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們所在城市的地標是什麼?

天才小凡


我居住在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所謂的地標建築我認為有兩座,一個就是西藏第二大寺廟,扎什倫布寺意為“吉祥須彌寺”,全名為“扎什倫布白吉德欽曲唐結勒南巴傑瓦林”,意為“吉祥須彌聚福殊勝諸方州”。位於西藏日喀則的尼色日山下。是該地區最大的寺廟。明朝正統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興建。後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加以擴建。寺中錯欽大殿可容2000人誦經,殿中有釋迦牟尼像,兩邊有根敦主與四世班禪立像。大殿兩側為彌勒殿與度母殿。寺的西側有大彌勒殿,高30米,甚宏偉;另有歷世班禪靈塔殿、藏舍利肉身。寺有四紮倉(經院),教學顯密並重。扎什倫布寺可與達賴的布達拉宮相媲美。它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並列為格魯派的“六大寺”。建築結構也深刻影響了其他藏傳佛教建築如五當召。扎什倫布寺是中國著名的六大黃教寺院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7年8月,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而該地區的另一座地標建築就是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桑珠孜宗堡”了,桑珠孜宗堡:桑珠孜宗(乃東藏區13宗之一)的宮堡,這座宏偉的山巔宮堡建築是日喀則的地標式性建築,位於桑珠孜區(老日喀則市的新名)的宗山上,人稱日喀則小布達拉宮。建於1360年,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宗堡分四層,有房屋300多間。

桑珠孜即如意山頂:代表該地在乃東藏區史上曾有的首府地位:在絳曲堅贊 建立的帕竹噶舉派政權時期,這裡是首府。藏巴汗時期在山下有王宮但這裡還是宗政府。1642 年固始汗推翻藏巴汗,使格魯派獲得統治權,西藏政治中心重回拉薩,桑珠孜 宗政府管轄的範圍縮小到本地區,城名中的“桑珠”被取消, 僅稱溪卡孜,即日喀則。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分享的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的兩大地標建築以及簡單的介紹,不足之處還望多多批評指正!




Tao行中國



房地產人


煙臺的地標不多,但是,來過煙臺的基本就不想走了。

我是大學在煙臺讀的,畢業後,就留在了這做美麗的海濱小城了。生活在煙臺,感受著煙臺的安逸,這做海邊小城瀰漫優雅浪漫的文藝氣息! 煙臺的地標建築其實煙臺人並沒有那麼的關心,煙臺人更關心的是自己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不意味著煙臺沒有啊,細細的數數,希望能給想來煙臺的你一點不一樣。

1、煙臺山

煙臺山,是煙臺市的標誌性景區,煙臺的城市名稱的來源就是煙臺山,煙臺山也是很多煙臺人在節假日放鬆的地方。

煙臺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三面環海,這裡有著很多的歐洲建築,煙臺山下就是當年殖民地時期留下的各國的大使館。頗有歐洲風情。煙臺山見證了煙臺的600年曆史,閱盡煙臺的滄桑往事。

煙臺山景區是亞洲現存的最大的近代領事館建築群。建築群建築風格各異,時代氣息濃郁,保存完好。有亞洲現存最早的英國在其殖民地 "外廊式"建築,有古典式、中西合璧式、英國早期公寓式等建築,堪稱近代建築的寶庫。

對了,煙臺山景區從今年開始已經免費開放了哦,來煙臺必看的景點。天氣好的時候,煙臺山下就會有很多小攤,上面擺著地道的煙臺燜子和煙臺燒烤,與山上的寧靜形成對比。偶爾還會有樂隊在煙臺山上的廣場上,搞一個小型的音樂會,聽著民謠吹著海風,享受著生活。

2、月亮灣

煙臺月亮灣,也叫月牙灣,是煙臺的浪漫聖地,旁邊有東炮臺景區。離著第二海水浴場也不過公交幾站路。

月亮灣是煙臺著名的景點之一,站在這裡能閱盡煙臺藍,月亮老人更是被賦予了浪漫的色彩,月亮老人佇立在這裡數十載,見證著一對對情侶從相知到相愛,擔當著無數好姻緣的“證婚人”。

這裡是有著美麗的傳說的,多年前,月亮灣景色雖美,但還是塊冷清幽靜的地方,遊人極少涉足。1989年在小碼頭北端安放了一座大型銅雕——月亮老人(這是煙臺大學孫學誠教授創意設計),自從那時起,這裡便成了青年人談情說愛的地方,新婚夫婦結婚必到之地。戀愛的青年人在這裡海誓山盟,請月老人作證;或披上婚紗的新娘提起紗裙,滿臉幸福地挽著新郎的胳膊,小心翼翼地越過海堤,來到月老人的雕像前,留下幸福溫存的記憶。

新人們拍婚紗這裡也是首選的地方,所以來這裡玩的話都能沾點喜氣哦。海邊的鐵鏈上也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同心鎖,愛情總是需要儀式感的,如果你想和你心愛的那個他(她),在浪漫的海邊,見證你們海枯石爛的愛情,月亮灣,能滿足你所有的想象。

3、煙臺火車站

現在的火車站,是2006年12月26日,煙臺火車站過渡站破土動工,2007年3月26日全部完工。歷時一年的時間在舊站的基礎上重建的。

煙臺車站突出的設計是正門巨大的圓拱“城市之門”,“城市之門”立面造型寓意“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體現煙臺市展翅欲飛的新形象和營造“新城市大門”。為了突出整體建築的體量與氣勢,形成大海陽路的對景,烘托出彩虹巨拱的城市形象。

煙臺火車站是很多來煙臺的外地人的第一印象,煙臺站突出了煙臺人的熱情好客,從外觀上看很有設計感,在建造時,號稱能五十年不落伍。車站建成後成為煙臺新地標。

車站是一個城市的窗口,煙臺人從這裡出去打拼闖蕩,這裡也歡迎著八方來客。人來人往,雲捲雲舒。時光匆匆,帶著腥味的海風夾雜著離愁和相聚,融進了每一個煙臺人和新煙臺人的血脈之中。

4、蓬萊閣

蓬萊閣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這是一個充滿著各種浪漫傳說的地方。就是仙氣足,八仙過海、徐福東渡都發生在這裡。

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四大名樓。其內部由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等6個單體和附屬建築共同組成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遊客來此觀光旅遊。

素以“人間仙境”著稱於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仙文化在蓬萊閣體現的算是淋漓盡致了。我是在煙臺讀的大學,生活在煙臺6年了,雖然去過蓬萊閣,但是每一次去都又不一樣的感受。

如果你要問我來煙臺首選應該去哪玩,那我第一個肯定推薦的是蓬萊閣了。吹著海風,吃著煙臺的海鮮,在來一杯煙臺大棒(傳統的煙臺啤酒),搬一張沙灘床。這樣的煙臺,一點不輸所謂的馬爾代夫。

其實,所謂的地標,各有各的評判標準,只是一個展示給其他城市人的一個瞭解自己城市的窗口,但是,能留住來客的,更多的是這個城市的風土人情。我所在的煙臺,風景宜人,市民有愛,城市乾淨安逸。那句城市口號深入人心。

愛在煙臺,難以離開!


朕想休息了


中山橋,舊名第一橋,又稱蘭州黃河鐵橋,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的一座鋼桁架橋,坐落在白塔山下,橫跨黃河兩岸,是蘭州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和地標之一。它建於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國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橋兩端分別築有兩座大石坊,上刻“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弧形鋼架拱梁,是後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1919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後經補修而復通。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橋名沿用至今。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隸屬於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現隸屬於戰略支援部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原總裝備部20基地)是中國創建早、規模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測試及發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低軌道的各種試驗衛星、應用衛星、載人飛船和火箭導彈的主要基地,基地並負有殘骸回收、航天員應急救生等任務,自1958年10月20日成立以來,中心先後執行110次航天發射任務,成功將145顆衛星、11艘飛船、11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甘肅科技館位於安寧區迎門灘t591號路北側、s568號規劃路西側,主要由甘肅科技館和甘肅省科協機關辦公樓兩部分組成,建設總規模4.18萬平方米,估算總投資2.67億元。甘肅科技館是甘肅省有史以來投資和建設規模較大的社會公益性科普項目,將結束甘肅省長期以來沒有科技館的歷史,併為蘭州市新增一座地標性建築。

會師樓位於甘肅省會寧縣城西,即原城門樓“西津門”。1936年10月8日,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會師,1958年,會寧縣人民政府為紀念紅軍會寧會師,將此樓改為會師樓,”西津門”更名為”會師門”,並多次維修加固。樓為歇山頂樓閣建築,上下兩層,磚木結構,面寬三間,南北開門,下層為革命文物陳列室。1986年4月20日,在距會師樓100米處破土動工修建會師塔,10月10日竣工。會師塔高28.78米,共11層,下9層三塔環抱,至10層合為一體,11層收頂。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


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


海口是一座濱海城市,空氣優良,2017年先後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這裡的人熱情純樸,生活節奏悠閒,美食小吃眾多,讓人來了就不想走。那麼,海口有哪些地標建築呢?

世紀大橋

世紀大橋可謂海口地標建築的No.1,以其雄偉壯觀的造型謀殺了無數攝影愛好者的相機。

2003年8月1日,世紀大橋在經歷5年的建設後,在海口市民的翹首以盼中竣工通車,投資6.6億多元,是海南省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橋。它位於海口市龍昆北路北延長線上,橫跨海甸河,全長2663.606米。主橋是雙塔雙索麵三跨連續預應力混凝土邊主樑斜拉橋,兩座主塔通過176根斜拉索承載橋面。在此前,只有人民橋、和平橋兩條路通往海甸島,經常堵車,世紀大橋的建成,不僅多了一條通往海甸島的路,後來隨著海新大橋的建成,人們可以很方便地進出新埠島。世紀大橋的塔橋電梯對外開放,市民可乘坐電梯上到世紀大橋,在人行道上觀看美麗的海口灣景色。

海口鐘樓

海口鐘樓是海口八景之一,臨海甸溪而立,藍天白雲之下,碧水倒映紅樓,塔尖反射餘暉,景緻顯得幽雅浪漫。

鐘樓為混合結構,高五層,牆體用紅磚砌成,白石灰塞縫。其歷史悠久,於1929年興建,當時所處的位置是海口的老碼頭,船來船往很熱鬧,但是全市還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計時設備。為了統一時間以及方便通商,愛國商人周成梅先生就發動海外僑胞捐款,建起了這座鐘樓,大鐘設置在頂層。如今的海口鐘樓是在1987年修葺過的。

騎樓老街

海口鐘樓的對面,就是著名的騎樓老街了,主要包括新華路、博愛路、中山路、得勝沙路、長堤路、解放路,其建築屬於南洋風格柱廊式騎樓。

騎樓老街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去南洋打拼的海南華僑紛紛回鄉建房,於是出現了大量借鑑當時的南洋建築風格的騎樓。騎樓一般建在街道的兩側,通常為二至三層,上層住人,下層做成柱廊式人行過道,可以避雨、遮陽、通行,樓房部分就跨建在人行過道之上,所以騎樓這個名稱是十分貼切的。騎樓建築十分適合海南潮溼多雨、日曬強烈的氣候,市民走在人行過道里,晴天不怕太陽曬,雨天不用打傘,很是愜意。

海口騎樓老街因其唯一性、獨特性,在2009年榮獲全國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海口市政府按“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各條老街進行修繕,使其以更迷人的風姿迎接各地遊客。

萬綠園

萬綠園是在填海區上建起來的,在當初建設的時候,市民踴躍捐款,並義務參加勞動。它是海口之肺,是海口人為之驕傲的一座公園,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許多市民到萬綠園鍛鍊身體,節假日公園裡更是人山人海。有外地的親戚朋友來了,海口人都會把他們帶到萬綠園逛一逛。

萬綠園總面積1070畝,主要以公共綠地為主,是海口市最大的開放性熱帶海濱生態園林風景區,栽種了近萬棵以椰子樹為主的熱帶和南亞熱帶觀賞植物。園中有兒童遊樂區、健身器材區、塑膠慢跑道、美食區等。


青衫客


貴陽是一座文化繁榮的城市,文化所反映的不僅僅表現在這座城市的內涵,也通過各種各樣的標誌性建築流露而出。

提起貴陽的地標,那麼築城廣場就不得不說了。在貴陽的市中心,緊靠南明河,毗鄰甲秀樓,宛若一顆璀璨的明珠。築城廣場大約可以容納十萬人,是貴陽人休閒、集會的好去處。同時它也肩負著傳播文化、構築生態以及歷史紀念等職責。

(築城廣場)

(築城廣場的地標金蘆笙)

如果你是一個狂熱的體育愛好者,那麼貴陽奧林匹克中心就一定是你心中完美的地方。貴陽奧體中心位於美麗的觀山湖區,是貴州省目前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大型綜合體育場館。它最讓人稱道的便是它如同鳥巢一般的設計,這也讓它贏得了“小鳥巢”的美譽。它不僅僅能夠承辦諸如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這樣的大型賽事,還是目前中超勁旅貴州恆豐智誠的主場,更是大眾健身的好去處。

(奧體中心)

近年來落成的一座標誌性建築,那就必須提到花果園雙子塔了。它位於花果園的中心,分東西兩座塔樓,兩塔結構高度和建築總高度分別均為334.35米和406米。每一個到花果園的人都會被它所吸引。在夜晚的映襯下,在美麗的燈光的渲染下,雙子塔散發出迷人的氣息,展現出的就是貴陽那充滿活力,奮力進取的精神。

(雙子塔)

最後,便是那所有貴陽人都引以為傲的,有著百年曆史的甲秀樓了。甲秀樓位於南明河畔,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三層的小樓屹立於鰲磯石上,南明河在其面前緩緩流淌,光是這幅美景就足以讓人流連忘返

(甲秀樓)

到了夜間,更是美的令人如痴如醉。從遠處望去,燈火輝煌,燈光交相輝映,彷彿瞬間回到了一百多年前;走過連接甲秀樓的浮玉橋,便是翠微園,園中亭臺水榭,彷彿來到了湖河交錯、水網縱橫、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令人神往。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拱南閣,至今仍保存完整。

(夜晚的甲秀樓)

美麗的城市,美麗的貴陽,因為有了如此這般的標誌性建築而分外美麗,展現出的也是貴陽那銳意進取,追趕時代的不屈精神。


砂鍋飯不飯


建築,是凝固的歷史,每一座建築都凝結著一段不尋常的歷史。在太原這座擁有近5000年曆史的城市,留下了太多充滿故事的建築。而這些建築,也成為了它的標誌。舊地標銘記著那些我們遺忘的滄桑歲月,新地標展示著現代化的進程與發展。太原那些地標,時刻訴說著這座城市的無限魅力。

晉祠:承載著歷史記憶

晉祠位於晉祠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水的發源處,是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蹟遊覽勝地。

不到晉祠,枉來太原。作為太原的靈脈,晉祠的古老傳說一直吸引著眾多人前來。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其古建築之美,無不透露著歷史遺存下來的滄桑韻味。來過的人都是晉祠水好,那是必然,有泉名“難老”,汩汩清流附弄風雅。歷史也在這泉水之中蕩然留存。

長風商務區:城市現代化之美

太原長風文化商務區位於汾河西岸長風西大街南側,主要場館有山西大劇院太原博物館,太原美術館,山西省圖書館,科技館等。多個場館盡顯現代化之美。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裡就是一個你不該錯過的地方。文化、科技、藝術、商務在長風商務區處處體現,國際化大都市的開放多元也讓這裡充滿獨具特色的生活活力。

迎澤公園:太原人的情懷

每座城市都有一個這樣的公園,承載著人們的情懷與記憶。在太原,迎澤公園就是這樣的一個歸屬。它是新中國成立後太原建設的第一個大公園,風風雨雨六十載,幾代人留下過美好記憶。如今改造後的迎澤公園也重新開放,而它還是太原人的情感寄託。

雙塔寺:雙塔凌霄文化靈魂

雙塔寺位於太原市迎澤區郝莊鎮,一座叫做文峰塔,另一座是宣文塔。雙塔凌霄也是太原的古八景之一,400多年的歷史打磨讓它更顯得古樸素雅。

兩座古塔特點鮮明,不用一釘一木,極富特色的磚結構更是充滿歷史韻味。同時這裡有著食慾明代的牡丹種植,是一出觀賞牡丹的極佳之地。

太原火車站、迎澤大橋、蒙山大佛……在太原,有著太多故事,這裡的建築將這些一一記錄,留給我們去品味回憶。太原,會給所有來的人一個驚喜。


張振華


烏魯木齊的城市地標,多呢,有新的,也有舊的,人民廣場、南門大劇院、八路軍辦事處、西大橋、南門金字塔(已拆)、烏魯木齊南站,紅光山會展中心,南湖廣場旁邊的笑臉樓……我就說幾個典型的吧;

最典型的地標:紅山以及紅山塔

位於烏魯木齊紅山公園,也處於市中心地段,來烏魯木齊的人都會去紅山爬爬高,環視一下城市面貌,一滿都看到了。過去到烏魯木齊的人都喜歡站在西大橋上讓路邊拍照的人來一張紅山和河灘路的合影照,證明了你曾到烏魯木齊一遊,就像在天安門前留影一樣;到了紅山山頂,還能看看紅山鎮河寶塔,感受一下古韻,在紅山上的遠眺樓上,還有烏魯木齊新老變化的圖片和沙盤模型展示,可以直觀瞭解烏魯木齊的發展變遷,紅山上還發現不少頁岩魚化石,今年做過一次集中展示,裡面有一個神似人腳印的神秘“腳印化石”。

被傳唱最廣的地標:八樓

也就是崑崙賓館,它的知名不僅在於它曾是烏魯木齊早年最高、設施最全的一棟八層建築並被人習慣地喊為“八樓”,更在於它隨著刀郎那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中的“停靠在八樓的二路汽車”唱紅大江南北,讓很多不知道的內地朋友納悶:烏魯木齊的2路公交車為啥要停在八層樓那麼高的地方呢?實則誤會。隨著2路車線路被BRT取代,烏魯木齊市繼續保留了八樓這個站名,依舊設在原地,成為永久的城市地標記憶;

最有特色的地標:二道橋大巴扎

位於烏魯木齊二道橋,巴扎就是集市的意思,是南來北往遊客旅遊購物好去處,若要捎點新疆特色的禮物或小玩意帶回去,這個地方可以轉轉,不少內地拍客喜歡在這裡拍照,這裡有極具新疆本地民族特色、西域文化、絲路文化的建築風格,在這裡能夠感受到絲綢古路的商業繁華與穿越感的人文風韻;

幾乎被遺忘的地標:長橋飲馬雕塑;

原來位於西大橋老市政府門前,後隨著城市的發展道路的改擴建而遷離。雕塑上,兩匹白馬或低頭飲水或抬頭長嘯,站立在烏魯木齊河故道西大橋橋頭,透著過去烏魯木齊這個南來北往客商雲集大驛站下馬歇腳飲水休憩的歷史淵源,這雕塑在最核心的路段一站就是好多年,後來讓路於民,搬移到了附近紅山公園下河灘路口處,離“河”更近了,卻也漸漸淡出了公眾視野;但這個地標式的雕塑,確實是老烏魯木齊人揮之不去的記憶。(配圖源自網絡,一併感謝)


我是你的背心


讓一個土生土長的廈門人如果一定要說起當地的地標是什麼的話,那我大概會說是鼓浪嶼鄭成功吧。對於老廈門人來說,鄭成功這座雕像不單純是因歷史而令人心生敬畏,由於廈門的地理位置,幾乎每年都會有颱風來造訪,但大多時候廈門都沒受到什麼太大的影響,我們經常會說這一定是鄭成功的庇佑。


再來說海上明珠塔,它位於廈門東渡狐尾山頂氣象臺。內設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以及360度全景鳥瞰海上花園觀景臺。館內的老照片形象的介紹了廈門特區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不但可以零距離感受價值連城的中國白瓷,青花瓷,珊瑚,古董字畫而且可以身臨其境的瞭解國家非物質文化。

廈門的雙子塔也是廈門的地標之一,雙子塔的設計風格體現了這座城市年輕、中庸、現代化的城市個性,突出了標誌性景觀設計的獨特性理念。據說當初建造廈門雙子塔的時候,以每四天起一層樓的速度,足足建了兩年半。


最後說一下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自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已成功舉辦了多次重要會議,像前不久著名的廈門金磚會議也圓滿結束。還有每年的“九八投洽會”以及“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等盛會都在此舉辦。


仲尼Johnny


每一個城市都有讓市民自豪和驕傲的地標,名勝古蹟、現代建築等等,他不但是城市發展進程的標誌,更是這個城市發展水平的一個標籤。

石家莊,河北省省會,是一個僅有百年曆史的新興工業城市,歷史不悠久,但它發展不能說不迅速,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城市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座座大樓拔地而起,一座座獨具個性的建築更是不斷出現在人們眼前,讓我們這個城市煥發出了新時代的氣息,給了我們愛它的勇氣和理由。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個石家莊的地標。

1、河北省博物館

河北省博物館是中國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中山路與廣安大街交叉口。1987年10月1日正式開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2014年6月9日河北省博物館升格為河北博物院。

2、石家莊解放紀念碑

石家莊解放紀念碑位於河北省省會石家莊老火車站北側,建於1987年11月12日,這一天正是石家莊解放40週年紀念日。或許有人會誤認為解放紀念碑在解放廣場,即老火車站站前廣場那裡,但其實它位於中山路北側,那裡也是部分公交的終點站——“紀念碑站”。石家莊解放紀念碑的主碑是由七塊高低錯落的石板構成,碑下有石家莊解放史料陳列室,有許多解放戰爭的歷史資料在這裡展出,為人們瞭解這段歷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3、河北藝術中心

外形酷似悉尼歌劇院的河北藝術中心位於裕華路與中華大街交口東北角,於1999年10月投入使用,是“九五”期間河北省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河北藝術中心是全國一類演出場所,也是建國以來河北省建設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設施。

4、石家莊電視塔

石家莊電視塔坐落於石家莊世紀公園,與石家莊廣電中心大樓隔路相望。石家莊電視塔為全鋼構架,始建於1997年元月,2000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塔高280米,是華北第一,亞洲第三高鋼塔。其為集旅遊、觀光、餐飲、娛樂、廣播電視發射於一體的多功能塔,是石家莊標誌性建築之一。

5、趙州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洨河上,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建於隋朝年間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約15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是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創造了世界之最。河北民間將趙州橋與滄州鐵獅子、定州開元寺塔、正定隆興寺菩薩像並稱為“華北四寶”。

6、北國商城

北國商城總店坐落於石家莊市的繁華商業中心,位於中山東路和建設大街的交匯處,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自1996年開業以來,北國商城已發展成集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商業企業,被譽為省會商界的“航空母艦”。同時,“北國”也成為河北省零售業首家是唯一一家“著名品牌”。

7、開元環球中心

開元環球中心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城市核心位置,建築的總高度約245米,是省內最高的超高層建築。總建築面積約17.8萬平方米,地上53層,其中酒店部分(石家莊希爾頓酒店)佔28層,寫字樓部分佔22層,另還有3個設備/避難層。石家莊希爾頓酒店是由國際著名豪華品牌希爾頓全球管理的一家大型五星級酒店,也是希爾頓全球在河北地區管理的規模最大的酒店。

8、裕彤國際體育中心

裕彤國際體育中心作為石家莊永昌足球俱樂部的主場,被譽為“河北足球聖地”。這座位於中山路與體育大街交口東南角的體育場看臺可容納觀眾40000餘人,該工程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於1996年8月建成投用。體育場造型獨特、新穎,如同城市中的一艘“航空母艦”,反映出了強烈的時代氣息,成為石家莊市的標誌性建築。

9、天山海世界

天山海世界由河北省首家在香港獨立上市的地產企業天山集團傾力打造。海世界一期戲水樂園以室內恆溫戲水遊樂為主題,自1999年開業以來已經成功運營了15年,並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天山集團基於對市場需求斥資6億元新建了天山海世界二期商業娛樂購物中心,將天山海世界全面打造為一個主題性體驗式休閒娛樂綜合體。

10、石家莊鐵路博物館

隨著新客站啟用後,原火車站大樓將改建成省會鐵路博物館,原站前廣場改名解放廣場,站內路軌將原樣保存,並放置一些老式火車,蒸汽火車、內燃機車等,作為工業遺蹟,讓市民瞭解石家莊火車站從落後到現代化的歷史變遷。鐵路博物館將與周邊的大石橋、正太飯店、石家莊解放紀念碑、民生路歷史文化長廊等建築渾然一體,形成一片博物館群落,成為城市的標誌性地帶,形成石家莊歷史文化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