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更多更快更深奧?關於識破打卡炫書派的n條建議

我有一個朋友。

她自詡企鵝出版社的死忠粉——伍爾夫的帆布包,雷蒙德的水杯,《遠大前程》的雨傘,《在路上》的護照包——其實是企鵝圖書周邊的死忠粉。每次出門一身行頭,是行走的企鵝周邊。問起她對上述幾本書的看法,她說三段式的封面很經典。

更多更快更深奥?关于识破打卡炫书派的n条建议

Penguin Shop的企鵝蘭登周邊,包括馬克杯、筆記本、保溫瓶和明信片。 圖片來源:penguinshop.ca

今年上海書展她又去企鵝展位打卡,狠心買下了一套卡夫卡英文書信集。我們見了都說:你永遠不會看的,不過送的這隻帆布包挺漂亮。

她會辯解愛買圖書周邊,因為這些物件被賦予了文學的延展性。這也沒錯,只不過一旦脫離了圖書本體,就有了買櫝還珠的意味。不管怎麼說,一套卡夫卡價格買下的帆布包,也算圖書周邊界的輕奢品和漂亮的“讀書人”標籤了。值得炫耀!

炫書可以有99種風格練習,但難免會露破綻。正如王朔說“只看了三分之一的書”,合上時被他“翻弄過的頁碼和未打開的頁碼黑白分明”。

榜單不算個人書單,文學史也不是作家姓氏表

打卡式炫書派讀書,標記才是正經事。2倍速3倍速翻完,就算讀過了。只把序看完,也敢勾“已讀”。可能最後連記對主人公的名字也沒把握。有熱衷新書的打卡,以橫掃網紅打卡點的高亢情緒做讀書界的弄潮兒。文學改編影視熱,讀了《使女的故事》《我的天才女友》,非虛構文學熱,轉身又讀了《鄰人之妻》《魚翅與花椒》。豆瓣主頁上的已讀列表,儼然新書榜單本單。一週一更新,堪比視頻字幕組。

更多更快更深奥?关于识破打卡炫书派的n条建议

而另一種炫書派習慣以作者為單位,打卡痕跡顯現出一幅作家群像。比如談起歐美文學,堆砌從海明威、菲茲傑拉德、沃爾夫,到福克納、艾略特、舍伍德·安德森,活像一個《午夜巴黎》裡的華麗長鏡頭。

更多更快更深奥?关于识破打卡炫书派的n条建议

電影《午夜巴黎》劇照

打卡式炫書派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只可惜言盡了也不過144字。他們就是k歌房裡的麥霸,但只唱副歌,唱完就切下一首。

碰到哪天心情不好,被對方炫得想要不善良,大可以用細節打探他們,交換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場景或一段人物對話。開啟作家全景打卡模式的,順勢陪他們聊下去,同時代作家間的關係啦,寫作風格上的互相影響啦。光是提到海明威,就能鋪開一張由他輻射出來的鄙視網,他與菲茨傑拉德、沃爾夫等人的投機和疏離,能一併關聯到天才的編輯珀金斯、文學沙龍的女主人斯泰因,這些“缺席的在場”都是新的打卡任務。

你讀的不是書,是腰封

閱讀不乏共情,但沒有私人體驗的交流,也無法產生意義。前者已經過作者和編輯提煉,變成書名和文案。這本該只是一種介紹和引導,卻被炫書派們當作終南捷徑,洗稿為“我個人覺得”。動輒引用也是要不得的壞毛病,往往殘留著二手資料的水印。提到王小波,不外乎“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說到圖書館,就是博爾赫斯所說的天堂的模樣;毛姆是那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抬頭看見月光”的人;詩歌已從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更新到木心的“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這種引用若顯然讓對方有了“finish each other’s sentence”的默契,也算是高級打臉。

在用碎片化的信息自我武裝和炫耀的時代,有的作家甚至還引起了炫書症候群。說不出關於他的二三事,就要感到慚愧。本來都是受人敬仰的作家,不知怎麼的,因為太過流行,反而成為了閱讀的底線?

更多更快更深奥?关于识破打卡炫书派的n条建议

比如中國讀者的老朋友村上春樹,大家年復一年地關心他是否能結束諾獎陪跑生涯,帶著略略痛心疾首的表情。《挪威的森林》是青春的啟蒙和回憶殺,《海邊的卡夫卡》《1Q84》伴我們成長,還有一本總是無法準確記住名字的講跑步的書。睽違多年,《刺殺騎士團長》又成了新的下飯菜。似乎人人都是村上迷,但只要談談他的第一本書《且聽風吟》和《挪威的森林》之前的好幾部作品,談談他從守著一家小店到職業小說家的轉變——這些他在談跑步時談起的關於寫作的事,又或者就他作品的譯本爭議做些探討,比較出個人的偏好,很快就可以知道對方是村上的讀者,還是隻在一群村上迷中認真假唱。

曬書也會見光死嗎?

如果說,人人都看得出來的隱喻不叫隱喻,那人人都談得上兩句的書也成不了談資。——因為很撞衫哦!炫書派要進階,選書就要夠深奧、夠冷僻。炫耀的方式要走chic風。

美食要朋友圈先吃,好書當然也要朋友圈先看。一杯拿鐵配封面,雖然是曬書照裡的證件照,也已嫌套路和做作。封面最好不經意地露出來,或半遮半掩露出關鍵字,觀眾們會自行腦補,還多幾分猜測的趣味,比如《xx似水年華》《xx的人馬》《THE STORY OF AXX》……露書脊也是一種方法,約翰·伯格、蘇珊·桑塔格、哈羅德·布魯姆這些作家名字都很上鏡。

更多更快更深奥?关于识破打卡炫书派的n条建议

選書有技巧,拗口錯不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克爾凱郭爾》《維特根斯坦傳》都和夜讀的追光燈配一臉。大部頭鉅著,本來就最壓秤。散亂的書桌上躺一部《尤利西斯》或《2666》,拍照發一條“桌子太亂了”的朋友圈,總能獲得幾個眼尖人的點贊。如果是再大型的套裝,如企鵝小黑書、理想國m系列、99短經典,就需要設置小擺設之類的前景了,善良的友情提示是:千萬別失焦!

更多更快更深奥?关于识破打卡炫书派的n条建议

《kinfolk》就是性冷淡商品的標配 圖片來源:KINFOLK中文版官方微博

書作為道具出現倒也不算新鮮,《kinfolk》就是性冷淡商品的標配。拿小眾書賣人設也是同理。

書的滋味,也嘗得太早了

成名要趁早,讀書也要趁早。炫書真正分段位的,在於讀書的時間點。比如,在“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成為所有年輕人的slogan之前,你讀太宰治,你就是名星探;因為這句話才去讀太宰治的,只能算是粉絲!又比如讀《太古和其他時間》,要在今年諾獎公佈當日,發一條帶時間標的“早在什麼時候就在讀了” 的截圖書照才有時間的分量證明慧眼;衝著諾獎去下單的,收到貨也不用曬了,畢竟在炫書界,加印版本如同抄版名牌一樣尷尬。

更多更快更深奥?关于识破打卡炫书派的n条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