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不打不罵,不急不躁,掌握這3個要點讓孩子好好上網課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國學生迎來了史上最長寒假。

但孩子和家長紛紛表示:這寒假放得並不名副其實!沒有一點點防備,轟轟烈烈的“在家上網課”的運動就這樣出現了。

不打不罵,不急不躁,掌握這3個要點讓孩子好好上網課

學生們在舉行“雲升旗儀式”,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來“上網課”老師負責教,孩子負責學,但最焦慮的卻是廣大家長群體。

家裡嚴重缺乏學習氛圍,讓孩子上網課要三催四請,自覺性幾乎為零,怎麼辦?

就算把孩子趕到書桌前了,但部分孩子注意力極度不集中,不斷開小差,怎麼辦?

看著孩子那吊兒郎當的樣子,爸媽就忍不住心急上火,最近一個多月朝夕相對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和諧關係,現在一夜回到解放前,親子關係日漸告急,這怎麼辦?

要解決以上的問題,父母最重要的是端正心態,把握好節奏,以及掌握科學、積極的引導方法。下文從精神心理角度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

01、在家中沒有學習條件?創造條件!

平日,家裡是吃飯、睡覺、玩耍的地方,是令人放鬆心情、休息的港灣。但現在要在家裡上課,電視、電腦、手機、零食和床都成了巨大的誘惑。如果身邊被誘惑包圍,就連大人都很難靜下心來學習,更別說孩子了。

所以,家長要先為孩子準備相對單一的、專門的、安靜的上網課空間。

首先最好不要選擇在客廳。客廳人來人往,噪音多,還堆放著玩具、零食,真的很容易讓人把持不住。

床鋪上或床鋪附近也不是合適的位置,否則很可能讓上網課發展成上床睡覺。

不打不罵,不急不躁,掌握這3個要點讓孩子好好上網課

如果家裡有條件,最好的上網課空間是書房。把裡面收拾得整潔一點,尤其是桌面,留出大片的空白位置,放上孩子上網課需使用的設備、課本和筆記本等。然後鄭重地告訴孩子,在上網課期間,這個區域就是孩子的教室,是專門的上課位置。

如果沒有書房,也可以在孩子或別的房間簡單收拾出一塊地方,作為上網課專用場所。其他人不能隨意使用。

這其實就是通過環境創造一種儀式感,讓孩子感受到上網課就跟去學校上課一樣,都是勢在必行的事,是一件必須認真對待的事。

網傳有位家長就把家裡其中一個房間改造成網課教室,房門上還鄭重其事地貼上了班級名“三年(二)班”。雖然看上去讓人忍不住大笑,但其實是很好的辦法。

不打不罵,不急不躁,掌握這3個要點讓孩子好好上網課

在心理學上,這有點類似於場景催眠,孩子推門進去的時候似乎真的走進了自己的教室,心裡馬上就有了準備上課的心理預期。

所以,希望有條件的家庭和家長可以多想辦法,多發散一下思維,比如還可以在手機下載好學校裡的上下課鈴聲,到時到點就播放,喚醒孩子的課堂條件反射等等。總之,要儘量利用好“場景催眠”,打造一個儘量逼真的網課空間,讓孩子在心理上做好準備。

02、網課前調動孩子的積極情緒

放了那麼長時間的假,大多孩子都懶散慣了。突然要上網課?他們內心是拒絕的。如果這時還採取強硬逼迫的方法,只會令他們更加心生厭惡。

所以,父母應該先就“上網課”與孩子交流看法,疏導孩子對於上網課的負性情緒,再將上網課的行為和情境與正性的、積極的情緒反覆結合。

首先,父母要與孩子溝通,在共情的基礎上,傾聽孩子對上網課的心聲,對於他們的一些錯誤觀念進行正確的引導。尤其是要引導他們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上網課這件事。

比如,有些孩子會認為上網課只是形式產物,其實學不到東西,非常無聊。那麼家長可以先表達對於孩子的焦慮和厭煩情緒的理解,傾聽他們的看法,如上網課學習時間短,秩序混亂,網絡又容易不穩定,對青少年和兒童的眼睛也不好……種種弊端加起來,上網課肯定沒有線下授課的效果好了,對於這樣的觀點,家長也要表示理解。

但接著家長要引導孩子明白,當下受到疫情影響,學生還不能回到學校,這是必須面對的事實。但我們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疫情不能成為放棄學習的理由,任何人都應該盡最大能力創造條件,塑造並保持良好學習的習慣。

那麼,網課就是其中一個學習途徑,在老師的幫助下,就算不能很好地學到新的知識,但至少能溫故知新,不至於把學到的知識都還給了老師。

然後,還可以講講上網課的優勢,比如可以無限回看啊,下載點播啊,可以跳過已經掌握得很好的段落,還可以借這個機會培養自我學習、自律的能力啊等等。

不打不罵,不急不躁,掌握這3個要點讓孩子好好上網課

其實,上網課確實是迫不得已之舉,但它也不是沒有好處的。只要懂得轉化,很多“壞事”都能變成好事。

這樣循循善誘下,相信孩子對上網課的牴觸會小很多。起碼,能接受這個事情是必須進行的了。那麼父母就更容易在上網課之前,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情緒。

而且,父母一定要想盡辦法將上網課與孩子積極的、正性的情緒反覆結合,儘量塑造起孩子對上網課的積極條件反射。至於,如何將兩者結合起來,就需要父母們根據孩子的喜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有些孩子愛吃零食的,父母可以讓孩子適當享用一些好吃的零食,然後開開心心地上網課。

又比如帶孩子在家裡活動活動,一家人熱熱鬧鬧、嘻嘻哈哈地出一身汗,再歇上一會,準備上課。

甚至可以引導孩子閉上眼睛進行想象,類似於冥想,一起想一些開心的事情,然後想象開心地在上網課,把孩子的情緒調動起來……

再提一句,身教重於言教。如果父母想讓孩子專心上網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你們就要以身作則。不要孩子在學習,你們在一旁玩手機。

你們當然可以美其名曰:學習是孩子的事!為什麼也要把我的個人時間也賠進去?我平時工作那麼辛苦,還不能放鬆一下嗎?

父母當然可以這樣想、這樣做,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但也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你們這樣做的同時,那些懂得科學教育、言傳身教和自律性強的家長,他們培養出的孩子很可能比你們的孩子更加優秀!更不容易在人工智能時代遭到淘汰!

所以,父母也要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和動力!

另外,上網課的一些細節上,應該給予孩子選擇權。比如,如果需要陪同,是選擇爸爸還是媽媽陪同?上完網課後,是馬上寫作業、複習,還是先做別的事?不能讓所有事都讓父母來主導,要提高孩子學習的自覺性。

03、警惕:上課分神的根源可能是學習障礙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為上網課而焦慮。有些孩子學習習慣好,父母不需太多地管教。這些孩子都有個名字,叫做“別人家的孩子”。

那麼,咱家的孩子上課總是走神,做作業開小差,考試成績上不去,是不是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

這種認知是錯誤的。父母們一定要看到問題的本質,孩子不自律的根源往往是學習障礙,表現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拖拉,考試焦慮等。

不打不罵,不急不躁,掌握這3個要點讓孩子好好上網課

平常孩子都在學校上課,父母看不到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倒是眼不見心不煩。可現在孩子就在家長眼皮底下上課,學習上的困難暴露無遺。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讓家長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上有哪方面的困難,及早做出應對。

為什麼我說這是“困難”,而不是“問題”?因為如果說這是問題,可能很多家長都傾向於指責孩子,認為孩子是故意的:怎麼就不知道好好學習?怎麼就是不爭氣?

而“困難”指的是其實孩子們都想學好,但他們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這就是學習障礙的形成。

學習障礙的形成與遭受過疊加性的心理創傷有關。這些創傷的來源有很多,比如孩子經常因學習遭受訓斥甚至打罵;比如父母經常因孩子的學習而吵架;比如孩子在學校中遭受同學的欺負、老師的辱罵等等。

對於已形成嚴重學習障礙的孩子來說,一到學習的情境中,很容易激發他的相關創傷記憶,一學習就會焦慮。

所以,當他們無法專心上網課時,父母切不可再批評,訓斥甚至是打罵。這隻會加重他們的心理創傷,學習障礙更加嚴重,還可能繼發其它精神心理障礙。

那怎麼辦?父母應該要察覺這個難題,理解孩子,然後找機會詢問一下孩子的感受,瞭解他們到底為什麼對學習有所焦慮和抗拒。

如果能找到根源,必須緩解引發他們學習障礙的難題,如父母改變教育方式、與老師積極溝通等等。另外也可以使用上述“將積極情緒與學習情境相結合”的方法,對於輕度學習障礙的孩子,也是有所幫助的。

對於比較嚴重的學習障礙孩子而言,積極的、正性的情緒可能很難調動起來,但也要儘量讓孩子在較平靜的狀態下學習的。父母的積極引導,改變以往錯誤的教育方式尤為重要。

如果孩子有所進步和改變,哪怕只是一點點,也要積極給予肯定。才能形成良性循環,不僅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還能改善親子關係。

但還要再提一句,部分學習障礙較嚴重的學生,可能遭受的創傷較多,甚至已經到了精神心理障礙的地步,父母一旦意識到了,一定要及時尋求心理治療,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04、引導孩子學會反思

這次疫情超出所有人的預料,它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及工作都帶來了不少麻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想,這次疫情也有一些正面的意義。

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大大增多了,這是改善親子關係及家庭氛圍的最佳時機。就拿學習障礙的孩子來說,他們本身就遭受過疊加性心理創傷,如果父母仍舊沒有任何改變,一味粗暴式教育,那麼很可能令孩子遭受更多的心理創傷。當疫情結束之前,他很可能在家裡呆出抑鬱症來。

但如果父母即時醒悟,反省、檢討自身教育存在的不足,真誠向孩子道歉,並主動修復親子關係,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那麼這一次疫情也能成為孩子命運的轉折點。他們可以走出心理創傷的影響,與父母成為“亦師亦友”或“良師益友”的關係。

不打不罵,不急不躁,掌握這3個要點讓孩子好好上網課

除外,父母也要引導孩子思考人類和動物、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保持謙卑心態,愛護野生動物,不讓悲劇重演。

還可以藉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且在生活中保持自律,注意飲食,加強體育鍛煉來增強身體素質。

更重要的是,父母還可以為孩子上一節“家國情懷”課,引導孩子思考疫情帶來的影響,做出深刻的反思。

網上對於這次疫情的評價聲音很多,大部分都比較正面和積極,但也摻雜著一些不理性的聲音。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很容易被這些負能量信息帶歪,產生偏執的認知。

所以,父母要有正確的認知,並引導孩子看到國家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更要告訴孩子我們國家的強盛,短時間搭建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控制疫情數據下拐,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身為中國人,父母必須引導孩子們看到中華民族和祖國的強大,由心底滋養出民族自豪感!

讓孩子專注學習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能讓孩子只安心學習,兩耳不聞窗外事。無論是上網課這件事,還是這次疫情,都是這個時代給孩子們上的一節寶貴的、特殊的、意義非凡的課!

唯有逆商高,才能少年強!唯有少年強,才能中國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