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河北:發力農業供給側 提質增效亮點多

發力農業供給側 提質增效亮點多

——河北省圍繞“三六八九”工作思路抓好系列三年行動計劃③

農產品供應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化經營水平穩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更有保障……一項項喜人的成績,是河北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交出的亮眼答卷。

《河北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更高質量、更強競爭力、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農產品供給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綠色優質農產品需要。如今,三年行動計劃已跑完“前半程”,改革成效凸顯。

加快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民增產又增收

耿建輝是石家莊市藁城區南營村的種糧大戶。今年秋天,他種植的500多畝繁種大豆喜獲豐收,在地頭就被企業以高於普通大豆0.2元/公斤的價格收走。秋播時,他又種植了優質小麥,“優質專用小麥繁種田比普通小麥畝增收200元左右。”

藁城區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區)和藁優麥發源地,建立了3.08萬畝強筋麥核心示範區,輻射帶動全區藁優系列強筋麥品種種植面積達43萬畝,穩定了糧食生產,優化了種植結構。

得益於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河北省許多地方的農民增產又增收。

如何實現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根子在結構上,出路在供給側改革。對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針對農民增收放緩和河北省農業生產中出現的階段性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的現實問題,以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行動為抓手,從省級層面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各地大力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省政府多次組織研究討論,制定了《河北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方案》,聚焦實施“四個一百工程”,著力構建“五大支撐體系”,把抓好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攻方向。

圍繞“四個農業”,2018-2019年,省農業農村廳共整合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和省級財政預算資金89.68億元,重點支持蔬菜、水果、中藥材等特優農產品生產、加工、品牌創建和鄉村產業支撐體系發展。

糧食供應結構進一步優化。加快45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300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新建280萬畝高標準農田,累計達到4696萬畝;大力推廣優質強筋小麥,新增訂單面積62萬畝,累計達到360萬畝。

農業科技支撐能力日益增強。目前,河北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8%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8%。

特優農產品生產佈局逐步優化。規劃建設了冀中南強筋小麥、環京津設施蔬菜、太行山蘋果、燕山板栗、壩上現代奶業等27個特色產業帶。圍繞特色產業帶建設,建成8個國家級特優區、47個省級特優區,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鄉親們的“錢袋子”更鼓了

一斤小麥1.2-1.4元,加工成掛麵後一斤的價格升高至2-4元。把原糧進行深加工,600多個單品讓金沙河掛麵遠銷30多個國家。

在金沙河面業集團的產品陳列室,從嬰幼兒系列的蔬菜面、雞蛋麵,到孕婦的營養面、中老年人的薄面片;從最常見的家常掛麵到擔擔麵、蘭州拉麵、龍鬚麵、刀削麵;從小麥芯面到雜糧面,各種在市場上能吃到的麵條,在金沙河集團都有相對應的掛麵產品。細條的、粗條的,圓的、扁的,花邊的、菱形的不同形狀應有盡有。

作為國內最大的麵粉加工企業之一,金沙河面業集團從以麵粉加工為主到目前以生產掛麵為主,通過建立糧食種植合作社,實現產業鏈向上遊種植環節延伸,把麥田當作企業生產的第一車間,構建了從田間種植到車間生產、銷售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通過深加工、延鏈條,河北省農業產業經營水平不斷提高。

一組數據,印證了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穩步提升。全省創建了231家省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和1511家市縣級現代農業園區,其中邯鄲滏東、石家莊君樂寶、平泉市現代產業園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形成了以國家級園區為龍頭、省級園區為骨幹、市縣級園區為基礎的梯次發展格局。全省合作社達11.75萬家、家庭農場達3.5萬家,合作社數量居全國第三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7120家,形成了以小麥、玉米、油料、乳業等產業為主,集生產、加工、銷售等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

此外,河北省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觀光農業,努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特優農產品的生態價值、休閒價值和文化價值,進一步壯大休閒農業規模,突出區域特色和創意創新,促進了休閒農業提檔升級。

卡爾叔叔幸福農場、順齋現代農業園、長林農莊……一大批都市型現代農業企業在固安縣蓬勃發展,通過打造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帶協同創新核心區,鄉親們的“錢袋子”更鼓了。

圍繞構建環京津休閒旅遊度假圈,突出“春觀花、夏納涼、秋採摘、冬農趣”主題,河北省重點打造127條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和43個精品品牌。今年上半年,全省休閒農業和鄉村遊人數4200萬人次,營業收入6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6%。

“從總體上看,河北省品牌農業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存在雜、散、小、弱等問題,特色產業效果還不突出,特別是把‘四個農業’的要求聚焦體現到每個產業、每個產品上還需加強。”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現有1.6萬個涉農產品商標,但全國知名商標僅68個;200多個區域公共品牌中,得到高端市場認可的還不到10個;現有綠色食品1015個,僅佔全國總數的1/30。

總結“前半程”,跑好“後半程”。河北省各地各部門繼續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全面落實《行動計劃》,力爭在農業結構調整、特色優勢產品打造、破解發展難題等方面求突破,積極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記者郝東偉)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