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2019年,又一波大裁員,跨境電商停止狂奔,啟動肉搏模式?

2019年,又一波大裁員,跨境電商停止狂奔,啟動肉搏模式?

藍海億觀網瞭解到,某深圳跨境電商大賣公司最近剛剛進行了一次大裁員,兩個月之間出走了一批亞馬遜運營。這些出走的運營人員中,在該公司的服務時間最長達兩年。

國內某一線招聘網站上,原本人才難求的諸多跨境崗位,如今只要放出招聘需求,簡歷很快像雪片般飛來。跨境行業波動,可見一斑。

從業人員流動,是一張“晴雨表”,印證了最近的行業態勢:

1.高歌猛進到碎步前進:有數據顯示,中國跨境電商2019年-2021年預計複合增長率為11%,而在過去的2014年-2018年,跨境電商增長率為24%。這意味著,高歌猛進的時代暫告一段落,接下來將進入平穩發展階段;

2.店鋪營收增長,跟不上店鋪數量增長:深圳知名跨境電商公司易佰網絡的招股說明顯示,2017年,易佰網絡跨境電商店鋪數量為217個,2018年為597個,截止2019年4月為702個。從1月到4月,新開店鋪共105個。 即便如此,營收增長速度根本沒有與店鋪新增速度成正比;

3.站內流量持續走高,新賣家進場太多,銷量增長乏力。刷單就像鴉片,不刷單,沒銷量,刷了,停不下來,還有賬號“健康”風險,甚至是性命之“虞” 。

不過,就此唱衰跨境電商(出口)行業,是不理性的。

隨著廉價智能手機的普及,全球互聯網用戶持續增長,電商在零售業的佔比,在未來幾年,依然將不可遏制地節節攀升。美國 ,歐盟、東南亞、印度、非洲和俄羅斯等全世界各地,都展示出了這一趨勢。

大背景是樂觀的,但隨著入局的競爭者越來越多,跨境電商進入肉搏模式,也是必然的

在這一背景下,藍海億觀網將探討,在一波又一波的裁員潮下,究竟反饋了什麼樣的行業動態。

幾年洗牌一次,大裁員一波

其實跨境電商方面的裁員潮並非首例,從2014年開始,幾乎每隔一兩年就要洗牌,年年都有鼓吹“第一次洗牌”的言論。每次的洗牌都要伴隨著大量裁員。

早在2014年,跨境電商行業就迎來了一波大洗牌,大裁員;當時主要的裁員對象是eBay、Wish運營人員,主要原因是亞馬遜迅猛發展,擠壓了同行生存空間,各大企業要麼放棄亞馬遜以外的平臺,要麼從其他平臺轉做亞馬遜。

但有棵樹、傲基、Anker、帕拓遜、價之鏈、澤寶等企業也是在2014年的“洗牌年”中嶄露頭角,慢慢發展成為如今“第一梯隊”的規模。

2017年底,跨境電商行業迎來第二波裁員風潮,表面原因是2017年旺季整體“不旺”,大部分賣家積壓了大量庫存,包括某知名的以服裝發家的大公司,據說2018年整年都在清2017年的庫存。庫存積壓,資金鍊緊張,許多跨境電商企業只能選擇裁員。

2018年底,關於互聯網行業的“寒冬”呼聲很高,伴隨著“寒冬”論調的,是關於996的探討和大裁員的浪潮。

每一輪的大裁員都意味著“洗牌”嗎?不見得,大多數時候,公司裁員是出於成本考慮,也是出於對員工價值的衡量。

跨境電商行業工資:2019年比2017年更低

我們不妨看看從2014年到2019年,就跨境電商運營的工資水平是怎樣增長的?2014年,在全民亞馬遜浪潮到來之前,深圳跨境電商運營的平均薪資水平在3500元上下,2014年之後,一直到2017年前後,資深跨境電商運營薪資至少萬元打底,到2018年底,2019年的行情,大家可以彙報彙報自己的薪資水平:跨境電商運營的平均工資有沒有達到8000元?

企業對員工實際勞動價值的衡量,正在悄悄發生改變,而這種改變,是市場效應的反饋,也代表著對跨境電商運營人員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但對運營人員來說,我2017年領著上萬元的工資,到2018年、2019年,憑什麼給我降薪?矛盾就發生了,不降薪,企業只能裁員。降薪,員工只好辭職。

跨境企業兩極化發展,或“瘦身成精”,或“擴張鯨吞”

其實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不斷髮展,整個行業的行情都在向兩極分化:頭部企業在不斷擴張找人,其他企業則在“精簡瘦身”。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以亞馬遜為首的各平臺逐步進入“精耕細作”的階段,早期只要懂得後臺操作,野蠻擴張就能賺大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1.企業重視精細運作,不能再盲目擴張,對於不盈利的店鋪和平臺要果斷放棄,把更多資金和精力集中到優勢類目和店鋪的運營中;

2.行業的競爭格局提出更高要求。隨著入局者的增加,跨境電商運營人員,尤其是亞馬遜運營人員不僅僅只是懂得怎麼操作,怎麼刷單就可以的。沒有一整套完整的產品運營思路,很難做出好的成績。

然而,對於有資金、有經驗有實力的跨境電商頭部賣家,依然可以繼續擴張鯨吞,進一步吞噬“瘦身”企業的讓出來的市場份額。

員工流動性強,大中小企業都存在勞資博弈

在企業對員工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員工對企業的訴求也在不斷提高。

據藍海億觀網瞭解,有賣家整理了一份“跨境電商企業避坑表”,其中列舉了近400家跨境電商企業種種“坑”,這些“坑”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無止盡的加班,無底線地剝削壓榨。其他的坑包括對鋪貨模式的工作性質不滿,對企業福利差的抱怨,甚至是對老闆能力的挑剔等。

曾有跨境電商從業者表示,自己看了那麼多“避坑經歷”,還是免不了往坑裡跳。他畢業一年多(準確的是一年零四個月),第一份工作做了半年,因為不滿公司鋪貨模式的機械操作而辭職;第二份工作做了半年,自己開發產品,自己做運營,學到了點東西,但卻沒有把產品做成功,失望之下辭職;第三份工作至今四個月,依然想辭職跳槽,原因是老闆不懂亞馬遜,一上來就問一個月能不能做出爆款,怎麼看待加班問題。

上述案例有些極端,但反饋出來的其實是整個跨境電商運營的集體思維:新人小白最容易成為集體思維的集成品,對企業的挑剔包含了老賣家的大部分不滿,但實際經驗卻沒有老賣家多。

跨境從業者在前幾年的“蜜罐”中養刁了胃口,想要往更高、更好的方向去發展,想要錢多,想要運營自由,想要不加班,而企業則是拼了命攫取現有員工的剩餘價值,企圖以最小的付出換取最大的價值。

這場勞資博弈,體現出來的現象就是:跨境電商企業,員工流動性強。許多表面看上去的“裁員”,是這種流動性的體現。

創業潮不斷,許多運營辭職單幹

當然,支撐員工流動性的,除了有對現實的不滿以外,還有對夢想的追求。比如單幹。

有了幾年經驗的跨境電商運營,很容易產生一種感覺,那就是公司做跨境電商,輕輕鬆鬆賺大錢。自己經驗豐富,一整套流程都懂,出去單幹肯定比在公司賺錢。

於是,單幹的夢想,支撐著一批又一批跨境電商運營,義無反顧地辭職,或者在面對公司的“強硬要求”時,有了應對裁員的底氣。

選擇單幹的跨境電商運營,有人已經成功,也有人尚未成功。有人說:沒有單幹夢想的跨境電商運營,不是一個真運營。自己吃糠咽菜,也好過“被資本家剝削”。

對跨境電商運營來說,單幹不打工,為自己賺錢,成為大賣,就是終極目標。而大部分人都在奔向目標的路上,不是今天,就是明天。

這樣的流動性,會有停止的一天嗎?很大概率還將繼續持續下去。

地域性轉移,廣深裁員,二三線跨境電商“用工荒”

廣州和深圳作為跨境電商前沿陣地,是跨境電商企業與人才的聚合地。經過幾年的發展,其實廣州、深圳、杭州等跨境電商一線前沿城市無論在跨境電商企業數量還是人才數量方面,都高度飽和。

其結果就是競爭激烈,企業之間競爭,就要縮減成本;人才之間競爭,就要淘汰相對弱者。而如同福建泉州、洛陽等二線城市,在跨境電商方面的反應速度相對緩慢,如今才剛剛開始方興未艾。2018年至2019年期間,許多擁有較大規模傳統外貿企業的城市,開始紛紛出現傳統企業轉型跨境電商的趨勢。

藍海億觀網瞭解到,在廣深方面傳出“裁員潮”的時候,泉州跨境電商正在經歷“用工荒”。據某泉州賣家反饋,2019年泉州在招聘跨境電商人才方面,底薪相較於2016年直接翻番,人才的流動方向,也是從廣深向二線城市流動。該賣家表示,未來兩到三年的時間裡,這個趨勢還會繼續,並向三線城市發展。屆時,

真正的洗牌才剛剛開始。

其實,從近年來的一些平臺動向也能看得出來,無論是亞馬遜、eBay這種全球性,老牌的電商平臺,還是Shopee這種地域性,新興的跨境電商平臺,近年來的招商都在往廣深之外的沿海二三線城市延伸。

廣深方面大企業多,對人才的粘性大,但隨著大流和趨勢,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向外流動。未來我們還會看到更多廣深的“裁員潮”,伴隨著其他城市的跨境電商發展。

畢竟對於跨境電商運營來說,市場大是機遇,競爭小也是機遇。工資高是賺錢,生活成本低也是賺錢。

總結:跨境電商行業如今已經趨於成熟,但並不意味著競爭趨於平緩。二三線城市的入局會對目前的跨境電商行業格局產生怎樣的衝擊?人才與企業之間的博弈真的就是零和的結局?我們拭目以待。(文/藍海億觀網egainnews 陳鍵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