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兩個女兒雙雙成為哈佛學霸!“虎媽”蔡美兒的教育我們如何借鑑?

相當比例的二胎家庭,都存在一個神奇的共性:

老大懂事、能幹、服從管教;

老二機靈叛逆、個性突出,尤其愛頂嘴。

在爸爸媽媽的悉心培養下,老大通常穩紮穩打,小樹苗般茁壯成長。

直到有一天——

他們心碎地發現,老大身上適用的教育方法,在叛逆的老二身上——統統失靈!

無奈、挫敗感頓時湧上心頭…耶魯法學院教授——蔡美兒,就是其中之一。

兩個女兒雙雙成為哈佛學霸!“虎媽”蔡美兒的教育我們如何借鑑?

1.“莫斯科之戰”:矛盾的爆發

在莫斯科的一家咖啡館...
“你毀了我的生活,我討厭小提琴,也無法忍受繼續待在你身邊。這就是你想要的結果嗎?”

一個女孩正與母親劍拔弩張,引來周圍顧客紛紛側目...

顯然,這對母女處在情緒失控的邊緣。

“啪!”女孩甩手將一個玻璃杯狠砸在地上,玻璃碴子四濺。

她高昂著頭,眼神倔強,沒有絲毫妥協的意思。

母親徹底崩潰,起身衝出咖啡廳,踩著高跟鞋在紅場上拼命跑,眼淚直流。

兩個女兒雙雙成為哈佛學霸!“虎媽”蔡美兒的教育我們如何借鑑?

她,就是“虎媽”蔡美兒。後來,在《楊瀾訪談錄》中,蔡美兒承認,那天她突然意識到,如果不改變教育方式,自己就會失去小女兒。

於是,她艱難地做出了妥協——讓小女兒重新選擇個人興趣。

爭取到自由後,小女兒路易莎決定辭去耶魯管絃樂隊首席小提琴手的職務。

而這,讓蔡美兒每一秒鐘,都感到撕心裂肺的疼。

要知道,能成為首席小提琴手,路易莎在虎媽的“威逼利誘”下,進行了長達七年的魔鬼訓練!

兩個女兒雙雙成為哈佛學霸!“虎媽”蔡美兒的教育我們如何借鑑?

2.“虎媽”本色:矛盾的起源

“人世間所有意義非凡、值得去追求的事情,都充滿了艱辛。” 這是蔡美兒的人生信條。
作為第二代美籍華裔,她從原生家庭汲取了奮發向上的力量和信心,並決心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她堅信古典音樂能夠讓人遠離墮落、懶惰和粗魯,於是便讓大女兒索菲亞彈鋼琴,小女兒露易絲拉小提琴。自此,蔡美兒開始施展出虎媽的嚴厲與強勢。

兩個女兒雙雙成為哈佛學霸!“虎媽”蔡美兒的教育我們如何借鑑?

一天不練手生,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虎媽”要求女兒們每天堅持練習,即便外出旅行的時候,也不能鬆懈。她總是提前聯繫目的地酒店,預約酒店大廳的鋼琴,運氣好的時候,還能在附近找到專業練琴房。完不成練習任務,就不能出去玩,不惜錯過博物館展覽時間,虎媽牢牢掌控著原則,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兩個女兒雙雙成為哈佛學霸!“虎媽”蔡美兒的教育我們如何借鑑?

名師出高徒,為孩子爭取最優質的教育。

蔡美兒竭盡所能,為女兒創造最好的教育資源。

有一次,路易莎拜見一位世界頂級的小提琴家,全家人驅車九小時,為讓小女兒保持最好的演奏水平,虎媽更是砸重金邀請輔導教師及其男友同行。

兩個女兒雙雙成為哈佛學霸!“虎媽”蔡美兒的教育我們如何借鑑?

投入時間、精力與資本,不計成本且全力以赴。

如果說教育是一門投資,虎媽蔡美兒無疑是最“喪心病狂”的“賭徒”。

她願意花費大筆鈔票,只為路易莎能演奏一把高品質的小提琴。

作為職業女性,日常教學研究任務繁重,已經佔據了相當多的精力,虎媽依然能昂揚鬥志,見縫插針地接送孩子們參加培訓授課。

虎媽的高壓之下,女兒們堅持著艱苦的訓練,這時常讓家庭氛圍緊張。

蔡美兒不以為意,與那些討人喜歡的媽媽們相比,她更願做一個為孩子未來著想的媽媽。

即便在孩子們眼裡,這意味著經常“神經錯亂”。

兩個女兒雙雙成為哈佛學霸!“虎媽”蔡美兒的教育我們如何借鑑?

一切如她所願。

索菲婭3歲開始練琴,7歲便在當地獲獎,一路高歌猛進,2007年登上了卡內基音樂廳的舞臺。

路易莎6歲學習第一堂小提琴課,獲得康涅狄格州“天才少年獎”,12歲便成為耶魯青年管絃樂隊首席小提琴手。

3.天使要反叛:矛盾初顯端倪

再美好的事物,如果不是心嚮往之,吸引力也會減半。

路易莎心意已決。果真,她辭去了首席小提琴手的職務,因為週六早晨將是她的網球時間。這一切早有徵兆。

路易莎和索菲婭個性迥異,姐姐乖巧能幹,不僅平和接受母親的安排,還會全力以赴調動自我,爭取做到最好。

而妹妹索菲婭,則會用各種方式排斥虎媽的強勢掌控,從來都沒有放棄過:

“在我的生活中,拉小提琴不是我的主要目標,是你為我選擇了它,不是我自己。”

“為什麼每天我都得練琴、練琴,沒完沒了地練琴?”

有一天,她拾起剪刀,隨性截斷長髮,“我喜歡短髮”,她平靜地告訴母親。

如今,這股反叛力量抽枝長葉,日益壯大。

虎媽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小女兒將脫離掌控,走自己的路。如果自己執意不肯放手,路易莎繼續被壓抑,並將在這份沉重的壓抑中,醞釀一場更加猛烈的狂風暴雨。

蔡美兒釋然,決定放手。

兩個女兒雙雙成為哈佛學霸!“虎媽”蔡美兒的教育我們如何借鑑?

4.峰迴路轉:矛盾釋然

很快,虎媽與路易莎的關係有了明顯改善,她們能夠和顏悅色地進行溝通交流了。

有一次,觀戰小女兒的比賽,虎媽驚喜地發現,網球場上的路易莎,不正是自己理想中的女兒嗎?

她目標明確,渴望著勝利,在賽場上不知疲倦地東奔西跑;

她集中注意力,認真專注地對待每一個球,從不言棄;她在訓練課上,仍然執著地訓練自己。

熱愛之情,赤裸又坦蕩。因為,那些艱苦的、也許是被迫的音樂訓練,早已讓她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才能,理解了走向卓越的價值,併發自內心地認可,成功需要用汗水來澆灌!

分明是虎媽奮發向上的價值觀,在路易莎的思想中生根發芽,它還會在她以後的人生中,繼續引領她調動全部的熱情和精力,去拼搏奮鬥,勇攀高峰!

這不正是教育的意義所在嗎?


兩個女兒雙雙成為哈佛學霸!“虎媽”蔡美兒的教育我們如何借鑑?

5.戰爭過後,雲開月明
時間證明了一切。大女兒索菲亞,在學業上延續著輝煌,本科考入哈佛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耶魯大學。小女兒路易莎,成長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並順利考入哈佛大學藝術歷史系。

更讓人欣慰的是,成年後的姐妹倆,非常感激母親當年的嚴苛教育。

索菲婭在公開信裡,深情地寫道:

“讓人生過得有意義是人們普遍的渴望…在我看來,它關乎全力以赴地去感知自己身體的精神潛力的極限…假如我明天就要離去,我將告別的,是我以110%的努力去活過的完整生命!”

路易莎感謝母親的教育,讓她爭取到了自信的資本,甚至還表示,自己將來一定也是個虎媽。

兩個女兒雙雙成為哈佛學霸!“虎媽”蔡美兒的教育我們如何借鑑?

2011年,記錄姐妹成長曆程的《虎媽戰歌》橫空出世,蔡美兒一炮而紅。
書中,她回顧了兩個女兒的培養歷程,戲謔地稱之為一場“育兒戰爭”。

她堅信,在子女不懂得努力的年紀,家長務必要對他們實施嚴格要求。

即,從一開始就不給他們選擇“不努力”的機會。

實際上,作為美國的精英階層,虎媽能夠在育兒戰爭中穩操勝券,成功經驗絕不僅限於此。

家庭幸福,愛的氛圍中,扶持、撫養。

丈夫傑德性格寬厚,與虎媽統一戰線,在虎媽嚴厲強勢的時候,傑德能夠很好地給予平衡。

以身作則,為子女做“優秀”的示範。

作為耶魯法學院教授,蔡美兒是一名成功的職業女性;傑德則是耶魯法學院終身教授,父母均是社會精英。

輸出積極的價值觀,讓孩子終生受益。

通過長年累月的古典音樂訓練,虎媽將奮發向上的價值觀灌注在孩子們的血液裡,他們深信:人生的意義,就是朝著目標努力奮鬥。

因材施教,尊重個體間的差異和天性。

路易莎決絕逆反的時刻,虎媽選擇了放手。她接受了“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並主動做出改變,還會駕車送女兒去網球場,永遠給予愛和支持。

從孩子降生的那一天起,新晉爸媽們便多了一份為人父母的責任。

如何將孩子們撫育成材,每個父母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哲學。

然而,殘酷的時間不可逆轉。

每個孩子的成長之路亦不會重來。同時,我們又欣喜地發現:越來越多的父母願意借鑑優秀的教育理念,而非一味憑藉本能和閱歷,一邊摔跤,一邊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