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藥要熱了喝嗎?

CCCcc39421663


很多中藥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因此在用藥的時候,大多數都是飯後喝,即使一些養血的藥材,脾胃虛弱的也最好飯後吃。中藥是趁熱喝還是不熱了再喝?要看藥材整體是寒性的還是熱性的,也需要看喝藥的人脾胃如何,疾病的性質不同,也需要熱喝或者溫喝。



中藥材有寒熱溫涼的特性,中醫就是用這些不同的特性,調理體內的寒熱虛實。一般藥性寒涼的藥材要趁熱喝,能夠減少寒涼藥材的副作用,溫性的藥材不要熱喝,這就是中醫所講的“涼藥熱喝,溫藥涼(溫)喝”,但是也不要放涼了再喝。

清熱解毒和涼血的中藥,多是寒涼的藥材,像蒲公英、菊花、生地、金銀花、大黃、黃芩、黃柏、麥冬、白茅根、赤白芍、石膏等,這些藥材都是偏於寒性的,一般都是趁熱喝。一些補氣養血和溫陽的中藥,多的熱性的藥材,像吳茱萸、生薑、肉桂、桂枝、黃芪、人參、熟地等,這些藥材偏於溫性,一般都是溫喝。


中藥不可以涼喝,這就像喝涼開水和吃冷飯、涼菜一樣,會影響脾胃的運化,有的還會造成胃腸道不舒服,出現胃痛胃脹的症狀。所謂“涼藥熱喝,熱藥涼喝”,是相對而言的,並不是把中藥放涼了再喝,而是不要趁熱喝,要放溫了再喝。

體質虛弱和脾胃虛寒的人,要趁熱喝,涼了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體內有熱和體質強壯的人,喝中藥的時候不要熱喝,以免增加體內的熱量。

熱性的疾病要溫喝中藥,像內裡脾胃、肝膽鬱熱等,寒性的疾病要趁熱喝,像風寒感冒等,這樣可以發揮中藥的療效,又能降低副作用。如果中藥放涼了,要溫熱了再喝。關注中醫雜症,和大家分享養生保健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