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孩子發脾氣時,胡可是這樣做的,父母不妨學習一下

在一個綜藝節目中,胡可帶著自己的兒子一起參加節目,吃飯的時候孩子讓胡可組裝玩具給他,胡可拒絕後她的兒子就開始發脾氣。這個時候胡可並沒有生氣也沒有發火。而是溫和的對她的兒子說:“我知道你很想要,但是也要等吃完飯之後,因為這是規則,我們必須要遵從。”

孩子發脾氣時,胡可是這樣做的,父母不妨學習一下

看完整個節目後,你會發現當她的孩子生氣發火的時候,她總是用“我知道”這三個字去回答。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才會反覆去強調,這個時候其實並不是孩子無理取鬧。

孩子發脾氣時,胡可是這樣做的,父母不妨學習一下

一個合格的媽媽不會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比孩子的脾氣更大,更不會一味的去責怪孩子,而是會用孩子能接納的方式讓孩子平息心情,並且理解自己發脾氣是不對的。

孩子發脾氣時,胡可是這樣做的,父母不妨學習一下

為什麼孩子容易發脾氣?

其實,年齡較小的孩子發脾氣不是任性,而是一種健康的表現。

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呢?

因為他想要獨立,想要自由地探索,我們大人卻處處管著他。

因為他對自己的能力估計不足,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結果卻處處碰壁。

因為他還太小,無法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擅長用語言表達自己。

孩子發脾氣時,胡可是這樣做的,父母不妨學習一下

所以發脾氣是他唯一的選擇。

爸爸媽媽不要太焦慮。

孩子發脾氣,不是我們的錯,也不是孩子的錯,這只是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我們陪孩子一起度過就好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越理解孩子,給他越多的支持,他就能越早地從“情緒小怪獸”進化成“情緒管理小達人”。

孩子發脾氣時,胡可是這樣做的,父母不妨學習一下

當面對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家長要怎麼做才能正確的去引導呢?

1. 不要在公共場所責罰孩子

我們經常會在商場中看到,有的孩子想要某一個玩具,被家長拒絕後大哭大鬧,

父母都會覺得沒有面子,有的家長還會去責罰孩子。但是這樣做是不對的。

這個時候一定不能去責罰孩子,而是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後再慢慢的解釋給孩子聽,當眾責罰孩子會讓孩子心裡造成一定的問題,這樣他就會模仿複製這樣的方式,以後可能也不會好好的尊重別人。

胡可是這麼解釋這樣的處理方式的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你不要把它當作丟人的事情,小朋友在那一刻需要情感宣洩,他哭的目的是希望達到他自己想要的結果。家長在那一刻保持冷靜,不要有肢體上的拉扯,不去滿足他的不合理需求,他發現哭沒用,自然自己就會站起來不哭了。

孩子發脾氣時,胡可是這樣做的,父母不妨學習一下

2.不要把你的情緒施加到孩子身上

孩子鬧脾氣的時候,特別是在公共場合鬧脾氣的時候,家長可能會比孩子更加的生氣,就會不由自主的都孩子說很多粗暴的話,一旦這樣,只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差,同時你的情緒也無法恢復平靜。這個時候應該先自我調整一下情緒再來回應孩子,避免發生衝突,這樣才能更好的化解問題。

其實孩子發脾氣,可能只是通過這個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需求,或者是他想要得到幫助,又或者是沒有得到滿足。

然而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能發火,也不能大吼大叫的對待孩子,而是要多給孩子一定的耐心,去聽孩子想要說什麼,這樣也是給孩子一定的尊重。

家長找對了方法,慢慢的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態度,也會平復自己的情緒,長久以後,孩子就會變得懂事。

孩子發脾氣時,胡可是這樣做的,父母不妨學習一下

3、永遠保持和孩子站在一起的姿態

胡可的“我知道”就很明顯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她和孩子是站在同一邊的,她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事情,這也會讓孩子產生安全感。

所有不傷人傷已的宣洩方式都是可行的,在引導和陪伴的過程中,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融洽。

當然,在安撫和接納孩子情緒的同時,也別忘了一個詞:溫柔的堅持。

孩子發脾氣時,胡可是這樣做的,父母不妨學習一下

蒙臺梭利說過,“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但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孩子發脾氣時,我們理解他,他會和我們親近,願意聽我們說話。

我們指責他,他會捂上耳朵,和我們疏遠。

我們懲罰他,他會心生怨恨,知錯不改。

我們給他機會彌補過失,他會重建自信,學會承擔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