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当孩子出现“脾气大”、“胆子小”、“哭闹”等令家长不满意的行为和表现时,家长该怎么做?

小惠子zaici


当孩子出现“脾气大”、“胆小”、“哭闹”这些让家长恼火的行为时,证明孩子身上积满了情绪。家长当务之急不是抓着孩子的某个行为去纠正,而是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孩子“脾气大”、“胆小”、“哭闹”这些行为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关。孩子一般出现这些负面情绪,主要跟两个方面有关:父母的夫妻关系,以及父母与他的亲子关系。

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一)脾气大

“脾气大”有可能是因为孩子不懂得如何排解负面情绪,那些“不开心”的情绪让他觉得难受,加上现在小孩活动量少,他只能通过发脾气将这些负能量发泄出来。

家长要留意下,孩子为什么“脾气大”?是不是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太严,孩子没有自我意识,在家得不到尊重等等,他需要通过这些方式来引起父母关注!

又或者父母关系不好,家里人经常遇到事就爱吵闹,发脾气。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这样做,潜移默化中他也变成这样。

面对孩子情绪问题,家长除了要观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更要教育孩子如何接纳自己的情绪,通过怎样的途径疏导。比如画画,家里布置“出气角”,与大人谈心寻求帮助等。



(二)胆小

孩子胆小有天性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导致。

如果孩子天生内向,也不是坏事。他们可能不会像外向的孩子自来熟,他们通过观察后确保安全再融入群体,也有他们的优势。他们不是胆小,而是谨慎。

当然,也有一些情况,因为成长环境的因素导致孩子胆小。比如父母对他们的事干预太多,会导致孩子为了不受批评,什么事都要等爸爸妈妈点头了才去做。他们心里害怕自己决定换来家长的不理解,受到嘲笑或责备。

所以,家里有胆小的孩子,回去好好了解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孩子都爱玩,2~3岁后自我意识逐渐明显,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事自己掌控。如果家长在这个阶段没有给予信任,适当放手,孩子的确会变得胆小,没主见。

还有一种情况,妈妈焦虑,孩子会将很多精力放在妈妈情绪上,也会变得胆小,“听话”。



(三)哭闹

哭闹是孩子惯用的耍赖手段。小的时候不懂表达,只能通过哭闹来引起父母的注意。2~3岁后,会通过哭闹来探知父母的底线,看看那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面对孩子的耍赖,父母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底线,不允许的,坚决不同意。我们要做到温和而坚定。语气温和:“我知道你今天很想吃薯片,但你咳嗽还没好,不能吃。如果你还要哭闹,我先在那边,你能看到我。等你冷静下来,我再过来抱抱你。”态度一定要坚定,说到做到,不给就不给,怎么哭也没用。



孩子“脾气大”“胆小”“哭闹”都是因为心里营养不足,有情绪。爸爸妈妈平时都跟孩子互动,亲密的亲子关系,对这些问题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家语幼学


我家孩子正是这样,我有时候也会急,不高兴。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会尝试理解他,帮他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就转移注意力。哭闹问题就解决了。对于胆子小,一定要慢慢的锻炼他,鼓励他,比如说,我有一次带我儿子去公园玩,有一个陡坡,他不敢自己上去,我判断他是自己可以上去的。他想让我扶着他上,我没有,我先上去,然后蹲下来,跟他说你可以,你可以!他慢慢自己一下一下的走上来了,在他走上来的一瞬间,那个笑容,是特别有成就感的。所以胆小的孩子一定要鼓励他努力尝试,不放弃。


修修的妈妈


孩子脾气很大、一不顺心就哭闹怎么办?看到孩子哭闹、发脾气,不少父母出于怕麻烦、心情烦躁,或想迅速平息孩子情绪、阻止孩子的行为,往往这样做:

1.语言阻止。

2.语言恐吓。

3.转移孩子注意力。

4.连哄带骗安抚情绪。

日常生活中有60%的父母有压制孩子愤怒的习惯。压制孩子情绪,不利孩子健康成长,不但不能奏效,反而更容易给孩子种下不良的宣泄愤怒的种子。这类宝宝常常会让父母在教育上花费更多的精力。

孩子为何爱发脾气?

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灵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当地训导方式。因此,父母首先要了解,爱发脾气与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成人的态度和教育方法有关:

1.不甘心受大人控制

很多父母让宝宝做某件事时,往往单向沟通地发号施令,此时宝宝自知弱小,只能乖乖地听爸爸妈妈的话,但他内心又极不甘心,只能靠耍赖、发脾气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2.想吸引爸妈的注意

有时父母正在忙于别的事时,宝宝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也会借故哭闹。如果有可能的话,父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宝宝玩一会儿。

3.想做的事不被许可

三四岁的孩子常会想做一些“危险动作”,如想从高的地方跳下来,或者去捣弄一些尖利的物品。很多父母往往在此时大声喝止宝宝。虽然孩子的冒险行为需要被制止,但经常对宝宝的探索行为泼冷水会让孩子感到愤怒和失望,也容易变得妥协、胆小怕事。

建立安全观念:父母应在平时多给宝宝上安全教育课,跟他解释哪些行为容易受伤,要学会尽量避免。相对安全的事则可以大胆探索。

4.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宝宝如果得不到某种玩具、食物或外出游玩的机会等,就会通过哭闹来达到目的。一旦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目的,宝宝就容易形成习惯。

冷处理:对于宝宝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坚持到底,对宝宝的哭闹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可采取“忽视”的办法,即任其哭闹。宝宝有了几次“失败”的经历后,这种习惯就会慢慢消失的。

5.受父母影响

父母的脾气如果不好,宝宝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此外,父母教育态度不一,一个管教,一个袒护,这会使觉得宝宝有了“靠山”,也会出现无所顾忌、动辄哭闹的现象。

父母以身作则:对于这种情况,就只能要求父母首先从自身做起了。

6.犯了错想逃避责罚

宝宝犯了错,怕受到父母的责罚,就以哭闹来转移其注意力。

区别对待宝宝的情绪:若是宝宝无意中犯的错,父母就不必责怪他,告诉他下次注意即可,若是有意犯的错误,则还是要进行批评,让他认识到哭闹并不能逃避责任。

7.感到恐惧或受到伤害

人的大部分愤怒来源于恐惧。当一个人感觉受到威胁,无论是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是价值观受到威胁,都会本能地感到恐惧,继而转化为脾气,宣泄出来。特别是小孩子,他们的身心发育不全,一旦与同伴之间发生争斗,有些孩子会感觉自己受伤害了,从而闹情绪、发脾气。

父母这样做:让孩子形成“良性愤怒”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哭闹就难以忍受,自己也不由自主地冲着孩子发火。其实,父母要懂得:如果孩子无法学会自然、健康地发泄内心的愤怒情绪,他们只会拥有一个不健全的人格。因此,父母应正确地看待宝宝发脾气这件事,让宝宝有宣泄的机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孩子形成“良性愤怒”。良性愤怒是指通过家长的引导和示范,让孩子通过正常的渠道和方式宣泄自己的愤怒,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以避免孩子因无法宣泄愤怒情绪而形成抑郁、成瘾或其他不良的心理问题。

1.倾听孩子的愤怒

很多时候,倾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例如,孩子原本玩得好好的,突然发起脾气把玩具扔得远远的,父母可以这样做:

2.让孩子用语言而不是用动作来表达愤怒

当孩子生气时,鼓励他大声讲出来,并尽可能说出原因:“宝宝怎么了?为什么突然不开心了?”

3.帮孩子找到愤怒的原因

有时候,孩子需要大人的提示来回想自己生气的理由。如:“你是觉得这个玩具不好玩才发火的吗?”

4.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

例如:“如果你不会玩这个玩具,可以请爸爸妈妈来陪你一起玩啊。”如果宝宝还是表示“不好玩”,家长可以先把玩具收起来,等宝宝年龄稍大一点再拿出来。

5.禁止孩子在发怒时打人、摔东西

发泄愤怒并不意味着可以动手打人、摔东西,迁怒到其他人或物上。一旦出现这种行为,家长应立即给予惩罚。

6.鼓励孩子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而不是用委屈和抱怨的消极态度

告诉孩子:“如果不喜欢这个玩具,可以收起来以后再玩,或者送给别的小朋友。下次在选购玩具的时候,妈妈会多听听宝宝的意见。”

7.最后,别忘了事后总结

孩子大致回复平静,可是心里的困惑还是没有解开。你可以让孩子躺在你的怀里,听听孩子说他刚才经历了什么,问问他是不是有其他的解决办法,相信心情平复后的他主意一定比你多!

8.树立良好的榜样

要让孩子形成良性的愤怒情绪,爸妈首先应该率先实践,当你生气时,大声讲出来,以免控制不住时突然大发雷霆。

9.告诉孩子:情绪没有对错之分

无论愤怒、悲伤、喜悦、失望,所有情绪的产生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控制情绪的表达。

10.让孩子从你身上学到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但切记,不要用侮辱性的话对孩子表达你的情绪,只客观地表示你的感受和原因即可,如:“我很生气!”“别乱动我的东西!”等等。

一旦家长能够以健康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没有消极抵抗或者大发雷霆——你就为你的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愤怒的榜样。


姐妹花1314


当孩子出现“脾气大”、“胆子小”、“哭闹”等,令家长不满意的行为和表现时,家长该怎么做?

下面是艺朝艺夕艺术给大家的回答。

其实你说的这类型的孩子,往往是家里宠着长大的,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每个都是家里的宝贝蛋,所以什么都依着她,久而久之孩子就以自我为中心。

这一类型的孩子,还有一个表现就是窝里横,外面怂。所以,这样的孩子,你要有自己的原则。该有的底线不能碰,让孩子知道适可而止。

遇到这样一个孩子,也是特别的爱哭,和小朋友看动画,位置被别人挤走了,哭着跑到妈妈面前告状,妈妈出头给解决了。玩玩具的时候,抢不过人家,跑着和妈妈告状,妈妈出头给解决了。几个孩子一起画画,自己画的慢了,一会儿眼泪就掉了下来,然后妈妈各种哄和安慰……

一一列举出来之后你也能发现,其实和妈妈平时的教育方式分不开的,因为每次一哭妈妈就给解决,让孩子意识到哭可以完成自己的心愿,想要的东西都能满足,哭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情绪的宣泄了,是他们实现自己目的的方式。你看,其实孩子很聪明的。

所以,孩子脾气大,胆子小,哭闹等等,这些行为出现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第一时间反思一下,是不是家里人的行为导致的,是不是教育方面有哪些误区了。是不是孩子一生气家里人就忙着去熄火,而不是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这样一一分析之后,问题自然也就找到了。


艺朝艺夕


在题主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孩子是典型的“在家一条龙,在外一条虫”。但这种表现并不是个例,其实很多孩子都有类似的表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先来说说「跟家里人脾气很大」的问题。


有可能是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偏弱,产生负面情绪时还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也有可能是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有限,接触最多就是「家人」,当他处在熟悉且安全的关系面前时,会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甚至过度表达,变成了任性和无理。


而针对「在外面胆子小」的成因就更多了。


最常见的也许就是孩子的自我掌控能力不足,面对陌生的环境,孩子没有足够信心自如地融入,又或者自感没有成熟的技能(如表达力、社交力等)去应对,从而让孩子产生胆怯甚至恐惧的心理。


其次,孩子的情绪敏感,想象力丰富,容易把恐惧放大。2、3岁的孩子,语言和想象力开始变得丰富,上了幼儿园之后,想象力更是发展到了高峰时期。


这个时候,丰富的联想能力常常会给他们带来苦恼,一些本来很平常的小事物,会在他们的脑海中演变出可怕的模样,并因此受到恐惧的困扰。比如:


我曾接触过的一个案例,3岁的天天(化名)有一段时间特别害怕和抗拒出门,是因为他觉得外面的大人有可能是怪兽,会把他抓到外太空,而且如果自己在外面不听话的话,警察叔叔会把他带走。


再者,成人不当的吓唬,或随意贴标签,也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有的时候,我们带孩子出门,为了确保孩子老老实实的跟着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吓唬孩子。


“你要是不听话,那个警察叔叔会把你抓走哦”“看到那个凶凶的叔叔了吗,你要是不跟着妈妈,他会把你抓去外太空的哦”


这些简单粗暴的吓唬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治住”孩子,但也因此让孩子产生了不必要的恐惧。

而当孩子被恐惧笼罩,在陌生环境中表现出不自在的时候,很多父母往往不理解,甚至会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如:


“你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胆小了”“不好意思,我家孩子太害羞了”等等。


这些看似为孩子“开脱”的语言,往往容易让孩子受到二次伤害,以为在父母心中,他们原来是胆小、害羞的形象。久而久之,孩子会不断自我强化这种印象,从而有更明显的「胆小」表现。


其实,面对陌生的环境,孩子的本能反应就是「自我保护」,所以谨言慎行是正常的,这也是孩子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绝不要简单归结为「胆小」。这种表现往往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所以父母也不需要太焦虑,可以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基尼思Genius


带孩子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让家长感到很是头疼,现在的家庭普遍一、两个孩子,大多父母由于都是工薪族,孩子基本交由老人带,都说隔代亲不是不无道理的,老人家爱孩子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过度溺爱孩子,我想这是很多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




当孩子出现脾气大,亦或是乱发脾气哭闹时,我们家长不要劈头盖脸的就一顿打骂,不仅起不到效果,反而情况会越来越糟糕,试着先给孩子一点时间来稳定情绪,在孩子停止哭闹之后再讲道理,再正确引导孩子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一般孩子发脾气、哭闹都是有原因的,有可能是身体哪里不舒服了,或是为想到达到某些目的,孩子又不会直接表达所以通过哭闹来发泄情绪!



孩子胆小有多种原因

1、来自家长的小心过度保护下,让孩子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和形成被保护的意识!

2、心理阴影,孩子在做错事情的时候,家长只会对孩子大吼大叫、恐吓、打骂,特别是有外人的时候,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打骂孩子,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一种自卑心理而胆子越变越小!

3、天生就胆小,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基因,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跟陌生人多交往,练练胆子!

最后说一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态度一定要坚决,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不能轻易妥协,更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权威!


葡萄妈育儿


你好,我是权妈!一位倡导用爱来养育孩子的教育工作者!

孩子有自己的情绪表达,是很正常的。

家长不满意,就要对孩子采取行动,绝对是以大欺小的行为!

“认知影响行为!”家长认为孩子发脾气,哭闹是不好的,所以才会引起不满意的情绪,但是,家长们什么时候才能在孩子哭闹时,先考虑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哭闹?全都是无理取闹吗?那只是家长的理解吧!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或许家长看着小小的一件事,对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了,遇到天大的事情,哭闹是不是就正常多了。理解了孩子哭闹的原因,那还有不满意吗?这时候家长更应该做的是上前抱抱孩子,安慰他受伤的心灵,认可他的情绪,温柔而坚定的等待孩子情绪的平复!

有家长说,越哄孩子越来劲,而且这么哄着可不行,简直是溺爱!会把孩子惯坏的!其实,孩子越哄越来劲,只是一种发泄,等把情绪都发泄完了,一切就好了,但是如果你用暴力暂时压制了,短时间内看着是没问题的,但是欠的债总是要还的,青春期的叛逆,就是最好的解释!那时候家长再多不满意,也无计可施了,因为不能再“以大欺小”了!

上面说的,是以“哭闹”为例,胆小、脾气大的道理是一样的,请家长们父母用孩子的视角去理解他们,多去接受他们的情绪表达,多些耐心,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权妈在线



孩子出现脾气大,胆小,哭闹等行为,这种情况不止在孩子小时候出现,有的孩子很大了,还保持这种行为。每一种行为背后都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看这种行为给我们带来的问题,可能对我们是问题,可对孩子来说确实是好处。

很多人说脾气大的孩子,对他有什么好处?我们都知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孩子不发脾气,可能做父母的就忽视孩子,孩子怕自己被忽视,所以他通过发脾气引起家长的注意。通过发脾气,让家长知道自己是不愿意的,不高兴的,你们要满足我,你们要为我负责。因为发脾气的孩子总是把错误指向对方,每一次在发脾气中都会得到利益,这就强化了他发脾气的动力。

很多孩子都会有这种特征,在外面很胆小,在家里面就胆大,脾气大,有的甚至哭闹。初生牛犊不怕虎,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当孩子学会爬了,学会走路,或者是孩子哭闹的时候,很多父母的大灰狼来了,警察来了专抓哭闹的孩子等等方式,还有的孩子要碰到某些危险品的时候,家长的声音特别大,也能吓到孩子。反复惊吓,孩子就会出现条件反射,慢慢就对某些物品害怕了,这在某些心理学家都试验过的,特别是心理学家华生,专门对小阿尔伯特做了恐惧是在怎样条件下形成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是非常残酷的,最后小孩对所有毛皮动物都非常恐惧,最后5岁就死亡了。恐惧是所有心理疾病的根源,很多心理问题的背后都是恐惧。

所以那些在外面压抑的孩子,或者说在外面胆小不敢表达的孩子,他就会在家里面来展示自己的强大。越是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这种情况越明显。那么父母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这样,首先我们要允许孩子表达出他的情绪,原则性的问题,家长是不要妥协的,非原则性的问题,家长该满足就满足,同时告诉孩要真正表达出自己的诉求,孩子不敢表达,通过哭闹表达,多数父母都是控制型的。遇到孩子的胆小,理论上父母应该是安抚孩子,可是有的父母会攻击孩子,会说你怎么这么完蛋,胆小如鼠,你以后什么也干不了。因为胆小是所有人具有的一个特质,很多人都看到胆小的不好,没有看到胆小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我们知道胆小的人做事总是遇事三思,这样就很少出现错误。胆小的人长大更会过平稳的生活,很少去冒进创业和投资。胆小的人,不去冒进,因为胆小更能准纪守法。当你在一个胆小人的身边,至少胆小的人不会伤害你。当做父母的不认为胆小是不好的时候,当父母允许自己孩子胆小的时候,慢慢孩子才能接受自己胆小的品质和感受。慢慢孩子胆子会变的大起来,因为很多时候批判会带来羞耻感,会让孩子内疚和自责,这样孩子反而会越来越胆小。

很多父母怕孩子哭闹,因为看孩子哭闹,父母就心疼。可是每个人不能永远的快乐,哭闹也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法。我们可以不高兴,我们的孩子也可以不高兴,但让孩子独立面对自己不高兴的时候,他把这种情绪释放和接受了,慢慢他就会高兴。越不让孩子面对自己的痛苦和不高兴,那种痛苦和不高兴就会变成问题,随时跟着孩子。不是所有问题我们都能替孩子承担的,情绪问题我们就承担不了,因为谁都有无助和无奈的时候,允许孩子以这种方式存在,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会改变,当你把它看成是一种自然行为的时候,问题终究会解决。


三清心理感悟


有的家长抱怨这么点的孩子动动就发脾气,而且脾气还会大,其实孩子发脾气最大的的目的是想要满足他发要求,孩子以为他的目的是正常的诉求,家长不能满足所以以此来达到目的。在他每天发脾气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他的脾气会越来越大。做为父母应该正确的对待孩子的诉求要有底线,该满足的一定满足,分外的要求一概拒绝,发再大的脾气也没用。

孩子胆子小是无法适应环境的能力,由于孩子内心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就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对于胆小的孩子父母需要给孩子心理方面的的疏导,使孩子保持自信的状态,让他们多一些锻炼的机会,在现实中达到胆量的效果!

孩子爱哭闹是自己痛苦的一种表现,有很多父母只要孩子一哭闹就赶紧去哄,有任何要求都去满足,这样的结果是一有问题有会哭闹,这样可以达到他的目的。父母需要做到的是一定要从开始杜绝这种习惯,做到赏罚分明!


果莓妈妈


我觉得有时候孩子脾气大,胆子小和父母有一定的影响,孩子第一任所谓的老师就是父母,父母给孩子太多的压力,由于一种溺爱,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家长们会通通给屏蔽,不让孩子做一些家长们自我认为所担心的事情,反而造成孩子缺乏自我独立的性格,脾气大也是因为孩子们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自我一种发泄的行为,脾气大的定义有很多种,打滚儿,哭闹。找出孩子脾气大,哭闹的真正原因,去引领孩子,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父母也要去多留意哭闹背后的真正原因,而不是一味的去责怪,自我发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