化二十年(1484)重修,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桥栏上还刻有同治五年六月当地人捐资重建的事。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通贵桥

姑苏区东杨安浜,山塘桥西

通贵桥,意为贵人通过之桥。《丹午笔记》云:“山塘吴文端公一鹏与菩提庵前郭方伯某友善,朝夕过从,造桥以便往来,名曰通贵。”明隆庆二年桥上出现五色祥云,故又名“瑞云桥”。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现仍保持重建后的古桥风貌,山塘街通贵桥段明清时期曾是苏州繁华的商业区,桥旁有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显赫的府第。通贵桥旁安置有“通贵狸”,是山塘七狸之一。

桐桥

姑苏区山塘街近半塘处

又名洞桥,古名胜安桥。初为木板桥,北宋治平元年(1064),里人金守暹和其母王氏捐资建造石桥。清道光年间,顾禄所著《桐桥倚棹录》是记述虎丘、山塘一带山水、名胜、风情的,其所以将“桐桥”作为书名,作者自称:“是书以桐桥为虎阜最著名之处,故名曰”。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如今,这座山塘最高的拱桥在1963年因河道淤塞,被拆除,改为山塘街路面,现已重新修成小拱桥,桥的前面立着一个大牌坊,两旁尚有桐桥东圩和桐桥西圩两条相对的街巷。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新民桥

姑苏区广济路,跨山塘河

位于民国16年建,其名蕴含“革除旧满清,建立新民国”之意。桥有三孔,左右两侧为旱桥,是苏州最早的立交桥。1966年重修,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桥,宽11米,长19.5米。2003年山塘保护工程中该桥拆除重建。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五龙桥

姑苏区东吴塔西南400米,跨西塘河

因在五水合流湍急处,故名五龙桥,又名五泓桥。宋淳熙年间(1174-1189),提举常平、薛元鼎建。中间经过几修几建,后因太平军在此设堡垒,抵御清军与洋枪队的联合进攻,桥毁于战火。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为五孔石拱桥。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团结桥

姑苏区人民南路中段

团结桥跨仙人大港西段,市区与吴县交界处。1953年建,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宽10米,长15米,单孔,跨度15米。团结桥为吴中区与姑苏区合建而成,取团结之名寓意两区友谊长久。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姑胥桥

姑苏区道前街西端胥门外,跨外城河。

始名红旗桥,1970年建,为钢筋混凝土T梁桥,5孔,宽12.5米,长94米,净跨80米,是苏州兴建的第一座大跨度桥梁。以苏州市政工程管理处为主,无锡市政工程处协助施工。1984年扩建,在老桥北侧加宽桥面一倍,花岗石雕花栏杆,云纹望柱。1984年定今名。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渡僧桥

姑苏区山塘北濠弄口,跨古运河

三国孙吴时建。相传当年该处无桥,仅有渡船载送过往客商。一日有僧呼渡,船工不应,僧一怒之下折杨柳枝浮水而过,众皆惊异,愿借神力成桥,遂募捐建成此桥,故名渡僧桥。宋咸淳十年(1274)重建,明弘治二年修,崇祯九年由僧如净募资重建,清嘉庆二十三年重修。桥为拱形石级桥,上下共72级。民国14年又修。解放后曾多次维修加固。1966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梁平桥,宽12.4米,长6.08米,单孔,跨度11.4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彩云桥

姑苏区山塘街南侧

建于民国11年前后。为三孔石拱桥,桥孔中有纤道,两端引桥均循道路转弯,建筑颇具特色,与桥畔的驿站组成独特的水乡风貌。桥宽2.5米,长31.5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聚龙桥

姑苏区阊门外北童梓门,跨中市河

五条水系汇聚在此,一条是从京杭大运河过来,一条是山塘河,一条是入城的中市河,南北两条是护城河。五龙汇阊,故名聚龙桥。古桥在1978年被拆建成阊门外电力水泵站。现桥为2006年重建。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新觅渡桥

姑苏区南门路东端

外城河与大运河交汇处,斜跨大运河,是古城外围公路圈的主要桥梁之一。1975年6月建成,为单孔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宽15米,其中车行道10米;长75米,跨度60米。该桥有三座引桥,东引桥长39.8米,南引桥长26.6米,西引桥长55.75米。是第一座由苏州市政工程管理处自行设计、自行安装的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桁架桥梁。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钱万里桥

姑苏区广济路北端,跨外城河

曾名钱卖女桥、钱万二桥。宋末建,明正统年间知府况钟重建,嘉靖十一年又重建,清同治年间改建成木桥面。光绪元年由盛宣怀妾资助,拓宽翻建。解放后多次加固。1966年扩建为钢筋混凝土圈梁式拱桥,宽13.9米,长19.1米,单孔,跨度12.3米。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岁月湮远,朝代递嬗

苏州的桥仍旧在那里

静默而诗意,等待过客与归人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其实苏州还有很多很多的桥

由于时间有限,没能一一拍到

你身边还有哪些有故事的桥!

文末福利

文末福利来袭

5张姑苏网定制市民卡来啦!

真不是吹!苏州人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

苏小囡5

(suxiaonan5)为好友

发送关键词“市民卡”

即可参与抽奖

10月21日13:30

我们会挑出5位幸运儿送出

快加我们为好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