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漳縣貓尾草拓寬群眾致富路

甘肅經濟網漳縣訊(通訊員 張強

)近年來,漳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促農增收的助推器,探索出“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牧草產業扶貧新模式。

位於漳縣南部石川鎮路地溝村,氣候高寒陰溼,鎮村兩級結合村情民意,積極培育壯大貓尾草種植產業。路地溝村徐稱平說:“以前種的燕麥,現在種的貓尾草,一畝能賣900元。”種草嚐到了甜頭,示範點的成功,讓村書記高光明看到貓尾草產草量高而穩定,能夠增加群眾的收入,加快脫貧的步伐,於是及時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入戶宣傳動員,倡議大家種植貓尾草。他說:“現在大家都開始種植了,我們在脫貧致富路上一個都不落下。”

筆者在貴清山鎮貓尾草種植基地瞭解到,漳縣輝豐草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初共有5戶,現在種植300畝,培訓50戶貧困戶參與種植,引導帶動當地20戶貧困戶發展牧草產業,每戶平均增收3500元以上。合作社負責人楊曉勇說:“現在我們合作社和農戶簽訂銷售合同,讓百姓放心種植,簽訂合同之後農戶積極性非常高,不僅提高了當地農戶收入,還提振了脫貧致富的信心。”

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牧草產業扶貧新模式,全縣共種植貓尾草4300多畝,帶動600戶,其中建檔立卡戶300戶,共種植907畝;財政專項扶貧投資50萬元左右,畝均補助500元,涉及274戶;畝產鮮草1800公斤,戶均增收1.44萬元,其中建檔立卡戶300戶,種植約1000畝,產值216萬元,戶均增收7200元,為實現整縣脫貧摘帽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