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开放式绿地,就被命名为“议会广场(Parliament Square)

”。这个广场的四周都是全英国最重要的建筑。东侧是国家立法机构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北面是行政机构集中的白厅街(Whitehall),西面是英国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Kingdom),南面是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和圣玛格丽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 St Margaret Church),其中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是英国王室举办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的指定教堂。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议会广场所在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功能,四周又都是伦敦的热门旅游景点,这里一直熙来攘往,路口站岗的警察不停地维持着秩序,忙的不可开交。其实,早在数百年前,这里就是伦敦最繁忙的十字路口,所以,这个路口就曾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女司机”一直被吐槽成交通事故的“高危人群”,但鲜有人知道,红绿灯的发明还真跟女人有点关系。虽然汽车发明只不过一百多年,但在汽车发明前大街上急速飞驰的马车可是不少,交通混乱不堪。英格兰北方城市约克(York)曾有一个习俗:已婚的妇女在重要场合必须穿红色的衣服,未婚的女士则穿绿色的衣服。红色意味着“禁止”,而绿色意味着可以勇敢地追求。正是因为这个习俗,一位纺织工人想出了用不同颜色的灯光控制交通的方法,并于1859年带着一盏有活动遮檐设备的油灯来到伦敦。但他的这个发明却遭到了嘲笑,他本人也沮丧地回到了约克。几年后由于马车频繁肇事,交通部门才想起这项发明。1868年12月10日,英国铁路信号工程师德·哈特设计了第一个红绿灯,就设置在了议会广场这个十字路口。这盏煤气提灯挂在高7米的灯杆上,只有红绿两色,还需要一位警察站在灯杆下,用长杆牵动皮带转换提灯的颜色。不幸的是,23天后,煤气灯突然爆炸,一位正在执勤的警察因此殉职,红绿灯又被取缔。直到1914年在美国的克利夫兰市(Cleveland,俄亥俄州城市)才又重新使用红绿灯,换成了电气信号灯,从此普及到了全世界。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红绿灯老照片(本图来自于网络)

议会广场的北面和西面分布着11尊著名政治家的雕像。北侧东头最显眼位置的就是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他于1940-1945年担任英国首相,在任期间运筹帷幄,领导英国在二战中取得胜利。战争结束后内阁解散,他参与大选却惨败。1951年他又东山再起,再次出任首相。2002年BBC举行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评选中,丘吉尔高居榜首。从正面看,雕像手扶拐杖紧裹风衣,肥硕的身躯微斜,眼神坚毅;但从背后看,就是一位驼背、步履蹒跚、风烛残年的老人。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第二位是大卫·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1863-1945),他在1916年一战期间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战争结束后留任。1911年他担任财政大臣期间,提出了国民保险法,为现代职工社保和退休养老政策立下基石;担任首相期间领导议会通过了选举改革法和国民教育改革法,解决了女性参选和义务教育的问题,使英国成为民主的国家。“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中他也榜上有名。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西侧南头第一位是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1869-1948),他出现在这里很令人意外,因为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是“日不落帝国”最终分崩离析最重要的一张多米诺骨牌,可以说是大英的“敌人”。2015年3月甘地雕像落成时,当时的首相卡梅伦还出席了揭幕仪式。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第二位是南非总统

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1918-2013),他领导反对种族隔离运动曾被囚禁长达27年,出狱后成功当选南非首任黑人总统,被现代南非人民尊为国父。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能留名于日不落帝国核心广场的人物,都是人类历史上的灿烂星宿。

广场西侧的英国最高法院所在的建筑建成于1913年,原本是米德尔塞克斯市政厅,此前英国一直以上议院作为最高终审司法机构,2009年才成立高法。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从国会广场一直往北,不足1公里的这段路由国会街和白厅街组成,是英国政府机构所在地,所以也是在新闻中出镜率最高的街道。白厅街得名于1698年毁于大火的白厅宫,庞大的宫殿只留下一座建筑,至今仍在白厅街上。克伦威尔将查理一世推上的断头台就设在这座楼前。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这一条短短的街道,浓缩了英国的军史。第一个经过的路口是查理国王街,里面是英国财政部和外交部。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英国人对缅怀英雄有着极大的热情,街道中央分布着几尊铜质雕像,坚毅的表情一如既往。这些纪念让人铭记帝国的光辉,也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这些雕塑一直都在讲述战争,但手中没有武器,只有脸上鲜活的表情。

马路中间是1919年树立的和平纪念碑,是英国国家官方战争纪念碑,两侧分别悬挂有三面旗帜,一面是英国国旗、皇家空军军旗(RAF Ensign)、英国商船旗帜(Red Ensign),另一面则是英国国旗、皇家海军军旗(WhiteEnsign)、皇家海军后备部队、辅助舰只及相关海事部门使用的旗帜(Blue Ensign)。纪念碑侧面刻着: Glorious Dead(死的光荣)。每年阵亡将士纪念日(Remembrance Sunday,最接近 11 月 11 日的星期天)都在此举行悼念活动。这座纪念碑也是国会街与白厅街的交界点。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往北路西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宁街,以1680年代建造它的乔治·唐宁(George Downing,1624-1684)而得名,10号就是英国首相官邸。1732年,英王乔治二世把这座其貌不扬的三层灰砖楼赐给大臣罗伯特·沃波尔(Robert Walpole),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后,这幢楼房就成了首相府。后来,人们就以“唐宁街10号”来指代英国政府。但自从“911事件”后,这里就封闭起来不允许经过。虽然门口戒备森严,但不少游人都在此拍照,也没有人来驱逐。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再往前走,马路中间是2005年树立的二战妇女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Women of World War II),落成时英国女王曾亲自揭幕。碑身上刻有17套不同工种的制服,象征着妇女在战争期间从事的职业,意为“如此多舛境遇中仍能从容应对”。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再往前是道格拉斯·黑格伯爵(Douglas Haig,1861-1928)骑马像,他是一战时的英国陆军元帅,指挥过法国西部抗击德军的马恩河、索姆河等战役,以简单粗暴的直接冲锋战术著称,由于漠视士兵生命而获得了“屠夫”的绰号。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前面马路东侧是第八代德文郡公爵斯宾塞·康普顿·卡文迪许(Spencer Compton Cavendish,1833-1908),他曾在自由党、自由联合主义党、联合主义党这三个政党任党首。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公爵正对着的就是皇家骑兵卫队大楼。大门两侧有威武的皇家骑兵站岗。这座大楼建于1750年,根据已故建筑家威廉·肯特(William Kent,1685-1748)的设计建造,楼上大钟的表盘10点的位置有一大块黑色污渍,据说是为了纪念查理一世被砍头的时刻。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大楼西侧的沙地是皇家骑兵卫队的阅兵场,其历史可追溯至1745年。自1660年恢复君主制以来,士兵们就在此保护英国皇室。周一至周六每天上午11点(周日上午10点)都有骑兵换岗,下午4点有卫队检阅仪式。我走到这里的时候恰好看到这一仪式,据说这个传统始于1894年,当时维多利亚女王发现军队经常在下午喝酒赌博,就下令每天下午检阅,并且要持续百年。到了1994年,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一传统,就将这一“惩罚”延续下去。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皇家卫队隶属于英国陆军,专门为英国王室效力的“御林军”。几百年来他们的服饰、礼仪延续不变,不仅负担了英国王室和政界的警卫任务,也参与了多次战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英国人眼中,皇家卫队是英国优秀传统的象征。在游客眼里,他们也是白厅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白厅街最靠北的一座雕像是第二代剑桥公爵乔治(Prince George, 1819-1904)骑马像,他是乔治三世国王(George III,1738-1820)的亲孙子,曾在1856-1895年做了39年陆军总司令。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不足1公里的街道汇聚了英国军史,还有世界上第一个红绿灯

==================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