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从古DNA数据,看上古的中原之王是谁

对于上古历史,我们更愿意用科学的眼光去研究。单单用史籍来看上古,你会发现很多记载是相互矛盾的。要找到靠谱的答案,我们就要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用哪种科学呢?分子人类学也。新人会问,分子人类学这个名词看起来有点高深,有没简单通俗的讲解?分子人类学其实是和生物学有关的,一句话来说,是通过研究基因(包括Y染色体)来追溯人类的起源。

近日,吉林大学的考古DNA实验室公布了一些古DNA数据,包括中原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基因,见论文《中原仰韶至龙山时期古代人群的分子遗传学分析》。这个信息在业内形成了爆炸性的影响,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研究分子人类学的爱好者都知道,随着检测技术的普及还有检测费用的降低,现代人群的DNA数据越来越多,但严重缺乏的就是古DNA数据。吉大可说是走在了科学的最前沿,让我们这些发烧友欣喜若狂。下面,我们不用专业术语,尽量用最简单的话语来解释,怎样用基因来研究仰韶、龙山时期的族群?

这次吉大研究的对象,是河南的四个遗址,其中有仰韶文化时期的晓坞、汪沟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郝家台、平粮台遗址。而且,河南位于中原中心地区,是我国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所以河南发掘出来的古DNA,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

从古DNA数据,看上古的中原之王是谁

通过分析得出了什么结论?下面结论看不懂的话,可以多看几次,再不懂的可以在评论留言哈。

一、就常染色体来说(常染色体决定身高、外貌),河南仰韶文化居民比龙山文化居民更像北方人!通过三种算法对比,都显示了:相对于现在的中原汉族,仰韶的老居民更接近现代的韩国人群,仰韶居民虽然看起来有点南方,但比起现代人,是典型的北方人群

陕西的半坡人复原图:

从古DNA数据,看上古的中原之王是谁

二、龙山文化居民都在4000年前,当时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龙山的居民和之前发布禹州瓦店居民(亦龙山时期)一样,虽然也偏北方,但比仰韶偏南。

从古DNA数据,看上古的中原之王是谁

总体来说,仰韶、龙山的居民都相对偏北方,与北方汉族高度相似。他们就是秦俑、汉俑外貌,单眼皮占多数,像现在的朝鲜、韩国人

汉俑的长相:

从古DNA数据,看上古的中原之王是谁

长信宫灯原来不是艺术创作,是真实的汉人长相:

从古DNA数据,看上古的中原之王是谁

现代人呢?东亚主要族系的常染不单是偏南,而且偏东,类型划分即为以南方人群(以台湾土著为代表)为主。说明近现代以来,东亚受到南方族群的影响比较大,和四五千年前不太一样了。简单来说,现代汉族形成于北方,但在秦汉以后,南方人静悄悄的夺取了北方人的江山。下面论文中的截图,佐证了后期南方人持续的基因贡献,反超了北方:

从古DNA数据,看上古的中原之王是谁

三、重头戏来了,爆父系的Y单倍群类型。

注:Y染色体是人的性染色体之一,用于决定男性性别,只有男性才有Y染色体。根据不同族群的Y染色体数据,分子人类学家建立了树状的Y染色体单倍群图谱,可以追溯父系祖辈的起源。

从古DNA数据,看上古的中原之王是谁

看不懂没关系,我们来解读。

⑴仰韶文化早期组,6000年前后,出现了Q1a1a(这应是M120支系,目前来看Q1a1a大多数都是M120这一支)。

名称可不能简化了,因为这是国际通用的称呼,有其科学意义。这样说吧,这个Q系并不简单,他和神秘鬼方有关,因为他们分布地相似。

Q-M120是中国境内Q系的老大,他们拥有一个5000多年前的共同祖先,他们在国内的大本营集中在山西、陕西北部,人口高达5%左右,考古发现的山西倗国,就是Q1a1a-M120。也就是说,倗国的祖先可能就是鬼方,推测他们是从阿尔泰山南下的,来到中原的时间比原先想象的要早,原先有专家提出是商朝时期才南下。Q1a1a1-M120在国外也有分布,包括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充分说明他是西来的中东人,他们首先达到了阿尔泰山,然后南下中原,他们的贡献是给仰韶居民注入了中东甚至欧洲的常染成分。

注意,匈奴也是Q系,不过和倗国不是一个支系而已,在约2200年前新疆匈奴墓地的居民身上,检测出Q2a1-M378。我们很明显识别出,匈奴属于Q2,倗国是Q1,二者有一个远古的祖先,但后来分开发展了。

还有什么脑洞可以开??石峁遗址可能也和Q系有关,但石峁也不会是单一的,也是多源的。极有可能是Q系和O系的F444共同打出的江山。而黄帝的活动轨迹和石峁相近,《史记》中写道“

黄帝崩,葬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之颠尚有黄帝陵墓,所以不能排除黄帝和石峁有关。而且,黄帝应该是F444类型,因为史料记载了黄帝从西北角出中原,F444的分布地基本吻合。

⑵仰韶文化晚期组出现O1b1a2,即老O2*。

河南渑池笃忠遗址,相当于仰韶晚期:

从古DNA数据,看上古的中原之王是谁

O1b1a2,推测为page59支系,他也是仰韶文化的后期主体。已知仰韶文化人骨很多都是类似东南亚人种,高颅/长颅、低面、低眶、阔鼻、突颌,很有可能就是O1b1的杰作。根据复旦大学的理论,O1b1总体是南方往北方发展,而O1b1a2-page59或即起源而仰韶,然后向北方发展,他和中南半岛知名的O1b1a1-M59是堂兄弟。

如果联系史料这位O1b1a2可能是三苗之一,因为O1b1在苗瑶里面占很高的比例,常染成分接近南方人群。现在先抛下预言,小编认为O1b1和三苗北上有关,和蚩尤关系也是密切,他们是三苗北伐的代言人,也是日后石家河文化北上的楷模,但三苗文化有些地方是被消失了,前段时间郑州青台考古发现的北斗九星遗址,便可能属于三苗的杰作,而中原其他集团一般是说北斗七星的,没有九星的说法。另外,近年复旦研究发现,曹操是O1b1a2下游F1759,这个仰韶晚期居民说不定就是曹操祖先。

仰韶文化的居民共同建立了原始的汉藏语言,也即上古汉语,见发表在世界著名《自然》杂志的《语言谱系证据支持汉藏语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起源于中国北方》。

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差异比较大,这个另有文章说明。

⑶龙山文化期,即4000年前后,遗址检测出C2e2(F845+)、O2a2b1(M134+),还有一例N1b2*。震惊!怎么发现了三个??龙山遗址发现出三种类型,可能反映了四千年前真的存在一个部落联盟!史料记载的尧舜禹式的部落联盟、禅让并非虚言。

从古DNA数据,看上古的中原之王是谁

C系分南支、北支,C南支的F845,在23魔方叫C2c1b,很早就在中原生活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C南支总体是从北方向南方发展的。

C南支在长城南北都有广泛分布,有些支系生活在长城南部,他们参与了华夏的形成。这里先抛个预言,有种来打我脸,那就是C2c的各个支系可能都是在中国北方起源,然后向南方发展,一些西南的土司就是F845,但在汉族里面F845不常见。

另外爆点料,23魔方推测孔子、商王、司马家族也是C南支

O2a2b1-M134不说了吧,汉族主流单倍群。推测他的下游是F444,F444是老几?他已经可以内定为中原之王了,见论文《河南禹州瓦店遗址龙山时期古代居民DNA分析》,下图WD-2一栏,里面的O2a2b1a2a1c,就是F444-F46下游的一个小支系:

从古DNA数据,看上古的中原之王是谁

F444是家大业大的集团,位列汉族三大支之一,后裔枝繁叶茂。F444在龙山文化时期多次出现,也很有可能是黄帝部落的类型,所以他做中原之王是实至名归的。

说到N系。之前仰韶文化的庙子沟遗址也发现过N系,测出了3例全部N,占100%,N1b2*特别用紫色划线来表示,里面的N/O就是N1b2:

从古DNA数据,看上古的中原之王是谁

N1b是N系南支,N1b2大部分是M1819类型,他们的年龄约在6600年左右。在中国大约占2.5%。N系曾经遍布中国北方,23魔方总结如下:

1、5500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庙子沟遗址:3例样本,其中3例N(未定下游)

2、5000-6000年前辽西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6例样本,其中4例N(非N1a1)、1例O2、1例C。

3、5000多年前山东东营傅家遗址:4例样本,2例N(未定下游),1例O,1例K*(未定下游)

4、约3500年前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遗址[2]:5例样本,3例N(非N1a1),2例O2

而且,N系是仰韶、龙山的两期大佬,实力不可小觑。来一个惊世骇俗的假设,N系后来被人赶到了更北的地方,似乎和夏人(夏后氏)被驱逐到匈奴境内相似,N系应该和夏人有关。

说一下故事背景,龙山的郝家台/平粮台样本已经是王湾三期,等于晚期的夏代了,这个时候唐尧故都的陶寺遗址,已经被深受老虎山文化的石峁文化所灭。石峁集合多个部落而形成黄帝集团,黄帝集团进一步压制中原,打败了中原的蚩尤集团。武力是压制了,但文化还是南方的强盛。禹征三苗,还是压制不住南方的文化渗透,于是乎,中原便成了大熔炉,他把南北方的文化融会贯通、融为一体,形成新生的华夏文化。

四、母系的mtDNA类型(注:即线粒体。如同Y染能反映父系,线粒体能反映母系)

⑴在样本里面,占比最高的是D系小姐,D4为主,这是农业革命后就奠定了的。其他是F2/F1a/M8/M11/B4的组合,在这11个有效样本,其中D占5个,比例高达45%,几乎一半!!其中,发现了D4下游的D4g,D4g现代高频于中国北方,尤其是在河北。还有一位D4b2,她是现代汉族的主流单倍群,高频于北方,尤其是中部,在日本也常见,她们就是正宗的中原妹子,值得日后重点研究。D4在西藏也有广泛分布,推测她是西北起源的,而且,在两万多年前她已经诞生在这个世上。但没发现D5,河南禹州可是发现了D5的,她是F444的原配。

⑵女性缺少古北方的类型,与现代女性相比,有着一些差异。既没有古西北+华北的M10,也没有古西北+古蒙古常见的G,更没有古中原+古东北常见的D5,四不像啊!

⑶发现了很早就扩散到北方的南方母系分支,她们是现代人的非主流,比如B4d1、F1d、F2h这堆。

也就是说,这些女士是南方的土著,她们跑到中原来,想要一场甜甜的恋爱,就撩到北方汉子结合了。

但她们不是现代女孩的祖先,她们没有太多的后代。

⑷总体而言,母系和现代女性没有很大的区别,都以M系为主,纯度没有现代女性高,但差异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遗憾的是没有D5,D5是谁??她代表着中原之王的老婆,可以母仪天下,也就是俗称的大嫂。

总论,汉族的祖先就是起源于北方,而不是西南或者其他地方。仰韶、龙山文化对推动华夏-汉族的形成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而河南又是核心的核心。这次基因报告含金量很大,见证了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中原人的常染均是一脉传承的。F444+D4就是传说的中原之王以及王后了,他们两是最佳夫妻。

延伸阅读: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黄帝集团和夏后氏集团不是同一批人,黄帝集团亲Q一些,夏后氏集团亲N一些,但他们都和O2a系的F444有关,或者还得加上O2a系另一大支M117。黄帝集团、夏后氏集团联手打败了O1b1的三苗集团,三苗退回长江中游的老巢发展。由此推理,殷商集团和夏后氏集团更不可能是同一个祖先的,殷商集团的统治者就是由C系南支组成。把他们说成是出自同一个祖先,是汉朝文人为了粉饰大一统服务的。但这些说法很容易被分子人类学戳穿。

那么,其余的大支O2a系的002611、O1a系的M119呢?这些夷、越当时还偏安于东部沿海,M119在仰韶和龙山之间的过渡期,以良渚文化强大过一时。002611则是龙山的海岱文化代言人(龙山可以分为海岱、中原文化两支)。M117、002611、F444,和M119、C系南支以人数众多,被称为五大超级祖先,占了汉族人口的六成之高,见复旦严实的《中国人的超级祖先》。如果五大超级祖先加上O1b1、N系、Q系,可达到七八成之巨,占了汉族人口的大多数。这些支系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都是中国光荣的一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