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全北京,哪个区的家长满意度最高

中国家长的焦虑早已开始前延,孩子出生后焦虑教育问题,那说明家长教育思维滞后了,的确有很多年轻人在结婚后未孕前就提前焦虑了。有的是甚至在婚前就焦虑子女的教育问题。


全北京,哪个区的家长满意度最高


全北京,哪个区的家长满意度最高


全北京,哪个区的家长满意度最高


教育焦虑在家长之间互相传染,焦虑程度和大城市的收入、交通、消费和机会是相匹配的。越是大城市,焦虑感越严重。

比如北京。

江湖上有一个很古老的不靠谱传说,北京的考生很幸福,400分就能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过去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高等教育优势,全国其他地方无法比拟。北京基础教育的优质,也是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

这些令人羡慕得流鼻血的硬条件,就能证明北京家长的幸福感指数很高吗?

我觉得不是。我个人认为,北京家长的幸福感指数很低。

遑论远郊区了,就是城六区而言,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海淀、西城的教育优势,和朝阳、丰台、石景山就不在一个级别上。最好的中学集中在海淀区,但海淀区片区太大,依然存在不少差强人意的学校。

我一直认为,若论综合实力,还是西城最强。但教育均衡化做得最好的,是东城。

东城和西城属于主城区,面临的矛盾较少。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面临的矛盾就比较大。

矛盾越大的地区,家长的焦虑感越严重。

前段时间传出所谓海淀家长和顺义家长,“海淀家长说成教育焦虑综合症晚期的人,你没见识过北京曼哈屯-顺义老母亲的人生。”

北京有过一个教育满意度的调查,排名第一不是东城西城,也不是海淀朝阳,而是丰台。丰台的家长满意度最高。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如果海淀的家长满意度最高,才奇怪呢。

2020年,丰台优质教育的学位将达到80%。这个记录被朝阳打破。目前,朝阳全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已达到98%,力争在2020年实现优质资源覆盖率100%的目标。不管是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还是全区所有学段优质教育覆盖率,100%的目标足够惊人。

朝阳教委暗中喊话朝阳家长,别到海淀区抢学位了,朝阳区家门口的全是优质教育。

朝阳区作为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过渡,过程非常艰难。要知道朝阳的老牌名校少,优质教育长期匮乏,但朝阳舍得投钱。我记得从十几年前开始,就从京外大面积引进优秀师资,后来大范围引进京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了府学胡同小学、实验二小、北京二中、汇文中学、清华附中、人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等优质学校。仅2019年就有60余所中小学实现转型升级,2所学校与高校开展联合办学,2所新建学校全部由市级示范校承办。如果要实现100%的目标,估计2020年还会有部分学校会被调整。

朝阳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强区,师资和生源发生根本性改变,估计需要十年时间。

在我印象中,朝阳是全北京第一个喊出优质资源覆盖率100%目标的区。

但家长不再蠢蠢欲动,想办法把孩子运作到海淀,就看家长对朝阳现在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否满意了,家长的满意度会不会最高,也是要划个问号的。

实际上,北京优质教育均衡化,这几年动作非常大,隔三差五,就有学校挂上了优质校的牌子。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是基本特征。截止目前,全市有各类教育集团158个,学区131个,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学校纳入学区制管理。

我去年就分析过北京教育集团化的格局就提出,实际上,出了北京任意一个地铁口,就会有若干个优质学校。北京优质教育进入了彻底连锁化时代。

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化是相对的,改个校名,换上名校的牌子,是否就能达到优质教育内涵,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检验。

此优质教育和彼优质教育是有很大区别的,不管如何均衡化,即使全北京都是优质校,都根治不了北京家长的焦虑,但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