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中式教育」的致命弊端

揭秘:“中式教育”的致命弊端

我們社會在討論中國教育問題時,經常會用美國教育來做對比,在“中美教育”對比時,經常會提到一個詞,叫“中國式”教育,也簡稱“中式”教育。其實,“中式”教育,它的全稱應該叫“中國式家庭教育”。

孩子的教育主要分三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在我們大多數中國人眼中,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關鍵的,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那社會上大家經常在講“中國式”教育,可是你對“中國式”教育到底瞭解多少呢?

下面,我就帶大家去了解“中國式”教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看完下面的內容,相信會讓大家受益良多的,特別是有孩子的中國父母。文章大體分兩部分來談:第一部分會詳細介紹“中國式”教育,讓大家徹底瞭解是怎麼一回事;第二部分重點來談“中國式”教育的三個致命弊端。從整體篇幅上來說,介紹“中國式”教育佔比多些,但從文章價值來看,自然是談“中國式”教育致命弊端這部分內容意義更大些。

2011年,有一本很火的書,叫《虎媽戰歌》。該書介紹了蔡美兒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女兒最終脫穎而出在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大廳登臺表演鋼琴等等。《虎媽戰歌》這本書在美國引起轟動,引發兩國關於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

儘管“中國式”教育講的是我國家長的家庭教育特點,但是實際上我國還是有很多民眾對“中國式”教育並不是太瞭解。下面我會盡我自己的“能力”與“所知”,帶你徹底瞭解什麼是“中國式”教育。

所謂的“中國式”教育,其核心精髓就在於“管教”二字。中國的祖先很早就發現一個現象,每個人天生都有“惰”性,特別是孩子。要克服人的“惰”就得“管”。成年人因為要參加社會競爭,容易被淘汰,所以自己會管自己的“惰”性,但孩子不同,特別是小孩子,他無憂無慮,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說的不客氣點就是“沒頭沒腦”,就是不夠成熟理性的意思。所以只能由“家長”或“老師”來管。“教”就是父母或老師把前人總結的寶貴經驗傳授給孩子,讓孩子避免犯錯,少走彎路,讓他花更少的時間就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教育效果。

同樣的一個孩子,如果你對他的學習不聞不問,他的學習就很可能好不到哪去,但如果你跟他說,如果你成績不是A級,那就要受處罰,那他就會努力考上A級。所以“管”就是為了克服人的“惰”性,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或者說保證孩子的學習夠勤奮。

中國父母要把孩子的學習“管”好,基本就兩種方式:一種是靠獎賞,比如中國一些父母會這樣對孩子承諾,你數學考100分,我就獎你100零花錢,95分以上只獎50錢,95分以下一分錢都不獎。另一種是靠懲罰,就像蔡美兒在《虎媽戰歌》這本書中講的那樣,每科成績拿不到A,琴練不好就懲罰孩子不準看電視,不準吃飯。這懲罰程度還算輕的,在中國有不少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是要被父母打的,什麼手心挨抽,屁股挨板等等很常見。

後面中國父母用無數的教育事實證明,懲罰的效果明顯要比獎賞有效的多。這也完全符合大自然中人或動物的共同習性,就是“趨利避害”,在“趨利”和“避害”之間,基本上都是會選擇優先“避害”的。所以,我們中國人說的“管教”,其實主要就是指用懲罰來對孩子的學習進行管理,以此來保證孩子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為了讓大家更瞭解“中國式”教育,就必須拿“美國式”教育來做個對比。那“中國式”教育和“美國式”教育到底主要區別在哪?其實就是孩子的學習主導權不同,“美國式”教育的主導權是孩子自己本身,美國側重培養孩子自身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自身的求知慾,以此來作為孩子學習的動力。“中國式”教育的主導權在父母,通過父母的“管教”來讓孩子好好學習。

正是因為這樣,以至於在中國,孩子學習不好,其父母往往會成為第一個被遣責的對象。比如在中國學校,一個孩子學習不好,家長是要被叫到學校接受訓話的,說“孩子學習這麼差,你們是怎麼做父母的,也不花點時間管管,怎麼可以這麼不重視孩子的學習”。

說到這,總不由讓我聯想起學校一個搞笑畫面:一個學生一門功課學習不好,教這個學生這門功課的老師自己還沒自責,就氣沖沖把這個孩子的父母叫到學校狠狠訓斥一頓。我就在想:學校、老師是主要負責學生各門功課學習的,家長也就是個配合的,頂多算個輔助。學生學習不好,學校,老師應該是要負主要責任的,結果負主要責任的不自責,反倒把不太相關的家長叫過來訓斥一頓,你說搞笑不搞笑。

“中國式”教育到底能不能有效培養出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我不知道,但我基本能確定一點,就是用“中國式”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上會表現得特別優秀。如果把用“中國式”的教育方法培養的中國學生送到美國的學校去上學,我相信美國大部分的優質教育資源基本都會被中國學生佔據,那時美國學生要上個相對好學校都會變成一件很奢侈的事。

在我們中國,經常看到有父母在茶館裡就自己孩子的管教技術、心得進行切磋、交流。中國不少父母對“中國式”這套孩子管教功夫的運用,可以說早就到了“登峰造極”“爐火純青”的境界,有極少個別父母由於過度沉迷,早已“走火入魔”而自己全然不知。

而在“中國式”教育下的孩子,顯然被父母“管”,就會很不自由,不自在。大家都用“中國式”教育,自然就有誰用得好,誰用得差的問題。那我們又是如何來評定“中國式”教育運用好差的呢?其實評定標準,關鍵就是一個字“嚴”,你管得越“嚴”,就代表你“中國式”教育運用得越好,你管得不“嚴”,往往“中國式”教育運用效果就不明顯。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只是正常情況都是這樣。中國父母對“中國式”教育運用得好不好,往往是跟父母性格的強勢程度,父母下的狠心、決心等等有關。“中國式”教育運用得越好,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就越好,但同時因為父母管得太“嚴”,這個孩子的生活往往就變得很“壓抑”“痛苦”這樣子。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在現代這種社會,物質極度豐富,科技如此發達,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還有必要活得那麼痛苦嗎?可是,在很多中國父母眼中,認為這種痛苦是應該的。有句被很多中國人奉為人生哲理的話,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而且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就有“學習吃苦”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甚至到現在,還有不少中國人在宣揚。

比如我們有很多這樣的“典故”,如“頭懸樑,錐刺股”,“頭懸樑”是講半夜讀書時用繩子一頭拴住自己的頭髮,上面另一頭懸掛在房樑上,發睏打瞌睡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拉拽頭髮,一疼痛就沒什麼睡意了,就能繼續堅持讀書。“錐刺股”是講深夜讀書想睡覺時,就拿把錐子往大腿上刺,這樣一疼痛就會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又比如“嚴師出高徒”,師傅越嚴格管教徒弟,就往往越容易培養出高水平的徒弟。在我們古代,徒弟被師傅訓練,經常被各種辱罵,甚至一天挨幾頓打,那如同生活中的家常便飯,再平常不過。

在早些年的“中國式”教育,中國父母主要就是靠“訓罵”和“體罰”。但隨著社會和時間的發展,中國現代社會講的“中國式”教育,開始不一樣了。現在對孩子的“管教”中國開始流行的是“半軍事化”管理和“量化考核”管理。

說到“軍事化”管理,大家都大概清楚,軍隊的紀律是非常嚴明的,嚴明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幾乎可以讓大部分普通人都感到太不近人情了。每天訓練什麼項目,要訓練要什麼程度,都是要求每個軍人要強制執行的,軍人每天的生活作息時間都是有統一明確規定的。而恰恰就是這樣嚴明的紀律,才保證了部隊的高效訓練和高效執行效果,最後才保證了部隊該有的軍人素質。說“半軍事化”中“半”,大概意思就是說這種程度和部隊比起來差不多是一半。

“量化考核”管理主要借鑑的就是企業的“量化績效考核”,比如一個工廠車間,有30個工人參與生產,要在一個季度裡完成多少產量。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就會有少部分工人偷懶,你也沒辦法從中發現再進行有效管理。而如果採用“量化績效考核”,就是這麼多總產量根據人數進行量化,每個工人這個季度要生產到多少產量,每個工人要對自己的產量負責,你自己完成的產量就是你的個人績效,直接與你個人工資掛鉤,你個人產量多,績效就高,相對工資也高。你一旦偷懶產量就低,績效就低,工資就少。這樣,在這個工廠車間完成整體產量任務的過程中,就保證了每個人都不敢有所怠慢。又比如一個公司要在一個月內完成某個項目,那也可以把這一個月的時間進行量化管理,比如把一個月量化成四周,第一週要做什麼,第二週要完成到什麼程度......然後根據每個周的完成情況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績效考核,這樣就保證在這個項目的完成過程中,每個時間階段都不會有所怠慢。

“軍事化”管理在孩子學習中的具體運用,就是對孩子每天的學習生活時間進行提前嚴格規劃,對孩子每天的學習程度或學習效果進行嚴格監督,每天規定好的學習量和相應的學習效果要求當天一定要完成。“量化考核”管理的具體運用就是把孩子的整個學習進行具體量化,大到每個科目的每一次綜合考試,小到每個科目每個知識點的課後作業,都要進行嚴格考核,以便及時發現整個學習中具體哪個點出現學習怠慢或不足,以便針對性加強。

“中國式”教育的運用效果除了我上面講的跟父母的強勢程度、決心多大有直接關係外,其實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因素:就是跟孩子的成長時期有關。孩子越小,“中國式”教育的運用效果就越明顯,隨著孩子的長大,這種提高學習成績的運用效果就會慢慢減弱。一般情況下,在初中結束時,“中國式”教育的運用效果基本就已經消失得差不多,能夠延長到高中結束的是極少數。

這背後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中國式”教育運用,其實就是孩子藉助父母優秀的生活管理能力來讓自己的學習提前變優秀這個過程。孩子還小時,自己的生活管理能力是人生最差的時候,而你的孩子如果藉助父母的優秀管理能力去學習,自然要比另一個靠自己那麼差生活能力去學習的孩子優秀的多。當另一個孩子的生活能力不斷在生活中得到鍛鍊並提高時,這種差距就會不斷減少。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這種現象,就是一個十幾歲孩子的學習明顯要比一個只有幾歲的孩子要自覺得多,這就是十幾歲孩子的生活能力比幾歲孩子要強得多的表現,這是很正常的。

我國國情是教育篩選程度非常嚴重,學生學校學習競爭非常激烈,那幫助孩子爭奪到優質的學校教育資源,自然就成了中國父母的教育重點。所以在中國,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幾乎是衡量一個家長教育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而“中國式”教育對孩子應付學校考試的學習成績是有明顯提高效果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時就開始開啟這種“中國式”教育模式。

下面,我就重點來談談“中國式”教育的致命弊端:

“中國式”教育的第一個致命弊端就是“厭學”

通過上面的詳細介紹,大家就知道“中國式”教育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學校學習成績,但同時會讓孩子從小就體會到學習很“痛苦”,這往往就會使這個孩子從小產生“厭學”情緒。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開始“痛苦”學習,在孩子的潛意識裡,他會認為:學習=痛苦,基於人“避害”的本能,當孩子聽到“培訓”“學校”“教育”“老師”等所有跟“學習”有關聯的東西時,他就會不自覺地本能抗拒,對孩子後面的自主積極學習極為不利。

孩子“痛苦”學習,一定會有這種“逃避學習”的本能意識產生的。就比如你家裡養一隻小狗,有一天你拿著一條黑皮帶走過去,狠狠抽它一下。第二天,你再拿著這條黑皮帶走過去狠狠抽它一下。當你第三天拿著黑皮帶走向這隻小狗時,它一定會產生本能意識性逃跑躲避的。還有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這種“避害”代碼是大自然在每個生命孕育前就已經在DNA中設定好了,因為少了它,這個生命後面生存就會出問題。

我國每年高考一結束,全國各地中學都會出現這樣一幕,就是“高三學生集體撕書、拋書”。書是人類社會多年總結才積累下的寶貴知識財富,它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進步,那為什麼要把它們撕碎,然後再從高樓上灑下來呢?其實,像我一樣完整經歷過高考的人大概都多多少少能讀懂這種行為,其潛臺詞就是:只要這次考完試,我這輩子就再也不想見到它們(撕的書)了。見都不想見,那就更別提後面更深層次的學習和研究了。你想想就知道,這種“厭學”情緒有多可怕!對學生後面的學習發展負面影響有多大!

我再舉一個我們現實社會中一個在我看來非常“典型”的小孩“厭學”例子:

我最近看到一個網絡熱傳的視頻,一個小男孩用興奮的聲音說:“我們家著火了!太好了!我把書包都甩進去了!”很多網友看了哭笑不得。這孩子,家裡著火還興奮。原來可以趁機把書包甩進去燒掉,沒有了課本,沒有了作業,就不用再痛苦的學習了。

任何正常的人用正常的思維去想想,“家裡著火”跟“不用學習”之間能有什麼聯繫。可一個小孩子,家裡一著火,他就想到了。我就在想,經過這事,你說這個孩子將來哪天又特別想逃避學習時,會不會故意......我都不敢再往下想了。

一個這麼小的孩子就如此厭惡學習,把擺脫學習當成要生活中時時刻刻要實現的目標,你能指望他將來能通過積極學習來自我成長成才嗎?

美國和日本是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兩個國家,也都是“人才倍出”的教育強國。美國小孩子的學習是非常輕鬆的,日本對小孩子的教育整體採用的是“寬鬆教育”。兩個國家對小孩子的教育理念是基本相似的,其背後的一個主要目的都是為了避免孩子從小這種“厭學”情緒的產生。

下面講“中國式”教育的第二個致命弊端就是“厭生”

當中國家長在孩子還小時就進行嚴格“管教”,或者採用這種“半軍事化”、“量化考核”這些管理時,程度嚴重或長期採用,就會讓孩子的生活變得好“無趣”,好“痛苦”。孩子會感覺自己像父母手中的一部”學習機器“,每天只要按父母下達的指令去完成好就行了。長期處在這種生活狀態下的孩子,就很容易產生“厭生”這種危險情緒來。

小孩子還小,“心智”發育完全不成熟,是不可能像我們正常成年人這樣理性去思考問題的。如果每天幾乎都是被逼著學習,生活很痛苦,每天面對的是永遠做不完的作業,學習壓力這麼大。生活中任何一次不愉快的衝突或家長漫罵,都可能是這個孩子“輕生”的直接導火索,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在全國,你去網上搜下小學生迫於“生活痛苦,學習壓力”而選擇自殺的新聞並不少見。

在我國每年都在喊給中國學生學習減負,其中喊的最多最響亮的就是給小學生學習減負。在我國有的地區,從小就要給學生上“珍愛生命”這種類似的課程,這些教育行為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小學生產生“輕生”的念頭出來。

大家想想,如果我們社會像人才輩出的西方發達國家那樣,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學習生長的環境,讓孩子有適當的時間玩耍,足夠的自由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說句半開玩笑的話,你就是跟在孩子屁股後面天天叫孩子去“死”,他就是“死”也不去,氣“死”你。因為生活這麼美好,誰願意,不用多去上什麼叫“珍愛生命”的課程,這些孩子本來就是應該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

當一個孩子“厭學”已經厭到天天想著如何擺脫學習,或者都開始“厭生”了,你說,學習成績再好有什麼用?這個教育優不優秀先不管,我就認真問一句: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教育嗎?

下面講“中國式”教育的第三個致命弊端就是“阻礙孩子自身能力的鍛鍊提高”

一個孩子還小,是不可能就直接擁有很好的生活能力的,用自己不好的生活能力去學習時,生活和學習表現一定是不優秀的。可如果這個小孩子直接藉助父母優秀的生活能力來管理自己,他就可以直接變得優秀。可如果這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直都在藉助父母的生活能力而一直都表現優秀,也就意味著這個孩子自己的生活能力從來沒有在生活中鍛鍊過。

一個孩子要學習好,一般自己要有哪些好的生活能力呢?如自控力、生活規劃能力,學習能力等。學習能力如學習的專注度、思考力這些。這些影響學習表現的能力,孩子在還小時都是很差的。靠自己自然無法在學習上表現得非常優秀。這時,父母用自己的能力來“管”孩子,才能讓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得優秀。

“孩子學習成績好”和“孩子藉助父母能力學習好”有什麼區別,“父母的干涉又是如何阻礙孩子自身的能力培養”這些問題估計大多數讀者還分不清這其中的關係。如果你以前沒有對“教育”進行過深入研究,弄不清這些很正常的。而且,你在電視節目等各種媒體上,也看不到有什麼教育專家去深層分析這些問題的。所以你能有機會看到這篇文章,應該覺得有點幸運,如果覺得很受益,別忘了給原創作者點個贊,寫得很累的。

為幫助大家更容易瞭解,我舉個具體的例子來分析:

在某場重要挑戰比賽中,一位十幾歲的優秀中國選手,在比賽中出錯,竟然在比賽中當場崩潰大哭,一度哭得癱在座位上站不起來,任誰勸都沒用。“我擺錯了,可是我記對了呀!”他一直哭泣著一遍遍重複這句話。

他的表現讓在場的中國觀眾大跌眼鏡,網友紛紛留言:“輸不起”,“心理素質太差”。

按我們理性來講,在比賽中出錯,崩潰大哭並不能對比賽結果有任何的幫助,只會當眾出醜而已。正常的話,我們出錯應該首先想到如何彌補,彌補不了我們會思考哪出了問題,怎麼去預防再犯這樣的錯誤等等。出錯就直接崩潰大哭,在我的印象中,只有幾歲的孩子會有這種反應。

我告訴你,其實要培養這類“長不大”的孩子很簡單,父母只要用你的能力,來讓這個孩子從小開始從來沒有犯過錯,不要讓他有任何處理出錯的生活經驗,不要讓他有任何鍛鍊處理出錯生活能力的機會,後面他只要在比賽中出錯,他馬上就驚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父母再用你的能力進行干涉,讓這個孩子從小從來沒輸過,讓他一直比別人優秀,後面一旦遇到重要點的比賽中感覺自己要輸或已經輸掉了,他就會崩潰大哭起來。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家長說的很有道理的一句話,就是“孩子還那麼小,就不要指望他自己能有什麼自控力,所以孩子一定要大人來管”。那我們現在就來講講孩子的“自控力”培養。我們假設有AB兩個不同孩子。A孩子的學習從小就受到父母的重點“管”,A孩子的學習從小就一直很好。B孩子的學習成績父母卻很少管,只是偶爾過問,那B孩子就可能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有時候自控力好點,努力點,學習成績就好點,有時候自控力太差,玩得太多,學習成績就很差。有時一段時間內自己自控力表現特別好,學習有明顯很大進步,有時自控力太差,學習也跟著差的一塌糊塗。這種生活親身經歷就會讓B孩子對“自控力”與“成績好壞”之間的關係有深刻的理解體會。

僅從人的成長期間來看,A孩子明顯要比B孩子優秀的多,可我們同時也要看到,A孩子在學習成長期間缺失的是這種“自我控制力”生活親身體驗,這樣的孩子將來就很容易出問題。而B孩子在人生成長期間有過無數次生活親身體驗,他就知道自己要想學習比別人好,工作比別人優秀,自己就要有比別人更強的自控能力。而且只有這種親身生活鍛鍊經歷,才會讓B孩子真正學會自己怎麼通過自控來讓自己變得優秀的這樣一種生活能力。B孩子並不優秀的人生成長期間表現,恰恰卻可能會培養出一個有很強自我控制意識和能力的優秀人才。

一個孩子健康的學習成長軌跡應該是這樣的:學習成長期間一開始是應該表現不優秀的,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隨著生活的不斷的鍛鍊,才會慢慢不斷成長,當主要學習成長期間結束以後,這些成年孩子就開始變得優秀,後面就一直優秀,甚至更優秀。而用“中國式”教育干涉出來的孩子,成長軌跡卻是剛好反過來的:在孩子本不該表現優秀的學習成長期間變得異常優秀,而學習成長期間結束後應該變優秀時卻開始變得非常糟糕。可見,“中國式”教育僅僅只是培養優秀孩子而已。

最後我們再來總結一下:

“中國式”教育的好處在於能夠快速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幫助孩子爭奪學校優質教育資源非常有效,特別是在孩子小時候,效果更明顯。

“中國式”教育的三個致命弊端就是:第一、容易導致孩子從小“厭學”;第二、嚴重的話,容易導致孩子“厭生”;第三、容易培養出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卻會阻礙孩子自身各種生活關鍵能力的鍛鍊提高,從而阻礙孩子最後成長為社會人才。

我希望有更多的中國父母能看到這篇文章,知道“中國式”教育的這三個致命弊端。在我國,一邊學校的學習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得不給孩子增加學習負擔,而另一邊是國家社會集體呼籲給學生減負,所以,中國家長就一直處在這種教育矛盾之中,不知到底是減還是加?“中國式”教育這三個致命弊端,在中國有時現實迫於無奈,真的避免不了,但可以適當控制下程度,方法有很多,如:多和孩子溝通;一週中給孩子那麼一兩天放鬆,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家長不要過多幹涉,不要去追求培養出這種全面非常優秀的小孩子,這是一種很“畸形”的教育等等。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不足地方請多指教,覺得好就分享給自己更多的好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