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土木堡之变:一代名将张辅最后的悲壮

明朝正统十四年,河北的一座军事城堡前,有两路大军正在进行惨烈的厮杀,其中一位垂暮老将,虽已年迈不堪,可面对气势汹汹的敌阵,仍然义无反顾、奋力杀贼,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连日的疲于奔命和敌人的围剿,摧毁了他不再年轻的身体。

土木堡之变:一代名将张辅最后的悲壮


刀光剑影中,他不禁老泪纵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起了靖难诸将,想起了当初平定安南的豪情万丈,想起了那个与他惺惺相惜的英武帝王。到如今,帝王已逝,留下了这个不中用的子孙后代,只因为听信一个太监的话,便将他们这几十万人带上了不归路。

他叫张辅,这个地方叫做土木堡。名将之子张辅,字文弼,河间王玉长子也。他是靖难第一名将张玉的儿子,那个时候,明成祖朱棣还只是燕王,他就已经和父亲跟随着朱棣,举兵靖难。“张玉善谋,朱能善战”,朱棣能够起兵造反成功,张玉起了很大作用,可惜英年早逝,殒命于东昌。父亲死后,张辅便接过了那份重任,跟着成祖转战于夹河、藁城、彰德、灵璧等地。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为帝,大气磅礴的永乐盛世拉开了序幕,张辅被封为信安伯,不久之后,妹妹也成为了朱棣的张贵妃,再加上张玉被追封为河间王,一时间,张氏家族满门荣耀。


土木堡之变:一代名将张辅最后的悲壮


永乐二年,安南(也就是现在的越南)黎季犛也学朱棣造反,杀了自己的国君,自称太上皇。学朱棣的结果可想而知,黎季犛被朱棣打了一记闷棒,大加斥责,并且朱棣斥责完之后,还立刻付诸了行动。他派遣都督黄中率兵五千,护送前国王陈日煃的弟弟陈天平,回安南继承王位。然而,季犛不见棺材不掉泪,他居然作死杀掉了陈天平和明朝前大理卿薛岩。这下,彻底惹恼了朱棣。他大手一挥,派去了一个豪华阵容。到底有多豪华,看看这份名单就知道了: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为右副将军,率领丰城侯李彬等十八将军,会合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道讨伐,整支队伍兵力号称八十万。季犛肠子都要悔青了,他原以为明朝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和他动真格,可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杀了大明的官员,以致于惹祸上身、性命难保。


土木堡之变:一代名将张辅最后的悲壮


安南的噩梦本来这支队伍是由朱能总指挥,可惜在永乐四年十月,朱能病逝于军中,于是张辅的机遇来了,他代替了朱能领军,从此以后,张辅这个名字,便成为安南心里的噩梦,长久不息。永乐四年十二月,张辅率军相继破贼于嘉林江、多邦城等,安南军大败,三江州县都望风而降。永乐五年五月,张辅擒获季犛及其太子诸王大臣等,押送京师,至此,安南得以平定。明廷到处找寻安南故国王陈氏后人,却遍寻不见,于是在安南设立交阯布政司。


从唐朝灭亡开始,交阯脱离中国版图四百余年,至此,重新回归。载誉归来的张辅,越加受到朱棣的器重,被进封为英国公。然而,就在朱棣高唱亲自作赋的《平安南歌》之后不久,安南复叛了。也许是脱离版图太久,人心已渐渐远离,这次反叛的是陈氏故臣简定和季扩,于是朱棣命沐晟前往征讨,结果,出乎意料地战败。朱棣只得再次派出张辅,任征虏将军,张辅不辱使命,大破敌军,季扩见势不妙,遣使向明朝求封,自称是故安南王陈氏之后,被张辅一口回绝,回绝的理由也很巧妙,说之前遍寻陈氏后人你不吭声,现在这一定是诈,我奉命讨贼,其他不问。


土木堡之变:一代名将张辅最后的悲壮


于是张辅一鼓作气,俘获简定,送往京师。逃脱的季扩,趁着张辅回国之际,依旧做乱,而留在当地的沐晟却无法制衡,没奈何,永乐九年,张辅又一次披挂上场,征讨安南。前前后后,张辅四次往返于安南,而每到之处,都是大破敌军,让安南人闻风丧胆(交人所畏惟辅)。那条押送京师的路上,走过季犛,也走过简定、季扩,唯一不变的是,那个马上将军,始终是英国公张辅。细数永乐时代,张辅与朱棣这对君臣,始终是互相信任,惺惺相惜,然而,“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公元1424年,帝星陨落,那个饱受争议却又励精图治的永乐皇帝朱棣,病逝于榆木川,死在了北征的归途中。大明王朝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仁宣之治,宣德皇帝朱瞻基看到安南数次平定又几度复叛,觉得应该休养生息,于是和众臣商议放弃安南。

张辅虽是三朝元老,但此时已不是他的时代,因此虽据理力争,却仍然不能改变明宣宗的决定。站在明宣宗的角度,放弃安南也许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但安南是张辅花费了半生精力的地方,可以说他一生主要的功绩,便是平定安南,这是他的骄傲,也是朱棣的骄傲,而今一旦被弃,能够想象老将张辅此时的痛心。英雄迟暮至此以后的张辅,便退出了权力中心,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到老才能有片刻休息,于是他安心地做着朱棣封给他的英国公,有时会会靖难时的旧友,偶尔想想平定安南的风光,直到正统年间,那个悲剧时刻的到来。此时的他,已是四朝元老,那个时候,太监王振仗着明英宗的宠信,擅权夺政,文武大臣们惧怕其势力,都不敢多说什么,惟有张辅,能够与王振相抗一二。


土木堡之变:一代名将张辅最后的悲壮


公元1449年,也先入侵,王振撺掇着明英宗御驾亲征,张辅得以同行,却不让他干预军政。张辅听了,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已经老了。史书上说他“辅老矣,默默不敢言”,每次看到这里就觉得莫名心酸,当年叱咤安南的张辅老将军,如今竟不如太监的一句话。不管如何,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张辅再次披挂上马,陪同皇帝出征,只是上一次陪同亲征,身边站的是历经百战的永乐大帝朱棣,而这一次,是从没有上过战场的朱祁镇和一个太监;上一次,是随着朱棣南征北讨,这一次是保护朱棣的曾孙。得臣如此,夫复何求。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军几乎全军覆没,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于此役。一代名将张辅,人生最后的舞台终于落幕,这位见证了整个明初盛世的将领,和他的父亲张玉、明成祖朱棣一样,都是死于征途,或许,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归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