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战胜卒中——别让爱你的人面对生死抉择

战胜卒中——别让爱你的人面对生死抉择

我选择放弃。”她低着头,眼泪不停的从脸颊流下。

我和老公以前已经商量过了,我俩谁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放弃治疗。”说完后,她深吸了一口气,在病危通知书上签了字。

她老公才35岁,他们还没来得及要个孩子。

战胜卒中——别让爱你的人面对生死抉择

我坐在她对面,刚刚向她交代完病情和注定预后不良的结局。看到她低头签字这一幕感觉很熟悉。

每次面对家属,进行病危通知,我的心情都很压抑。身为医生,面对束手无策的疾病,有时的确很无奈,只能怀着沉痛的心情,告诉患者家属这种病预后极差,我们已经尽力了,请做好最坏的准备。

在听到她说选择放弃时,我深深理解她的心情。

“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我叹了口气,对她说到。

“谢谢你,大夫!她哽咽地吐出这几个字。

每年我们抢救那么多脑出血的患者,很多患者因为发病急,出血量多,即使手术保住了生命,但却给社会、给家庭带来了一个个崭新的植物人。亲眼见证着一个个家庭的顶梁柱,突然倒下变成“废人”,成为全家的累赘。常年卧床,吃喝拉撒,鼻饲导尿,反复肺炎。

不能自理但有人护理也无所谓,最难接受的是,脑组织损伤严重,记忆消退,永无交流,“人性”丧失,往事遥不可及,久病床头,亲情渐行渐远。

战胜卒中——别让爱你的人面对生死抉择

医疗,并不能改变每一个人的命运。

很多时候,生命在疾病面前显得那么脆弱,那么渺小。人虽然离开了,能留下的,还有回忆和爱。

她老公是当地一个保险公司业务部门的经理,平时应酬多,吸烟喝酒,体重200多斤,不到30岁的时候就发现了高血压,平时也没怎么规律控制。最近为了减肥,而加入了骑行队,开始坚持骑自行车锻炼身体。

今天他在跟随车队一起骑行锻炼时,突然发病,骑到半路突然从车上摔落,车队人员帮忙叫了120送到了医院,来的时候他已经昏迷。

我在急诊会诊看到他时,他身上还穿着迷彩骑行服,膝盖和肩部已经磨破,呼叫拍打没有任何反应,口边有呕吐的痕迹,呼呼地喘着粗气。

一看到他的症状和体型,我就初步判断是脑出血,查体发现是昏迷的状态,考虑出血量很大。急诊的CT扫描结果证实了我的判断:大面积脑出血,脑疝!

送他来的队友通知了家属,他到医院不久,他的妻子和母亲,就赶到了医院。他妻子高高瘦瘦的,一头披肩长发,到了病房看到躺在平车上的他,一下就扑在他身上哭了起来“老公,你怎么了”,他母亲站在平车旁边,也是反复哭诉着对我说“大夫,我求求你,救救我儿子吧!”

因为出血量很大,如果不手术,患者无法存活,我紧急向家属交代病情,同时准备手术。

对着CT影像,我熟练地向她们交代患者病情,手术风险和可能的预后,他妻子很理解,决定立即手术。只是问了一句:“大夫,您说手术后也不会太好,可能成为植物人吗?”

我的助手边联系手术边回答到“能不能救活还不一定呢!活了很可能植物人,或者是重度残疾。”话音刚落,我听到患者母亲痛哭的声音。

“是这样的,他现在血量比较大,不治疗存活率很低,治疗了也要看术后恢复的情况。”我补充到。

手术开始,面对200多斤的重量,我们几个人合力才将他抬上手术床。

手术时间很长,术中清除了脑内的血肿,还需要去掉局部的颅骨,进行“去骨瓣减压术”,以免后期脑肿胀压迫。

手术顺利,但他术后昏迷仍然很重。发病时,他把呕吐物误吸到了肺里,现在昏迷还很重,所以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必须进行“气管切开”才能维持呼吸通畅。

但他很胖,脖子又比较短,气管切开手术又是一种挑战。

在耳鼻喉科主刀和我们全力的配合下,艰难的进行了气管切开。但术后一周的时间内,他一直处于深昏迷状态,呼吸微弱,肺内感染仍然很重,依靠呼吸机辅助呼吸,在重症监护里维系着生命。

屋漏偏逢连夜雨,再次给他复查CT,显示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较严重,功能完全丧失,而且CT显示又出现了“脑积水”。如果不再次手术,进行脑室引流,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

遭受反复打击的大脑已经是弱不禁风,再次手术即便顺利,想要生活自理或者清醒的几率都很渺茫。

再次手术后,如果长期卧床,谁能来照顾?他的妻子?他的母亲?他的兄弟姐妹?

面对生死的抉择,家里人把最后决定的权利留给了他的妻子。于是有了开头的对话。

“我和老公经常一起看电影,看过很多,也讨论过很多生离死别的选择。我们以前就已经商量过了,我俩谁出现这样的情况,都会选择放弃治疗。都不想自己受罪,也不想让对方遭罪。”她边哭边在放弃进一步手术的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他说过,必须要分开时,要是能选择,他会自私点,想先走,他受不了我离开时的痛苦。”当她哽咽着说完这些话时,我的眼泪也在眼圈里打转。

“我能再看看他么?”她问我。

我协调了一下ICU,让她单独进来看看他。

她换上隔离衣,带上口罩帽子,缓缓地走到了他的身边。

他原本就胖胖的脸因为手术、输液,比原来又肿胀了一圈。

她伸出颤抖的双手捧着他的脸,又把头贴在他胸口,抽泣着,嘴里默默说着什么。

虽然离别见得太多太多,但这一幕我再也看不下去,又不忍打断,过了几分钟她起身离开了。这几分钟,我感觉时间,都凝固了。

战胜卒中——别让爱你的人面对生死抉择

没过两天,他就离开了,那天她并没有撕心裂肺地哭嚎,平静地办理了死亡证明。

我记得过了好多天,她才回来办理住院结算,我又见到了她,她明显消瘦了好多,长发已经剪短,一脸憔悴。她见到我后,对我说“霍大夫,谢谢你了”。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对她说“保重身体吧,别太难过了”。

“谢谢你,能让我最后和他待一会。”她一开口,眼圈就红了。

“结婚8年了,一直都是他让着我,宠着我,现在他不在了,我真的好难过。我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我实在太想他了。”说着说着,她的眼泪鼻涕都流下来。

因为没带纸巾,她用手不断擦拭着不停留下来的眼泪和鼻涕。我的视线也瞬间模糊了,起身从洗手池边抽了些纸巾给她,坐在她旁边默默地陪着她。大概十来分钟后,她才慢慢恢复了平静。

我也想了好久,对她说:

“我其实很敬佩你的选择,也认可你们的约定。当时你如果选择继续治疗,他即便存活,极可能是植物生存状态,天天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如果他知道这样活着,也会埋怨你去救他。每个人终将离开,有早有晚,即便他离开了,但你能开开心心地活着是他最愿意看到的,如果你不开心,他也会不放心的。

那是我见她的最后一次,我希望时间能够抚平她心中的创伤。

卒中的三大特点

中国有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人都希望健康长寿,然而人终有一死,当身患疾病面临死亡时,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

如果必须面对死亡,那么能够预知自己的死亡时间,身体没有任何痛苦,并且人生了无牵挂,可谓是一种“善终”。

而“卒中”这种疾病,总是突然发作,让人猝不及防,往往造成残疾,甚至死亡。中国每年有240万人发生卒中,每年有150万人因卒中而死亡!

战胜卒中——别让爱你的人面对生死抉择

卒中发作急:突然倒下,你自己无法预知死亡时间,病情严重时,转瞬之间会让你和家人阴阳两隔,让人难以接受。“遗言”还没来得及准备,心愿还没有达成,太多的感谢,感恩,感动还没有表达,一切一切来得太突然。

战胜卒中——别让爱你的人面对生死抉择

卒中残疾重:轻者需人护理,重者瘫痪卧床,当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气管切开,导尿,鼻饲,感染,褥疮,一系列痛苦接踵而来时,痛的不止是患者自己,而是整个家庭。

战胜卒中——别让爱你的人面对生死抉择

卒中牵挂多:生活中的强者,卒中后的废人。卒中“撂倒”的不乏中年人士,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能变成全家的“负担”。纵有积蓄千万,奈何无福消受,房贷尚未还完,子女尚未婚嫁。即便老年时患病,久病床头无孝子,卒中病后几人全?住院手术等花费虽然部分能报销,间接的经济支出无疑会让家庭雪上加霜,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又如何“了无牵挂”?

这个病例只是中国每年百万以上因“脑卒中”死亡患者其中的一个。

他很年轻,但因为没有控制血压、血脂,过度劳累压垮了他,卒中毁掉了一个家。

年轻的她,执子之手却失去最心爱的爱人。

年老的她,白发苍苍却送走了自己的儿子。

卒中预防的若干建议

和卒中打交道十多年,看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和死里逃生。卒中在老年人群中的致残率极高,是造成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最严重的疾病,并且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但卒中并不是不能防治,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就能极大的降低卒中的风险。如何预防卒中,不让爱你的人面对生死抉择?以下是几点行之有效的建议

1. 控制危险因素

脑卒中,预防是重中之重,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是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脑卒中有8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房颤、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很少体育活动、超重或肥胖、卒中家族史。

战胜卒中——别让爱你的人面对生死抉择

根据这8个危险因素,您如果有3个以上,那么您就属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需要及早排除危险因素,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卒中的发病。

2. 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卒中,从调整生活方式上来说,最重要的就两点:吃得合理、动得健康。

(1)吃得合理

中国为什么卒中发病率高?很多研究都指出高钠摄入是重要因素,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人盐吃多了。成年人每日摄入的盐应少于6克,但中国人实际的摄入量远远超出了该建议值。有研究显示,中国有80%以上的人日均盐摄入量大于12.5克,是推荐量的两倍还多。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加高血压、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而高血压同时也是引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因此,控制盐分的摄入是健康饮食的基础。

战胜卒中——别让爱你的人面对生死抉择

此外,各种食物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比例,最简单的就是王陇德院士经常向公众推荐的“十个网球”原则,即每天主要摄入的食物量保证在十个网球大小。其中,肉不超过一个网球大小;主食(米、面、谷类等)相当于两个网球大小;保证三个网球大小的水果;不少于四个网球大小的蔬菜。

战胜卒中——别让爱你的人面对生死抉择

(2)动得健康

有效的体育锻炼有三方面要求。

第一是频度,建议每周3-5次,每天1次获益最明显。

第二是时间,从时间长度来说,每次锻炼的最佳时长在45-60分钟之间,少于45分钟效果会减弱。

第三是类型,有研究表明,对身体最好的三种运动分别是挥拍类运动,游泳和有氧体操等,但结合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爬山,慢跑,健步走,力量锻炼,弓步练习等都是有效的锻炼方案。

第四是强度,运动的目的是一定要使心脏得到锻炼,最简单的算法就是心率达到170-年龄。

战胜卒中——别让爱你的人面对生死抉择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降低风险,远离卒中。

战胜卒中——为自己,为爱人,为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