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曹雪芹”到底是一真名还是笔名,名中亦含“真假有无”(一)

朋友们知道:《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有“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之说——说到“曹雪芹”与“金陵十二钗”,朋友们再熟悉不过,可如果要问:“曹雪芹”到底是谁?这个名字真的可以与《石头记》作者对号入座吗?所谓“金陵十二钗” 女儿形象的背后隐喻着哪些历史人物?恐怕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的。说到这里,朋友们可能不以为然:“曹雪芹”不就是康熙的宠臣——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吗?他当然是《石头记》的作者了,这可是早就被专家学者证实了的!至于“金陵十二钗”,就是一群来自南京的才貌双全的贵族少女嘛,岂有他哉?

“曹雪芹”到底是一真名还是笔名,名中亦含“真假有无”(一)

可笔者以为:“曹雪芹”一名既源自于小说,小说本身又允许虚构,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那么,除了历史演义之外,小说中的人名无论如何也不能与现实中的人等同——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文学常识。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诸葛亮在现实中实有;可《莺莺传》里的张生和崔莺莺则无从查找。当然了,也许朋友们会说《石头记》的情况特殊:它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小说,“曹雪芹”之名又被作者言之凿凿地写在了“红楼梦”故事之前,当然可以是真的了!可笔者要说的是:正因如此,此名才应避实就虚!应与 “吴玉峰”和“孔梅溪”一样真假参半、亦真亦幻,作者却通过一个“曹”姓,有意识地将我们的视线引向康熙宠臣——江宁织造郎中曹寅的身上。朋友们若问何以见得?这里有两点可以论证:

首先是第一回中的“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直接指向曹寅。因为仔细分析“体仁院”三字,当中的“仁”字明显地指向康熙帝。系他的“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谥号的简称。因此,后人不但把康熙称为“仁皇帝”,其四位皇后的谥号也均带一个“仁”字。

比如: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胤礽母)、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这样一来,“体仁院”三字的意思便一目了然,即:“体恤仁皇帝(康熙)的地方”。整句话合起来即: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恤仁皇帝(康熙)的总裁。此人为谁?非曹寅莫属!

“曹雪芹”到底是一真名还是笔名,名中亦含“真假有无”(一)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提出异议:曹家自曹寅之父曹玺以包衣内臣的身份于康熙二年被派往南京任第一任江宁织造郎中始,不是经历了曹寅、曹颙、曹頫三辈四代人,前后长达近六十年的时间——为什么说只有曹寅称得上“体仁院总裁”呢?原因很简单:曹玺到南京赴任时康熙才十岁(曹寅六岁),还是一个尚未亲政的小皇帝,其官职不可能为康熙委派。所以,曹玺虽然称得上“金陵城内钦差”,却不是“体仁院总裁”!而曹寅的情况就大为不同,他不但是康熙亲自派往江宁的织造郎中——先在苏州任上干了三年,于康熙三十一年调任江宁。而且离任之前,又推荐了时为畅春园(康熙离宫)总管的李煦(曹寅内兄)接替苏州织造。从此两人与杭州织造孙文成一起,不仅掌管了皇家的龙袍、诰帛(御旨)、上用绸缎及赏赐绸缎的生产制作,还兼管着为皇帝采办、选美、刊印、迎驾、建园并搜集情报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并有越级向皇帝密奏的特权......说到“密奏”一事,不能不有所解释:原来按照清廷文件传递的程序,地方官向皇帝传递奏折时须先交通政司审阅,文章长的还须“贴黄”,也就是审阅官将阅过的奏折概括出要点写在黄笺上,附上原文一并交与皇帝御览——而江南三织造的密奏则只须写上“南书房谨封”几字,便可直接传递到皇帝手中。至于“密奏”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诸如盗匪流寇、官员廉腐、世态民风、粮米市价,甚至风雨阴晴等,均在密奏之列。这也难怪,东南地区作为富甲天下的财赋重地和国家粮仓,对全国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上这里曾爆发过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运动,意识形态纷繁复杂,作为一国之君的康熙当然需要随时了解这里的动态。所以,赋予自己宠信的包衣子弟以密奏的特权,让他们凭借江南织造的身份不动声色地实施监控,实在是一种一举两得的高明之举。所以,

织造郎中的官职虽然不高(仅属五品),可作为手眼通天的皇帝“心腹”,即使地方督抚也不敢等闲视之——从这个意义上,曹寅难道不正是当之无愧的“金陵城内钦差”并“金陵省体仁院总裁”

“曹雪芹”到底是一真名还是笔名,名中亦含“真假有无”(一)

其次,书中第十六回贾琏的奶妈——趙嬷嬷对王熙凤讲起的“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一事明显地对应康熙南巡;而“江南的甄家”“接驾四次”,又与曹寅、李煦的四次接驾吻合。“ 银子成了土泥”,“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更是曹寅和李煦接驾用银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康熙第五次南巡,两人为迎驾不但各自捐出两万两白银,还在两淮盐商中广为集资,在扬州的高旻寺修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宝塔湾驿宫,之后虽因接驾有功曹寅被擢升为通政司通政使(三品),李煦为大理寺卿,曹寅的女儿也由康熙保媒,嫁给了平郡王——爱新觉罗.纳尔苏为妃,从此成为皇亲国戚。可是也“物极必反”、“登高跌重”,双双背上了巨大的经济亏空(挪用盐款)。以至于曹寅因精神压力过重而一病不起,于康熙五十一年英年早逝(54岁)……

之后的江宁织造郎中虽由其子曹颙(两年即逝)、继子曹頫先后接任——两人也照例地给皇帝写密折,可在康熙眼里,他们不过是阅历不深的后辈,对其密奏的采信已大打折扣。可这并不影响他对曹、李两家人的关照,直至十多年后康熙离世,政权更迭,曹家于雍正五年被抄后(李煦家被抄于雍正元年)举家百余口被押往北京,家势才一败涂地!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曹家三辈四代的织造生涯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曹寅的子、侄辈儿人物在史料中记录清晰。孙子辈儿有案可查的只有曹颙的遗腹子曹天佑。可当中除了有他“官州同”的零星记录外并无其它方面的记载(比如诗文才干等)。曹頫的子女情况不详。这样看来:所谓“曹雪芹”为曹寅之孙的说法根本就查无实据。由此可见:后世几个文人笔记里对“曹雪芹”身份的认定不过揣测而已。(未完待续)

参考书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

程高本百二十回《红楼梦》

一家之言,有失粗陋。《红》海无涯,或可抛砖引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