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陸宗達、王寧先生:“劉”字的本義與避諱

陸宗達、王寧先生:“劉”字的本義與避諱

“劉(劉)”是中國的一個大姓。從中國的歷史考察,劉作姓氏最初有兩支:一支是姬姓之後。《左傳·桓公十一年》:“王取鄔劉蒍邘之田於鄭。”鄔劉是周成王時王季子的封邑,因此是姬姓之劉氏。另一支是祁姓之後,《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陶唐氏即唐堯,姓祁,劉累即祁姓之劉氏。漢代的帝王姓劉,《史記索隱》和《唐書》都認為是晉國士會的子孫以後到秦國去的。士會是夏代孔甲臣劉累的後代,所以,漢的劉姓應屬陶唐氏祁姓之後。

至於“劉”的字形,《漢書·王莽傳》有“劉之為字卯金刀也”之說,可見它的繁體字形“劉”早就有了。《說文解字》有“瀏”、“䉧”二篆,均從“劉”得聲,但遍查《說文》全書卻沒有“劉”篆。想要弄清這個問題,需從“劉”的字義說起。

陆宗达、王宁先生:“刘”字的本义与避讳

《注音版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出版

《爾雅·釋詁》、《方言》都訓“劉”為“殺”,這是有先秦文獻為根據的:

《書·盤庚》:“重我民,無盡劉。”注:“劉,殺也。”

《書·君奭》:“後暨武王,誕將天威,鹹劉厥敵。”注:“劉,殺也。”

《逸周書·世俘解》:“鹹劉商王紂。”注:“劉,克也。”

這個意義在《左傳》裡仍然應用。《成公十三年》“虔劉我邊陲”,“劉”與“虔”連用,都當“殺”講。

“劉”的同源字多半都有殺戮之義。如,“劉”與“戮”雙聲,同在“蕭”韻,二字同源,“戮”也訓“殺”。“狸”與“劉”雙聲,“蕭”與“咍”韻近,兩字也同源。狸是一種善殺之獸。《周禮·射人》:“則以狸步張三侯。”注說:“狸,善博者也。”所以“狸”引申也有“殺”義。《論語讖》:“徐衍負石,伐子自狸。”宋均注:“狸猶殺也。”依《左傳》“劉累”為陶唐氏之後,而《國語》說:“丹朱狸姓。”可見“狸”訓“殺也”,就是“劉”。從“劉”的同源系統,又進步一證明“殺”是“劉”的基本詞義。

“劉”是漢朝帝王之姓,正是當朝的避諱,而“劉”的詞義是“殺”,是個兇義,許慎不便直言,便把它的正篆改成“鎦”字。《說文·十四上·金部》:“鎦,殺也。”徐鍇說:“疑此即‘劉’字也。從金從卯,刀字屈曲,傳寫誤作田。”這個說法前一半是對的,後一半不得要領,“刀”誤為“田”的可能很小,又無先例,許慎改“刀”為“田”,正可將“劉”篆從“刀”而有“殺”義這一點隱去,是因為避諱。漢以前文獻沒有用“鎦”字的,這是許慎臨時自造的字。

陆宗达、王宁先生:“刘”字的本义与避讳

漢高祖劉邦像

漢代諱“劉”,不只表現在字形上,而且反映在聲音上。漢代讀“劉”不為“蕭”韻而為“侯”韻,《漢書·婁敬傳》說:“婁者,劉也。”漢時有“貙劉”之祭,而寫作“貙膢”,或作“貙䄛”,《說文》說:“楚俗以二月祭飲食也。……一曰,祈穀食新曰離膢。”這種祭祀也是因殺牲而得名的。“膢”即“劉”,也訓“殺”。可見漢代“劉”讀“侯”韻作“婁”。

避諱影響訓詁,此為一例。

(本文選自《古漢語詞義答問》)

陆宗达、王宁先生:“刘”字的本义与避讳

往期回顧:

陸宗達、王寧先生:說“祭”字

陸宗達、王寧先生:“中”字形義釋

陆宗达、王宁先生:“刘”字的本义与避讳

陸宗達(1905~1988),字穎明,浙江省慈溪人。192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文系。1926年起,追隨國學大師黃季剛先生,學習文字、聲韻、訓詁等傳統語言文字學。曾任教於北京大學預科、輔仁大學、中國大學、東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著有《訓詁簡論》《說文解字通論》《訓詁方法論》等。

陆宗达、王宁先生:“刘”字的本义与避讳

王寧,1936年生,浙江海寧人,著名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資深教授。著有《說文解字與漢字學》《訓詁學原理》《訓詁與訓詁學》《漢字構形學導論》等,主編《漢字漢語基礎》《漢字學概要》《古代漢語》等。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陆宗达、王宁先生:“刘”字的本义与避讳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漢字研究與現代應用實驗室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專欄畫家:黃亭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