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甕安:醫療惠民為群眾撐起健康傘

“現在,從家裡到醫療點看病,走路只要10分鐘,太方便了。”永和鎮白水河社區群眾雷碧仙在醫療點看完病後,拿著醫生開的藥,高興地說道。

雷奶奶今年已經86歲了,家住白水河社區劉家院組,兩個女兒外嫁他鄉,家裡只有她和老伴兩人一起生活。

“我和老伴年紀都大了,身體不好,常年都要看病吃藥,坐車來來回回的很不方便,只能託親戚朋友從縣城給我們帶藥回來。”

雷奶奶告訴記者,白水河社區原本有一所醫院,但後來這所醫院搬遷,“看病難”就成為了當地群眾的一件“揪心事”。

在主題教育中,永和鎮黨委、政府把群眾的“急難愁”問題作為頭等大事,由政府出資租用當地200餘平方米民房建立醫療服務點。永和鎮中心衛生院投入20萬元資金購買醫療設備,社會愛心人士籌款購買辦公桌椅,在各方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下,9月19日,永和鎮中心衛生院白水河醫療點正式投入使用。

“醫院開在這裡太好了,常規的看病檢查都可以在這裡做,不用跑去縣城,真的是為我們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實事。”家住嵐關鄉的張老太激動地說道。

“我們這個醫療點中西醫結合,開設有針灸、推拿、按摩、血尿常規化驗等服務,解決了群眾‘小病不出村’的就醫需求。”永和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周福喜說。

醫療點的開設,不僅解決了白水河社區群眾“看病難”的問題,還輻射了平定營鎮、嵐關鄉部分村寨共1萬餘人的就醫。現在,醫療點的醫務人員通過永和鎮中心衛生院輪休醫生來輪流值守,平均每天有6個醫生值班,醫療點啟用以來,平均每天接待就診群眾100餘人次。

“現在我們的工作量確實是比以前大了,休息時間也少了,但是解決了群眾 ‘看病難’的問題,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永和鎮中心衛生院醫生範良軍一邊給群眾檢查身體,一邊微笑著說。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甕安縣始終把群眾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狠抓醫療體制改革,整治醫療亂象,提高辦事效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為群眾撐起健康“保護傘”。目前,甕安縣對全縣17家民營醫院、15家衛生服務站、23個鄉鎮衛生院、20家個體診所和4家縣級醫院進行全面監督檢查。共查處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8家,超出登記範圍執業5家,其他違法行為35家。立案28起、移送公安機關2起、結案16起,共計罰款5.9萬元,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1家,暫停護士執業2名,執業醫師1名。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縣衛生健康部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身邊突出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用心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針對全縣疫苗短缺現象,我們採取緊急措施,採購了一定量的二類疫苗,補充一類疫苗的緊缺現狀,代替一類疫苗接種,保證兒童身體健康。同時,我們加強與省州相關部門對接,要求疫苗生產廠家加大生產量確保兒童有疫苗接種,目前已經得到有效的解決。”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胡齊來說。

“我帶孩子來打疫苗的時候,沒有一類疫苗了,我們就是打的二類疫苗,能夠保證孩子身體健康,我們心裡也踏實。” 家住雍陽街道辦事處城北社區的程女士說。

“以前都是一大早趕去窗口掛號,要是去晚了,光是排隊就要半個小時。現在通過網上預約,再也不用排隊,非常方便。”前往醫院看病的王女士說。

為方便群眾掛號看病。今年,甕安縣完善預約診療服務,提供線上預約掛號、檢查檢驗結果查詢、就診記錄查詢等服務。目前,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2家縣級醫院已開通網上預約掛號服務。

這一樁樁、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充分折射出我們黨對民生事業的高度關注。

來自縣衛生健康局的一組數據顯示:目前,全縣22個鄉鎮衛生院、2個社區服務中心的“五室”已建設完成,26家醫療機構均已落實專網配備,19個鄉鎮衛生院已完成中醫館建設並投入使用,170個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縣中醫院完成整體搬遷,隨著診療能力的提質升級,群眾的就醫環境得到了大幅提升。

“硬件”完善了,“軟件”跟進更要及時有效,甕安縣採取醫聯體和東西部對口支援,派出業務骨幹外出學習先進醫療技術回院開展業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資源,減少外出看病就醫,節約了時間,降低費用,提高辦事效率。

“下一步,我縣將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聚焦群眾看病就醫‘煩心事’,完善醫療保障政策,提供優質醫療衛生服務,讓群眾‘看病難’ ‘看病貴’問題逐漸緩解,為維護群眾身體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