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全北京,哪個區的家長滿意度最高

中國家長的焦慮早已開始前延,孩子出生後焦慮教育問題,那說明家長教育思維滯後了,的確有很多年輕人在結婚後未孕前就提前焦慮了。有的是甚至在婚前就焦慮子女的教育問題。


全北京,哪個區的家長滿意度最高


全北京,哪個區的家長滿意度最高


全北京,哪個區的家長滿意度最高


教育焦慮在家長之間互相傳染,焦慮程度和大城市的收入、交通、消費和機會是相匹配的。越是大城市,焦慮感越嚴重。

比如北京。

江湖上有一個很古老的不靠譜傳說,北京的考生很幸福,400分就能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過去不可能,將來也不可能。北京擁有得天獨厚的高等教育優勢,全國其他地方無法比擬。北京基礎教育的優質,也是其他地區難以望其項背。

這些令人羨慕得流鼻血的硬條件,就能證明北京家長的幸福感指數很高嗎?

我覺得不是。我個人認為,北京家長的幸福感指數很低。

遑論遠郊區了,就是城六區而言,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海淀、西城的教育優勢,和朝陽、豐臺、石景山就不在一個級別上。最好的中學集中在海淀區,但海淀區片區太大,依然存在不少差強人意的學校。

我一直認為,若論綜合實力,還是西城最強。但教育均衡化做得最好的,是東城。

東城和西城屬於主城區,面臨的矛盾較少。海淀、朝陽、豐臺、石景山面臨的矛盾就比較大。

矛盾越大的地區,家長的焦慮感越嚴重。

前段時間傳出所謂海淀家長和順義家長,“海淀家長說成教育焦慮綜合症晚期的人,你沒見識過北京曼哈屯-順義老母親的人生。”

北京有過一個教育滿意度的調查,排名第一不是東城西城,也不是海淀朝陽,而是豐臺。豐臺的家長滿意度最高。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如果海淀的家長滿意度最高,才奇怪呢。

2020年,豐臺優質教育的學位將達到80%。這個記錄被朝陽打破。目前,朝陽全區義務教育優質資源覆蓋率已達到98%,力爭在2020年實現優質資源覆蓋率100%的目標。不管是義務教育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還是全區所有學段優質教育覆蓋率,100%的目標足夠驚人。

朝陽教委暗中喊話朝陽家長,別到海淀區搶學位了,朝陽區家門口的全是優質教育。

朝陽區作為教育大區,向教育強區過渡,過程非常艱難。要知道朝陽的老牌名校少,優質教育長期匱乏,但朝陽捨得投錢。我記得從十幾年前開始,就從京外大面積引進優秀師資,後來大範圍引進京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引進了府學衚衕小學、實驗二小、北京二中、匯文中學、清華附中、人大附中、東北師大附中朝陽學校等優質學校。僅2019年就有60餘所中小學實現轉型升級,2所學校與高校開展聯合辦學,2所新建學校全部由市級示範校承辦。如果要實現100%的目標,估計2020年還會有部分學校會被調整。

朝陽教育真正實現教育強區,師資和生源發生根本性改變,估計需要十年時間。

在我印象中,朝陽是全北京第一個喊出優質資源覆蓋率100%目標的區。

但家長不再蠢蠢欲動,想辦法把孩子運作到海淀,就看家長對朝陽現在的優質教育資源是否滿意了,家長的滿意度會不會最高,也是要劃個問號的。

實際上,北京優質教育均衡化,這幾年動作非常大,隔三差五,就有學校掛上了優質校的牌子。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化,是基本特徵。截止目前,全市有各類教育集團158個,學區131個,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學校納入學區制管理。

我去年就分析過北京教育集團化的格局就提出,實際上,出了北京任意一個地鐵口,就會有若干個優質學校。北京優質教育進入了徹底連鎖化時代。

教育公平和教育資源均衡化是相對的,改個校名,換上名校的牌子,是否就能達到優質教育內涵,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檢驗。

此優質教育和彼優質教育是有很大區別的,不管如何均衡化,即使全北京都是優質校,都根治不了北京家長的焦慮,但一定程度上會緩解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